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 发表于 2007-5-18 11:35:40

汪曾祺逝世10周年纪念日 追思会上深情怀念

汪曾祺逝世10周年纪念日 追思会上深情怀念

新华网江苏频道 2007-05-17 09:40:05来源: 新华日报


    5月16日是全国著名戏剧家、小说家、散文家汪曾祺先生逝世10周年纪念日。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文学界领导、作家、学者和部分“汪迷”代表以及汪曾祺子女,汇聚汪老的母校——江苏省高邮中学,深情追思这位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人物。

    汪朗(汪曾祺长子、经济日报国际部主任)10年的时间足以让人忘掉很多很多,但是没有想到我们的“老头”很多人在想念他,尤其家乡高邮对他有这样深厚的感情。“老头”能够有今天的文学地位,是和他许多描写故乡的人和事的文章分不开的。没有高邮这片水土的滋养,就不能成就他的文学事业。虽然他的笔下写的大多是旧时代的高邮,但他的心一直想描写现代高邮发生的变化,这是他心中始终留存的一个情结。他曾经历过1931年的高邮大水,1981年,他回乡看到高邮乃至整个里下河地区已没有了水患,非常兴奋,满怀感情写下了一生唯一的一部纪实性作品《故乡水》。他一直想更多地写高邮,但他的一个创作原则是只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他觉得没有熟悉到内心产生共鸣很难提笔完成心愿,这是他一生的遗憾。

    潘凯雄(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这次汪老逝世1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一个主题是“永远的汪老”,这个主题定位非常准确。能够称之为“永远”的作家非常少, “永远的汪老”是我们的读者发自内心的对汪老的尊重和喜爱。汪老之所以能够“永远”,得益于他认认真真地做文章,认认真真地做人。这是我们现在整个社会都非常需要的,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好多领域所缺失的,现在很多方面就是缺“认真”二字。我们今天追思汪老,不仅是对他的文学成就给一个恰当的评价,也可从汪老的一生中学到很多东西。

    邵燕祥(著名诗人)有一句话最适合说汪老生前生后,就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汪老在世的时候,没听说过他自己和别人为他炒作一下,但是,他的书很受读者欢迎,他的作品既不故作精深,又不流于肤浅,内容深厚,表达深入人心,各个年龄段甚至各种职业都有他的“粉丝”,这是很难得的。现在我们可以坦然地告慰汪老,经过10年,就像你生前说过的一样:“一个人死了,还有人想起来就不错。”

    凸凹(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房山区文联主席)我认为,汪老代表了中国文化传统中最温厚、最通达的部分,体现了民族价值观念中最基本也是最伟大的人文精神,他让我知道,什么是“厚德载物”,就是蒙冤而不伸,被鄙薄而不争执,心中澹定,从容地生活。阅读汪老,使人心生温暖,让我们从悲观走向希望,让我们心安,做文人是幸福的,做平民更是幸福的。

    杨承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江苏作协党组书记)汪曾祺先生出生在高邮,他的作品数量不巨而质量上乘,文字清新淡远、生趣盎然,为读者营造了一个优美的、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艺术世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风格独特、影响深远的优秀作家。相信汪老的作品能传之后世、传之久远!(刘久凤 刘世领)

编辑: 钱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汪曾祺逝世10周年纪念日 追思会上深情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