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部分汪华文化研究会成员座谈会简述
下雨的周末,最好的休闲就是倒在床上睡大觉。但是今天不同,也是下着雨,却没有丝毫沾床的意思,可能是本家联谊前的兴奋驱散了所有懒散的想法。联谊的地点在中亚大厦,四点钟不见不散。刚刚北京时间2点一刻,家斌兄就开车来到我们公司接我,同行的还有他的堂弟汪海涛。家斌我以前见过一次,三十多岁,个子不高,戴着一副眼镜,斯文且透露着生意人的精明。海涛和我是初次见面,28岁(我私下问的),个子高高的,身材魁伟,很精神的一个小伙子。
开车在北京街头一圈一圈的寻找中亚大厦,似乎是本次汪华文化研究座谈会对我们的考验。时间快到了还没找到那地儿,只好打电话找北京的本家汪靖问路。在汪靖的一个又一个电话的耐心指引下,我们总算在4点之前赶到了中亚大厦。
刚进小区大门,就看见打着伞站在路边等我们的汪靖本家。汪靖我是见过多次了,50多岁,中等个,偏胖,头发灰白,热情爽朗,是本家中的一位忠厚长者。让他等候多时,心里甚感愧疚,但还没来得及言表,就已经被他让进了正厅。
我们一行乘电梯到了8楼,迎面而来了另一位本家,有40多岁,和蔼可亲,很斯文,虽然没有在现实中见过面,但我还是一眼就认出了曾在照片中见过的他---子明。我们热情地握手,没有客套,只有亲切的感觉,相视一笑,好像老友一见如故。之后我们与先到的部分本家互报家门,互留联系方式,忙的不亦乐乎。小坐片刻后,汪华文化研究座谈会就开始了。
很多本家都是早闻其名没有见过的,初次见面竟然没有一丝陌生的感觉,也许这就是同宗同族,血浓于水的缘故吧。为了大家之间有个更深的了解,就各自简单的做了下自我介绍。
在本家一个又一个的介绍中我发现:今天到会的本家从事各行各业,还都有不同的成就。年龄最大的易扬本家有70多岁了,是位画家;江淮本家也60多了,是部队里的将军;最小的是个小妹妹,还是在校大学生。有在军区任职的,有书法家,有生意场上的成功人士,有高级工程师,还有记者(本家太多,就不一一介绍了,好像就属偶混的差劲,嘿嘿)。唯一相同的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方向----促进宗亲间的情谊,为了家族的兴盛。大家在这里没有地位的尊卑,只叙本家的情谊,我真高兴,也为有这么好的本家们而自豪。
汪华文化研究座谈会开始由江淮本家致欢迎词,将军本家的言语不多,但语气热情诚恳,丝毫没有官架子,让我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同时也为将军的风度所折服。然后承兴本家(承兴字逸群,曾任解放军某部的政委,自己也是位书法家)讲解了我们姓氏来历,又解说了家族的发展史,都是我以前所不知道的,受益颇多。接下来他还讲了4月4号黄山祭祖的盛况和我们现阶段应该做的和以后的长远打算,并提到了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的成立是因为各级政府的支持才会这么顺利,虽然没有提到他们作为发起者和组织者是怎么尽力的,但是让我们更感到了江淮将军、承兴政委等众本家对家族兴盛的热情与执着,令我感动!
相聚总是短暂的,愉快的汪华文化研究座谈会在不知不觉中闭幕了。组织汪华文化研究座谈会的本家提议大家合影留念,并在合影之后吃个便饭。由于我临时有事,合影之后我便匆忙赶回了,汗颜!这次未能和大家一起共进晚餐,叙本家之情,遗憾之极!希望下次有机会可以和大家畅所欲言,把酒言欢,一醉方休!
小子文笔不好,只能粗略写一下,本家们将就着看吧。
2008.04.20. 的确是愉快的联谊会 祝贺! 祝贺!并向北京的宗亲表示衷心的问候! 北京的宗亲联谊会,再次证明了宗亲联谊活动,是宗亲间交流信息和增进情谊的最佳形式。
感谢wangzhiyun本家,让我们分享了北京宗亲联谊的喜悦! 祝贺北京宗亲的联谊活动!
顺便提示楼主:汪江淮将军和汪承兴政委(不是参谋)这两位本家,都是部队的退休领导,现在也都是我们“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的会长。 祝贺 北京的本家们很实在,来得快。祝贺! 我们就是该向北京的本家们学习啊
就像政委本家说的那样 多干些实事 少说些空话 共勉吧 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