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有“绿海明珠”之称的全国生态示范县洪雅县,在莽莽的林海中,有一个叫罗坝的古镇,罗坝镇友谊村七组有一个叫虱子坝的地方。虱子坝是青衣江畔的一片海拔上千米的高山盆地,三面环山,前方一个仅几十米的缺口通向外界,山上覆盖着茂盛的桫木林。
今年年初,从这个高山盆地里传出一个令人惊讶万分的消息,当地村民在虱子坝周围山上开荒种树中,发现很多依山而凿的神秘洞穴,这些洞穴大多隐藏在杂草中,入口很小,而里面却非常开阔而又造型考究,洞壁经过烟熏,洞顶有造型独特的通气孔,洞尾有火膛、烟道、贮藏室,明显有人居住过的痕迹,但当地村民对此却全然不知。
文管人员洞穴探秘
虱子坝惊现神秘洞穴的消息立即引起了世人的关注,洪雅县文管所的鲜继新立即赶往虱子坝,在当地村民的陪同下深入密林洞穴探秘。
他发现每一个洞穴都建在半山腰的岩石中,洞口直径不足1米,入洞后却异常开阔,洞高2米左右,宽近3米,长度最大的竟达9米,洞的四壁都经过烟熏,据鲜继新介绍,经过烟熏的洞壁便不容易风化和跨塌。洞的右侧墙壁上都有一个或几个2米多深的斜洞,有的还有类似储藏物品用的方孔台,不少洞的左侧有一些似图非图、似字非字的符号。洞顶上都有排气孔,排气孔长度在3米左右,孔底宽、孔顶窄,自下而上呈等距离缩小的园锥形;直通山顶;洞尾有火膛和烟道,并有残留的炭灰。点燃一堆材火,一股青烟便从烟道中直冲而出排出洞外,而洞内却不会弥漫烟尘。
鲜继新与村民们随即在密林中展开排查,在几千亩林地中,竟然发现100多个这种洞穴。虱子坝三面都背靠山脊,这些洞穴大多分布在每匹山脊两侧的半山腰上,往往成片分布,每一片分布的洞穴,都有一个大洞、几个小洞,洞与洞之间并能遥遥相望。
谜团重重待人破解
谜团一:洞里到底居住过何人?
从洞穴的结构看,明显有人居住过的痕迹,但洞穴里到底居住过何人?
现在的住户自称都是“湖广填四川”时期进入这片地方居住的,在他们记事时,就有这些山洞,而祖辈们对此却习以为常,很显然这样大面积的洞穴居住人应该在此之前出现。在紧靠一个洞穴的入口,有一株两人才能环抱已枯死的香桫树树桩。据有关人员介绍,这种树能长到这么大并自然枯死,少说也得700年以上,这是不是说明这些洞穴人出现在至少700年以前?在文管人员对一个大洞进行清理时,意外发现了一把石斧,在洪雅县青衣江畔曾发掘出土过新石器时代的文物,这似乎与之相关联?
翻遍洪雅县所有文献资料,都没有这些洞穴的记载。唯一有记载的便是在洪雅曾出现过獠族人,但这个族的人却不知何时神秘消失了,是战争,还是瘟疫,还是整个民簇的迁徙,都有待考证。这里会不会与这个神秘的民族有关?在成片分布的洞穴中,每一个大洞周围都有好几个小洞,会不会说明这是一个部落,大洞里居住的便是部落首领?
据虱子坝一位名叫车治明的80岁老人回忆,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他的父亲曾留下了一本古书,老人不识字,但他看到了书上的图案,图上的人都穿着用树叶编织的衣服。他的父亲到底从哪里得到了这本书老人不得而知,可惜后来这本书又丢失了。这本书上所记载的会不会便与这些洞穴人有关?
在附近的一块岩石上,有一幅奇特的岩画,线条粗旷,似文似图,画面所要表达的意思也难以让人领会。很多洞内出现的特殊符号,是否也在向后人昭示着什么?
谜团之二:洞穴是怎样建成的?
虱子坝洞穴留给后人的又一个难解之谜便是洞穴到底是怎样建成的。这些洞都建在岩石中,如此庞大的工程量,这些洞穴人又依靠什么工具来完成的呢?虽然洞壁上明显有开凿的痕迹,但到底是用铁器、竹片还是石器却不得而知。
最令人称奇的是洞内的孔隙,洞顶的通气孔大多在3米左右,在仅有2米左右的洞内开凿而成,而且成规则的园锥形,这对于现代人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又是怎样来完成的?
火膛、烟道设计以及洞内的布局都异常巧妙,他们的设计思想、智慧又源自何处?
谜团三:洞穴人是怎样消失的?
据史料显示,在北宋时期,整个洪雅县只有5000多人,而在虱子坝已发现的洞穴便达100多个,居住在这里的人应当属于当时一个不小的群体,这个群体为什么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如同人间蒸发?是瘟疫?是战争?是迁徒?还是别的什么?但这些都理当残留下一些生活物品之类的物品,而这里却什么也没有。
是一个民蔟消亡的印记?还是逃避战争的迁移?甚至是明末在洪雅‘铁笔定洪州’的农民起义军张献忠部所为?
据当地的老人介绍,上个世纪40年代,这里曾发生过地震,房屋的瓦片都被震掉,就连一些清代墓碑也被震裂?这些洞穴人的消失会不会与这种地震有关?但为什么洞穴又保存得如此完好?
而这些人到底又靠什么生活呢?在洞穴分布的山中,当时应该是一片森林,他们会不会便依靠这生存呢?而洞穴右侧象是存放东西的位置是一个深达2米左右的孔隙,这会不会便是他用于放置打猎用的长矛或剑之类的工具?
虱子坝是一个三面环山的盆地,只有一个几十米宽的缺口,当地村民在盆底植树时,发现土层底部都是枝叶枯败后的黑土,并不时能发现埋在地里的大树,形同乌木。坝上土质也非常潮湿,据此有关人推测,这儿以前会不会是一个高峡平湖,洞穴人便依赖湖泊中的鱼虾生存,后来因为什么原因湖泊决堤,失去了生存依靠的洞穴人便只好举家迁徒?
专家推测定论难下
今年6月底,四川大学考古系以及四川省文物考古所的林向、马进贤、李映福、孙智彬、陈显州等专家,步行近三个小时的山路来到虱子坝洞穴考察,他们感叹:“这还是一个难解之谜!”
10月10日,本网又电话联系了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孙华教授,孙教授推测说,在眉山一带,崖墓很多,但一般没有通气孔和烟道,而且洞口大都要进行封闭,即使后来被盗墓,也应该残留下碎石等物品;如果是人居住,但一般都选择天然的岩洞,而虱子坝洞穴入口小,进出不方便,并影响了里面的采光,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选择这种洞穴来居住?如果是战争等原因选择的临时避难场所,洞的大小和布局应该没有必要那么讲究,而且分布应该是越分散越好。
对于在洞内发现石斧,孙教授说,很显然靠石头之类工具在岩石中开凿出这样的洞穴,那将是非常困难的。
孙教授说,要破解虱子坝洞穴之谜,首要的便是要确定这些洞穴存在的年代,然后再从洞穴所处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可能残留在洞中的包括树枝之类的物品中寻找蛛丝马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