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的秋 发表于 2009-4-2 23:15:50

转帖 (漳州汪氏渊源) 宵公第二子益先公 !!

                                                                  漳州汪氏渊源
根据族谱记载,漳州汪氏始祖宵公于元朝至正三年十月十六日,因逃乱避居上杭金丰里粤杳(明朝成化庚子年改属永定县)。宵公原配魏氏、侧室何氏,生三子:益光、益先、益尧。长子益光移居南京徵州府,三子益尧移居广东张溪,其子孙现居住揭西县京溪园镇美德村等地,另有一部分乔居泰国,现在人口约有一万人。次子益先生二子:统、绪。统生三子:长子子全分居坎下,三子子华分居钟厝,次子子金又生三子:长子八十五郎,次子八十二郎,三子八十三郎。八十五郎生百二郎,百二郎公后移居平和小连城,系漳州汪氏开基祖。
百二郎公移居小连城,原居住门口窠,后来开基老厝,到第四代廿郎公又肇基大片厝。百二郎公原配江氏、次室谢氏,生二子,长子石养,江氏生;次子十三郎,谢氏生。
汪石养移居小溪高坑小岭,后又迁居坂仔宝南,另有一部分移居漳浦(九龙岭北坡上宝社)。经过几代人的克勤克俭和艰苦奋斗,移居漳浦上宝社的汪氏族人,生活上比较富裕,所以有一个美谈:“有上宝厝也没有上宝富”。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清同治年间,一次山洪暴发,山体滑波,全村遭受巨大损失,财产和祖籍渊源资料等丧失殆尽,迫不得已,剩下的人只好再次迁居。
汪炎夫妻带领弟汪皮和三子、三童养媳到龙海九湖蔡坑同窗好友外居住。后来汪皮过南洋谋生,其后裔至今没有音信。二幼子、童养媳在当时缺医少药的情况下,患血丝病,相继亡故,剩下长子汪江清一人娶妻养子延续下来,其子孙含在外人口现有122人。
汪恬和妻子陈妙娘带三个儿子到漳州顶田下谋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奋斗,勤俭持家,长子汪水柑传光辉;次子汪水楠传耀辉(汪耀辉于1930年参加共产党地下组织牺牲),到现在已繁衍六代,子孙从口达110人。
还有从上宝村移居到同安、厦门、广东饶平等地,因失去联系未能列举。
百二郎公次子十三郎妣吴氏十五娘,生三子:十六郎、爵、十九郎(十九郎子孙未祥)。次子爵生六子,除长子外,余五子由夫妻二人带往广东海丰,双生二子,其子孙现居住广东陆河县漳河镇三 村及惠州等地,人口近千人。长子十六郎妣杨氏,生三子:廿郎、廿一郎、廿四郎。廿一郎和廿四郎。廿郎妣翁氏廿三娘和罗氏六娘,生四子,长子、次子出祖,三子卅一郎、四子卅二郎宗祖繁衍生息,其子孙在平和芦溪连城、连丰等地,已传廿一世(若从粤杳始祖算起已达廿四——廿五世),现有人口近千人。
据不完全统计,漳州汪氏宗族人口分布如下:
县区          乡镇         村      户数      人口
平和县   芦溪镇   连城村    188      870
平和县   芦溪镇   连丰村    62         276
平和县   小溪镇                     6            26
平和县   坂仔镇      宝南村    6         22
平和县   九峰镇                  10          40
龙海市   九湖镇      蔡坑村    26         122
漳州市   新浦路      前锋村    23         110
发表于 六桂宗亲网
发表时间 2009-1-28

汪的秋 发表于 2009-4-3 00:17:51

到目前为止七十世宵公三个儿子益光益先益尧兄弟三人在元至正年间福建省永定县湖坑乡奥杳村现在地址(永定县志有记载)分开六百多年终于都有音信!是确实值得高兴!

汪拥军 发表于 2009-4-3 12:17:42

恭喜德秋!

汪年客都 发表于 2009-4-6 20:55:11

族里家事,可喜可贺!

wj2000 发表于 2009-4-27 19:27:46

引用第1楼汪的秋于2009-04-03 00:17发表的:
      


         到目前为止七十世宵公三个儿子益光益先益尧兄弟三人在元至正年间福建省永定县湖坑乡奥杳村现在地址(永定县志有记载)分开六百多年终于都有音信!是确实值得高兴!


为德秋高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 (漳州汪氏渊源) 宵公第二子益先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