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 对 难 忘
愧 对 难 忘难忘2006年11月26日,著名作家鲁彦周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一年来,一直想写一点有关悼念和缅怀鲁老的文字,但每每拿起笔,内心深处便涌出一股难以言状的愧疚之情,使我不知如何落笔。
知道鲁老的名字,是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一部电影《天云山传奇》。这是“文革”后第一部对反右斗争扩大化进行认真反思的影片。作为一个有着类似遭遇家庭背景的文学爱好者,对影片所揭示出政治性灾难对人心灵的摧残和人性的扭曲,以及新的时代变革所引起的人的心灵的震颤和人性的复苏,使我流着眼泪泡在影剧院里整整一个晚上将此片连看三场。自此,著名作家鲁彦周的名字就深深铭刻在我的心灵深处,并暗生奢念:如有机会一定要拜见这位大作家,亲聆教诲。
没想到这一奢念竟然幸运的得以实现。那是11年前,1996年4月,庐江县文学工作者协会召开理事会议。因平日里时有小文见诸报刊,文友们的厚爱,我被推选为县文协常务副主席。在筹备会上,我突发奇想:是否能请鲁彦周老师来给我们文学青年们上堂辅导课?话语一出,立即遭到文友们的否定:不可能,鲁彦周那样的著名作家,怎能来参加你一个小小县城里文学沙龙似的活动。但我的提议得到了县文协主席、时任县委办公室副主任潘敏同志的支持:我们不妨试试看。岂知鲁老接到我们的邀请后,简单的了解一下我们的会议内容和议程,便二话没说就应允了。4月24日,鲁老携夫人在省文联副主席柏龙驹同志的陪同下,专程来到庐江,来到我们这群无名的文学爱好者之中。作为文坛泰斗、文学前辈,他与我们每个人都一一握手,并简单了解每一个人的写作和作品情况,显得是那样的和蔼可亲和平易近人,使我们原本对大师的敬畏和拘谨的心情一下子就放松下来。紧接着,时已68岁高龄的鲁老给我们作了将近2个小时的辅导讲课。会议间,我“瞄准”了一个机会,揣着诚恐诚惶的心情,单独来到鲁老的休息室,将当年连看三场《天云山传奇》的心情向鲁老顷诉并致意。同时简要地向鲁老汇报了我的业余文学创作情况。临走时,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本崭新笔记本敬请鲁老题词留念。鲁老笑了笑,略作思索便拿笔题写道:“真实地反映现实,忠实地描绘人生。” 放下笔,鲁老亲切地握着我的手说:“这是我从事文学创作的宗旨,希能共勉。你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好好写,一定会出成果。”会后,鲁老与全体参会人员合影,随即邀柏龙驹同志和我三人单独合影留念。此举嫉妒得其他同志直认为我与鲁老有什么特殊关系。其实,此乃我与鲁老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会见。
十年,弹指一挥间。有幸与鲁老一次难忘的会见,其景其情犹如昨日,鲁老的音容笑貌时时萦绕眼前。但十分愧疚的是,种种主客观因素,我却渐渐远离文学创作。以至后来我把原本一直摆放在案头的与鲁老的合影照收藏起来,因回想起鲁老“好好写,一定会出成果”的教诲,我无颜以对。
鲁老去矣!在纪念鲁老逝世一周年之际,伤痛、愧疚,无语凝咽。我拿出与鲁老的合影照,并把鲁老的题词放在一起重新嵌装在一个精致的像框里,摆放案头。
鲁老,我们永远想念您。 “真实地反映现实,忠实地描绘人生。”
文革”后第一部对反右斗争扩大化进行认真反思的影片,《天云山传奇》。鲁老当时撰写这篇剧本,也是要具有一定的魄力和冒着一定的风险的。不得不佩服!崇敬他! 永远的楷模!永远的榜样!“真实地反映现实,忠实地描绘人生。”乃至理名言,名师风范,长留心中!鲁老,安息吧!我们将永远缅怀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