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乐融融的一家人 人民网·天津视窗2月11日讯:22年来,家住河东区广宁路试验楼社区的汪宝柱、刘惠琴夫妇在脑瘫儿子的身上展现了父爱母爱的伟大。他们的儿子汪强出生三个月时就被确诊为脑瘫,他们只能每天日夜轮流照顾儿子。为了给儿子治病,夫妻俩带着儿子四处求医,跑遍了全国,都没什么起色。儿子六岁时,汪宝柱从老中医那里学会了推拿。此后,父亲每天为儿子推拿三个小时,坚持到如今。儿子从刚生下来只能趴着、嘴角不断流出口水到后来能站立、走路、学说话、上学,倾注了这对夫妻太多的汗水和辛酸。
谁能想到,一个自幼患脑瘫的男孩能够成为成绩名列前茅的好学生,最终成功就业,成了拳击表演队教练。功夫不负有心人,汪宝柱、刘惠琴夫妇就帮助儿子创造了这个奇迹。
家庭成员介绍
儿子 汪强,22岁,出生三个月时被诊断为脑瘫,六岁开始接受父亲推拿治疗,九岁开始上小学,在父母的照顾下逐渐恢复健康,去年从天津立达职专毕业,参加成人高考成绩不错,但为了不给家里增添负担,毅然放弃上大学深造的机会。他一直跟随父亲练习拳击,目前被聘为艺龙拳击表演队教练。
父亲 汪宝柱,50岁,原是某轴承厂的技术工人,1997年从单位离职。为了给脑瘫儿子治病,1991年,汪宝柱开始学习中医推拿,每天坚持为儿子推拿,直到现在。为了证明儿子的智力恢复到正常水平,儿子三年级时,他开始教儿子下象棋。出身武术世家的汪宝柱在为儿子治病的同时,教儿子练习拳击。
母亲 刘惠琴,50岁,钟表电子仪器厂工人。为了和丈夫齐心协力将儿子的病治好,她扛下了家里所有的生活负担。同时,儿子恢复健康开始上学后,她又开始为儿子的教育操心。
儿子出生才3个月 经诊断患上了脑瘫
1985年5月24日,家住河东区广宁路试验楼的汪宝柱、刘惠琴夫妇喜得贵子,由于夫妻俩年近30岁才生孩子,儿子就成了家中的宝贝疙瘩取名汪强。当夫妇俩还沉浸在喜悦里,一个噩耗就很快将这个家庭的幸福给淹没了。“儿子刚出生没什么异常,长到三个月的时候,跟他同龄的孩子都能在床上爬了,但我们的儿子却只能趴在那儿,坐都坐不起来。”汪宝柱告诉记者,当时,儿子目光木讷,不会爬,且四肢很软。夫妻俩便带着儿子去儿童医院诊治,诊断结果却把夫妻俩打蒙了——儿子患了脑瘫!这种病仅初期的康复治疗就需要几万元,效果还不一定明显,这对于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如何承担得起?
“都说脑瘫不好治,而且要花好多钱,我们两口子都是普通工人,收入不多,为儿子治病成了大问题。即使这样,我们也下决心要为儿子治病,力求让他的健康恢复到最好的程度。”妻子刘惠琴告诉记者,看着怀中年幼的孩子,当时她和丈夫唯一的念头就是倾家荡产也要治好儿子的病。
此后的许多年里,汪宝柱夫妻俩没置办过一件新衣服、没睡过一次囫囵觉。儿子年幼的时候,他只要醒着就要有人抱。汪强六七岁之前,在母亲或者父亲的臂弯里度过了大部分的时间。刘惠琴说,儿子七岁之前经常出现抽搐,每天要发作两三次,而且他的抵抗力很差。
为给脑瘫儿治疗 父亲学会了推拿
“得知儿子患了脑瘫后,亲戚、朋友、同事包括医生都劝我们放弃他,再生一个。当时居委会主任把再生一个孩子的指标主动送到了我的面前。大家的心意能理解,但我们做不到,不能眼看着一个鲜活的生命在自己手里枯萎下去。”刘惠琴说。
从那时起,汪宝柱和妻子就铁下心来:不管付出多大代价,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会放弃给儿子治病。凡是有利于孩子治疗的医院,夫妻俩几乎都跑过了,但没有怎么见成效。一次,他们听说中医推拿能治脑瘫,夫妻俩就带着儿子四处打听找到一位有名的中医。经过那位中医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儿子的病有了一点儿好转,他会抬头了,会笑了,也会坐了。在夫妻俩的悉心照顾下,几个疗程的治疗后,汪强开始会喊爸爸、妈妈了。
1990年3月8日是汪宝柱、刘惠琴夫妇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天:那天上午,汪强竟不用人搀扶,独立行走了。看着孩子踉踉跄跄地学走路,汪宝柱夫妇欣喜若狂,又给儿子拍照,又通知亲戚朋友。
看到儿子的病开始好转,夫妻俩喜出望外,但高兴之余却又有一些担心,因为一个疗程的治疗花掉了夫妻俩大半的积蓄,想继续给儿子治疗,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为了省钱,同时又为了给儿子继续治疗,汪宝柱每次带着儿子去治疗时,就站在旁边悄悄地学习老中医的推拿手法,记下老中医的治疗方法。回去后,汪宝柱又买来有关推拿的书,每天晚上儿子睡着后,他就挑灯夜读。等儿子醒后,他就把所学的推拿用在儿子身上。妻子则每天起早贪黑挣钱、理家,照顾父子俩的起居。
脑瘫儿上了小学 期末考了第一名
汪宝柱整整给儿子推拿治疗了一年后,儿子又进步了一大块,他能从一数到一百了,而且十以内的加减法也能算了。
儿子6岁到8岁期间,汪宝柱一边为儿子推拿治疗,一边教儿子小学的入门课程,数学、拼音、背简单的唐诗。儿子九岁那年,竟然能完整地把古诗《静夜思》背出来,一百以内的加减法也能口算出结果来。
看到儿子进步这么快,汪宝柱决心送儿子去上学。第一次,父子被学校拒之门外。“当时,一位老师看到汪强,让我把他送到弱智学校去。但我相信儿子已经恢复到正常孩子的智力了,希望儿子和正常的孩子一样上学。”在夫妻俩的坚持和努力下,儿子汪强终于如愿进入到河东虎丘路小学和正常的孩子在一起学习。
刚进校时,学校只允许汪强试读,并告知汪宝柱如果汪强跟不上班,或者有什么不对劲儿就得停课。刚进校的第一天,他们夫妻俩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没想到儿子放学回家时竟然拿回来一个小红花,数学作业还得了一百分。说到这件事,汪宝柱的眼里闪着泪光,“这种体会很少有人能理解的,家里有个脑瘫儿,苦的其实不只是孩子,还有大人。看到孩子进步那么大,父母的心情最难形容了。”
一年级期末考试,汪强得了全班第一名,学校为了奖励他,将他从试读生转为正式生。直到小学毕业,汪强的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
儿子学拳击防身 许多比赛能拿奖
看到儿子的健康每天都在恢复,汪宝柱和妻子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有一天,当儿子伤痕累累地回到家时,夫妻俩的心情变得非常沉重。原来,由于儿子的眼神和表情看上去和正常孩子有一定的区别,许多调皮捣蛋的孩子总是欺负他,嘲笑他是傻子,更有甚者,对其拳脚相加。儿子回到家哭着对汪宝柱说:“同学都说我是傻子,骂我还打我。”
出生武术世家的汪宝柱和妻子商量,决定教儿子学拳击,用来自卫防身。汪宝柱说:“我儿子练习拳击真有天赋,几年下来,多次参加比赛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现在别说以前欺负他的那帮坏小子,就是比他再壮的人都不是他的对手了。”刘惠琴说:“他爸教他练拳击就是为了能防身。我总要嘱咐他不要欺负比自己弱小的人。后来,儿子看到有小同学被欺负,还会站出来加以阻止。”
父亲买玩具帮儿找伴儿 母亲成父子“心灵天使”
在丈夫为儿子治病、教儿子拳击的同时,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刘惠琴则承担起了教育儿子的责任。她说:“我教育汪强要和小朋友团结。后来,汪强练了一身好本领,不再被人欺负时,我便嘱咐他去主动帮助其他同学。”
当汪宝柱和儿子遇到不顺心事时,刘惠琴则是安抚父子俩的“心灵天使”。由于儿子从小就没有朋友,为了给儿子营造更多跟小朋友玩儿的机会,汪宝柱经常花钱买一些玩具让小区里的孩子和儿子一起玩儿,就想儿子多一些玩伴儿。一次,一位朋友请汪宝柱去给自己的父亲推拿,汪宝柱就带着儿子汪强一块去了,汪宝柱推拿的时候,就让儿子跟那家的孩子一块儿玩。等推拿完,汪宝柱却发现儿子已经不在了。回到家,儿子哭着跟汪宝柱说:“爸爸,叔叔不让我跟弟弟玩,把我轰出来了。”听儿子说完,汪宝柱的心跟刀割似的。
几天时间里,汪宝柱都闷闷不乐。看到丈夫郁郁寡欢的样子,妻子刘惠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一边通过游戏重新带给儿子快乐,一边安慰丈夫不要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刘惠琴说:“我就对汪宝柱说,咱们现在的情况就这样,别人看不起咱儿子,咱们自己得有信心,相信儿子一定能好起来。”
为体谅父母放弃上大学 成了拳击表演队的教练
去年,汪强从天津立达职专毕业,他参加成人高考的成绩也不错,但为了不给家里增添经济负担,毅然放弃上大学深造的机会。
多年来,汪强一直随父亲学习拳击,强身健体的同时,还在很多的专业比赛上拿到名次。目前,他被聘为艺龙拳击表演队教练。
【记者手记】
得知一位脑瘫儿在父亲的推拿治疗下奇迹般恢复健康的消息后,记者感到很意外。一直以来,脑瘫是个不好治的病,很多脑瘫儿久经治疗不能痊愈,一半以上的人生活不能自理。一位父亲竟然能用推拿的方法把儿子的脑瘫治好,真的很神奇。
都说父亲是山,采访父亲汪宝柱的过程中,记者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没有父亲每年如一日的推拿,就不会有汪强现在的健康。脑瘫儿也不会神话般地变成正常人,更不会成为一名拳击教练。都说母爱最伟大,温柔、贤惠的母亲刘惠琴骨子里却透露着男人才有的刚强,她给予儿子汪强的爱是世间最伟大的爱。
采访过程中,汪强一直陪在父母身旁。父母说到动情处时,汪强会流泪。采访结束时,汪强告诉记者,他对于小时候的记忆不多,听完记者对父母的采访,他说,自己要把这些故事写在博客里,让更多的朋友感受父母伟大的爱。(杨子炀 韩爱青 江莹 杜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