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楼主: 江右书生

汪洙诗选

[复制链接]

122

主题

1365

帖子

2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29206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4-15 11: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宋汪洙编的《神童诗》一书中,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春游芳青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一年四季人们的生活情趣。宋代无门和尚曾经做过一首《颂》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立意新颖,耐人寻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365

帖子

2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29206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4-15 11: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信再细品北宋汪洙编的《神童诗》中的一首:“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小诗明快活泼,认定四季皆有美景美境,但,要想感受此种美妙,是必须以好心情做前提的,如无此前提,也就定然不会有此种美妙的感受。

  不是吗?心境不同,感受也就会大不同:面对满天的乌云,悲观者会觉得“黑云压城城欲摧”———无奈之极!乐观者却会坚定地认定,即便如此,也会有“甲光向日金鳞开”———信心百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365

帖子

2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29206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4-15 11: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宁波文物工作者杨古城先生称,这些石刻文官武将为北宋晚期至南宋初期的文物,距今约900年,是鄞州原地保存最完好、最大的一组石刻文物。经初步判断,有可能为宁波汪氏家族汪洙墓道的石翁仲。据《鄞县志》记载,汪氏家族在北宋晚期至南宋初期共出过4位大学士,其中汪洙本人曾作与《三字经》齐名的中国古代启蒙书《神童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365

帖子

2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29206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5-2 06:2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汪思温(一○七七─一一五七),字汝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洙子。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进士。知馀姚县。高宗时,知衢、湖二州,入为太府少卿,知临安府。绍兴二十七年卒,年八十一。事见《鸿庆居士集》卷七二《汪公墓志铭》,《宝庆四明志》卷八有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365

帖子

2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29206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5-2 06: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汪思温勇於为义,视人急难如己,而且乐善好施,对自外流寓而来 的贫乏寄客多施援手,因此四方游士归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365

帖子

2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29206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5-2 06: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汪大猷的家境比起沈袁、樓幾家來算是好的,南宋初年,樓鑰的父親樓璩且曾寄居於汪大猷父親汪思温的家中,[10]可是汪大猷的弟弟汪大定儘管曾任知州,卻由於“不事生產”而“了無赢餘”,又因“婚嫁交迫”而“俸入緣手而盡(《攻娩集》卷一○三《知江州汪公墓誌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365

帖子

2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29206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5-2 06: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敦庞朴质的汪思温

汪思温(1057—1137),字汝直,是神童汪洙之子。宋政和二年(1112)进士,授登封县尉,迁雄州教授。宣和二年(1120)知余姚县。时余姚一带深入细致 堤久未修建,水患常见,汪思温着力投工兴修,使民免遭洪涝之灾。姚西马渚一湖有东西两斗门,东低西高,东怕涝、西畏旱,汪思温治之,当地百姓视汪思温为父母,爱戴有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365

帖子

2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29206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5-2 06: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汪思温秉性刚直,不畏权贵。绍兴六年(1136)出知临安府,整治渡口秩序,造大船十艘以便百姓往来。汪思温通练财计,设有科条,所管粟帛无失,极为称职。当时,权相秦桧尝以故友之因,嘱别人荐举他,汪思温正言拒之:“使可荐,诚不待相谕;不才,相言无益也。”其后又以事忤秦桧,遂被贬,终老于大隐。四明寓客有丧有能举,困乏不能自存者,汪思温划田给助,“创办义庄”以抚狐济困,拯恤乡民。尝曰:“事事上行方便,物物上有利益,此吾志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365

帖子

2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29206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5-2 06: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汪思温为人秉性朴质,有敦庞之实,而无虚华之文,起到了表率的作用,使整个四明地区形成了朴实的风气,民生敦厚。这一好风尚之养成,正如《光绪慈溪县志》所载“四明敦庞之俗自思温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365

帖子

2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29206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5-2 06: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宋四明地區耆老會系列群體的研究,揭示耆老會這一鄉紳群體在四明鄉裡發揮的社會功能,以此為利探究宋代士紳這一中間階層的地位、影響和面貌。
耆老會是中國古代由鄉裡聲望卓著的領袖人物組成的會社,成員通常是致仕返鄉的官員。四明地區是南宋經濟文化皆較發達的重鎮,士紳階層較為壯大,出現了時間上相互承接的一系列耆老會群體,如五老會、七老會、尊老會等。其領袖先後為汪思溫、史浩、汪大猷等致仕高官,成員也多為功名卓著的人,但後期逐漸出現了雖有聲望卻為布衣之人,反映了耆老會的鄉里化傾向。他們對南宋四明的義莊、鄉飲酒禮、宗族族會的出現和發展產生時接的促進作用,在鄉里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發揮著主導性的影響,是鄉里士人交際網絡的核心群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