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8542|回复: 1

防冻疮

[复制链接]

351

主题

1287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放弃健康获取财富时,命可以换钱

Rank: 8Rank: 8

积分
35040
QQ
发表于 2006-12-10 22: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纬30度,一个神秘的纬度!一年四季分明,热的时候,热得头发晕;冷的时候,冷到酒结冰。
       这些年来,虽然地底下的石油和煤炭,被人们不计后果的掏上来变成热量,地球气温一年比一年暖。但是,生活在北纬30度的人们,一样的生冻疮!
       冻疮很义气,今年见面,明年还来;一旦结缘,年年不断,那个痛,那个痒,实在没法讲。手被、脚跟、耳朵、面颊,专找那个离心脏较远的地方!
       实在于心不忍,每年总要调理一、两百号人。去年恰巧调好了几位《黄山日报》的记者。于是有了想写篇文章发一发,让更多的人受益。没想到稿子传过去,说是有关版面已被承包,无法刊登。一年一度,时效一过,只好作罢。这几天老婆催得紧:张三、李四、王五、胡六麻,都在等这你的祖传冻疮膏。实在没办法,又去买药来熬吧!转念一想,不行,得告诉大家先预防。所以赶快去把自己邮箱里垃圾翻一翻,找出这篇文章,帖上来供各位本家分分享:

冻疮的病理、预防及治疗

疾病概述:
    冻疮是冬季比较常见的皮肤疾病。是对寒冷敏感的人受到寒冷的刺激而引起机体组织的损伤。每到冬天天气一冷,皮肤里的毛细血管就收缩,以此来保住体温。而手、脚、耳等部位因远离心脏,血流比较缓慢,这些地方的毛细血管血液微循环就比较差,因而平常触及时有冰凉的感觉。这些部位如长期受寒冷刺激,就很容易形成冻疮。轻的血管壁遭到破坏,里面的液体渗出来,因组织液回流不畅,渗出的液体不能即时回到血液中去,于是就出现红肿,刺激感受器,产生灼痛、发痒的感觉。严重的血管被冻坏,血液循环受阻,因而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起泡、溃烂、不易愈合。当天气变暖时,又可自行缓解。
病理:
    由于毛细血管的管壁粘膜、皮肤及皮下组织缺少某些营养成分,如维生素B、C、E、微量元素Ca、Fe及蛋白质等,造成对外来的寒冷刺激抵抗能力下降。一般情况下,油性和酸性皮肤的人比较容易患冻疮。冻疮患者如当年没能根治,第二年冬天乃至以后的每年冬天都会再患。经常被冻伤的人有遗传性。
诊断与 鉴别:
    典型的冻疮很容易被识别,易患冻疮的部位主要是面部、耳朵、手背、手指关节等裸露部分和离心脏较远、血液微循环缓慢的脚趾、脚后跟等部位。但对症状不典型的病例要注意与多形红斑性狼疮、结节性红斑、硬结性红斑等其他皮肤病相鉴别。
治疗与预防:
1、油性皮肤和酸性皮肤且有患冻疮预兆的人,平时要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多补充些蛋白质、维生素B族、C、E、矿物质Ga、Fe等,以促进全身的毛细血管特别是远离心脏的面部、耳朵、手背、手指关节、脚趾、脚后跟等部位的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和耐寒能力,避免生冻疮;患慢性病的人,如贫血、营养不良等,除积极治疗相应疾病外,要增加营养、保证机体有足够的热量供应,增强抵抗力。
2、预防冻疮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注意锻炼身体,提高皮肤对寒冷的适应力。
②注意保暖,保护好易冻部位,如手足、耳朵等处。冬天除身上要保暖外,还要穿厚袜、鞋底透气性能好的牛皮鞋或棉鞋等。鞋袜潮湿后,要及时更换。出门要戴好手套、耳罩,注意手和耳朵保暖。平时经常揉搓这些部位,以加强血液循环。
③经常进行抗寒锻炼,坚持常年于早晨用冷水洗脸、洗手,以增强防寒能力。④在洗手、洗脸时不要用含碱性太大的肥皂,以免刺激皮肤。洗好擦干后,可适当擦一些润肤脂如雪花膏、小护士、蛇油等非油性护肤品,以保护皮肤。
3、生过冻疮的人应注意及早采取措施,防止冻疮的再次发生。冻疮初起时,可用冻疮药水或绿药膏等涂擦局部,并注意保暖。如果已发生水泡,则可用消毒的针刺破水泡,再敷上冻疮油膏。
本人原本也是严重的冻疮患者之一。自从用了祖传秘方冻疮净后,几十年来从未复发过。同时经过多人试用,均能达到根治的目的。如有冻疮患者有什么疑问,可以与本人联系。QQ578385803
http://shop34042208.taobao.com/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调节心态、保证睡眠、保护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主题

5056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6-12-11 08: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s:1] 不错。
河南-汪聚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