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顺家的红豆树
红豆树,又名“相思豆”,为碟形花科红豆树属长绿乔木。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树种。因其果实种皮红艳可爱,种子质地坚硬,经久不变其色,古人常用作项链、耳饰、戒指等装饰物品,并以此寄托相思念故之情。唐朝诗人王维有诗云“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在古徽州歙县富堨乡的富堨村有个“婆罗园”。园中有两株大红豆树,树龄已有200多年,宛如两把巨伞。其中大的一株,树高23米,胸围1。6米。树干圆满通直,树皮灰绿,枝叶茂密,十分美观。这两棵树的来历可不简单。据史料记载:传说清朝乾隆四十二年,皇帝得了怪病,京中御医久治无方,只得向民间求医。有人推荐家住歙县富堨村的名医汪大顺。于是汪大顺应招入宫。皇上经汪医治,药到病除。乾隆皇帝念其医术高明,欲留之,汪以家中有老父母无人照看推之。于是,皇上除加封汪氏及其父母外,还将宫中的两株红豆树苗赐给汪氏,命其带回栽植,以表对汪氏的思念之情。汪回歙,即在家中建了婆罗园,并将红豆树植于园中。如今汪大顺早已不在,但婆罗园依然。婆罗园中的两株古树更是生机盎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