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的秋 发表于 2008-9-24 20:31:12

梅州大埔汪氏源出徽州~

应版主要求想了解大埔汪氏的来龙去脉所以做了一下整理,做不好希望谅解!!

首先从44世:世华开始一直到55世思立———60世德昌之前的资料在宗亲网上已经有完整记载~

然后就是61世仁忻公;德昌三子 字恭喜,生于后唐长兴辛卯年,公元931年。卒于宋开宝七年,甲戍公元974年。配俞氏,生一子延皓。

62世延皓公: 仁忻之子。字本顺,宋刺史谥忠隐,生三子,承满 承清 承(王晋)。

63世承(王晋)公: 延皓三子 自古歙唐模迁浙江鄞县,長春门汪家墩,生四子。长子元吉,次子元爽,僅此二子,以下不明。

64世元吉公: 承(王晋)长子,为郡县从事,范文正公重焉,王荊公宰鄞亦称为廉平史,生四子,洙,滋,永济,永渐。

65世滋公:元吉次子,字德树,迁居浙江奉化,生一子,了翁。

66世了翁公:滋公之子,绍兴21年,公元1151年辛未科进士,公忠介清正,授江西贛州龙南武尹,闻微宗钦宗变即向北号恸大詈秦桧,秦桧闻之憾焉寻升别驾,公因从兄死于国难,又恐罹奸计,乃挂冠归故里,时庆元遭兀术之惨,禾黍离离,从东钱湖松奥岭瑜湖十里,卜芦隐居,号龙南,生四子,大庭,大用,大时,大相。

67世大时公:了翁公三子,生一子宽中。

68世宽中公:大时之子,生二子,长子之明,次子,之森。

69世之明公:宽中長子,字德夫,迁居南闽建宁武夷,配蔡氏生一子,霄。

70世霄公:之明之子,自武夷迁居宁化县石壁村,元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癸未十月十六日逃乱避居上杭金丰里奥杳甌村,至明成化庚子年,公元1480年改居永定县。配魏氏,继配何氏,生三子,益光,益先,益尧。公与魏氏合葬于奥杳蕉坑角金龟背印。何氏葬于钟厝山大路下。

71世益尧公:霄公三子,号甘泉,原居福建省永定县奥杳村。元至正年间(公元1341年1367年)由福建省永定县奥杳村迁居广东大埔县漳溪里家焉。遂为迁大埔县汪氏一世祖之始。另在大埔县湖寮莒村建一座益尧公祠就是《汪氏宗祠》堂号《俩仪堂》如图1,2!!!

益尧公长兄益光公:霄公长子,移居清流汤田,后迁广东高州府电白县,世荣科甲。又一子栘居程乡西洋,有悠然沛然之属,英豪特起,为人知名。一谱云迁南京徽州府。

益尧公次兄益先公:霄公次子,原配张氏,继配杨氏生二子,长子统,次子绪。公与张氏,杨氏合葬于福建省永定县奥杳村葛藤坪。

汪年客都 发表于 2008-9-25 01:37:13

谢谢楼主!不辞劳苦整理了大埔汪氏的渊源及历史背景,必然会让更多大埔汪家人了解自己的家族史!

汪拥军 发表于 2008-9-25 09:45:12

盼望楼住可以收集更多广东本土汪氏的资料!

有时间联系下,我的QQ445833767

一只土老猫 发表于 2008-9-25 10:34:00

好资料

听雨ty 发表于 2008-9-26 17:32:46

好资料,继续发扬光大,让更多姓汪的后代了解宗源。

听雨ty 发表于 2008-9-26 17:47:25

应该还没有讲完吧,希望继续。

film 发表于 2009-3-8 21:38:27

“63世承(王晋)公: 延皓三子 自古歙唐模迁浙讧鄞县,長春门汪家墩,生四子。长子元吉,次子元爽,僅此二子,以下不明。 ”
当时的鄞县县城即为现在的宁波海曙区中心部分,原城墙上有六门,其南门在现海曙三市一带,名为“长春门”。根据现在的遗址碑的介绍,长春门是明代才改称的,是不是家谱中的地名是后代加的?另外“汪家墩”这个地名现已无。

film 发表于 2009-3-8 21:41:30

   

汪的秋 发表于 2009-3-9 09:56:38

非常感谢上楼本家给我们提供宝贵资料,家谱资料何时记载?没有说明,广东大埔始祖是在元至正年间从福建过来。至今六百多年,最后一次续谱有一百多年。(现在我们正在续谱)广东茂名电白家谱在我们七十世以上是一样。大埔至茂名电白有六百公里左右,一百多年前沒有汽车,何时联谱有待查考。谢谢本家!

kingw001 发表于 2009-3-11 23:25:35

电白族谱70世以前的确实与所述的一至,但70世后几代(包括70世)的叙述就得去考证了。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梅州大埔汪氏源出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