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走边想(二)
本帖最后由 汪文才 于 2016-7-14 15:33 编辑边走边想(二)
文/一汪清水
从安徽回来,应喜利得(中国)有限公司石伟经理的邀请,我们开车前往湖北去。我们离开郑州前往武汉的时候已经是下午1点多了,驱车行进在高速公路上,漫山遍野开放着黄色的油菜花,心情随着一路景色的变幻豁然开朗起来。
其实在几年之前,就和喜利得公司的业务员们有所接触,我们公司这些年来坚持用“真材实了料做加固工程,以质量信誉求生存发展”的宗旨赢得了喜利得公司的青睐。他们正在考察我们做他们在河南的特约施工单位。同时,我和我们的员工对他们的产品质量、服务态度以及各项管理心仪已久。特别是对喜利得这个团队在工作上的敬业精神,也是我们由敬佩到合作的一个契机。
比如说,在去年的时候,他们一个叫罗箭的业务员,来到河南郑州开辟市场,每两个星期就要把河南所有地市的建筑市场、相关的公司以及在建的工程项目跑一遍,用马不停蹄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每次见到这个小伙子背着个厚厚的挎包,急匆匆的奔波在工地的时候,心中总有一种爱怜的感觉。不光是他,还有他们的区域经理石伟,常常是上午还在武汉,一转眼就到了重庆或者成都,再一打电话又到了江西或者其他地方。不说跑来跑去的疲惫,单说和客户沟通的艰难就很让一般的人受不了。他们给我留下的印象却总是干净利索,精神抖擞的样子,很是难能可贵。
这次的湖北之行,一是共同去联系一个水电站的工程;二是到喜利得(中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切身实地的感受一下这个闻名中外的企业的工作氛围。
在路上,石伟经理的电话不断,他时而用英语向总部的上级汇报着工作,时而又用很重的地方方言普通话给业务员安排着工作,很有一种临危不乱的将帅风度。我和石经理见缝插针的聊了一些关于业务方面的话题。
石经理说,在喜利得公司由不得自己半点偷懒,公司的产品,公司的发展与个人的待遇息息相关。做销售要的就是腿勤、口勤、眼勤、手勤。喜利得的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做的。在他们这个团队里,每个人在外边跑的时间要占相当大的比例,单就他个人来说,一年365天,他在外边出差的时间就达280多天,生活几乎是在飞机上、火车上或者旅馆里度过的。这和我们习惯了的国内企业是多么大的一个反差啊!国有企业的人浮于事就不用说了,就是在个别私企里的一些员工,思想上也是报着给老板打一天工挣一天钱的念头,没有一点动力。
在我接触喜利得公司的这些年里,重质量、重信誉,重礼仪是他们赢得客户的一个法宝。喜利得的产品质量是业内公认的品牌产品。因为质量服务好,价格也就贵了不少,所以很多情况下,一些工程采用他们的产品是慎之又慎,给业务员的压力很大,尽管一些客户有的时候采用很少量的喜利得产品,但在特殊情况下,有时候为了客户利益他们会不计成本的去帮助解决,这和国内的其他企业不一样,这样看起来是吃了一点亏,能够用心去做这些看似没有利益的小事情,最终还是带来利益的最大化的。
顺便说一下,在和喜利得的同志们一起出行的时间里,我们行走了1500公里,从郑州到武汉、黄石、浠水再回到郑州总共用了36个小时。谈判的一个2008年的工程意向。我们的合作道路从这一天开始有了一个新的进展。
这个来自于瑞士喜利得公司的生存法则与中国传统的礼、义、信、思、忠、勤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呢。不知道什么时候国人把这些传统的法宝给丢弃了。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为了未来的生存,我们也应该思考思考怎么样站在一个高度去管理我们的企业,提高我们企业与员工的品质和素质了,我想。
环境影响挺大的。。。
很多跨国公司在国内本地化后,变化都比较大了。。。 本帖最后由 汪文才 于 2016-7-14 15:33 编辑
企业都是当地随着环境而改变,一 个企业的文化决定一个企业存亡!
企业的本土化是衔接当地市场的需要,更是磨合后发扬自有优良的重要环节,学习优秀企业的本土化的生存精髓是开拓异地市场的法宝 本帖最后由 汪文才 于 2016-7-14 15:33 编辑
学习
本帖最后由 汪文才 于 2016-7-14 15:33 编辑
学习
读涛哥的文章,亲切,感人,安逸。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