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怡民
发表于 2009-4-23 20:05:05
就《天下汪氏》杂志策划问题,谈点个人看法。首先,我很欣赏这个名字,是我们汪家的、汪姓人的杂志;但是能否合法,名称会不会让主管部门、出版管理部门同意。上星期我去市社科联咨询,答复是单独办刊难上难,不是一期两期,要持续发展得要多少资金,没有200万元做底,恐怕不行;我们真要办一期两期,市社科联可以无偿转让刊号,但不同意这个名字,得官方认定的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专刊才可出版。其二,还是一个发行问题,我手头还有两本纪念文集要送汪伟蛟、汪易洋,可是到现在弄不到详细地址无法寄送;且邮挂费高,寄出一份要花5元钱,现在印刷费也高,我有大风同样的想法,但还是不敢想下去。仅承兴政委的纪念文集都很艰难了,办杂志大概目前还不具备条件。不过,大风敢为人先,值得我们学习!
大风
发表于 2009-4-23 22:32:41
引用第20楼汪怡民于2009-04-23 20:05发表的:
就《天下汪氏》杂志策划问题,谈点个人看法。首先,我很欣赏这个名字,是我们汪家的、汪姓人的杂志;但是能否合法,名称会不会让主管部门、出版管理部门同意。上星期我去市社科联咨询,答复是单独办刊难上难,不是一期两期,要持续发展得要多少资金,没有200万元做底,恐怕不行;我们真要办一期两期,市社科联可以无偿转让刊号,但不同意这个名字,得官方认定的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专刊才可出版。其二,还是一个发行问题,我手头还有两本纪念文集要送汪伟蛟、汪易洋,可是到现在弄不到详细地址无法寄送;且邮挂费高,寄出一份要花5元钱,现在印刷费也高,我有大风同样的想法,但还是不敢想下去。仅承兴政委的纪念文集都很艰难了,办杂志大概目前还不具备条件。不过,大风敢为人先,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该方案是很多本家想法,我只是总结了。方案实施起来肯定是有困难,解决困难的方法我想也不只一条了,欢迎大家多提意见。。。
汪志林
发表于 2009-4-24 07:45:00
引用第20楼汪怡民于2009-04-23 20:05发表的:
就《天下汪氏》杂志策划问题,谈点个人看法。首先,我很欣赏这个名字,是我们汪家的、汪姓人的杂志;但是能否合法,名称会不会让主管部门、出版管理部门同意。上星期我去市社科联咨询,答复是单独办刊难上难,不是一期两期,要持续发展得要多少资金,没有200万元做底,恐怕不行;我们真要办一期两期,市社科联可以无偿转让刊号,但不同意这个名字,得官方认定的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专刊才可出版。其二,还是一个发行问题,我手头还有两本纪念文集要送汪伟蛟、汪易洋,可是到现在弄不到详细地址无法寄送;且邮挂费高,寄出一份要花5元钱,现在印刷费也高,我有大风同样的想法,但还是不敢想下去。仅承兴政委的纪念文集都很艰难了,办杂志大概目前还不具备条件。不过,大风敢为人先,值得我们学习!
官方认定的专刊也是一个方向,可以出版就是机会,在专刊下可以附加《天下汪氏》某某地方联谊特刊,至于发行就迎刃而解了
亮翁
发表于 2009-4-24 11:34:40
同意汪怡民的说法:“大风敢为人先,值得我们学习!”
联想起鲁迅一句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也寒
发表于 2009-11-30 00:21:22
工作关系,很久没来家里啦!对不起。
刊物的事,我想说几句。不对之处包涵!
1.办刊是很严格的,没刊号就是非法的。办法:一则挂靠正规发行的刊物,二则以研究会会刊名义发行。问题:挂靠别人的刊物,必须按照主刊调调采编。人家要赚钱的。我们的栏目、内容等会受很多束缚。以会刊方式办,就不能卖钱,靠会费支付。更不能作收费性广告。这是规定。这样的话,别说100万册,10万册试试,谁能玩得起。
2.办刊的基础是组织机构,必须纳入理事会甚至大会的议事日程。起步:一要成立专门班子,进行社会调研论证。全国这种专刊很多,成功的很少。二要网站上专题收集建议和方案,经过一定时间和程序的推演。稳步推进。三要设立具体机构,如杂志社,编辑部,通联处,记者组(写手群),发行部等等。因为是全国性的,要有划片思路,不要启动很难的。
3.
也寒
发表于 2009-11-30 00:45:52
继续
3.办刊的定位,弱声说下想法:一是对象层面,一种是大众化,百姓化的。另一种是专业化,学究性的。即下里巴人或阳春白雪。二是主导思路,或是汪氏家里的交流园地,内部平台;或是时代性的,跳出族群的大视野,大观念,具有人文,社科方面的引领性。三是采编方面,以主刊为基础,思考专刊,增刊,特刊等来养活。
4.一人之词,不对莫怪:《天下汪氏》刊名太有局限了,我们这里有很多才子佳人,来征求刊名。能不能更大气些,更文化历史些。
5.
也寒
发表于 2009-11-30 01:05:51
继续
5.这种刊物,起步或者一定时段里,必须要靠策划每期思想,主打,亮点等,组织写手,约稿,活动等来采编。不然的话,靠汪家人随便谁想写什么投什么,我们选择性的编辑,必死无疑。二则要调整这里网站的栏目,选拔专门版主负责课题性、专题性的征文,一来选稿刊用;二来出版文集之类的带动或支援主刊。三则不能清高,或者说刊物要学会低头,为生存。比如刊名定位方面就的考虑,如何吸引有钱人问题。再比如栏目或活动,就得考虑能让汪家人或李家人、张家人想花点钱的问题。四则写手、用稿的费用问题。写手写稿有无报酬;稿子刊用给不给稿费。这里不要说都是汪家人,大家义务就好。有些情况,登用稿子笔者要贴钱的,而正常的时候就得付稿费,办刊物,就得按照规律来。
太晚了,不啰嗦啦!
个人拙见,不对无怪。
汪篪
发表于 2010-5-24 17:00:44
楼上是行家里手,议论中规中矩,绝非杞人之忧。俗话说“撑船要备拢岸之地”,想得多一点,看得远一点不是坏事。
双子客
发表于 2010-5-27 12:07:23
引用第11楼汪德好于2009-04-19 21:03发表的 :
很好的一个大胆计划,可以尝试先做,迈出一小步。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赞成!
江西修水 双子客
汪兴吾
发表于 2010-5-28 21:36:08
办刊要久远还得收费,可以收工本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