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县有某支“立、修、觉、德、长、发、其、祥” 桐城南河坂汪敦本堂载:休宁旌城村汪氏,系铁佛公后裔,78世有迁六安州。
76世,思民。子三,福胜、福怀、福昌。福胜迁怀宁茶水岭罗庄,福昌迁郑家河。
77世,福怀,思民公次子,字思斋,配何公女。
78世,泰兴,福怀公子,字星阶,配李公女,迁六安州。
79世,云政,泰兴公子,配朱公女。
80世,洪,云政公长子,配程公女。
义,云政公次子。
Re:安徽汪氏字派六安金寨字派一览表
建公支下 张畈 敦眭堂 为 世 守 克 显 全 光 德 从 周 孔广公支下 东 山 应明堂 邦 思 明 先 立 德 清 廉 永
固 始 孝友堂 嘉 庆 登 荣 植 本 基 纯 修 勤 作
广公支下 毛坦厂 敦睦堂 乐 大 仁 义 自 心 诚 修 齐
爽公支下大湾 永贤堂 安 长 才 能 达 於 邦 克 宏
古碑 光裕堂 绪 懋 庆 前 德 尊 光 文 人 振
汪冲 义忠堂 言 大 才 联 学 乃 光 承 先 立 志
竺山 恒庆堂 从 先 志 文 明 大 可 成
桃岭子母河 敬本堂 先 万 世 纯 若 有 思 大 承 祖 训
青山 留耕堂 应 法 本 宗 良 光 明 志 守 前
青山 留耕堂 长 应 士 忠 家 声 宜 永 正
长岭 宝善堂 宏 荣 华 国 逢 明 盛 兴 家 定
僮畈 菜根堂 正 文 之 宗 其 志 道 能 宏 诗
南溪横畈 务本堂 国 炳 堂 锡 道 德 承 宗
杨畈 敦友堂 大 永 正 义 敦 宗 本
霍山 敦本堂 书 世 德 明 家 声 辉 正 大 时 泰
黄畈 敦本堂 海 继 希 玉 立 学 明 德 作 启 兆
霍山 敦睦堂 必 应 守 本 份 昌 有 志 光 前 烈 存 仁 裕 后
六安 承德堂 大 德 绍 明 良 齐 家 礼 发 华 国 文 章
俊公支下渔潭 两仪堂 时 兴 大 廷 帷 嘉 庆 永 世 必 康
爽公支下 六安柳西塘 手纹堂 克 守 正 大 永 显 家 邦 厚 德 载 福
爽公支下 桥边支 盛 家 泽 兴 宏
达公支下 江店 长岭 白大 忠孝堂 添 廷 九 锡 盛 家 道 乃 相 成
Re:安徽汪氏字派关于金寨周边汪氏字派一览表
兴吾本家:接汪道生建议把金寨周边汪氏字派发上来,希望你能据此安排到六安地区的汪氏字派,以便外地汪氏子孙,认祖。。。谢谢!Re:安徽汪氏字派关于金寨周边汪氏字派一览表
金寨周边汪氏05年后统一字号为。。91俊 92 渼 93 楷 94 炬95 垣96 钰 97 琨 98 昭99 保 100 湛101 椿102 炳103 城 104 鉥 105 琳 106 映 107 传108 渭 109 相110 焕 金寨汪本家:您好!
您们的《金寨汪氏同谱》收编了几十个不同支系的汪氏族人的资料。请
问:这其中有没有青阳始祖七十一世秋一公的后人?麻烦您帮助查查好吗,
若有请回帖或与我联系,先谢了! 寻余善堂六十八世积庆公后人家谱
字号勋德起永宏宽昌承世泽恩锡裕光明 九、黄山市(三)
6、黟 县
-------
??? 楼主辛苦了,您在15楼提到的“(3)黄山下有一个大的祠堂,自九十二世排序为:大启芳徽,在笃伦常,昭祖训 ”就是我们村————汪满田,这个祠堂叫““雍睦堂””,字辈自十九世始改用绩溪曹作舟所撰宗祠楹联作续排行字:“大启芳徽在笃伦常昭祖训,高怀善庆惟敦道义绍家修”。现已衍至“昭”字,前后计传27世。
我将更仔细的资料补充一下:
汪满田主姓汪,客姓叶、程。
汪氏系出平阳郡,汪华七子爽公派。婺源大畈、金锅岭三支派。
首迁祖,婺源大畈支汪亨。于南宋绍定三年(1230)辗转流客汪满田,依附于村中程姓。相处半年,程姓主人见其虽落魄,依然表正形端,辞严法肃,便以女嫁之,生诚让、诚正二子,乃家于汪满田。
亨传四世,子孙即盛。“不意福建贼 夜潜至,遭杀殆尽,(仅存)大贵、大富、大中三公”。其后或他迁,或数代单传,又经太平国天国兵燹现已支弱族衰。
汪亨子孙建祠:“竹林堂”。从汪满田八世始用轮祚排行字。“惟永得良,文天长老,汝宗启福,明智国昌”。民国初又以宗祠楹联作为续排行字:“亲顺承纲嗣续象贤垂世训,端严律品慎修作对振家声。”现已衍至“承”字,前后计传二十五世。
二迁祖:婺源大畈支汪奴,又名应奴,后人嫌“奴”字不雅,改为“胪”,字殿传。其父润一,字阳,为宦泉川,时值“海贼叛作,遭难散逸,潜归新安‘于元大德四年(1300)投奔同宗支派汪亨迁入汪满田,初靠佣工和为人殓尸度日。
奴生七子:伯千、伯一、伯二、伯三、伯乐、伯久、伯古。六与七子无嗣,长二四亦再传而无闻,惟伯二、伯乐衍族。伯乐传六世回祖迁今黄村的旧宅开族。七世大关亦外迁,伯乐支遂在村中绝。伯二支传八世即在村中衍成大族,成为今日汪满田之主体。光族者主要是僧保一支,自僧保父汪其叶至汪添禄曾演绎出当时名动徽郡的“七代同居”佳话。
汪添禄支因“七世同居”之彰,而名宗祠“雍睦堂”,后扩建为总祠。该支改称“老屋下派”。雍睦堂分支有:敦睦堂,奉汪正元为支祖。正元传二世永煜、永炤、永 、永 、永煇,分立五房。三房永 支六子:良培、良垍、良 、良垲、良 ,世称六家。敦睦堂分支出汉虎(一说作火)堂,奉永 为支祖,后世又分出上六家、下六家,及中桥头厅上派等。“六家派”为汪奴派下最盛派。(按永、良、德、光、大皆排行宫,数字指排行人数)。后世分支堂有:端五堂:奉添衬为支祖,添衬传二世:正恒、正恺、正恬、正惇、正 分立上五家。德懋堂:奉汪正茂为支祖,后分析柏枝园派。五庆堂:原为汪文彬拾皇税银不昧,县令赞助在歙城开设之药堂名,子孙为荣宠,而袭为支堂名。
此外尚有汪尚寿创立之继述堂,文槐、文桂、文林等后裔分支之德盛堂;及六家长房之后亦以药堂名支堂的嘉会堂等。
雍睦堂轮祚排行字,自汪奴九世始用:“伏添尚玄正,文永良德光”。后因避康熙帝玄烨之讳,改“玄”为“元”。自十九世始改用绩溪曹作舟所撰宗祠楹联作续排行字:“大启芳徽在笃伦常昭祖训,高怀善庆惟敦道义绍家修”。现已衍至“昭”字,前后计传27世。
三迁祖:金锅岭上门支派汪宏富,曾承祧梓坑叶氏娘舅,因在叶祠梁头暗刻汪字,被令回宗,羞于归里,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迁入汪满田,先借住一过间楼下,后人遂称“楼下派”。开族后,子孙代渐兴旺,建祠:德庆堂。自宏富三世始用轮祚排行字:“积满万正时,启嘉承天益”。后祧神主以新编宗祠楹联作续排行字:“日永朝宗,蔚起文光延世德,家余善庆,恒昭秩序重伦常”。现已衍至“宗”字,先后计传十六世。
目前“雍睦堂”基本保存完好,祠堂内开设合作商店;“德庆堂”只存大门门棱,内部结构腐烂倒塌,其余支祠全部荡然无存。 谢谢大家关注,以后一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