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吕路阳 文章来源:福州日报 点击数:150 更新时间:2006-8-7 18:46:19
党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爱国爱民保江山;做田现在没皇粮,减轻农民的负担。当93岁的民间老艺人汪毓恒打着快板,用方言唱起自编的歌曲歌颂党的富民政策时,文娱活动室里的村民们纷纷拍起巴掌大声叫好,这是记者昨天在永泰县大洋镇埔头村汪氏祠堂采访时看到的一幕。
汪毓恒是土生土长的民间艺人。在汪氏祠堂,像汪毓恒这样的民间老艺人还有很多,每逢周末或农闲时节,他们就利用祠堂开展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为村民表演五排头、陆地行舟打钱串等民间文艺节目,极大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汪氏祠堂负责人汪其越告诉记者,汪氏祠堂文化底蕴深厚,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物资料,其中有历史名人黄文焕于明崇祯四年送给汪氏六世祖汪瑞阳夫人余氏八秩寿辰的绸质寿璋,有汪姓六十五世祖宋翰林学士汪藻名著《浮溪集》的原木刻版本等,这些文物堪称镇祠之宝。因此,汪氏祠堂2004年被评为八闽名祠,去年还入编《中国祠堂大观》。
近年来,汪氏祠堂更加重视祠堂文化的建设,以丰富的祠堂文化资源推动乡风精神文明建设。记者在汪氏祠堂里看到,这里修建了大湖文艺场、埔头戏院,开设了文史资料室、读书阅览室、文娱活动室、科技培训班,开辟宗族能人事迹专栏。农闲时节,村民们在这里吟诗作画、唱戏说书、健身娱乐、学习技术,原来一年难得几回用的老祠堂成了传播科技文化和农民休闲娱乐的热闹场所,古老的祠堂荡漾出一股股文明新风。
现在,在汪氏祠堂的影响下,大洋镇林、黄等其他5家祠堂也都纷纷将祠堂改成农民书堂或文化俱乐部,许多农户从厅堂搬走菩萨、神像,积极参加各祠堂举办的科技培训班或文化提高班,大洋镇出现了不信神灵信科技的喜人景象,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
汪其越还告诉记者,去年汪氏祠堂设立了教育基金,首批集资10多万元用于助学兴教,今后,不仅仅汪氏宗祠的子弟,大洋镇其他宗族的子弟如果在中考、高考中成绩优异者,还有特困生,我们都将给予奖励和资助,我们不仅要把汪氏祠堂办成本乡先贤名人的展示中心、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更要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阵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