wangzejing 发表于 2009-5-10 08:43:08

请问先地主,大陈家谱上有汪中元到汪普贤一代一代的传承脉络图吗?

先地主 发表于 2009-5-10 21:34:47

据我所知我们《环山汪氏宗谱》里没有从大贩始祖58代孙汪中元到大陈74代汪普贤一代一代的传承脉络图的,但提到过汪中元的长子汪韶迁入常山宋贩及及普贤公之父汪文洪在常山金川石桥头的情况!

衍字辈 发表于 2009-5-11 11:18:31

近点说600年前我祖地是常山宋畈汪氏
中点说1000年前我祖祖地是婺源大畈
远点说...........

所以常山是我们的祖地更贴切些,其他的都太遥远了,有点毛泽东祖地江山的味道

wangzejing 发表于 2009-5-11 19:01:21

谢谢先地主和衍字辈。
   从网上我们可以了解到汪氏始祖姬汪至汪中元代代相传的关系。家谱中汪普贤以下到我们现代的传承关系也应该很清析。如果汪中元到汪普贤这中间传承关系,不能清析明了,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大陈汪氏的遗憾。
   我有个建议,大陈现在不是在修家谱吗,能不能通过到汪普贤太公迁出地,查根寻源,补上这段空白,解开我们大陈汪姓的这个心结。

wangzejing 发表于 2009-5-11 20:44:26

引用第2楼衍字辈于2009-05-11 11:18发表的:
近点说600年前我祖地是常山宋畈汪氏
中点说1000年前我祖祖地是婺源大畈
远点说...........

所以常山是我们的祖地更贴切些,其他的都太遥远了,有点毛泽东祖地江山的味道
衍字辈最后一句话不敢苟同。
从网上看得出,我们汪氏许多家谱从得姓始祖到现代,代代相传,脉络非常清析,可以说这是我们汪姓人重现家文化的结果,值得汪姓人自豪。
大陈汪氏可算大姓,也非常重视家谱工作,如果不能完全理清世系传承,不能不说这是我们大陈汪氏最大的遗憾。

衍字辈 发表于 2009-5-12 12:47:34

衍字辈最后一句话不敢苟同。从网上看得出,我们汪氏许多家谱从得姓始祖到现代,代代相传,脉络非常清析,可以说这是我们汪姓人重现家文化的结果,值得汪姓人自豪。大陈汪氏可算大姓,也非常重视家谱工作,如果不能完全理清世系传承,不能不说这是我们大陈汪氏最大的遗憾。
是的,我们应该先把汪中元到汪普贤这中间传承关系搞搞清楚,但从网上可以看出,这两年关于这方面的工作消息几乎没有,而更多的是有关在徽州那边的消息,比如徽州祭祖、婺源祭祖等(当然这也是有必要的),我们不但要祭拜远祖,也不能少了近祖啊
我 的本意即是如此!

wangzejing 发表于 2009-5-12 13:50:19

既然大家有了共识,事情就好办。
    何不建议大陈村书记汪衍军,抽一定的时间,化一定的精力,通过各种关系,借助网络,把这段空白补上,使大陈汪氏有一个脉络清析的祖传体系。以慰大家之心。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09-5-12 14:47:31

引用第6楼wangzejing于2009-05-12 13:50发表的 :
      既然大家有了共识,事情就好办。
    何不建议大陈村书记汪衍军,抽一定的时间,化一定的精力,通过各种关系,借助网络,把这段空白补上,使大陈汪氏有一个脉络清析的祖传体系。以慰大家之心。
完全赞同“补缺、免憾”的提议,应该要趁本次续修宗谱的大好良机,费些精力与常山宋畈汪氏认真研究相关史料,清晰合理地接上江山大陈始迁祖的祖脉世系,努力把“分支谱”修成“统宗谱”,以“统宗计世”为主、并注“分支计世”。预祝成功!

wangzejing 发表于 2009-5-12 15:52:04

引用第7楼九华星云于2009-05-12 14:47发表的:

完全赞同“补缺、免憾”的提议,应该要趁本次续修宗谱的大好良机,费些精力与常山宋畈汪氏认真研究相关史料,清晰合理地接上大陈始迁祖的祖脉世系,努力把“分支谱”俢成“统宗谱”,以“统宗计世”为主、并注“分支计世”。预祝成功!
此议正合我心。

浙江山大陈汪 发表于 2009-5-13 06:42:06

不知汪衍军书记对“补缺、免憾”的提议有何看法?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