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建德的胜五公后裔终于寻到自己的根
4月1日,深圳市特种设备行业协会会长汪青根先生打电话给我,说他们的确是从太湖迁出的,要求我为他们寻找线索。清时节,他们派了三个代表去歙县祭拜汪华墓,想我也去黄山,好与他们进行交流。因为我们刚发完《汪氏会谱》,还有许多后续工作要做,我的时间安排比较紧张,所以不能赴约,但我告诉他们,汪庆丰先生已经带回《汪氏会谱》,请他们在那里查阅。然而会谱上,没能提供线索。汪青根先生把他们民国六年修的老谱通过网络发到我的电脑上,我翻看了每一页,的确上面记载的很多地名,是我们太湖的,完全可以肯定他们是从太湖迁出的。于是,从4月1日——6日,我就全力以赴投入到为他们的寻找线索,黄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搞清楚了胜五公是我县汪氏福一公支的一个分支,很早就定居在太湖黄岗的朱家湾汪家冲一带,很多人在乾隆年间迁往浙江建德去了。他们这一分支,曾经独自修过宗谱,留居太湖的后因老谱搞掉了,又与其他福一、福二公支人合修了,并与迁往浙江建德的本家失去了联系,故浙江建德的胜五公后裔扔沿用老谱的派字,所以与福一、福二公支的派字联不上。我把查得的情况告诉汪青根,他特别高兴,我也发自内心为他们终于找到了老家感到格外高兴。他们决定在今年五一节派代表回太湖,我把这喜讯告诉了他们老家汪家冲的人,老家的父老乡亲无比激动,表示一定要接待好他们。 祝贺 寻根经历感想:我能找到根确实不容易。小时候总听父亲说,我家是从太湖迁过来的,说的是安庆话,很想去一趟。当时家里穷,去不了,父亲直到死也没去成。后来我就是读书工作,每见到姓汪的人都有几份亲切感(尽管有姓汪的人不以为然,特别是有点官职的,似乎是怕本家找上他)。我也一直在找汪姓的来源。我一直就知道,我家有一本家谱,但不在父亲手上,且保管的很严,只有每年的大年初一才可一见,很想去看一下,所以07年有一次机会请我的本家给我复印了一套。一看,傻眼了,到我这辈才记了二十世!而且家谱说是汪芒氏之后,似乎跟汪华公或鲁成公无关;家谱上还说,不要乱接谱!所以就一直郁闷。所以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一直想的是,如何以现有的谱往下续,如何找到谱中的其他分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的QQ被拉进了“汪家人在广东”的群里,看大家发贴子,又搞深圳和东莞汪氏宗亲会、广东及海外汪氏宗亲会,看了大量有关汪氏来源的文章,如汪芒辩,汪姓二十问,汪姓迁徒等,又提高了兴致想继续找宗亲寻根。4月4日,黄山清明祭祖会,我动员了老家的本家带上家谱(电子版)去参加。他们看了很多谱也没找到,甚至在《太湖会谱》里也找不到!失望之余,我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父亲说的不会错,太湖一定有宗亲!我不断看家谱,同时与太湖的汪树芬先生紧密联系(又是QQ、又是短信),告诉他家谱记载的相关地址(都是一些小地名或墓地地址)。汪树芬先生这几天里一直帮我与太湖各地的汪姓联系,查找我提供的地址。终于找到了家谱上记载的宗亲!而且还接到了上谱,明了世系(当然,还要去考证一下)。这一切,多亏了汪树芬先生,不然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宗亲。当然,还要感谢该网站,使我得到有关汪姓活动的信息,特别是《太湖会谱》的活动通知,使我找到了并得到了很多汪姓热心人的帮助,最后找到了汪树芬先生。太湖朱家湾汪家冲和我老家的宗亲听到这个好消息,都非常的激动!
这是我的寻根经历和感想,供各位参考。 祝贺!!
我到广东第一个见的是青根本家,这次到黄山,第一个见的又是其兄等一家子,多次见他们又是打电话又是发短信,多次失望但一直不放弃,同时,他们也坚守家谱中的祖训,决不含糊附会,为青根及其兄寻根之情太态度感动。。。 青根:
请允许我这样称呼你。看到你写的寻根感想,我非常感动。是你对家族的热爱和对寻根问祖的执着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一个年轻人,有此思想,是非常了不起的。我们汪姓的子孙,如果都象你一样,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躺若越国公汪华的后裔,都想方设法把自己的根搞清楚,修成大同谱就指日可待。
回 4楼(thwsf4571) 的帖子
尊敬的本家!你的热心我很感动,青根本家的祖上是胜五公,而我的祖上是胜三公.因弘武十四年从军云贵定居未回,离老家也六百多年,繁衍了二十代二万余人,与青根本家略同,2003年修谱四次北上寻根,查得结果不同,一为建公系76世有五子,一为建公系79世有三子均未有下续,我不知应接于那里才对?想请尊驾费费心,帮我查查我祖胜三公与胜五公是否是弟兄,有无从軍云贵记载?谢谢 云南镇雄汪子实专望 子实先生:不久前,我看到你在网上发表的寻根贴子后,立即就回复了。之后,我天天上网都要查看一下你是否有回贴,直到今天才发现你在青根的贴子后面又有相同的跟贴。请你查看一下你原来发贴后面关于我写的情况,并请尽快答复我为盼!你那一支与青根的祖先胜五公不是一支的,胜五公的祖父是福一公,是本支的迁湖始祖。 子实先生:你先前在“家族之音”栏目中关于“太湖汪氏胜六公支决定续修支谱”上发的跟贴,我回复你的贴子就在后面,请查看。 本家 我在你身上看到我未来的影子我虽然才17但是我从14岁起就决心弄清家世
就因为县志上“汪乔年 汪越公之后也”一句话
让我越发为自己的姓氏感到自豪
我会向你学习的 谢谢乔年后裔的鼓励。希望你们年轻人多关心家族事业。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