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德龙
发表于 2009-3-14 17:33:47
引用第6楼亮翁于2009-03-13 20:53发表的:
就是记录了一次“修斋超亲报恩”的道场,记得比较详细而己。
汪德龙
发表于 2009-3-14 17:42:04
∥亮公所言有理,斋醮的目的是“超亲报恩"!
里面还有一个地点,可以作一个小线索:襄阳府 榖城县 西广智乡 上五铺 下七坪 黄家湾
你们那边的汪氏和这个地点倒是有关,可以尝试去当地看看.......
其中襄阳府 就是指今天的襄樊地区, 榖城县应该就是 谷城县∥∥
恩,对,楼上的说的对,我们家就在这个地方,你比我们襄樊的人还了解我们这里呀,我们当地的人说,我们是襄樊城外、【黄家营的 】。
∥'奉道修斋超亲报恩"事。道士唱的几句经文。超度先人亡灵脱离苦海。不是家谱。∥∥
这就不明白呢,既然是这,那么为什么要写进来呢,难道不是家谱吗,爷爷在的时候说,原本有几十本,可解放的时候丢失呢。现在老家除呢一个院子,就撒也没呢。
【江西福地,龙虎仙山】;这句是否可以说明我们是江西过来的呢。
汪德龙
发表于 2009-3-14 17:53:57
·还有;我刚去老家问呢,老家的其他姓氏建在的老辈人们,说:我们汪家的人是清朝时候来这里的。
·而且是一位≤老妇人≥带呢≤二位≥儿子,来此地的,买下呢我们这个地方的一个山沟(这个是确定的,因为现在我们当地的人都知道,解放前一直以来我们家人不多,地多,而且不与外界来往,而且抗战时期,我们家免征呢很多种我们家地老百姓的税)。看呢家谱应该是 【理】 字派的二位老辈人吧!
·最重要的是: 家谱中记录着【 血湖之灾 】。然后就没呢。 所以,家谱现在不全。中间很多页都被老辈人撕去呢,所以,后面的还可以看到。
·【难道,就没和我们一样的谱吗?看呢断断续续的文字记载,我很想知道老辈人的渊源。】
汪德龙
发表于 2009-3-14 18:00:19
最重要的是:我小时候就常听爷爷说,老辈是文人,要我们后辈人待人宽厚,处事谨慎,不与人争,以和为贵。
这话,我现在都记得。
在生意厂上,我就是个另类,但生意一直都很不错,就是这话一直让我没走歧途。
生意人都讲求追溯根痕,所以,闲来没事便与自家弟兄聊聊,兴致一来,便想知道更多。
希望,明白。
汪德龙
发表于 2009-3-14 18:19:00
【特征】
·我们这个汪氏的人,所有的男人,每房 长子 都是:高额头(一般过呢20都开始头顶脱发),秃顶(我父亲辈的人用过很多药都管不了很长时间,所以,我觉得这是个特征)。
·长子是这个特征,排在后面的一般在30岁后才开始(就秃那么一块,不是全部,药物不见效)。
·我才25岁,就这相貌呢,我们当地的汪氏,跟我们有这个区别,所以,我才来这问个究竟,是不是,其他地方的汪家的还有这样的特征。
·很想知道,我们是第几世,第几代。
汪志林
发表于 2009-3-14 19:53:10
应该可以在清朝襄阳府的建置 榖城县县西 广智乡可以通过类似现在行政划分找到
既然有【江西福地,龙虎仙山】就应该有关于古徽州迁江西的只言片语
baconwang
发表于 2009-3-14 20:40:00
各地家谱都有不少禁忌,如有的地方规定家谱不允许给外人看,而你们分支的家谱记载 一场道教斋醮 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充其量只可代表 你们那边汪氏先人 信奉 道教。
楼上想了解自己家族的渊源,建议 还是从 字辈 和 其他近支族人入手。
1. 从字辈来看,“理”字辈 在清代,前面还有15个字辈,代表了15代人,应该可追索到明代 先人 的字辈,可以作为一个线索。。。。。
2. 你们是黄家营的,还有另外两个地点,“上五铺” 和 “下七坪”明显是你们的近支,可以看看这些地方的本家有没有家谱保存下来。。。
尤其是从明代到清代一直衍传至今,应该是一个很大的家族,多了解了解相关信息,肯定会有收获的。。。。
william
发表于 2009-3-14 20:46:42
【江西福地,龙虎仙山】应该是江西鹰潭龙虎山吧
汪德龙
发表于 2009-3-14 22:16:12
有点明白,恩。
难道你们秃顶吗。我想问问这话题。
汪兴吾
发表于 2009-3-14 22:22:39
能确信是从桐城罗岭迁去的吗?
罗岭前年划至安庆市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