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据家网上的帖子,也确有“唐封越国三千户 宋赐义门第一家”的对联(2007-
07-10 ws1004888 帖“汪升 97世 安徽淮南人 祖籍安徽泾县 家中老谱有对联一副:唐封越国三千户 宋赐义门第一家 四十四世祖华公有功於唐 唐太宗赐封越国公五十四世祖 文谅公十世同居宋赐义门第一家”);
三、关于“江南”的概念,按现代的理解,地域范围较广。但从一些汪姓迁徙资料看,一些从皖南迁入长江以北地区的汪姓人家,往往自称来自“江南”。这个“江南”的概念,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原来 汪华祖 管辖地区,毕竟汪姓是从这一地区繁荣壮大起来又走向全国的。
(我们家祖籍旌德,祖父出生舒城,可是老人家写诗文时具名,总在名字前加上‘江南布衣’四个字,‘布衣’是说他自己没有功名;这里的‘江南’是指徽州旌德老家,他把原在舒城的住宅,称为‘寄庐’,老人家始终不忘祖籍在 江南 )
对于汪姓家族来说,“江南”是不是有更深一层的意义。请本家们探讨。 姑姑说的很有道理,江南第一家也包括文谅公的义门第一家。两全其美啊。
回 楼主(汪志林) 的帖子
看你你的贴子,知道你对对联很有研究,请你帮忙研究一下,看能不能找到我们的祖先;由于我族谱很早以前就被火烧了,现在的祖谱是后来补的,所以就不知道祖先和祖籍地,已经800多年了,我们现在在霞春已经发展到30多世次。这些联对是唯一能找到祖先的线索。这是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霞春汪氏鼎甲祖祠的对联:1 “鼎革后诗书礼乐犹存,无忝海滨望族;甲科中文物衣冠未艾,可称闽峤名家”
2 “ 霞光先巡检之誉;春望裔青书于蓝”
3 “鼎盛勋名,前人继后人承,共仰祖宗厚泽;甲科赫奕,左为文右为武,方知地脉钟灵”
4 “鼎食钟鸣,念当年越国忠贞,代有文章垂国史;甲第蝉联,观奕祀婺源谟烈,家传诗礼溯流”
从上面的对联我只看出我们是越国公的后裔,祖籍地是婺源县。
第一始祖汪十位公,大约在公元1200年到霞春(下村),第二世 十三公,第三世 千六公,第四世
是 征仕郎 毅庵公 巡检(天历初),第五世 九六公,第六世 念三公 鼎甲祖祠是第六世建的至正
七年(1347), 第七世 初三公,第八世 仁一公,第九世 义大公,第十世 礼一公礼二公(迁往江
西)。 引用第1楼九华星云于2009-01-14 19:08发表的:
也有史说:“宋赐江南第一家”是指旌德县建德汪氏(俊公支浙公门下)十世同堂、人口千有数百、同厨就餐,实为感世。宋真宗皇帝赐题“义门”匾额,诏示表彰,而数为江南第一,故誉之。原则上讲应是“宋赐义门第一家”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这个说法正确,在我家族谱有记载,
我们宗族族谱名字就叫《汪氏义门族谱》。
我就是 汪氏义门 迁回歙县居住的 后代。 学习了 汪应辰是爽公一支,被特赐“江南第一家”之说有根据吗?而俊公支渐公门下被授义门第一家是有据可查的。 本帖最后由 日落西山 于 2016-3-23 09:58 编辑
请查看《汪氏统宗正脉》 二十二卷( 公元1570 年)
(注:图片不知为何无法上传。)
汪代斌宗亲:请加我QQ,复制给你 。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