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21922|回复: 10

清《汪氏通宗世谱 · 卷首》修订本

[复制链接]

191

主题

3290

回帖

9万

积分

版主

崇尚自然 珍爱生命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974
发表于 2019-3-2 17:5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汪封林 于 2019-3-9 00:44 编辑

一、序    言

重修汪氏族谱序

  徽,吾故土也。其为州,僻在东南万山之陬,民俗敦悫,有邃古风。生其间者,系姓别生,各以其族祠庙之设、谱系之严,视他方为最;而有唐越国忠烈汪公之族,子姓云仍,散处一州六邑之中,及徙而之各郡者,又视他姓为盛。按汪氏世谱,其先盖别自东鲁,衍于龙骧,至越国而滋大。由越国至今,四十余世,如瓜斯瓞,如树斯条,名人钜公项背相望,虽吴之陆、顾,唐之崔、卢,未有以比。说者谓当隋之季,土宇崩解,豪杰竞争,于时割郡据州、盗袭名号者,未可胜纪。而越国以一时之俊,当百姓之推,依乡井,为保聚,卒与其弟开国同归籍于唐,俾此州之人靡金革死亡之伤、州家离破之苦。遗爱在民,垂庸于国,宜其后嗣繁昌、愈远弥炽,而不知其渊源于先世者,已光远而自他有耀也。
  贞观中,越国尝上其家状于朝,汪氏之谱由兹昉。越五季、宋、元,以逮故明,至春坊而纂其成,至南渠而集其统,所谓隆庆谱者是也。自时厥后,嗣音阒如,二百年来,文残献缺。今天子御宇之初,爰有流裔开局吴中,增修旧牒多失漏滥,未允众心,谤议嚣然,其业寻辍,合族之谋以属之休宁孚远。州佐孚远老矣,力复竭蹶,迟回二十年所,乃命其四子玉衡,邀族人之讲宗盟者相与是正讹谬,以蒇厥亊。族大支繁,不妄增益,其人自厘定者,量为续入,余悉仍其旧刻。书成,请叙于余。呜呼!余家自迁江都六世矣,旧乡闾墓,岂不夙夜?曩以公亊至州,往还敦促,未能久留。比荷制府高相国奏摄府篆,簿书之暇,稍稍得与族之父老子弟燕见,未尝不以世远族纷,谱牒为宜汲汲也。
  今汪氏诸君子,乃能举二百年之坠业,修而明之,斯不足以见其先世之遗风余泽,留贻后人者,永久弗泯也与!吾闻古者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司商为之协其所赐之族与所受之氏,而宗族系民,则其法著于太宰之九两,然则类族居方、教民敦睦,固守斯土者所有亊也。乃不辞而为之序。
  乾隆四十年,岁次乙未,孟冬月,署知徽州府事加三级纪录十七次江恂顿首拜撰。


重修校正通宗谱序

  吾汪之有谱也旧矣,其在汉魏以前不具论。晋成帝咸康二年,诏索天下姓谱,时则有三十五代从祖、丹阳太守旭公遵辑录奏,知谱袁彦叔品曰“臣读汪氏家谱云云”,则谱之始据也。至我四十四世越公以来,命勋臣因奏上家状世系,列十柱姓之一,遂益著焉。嗣时厥后,若宋之应辰公、立信公,元之松寿公,明之仲鲁公、春坊公、都宪公,先后皆有所修辑。然或存,或否,或止沿本支,或通会各支,难言定本。隆庆时,婺畈别驾湘公偕吾休西门嘉宾公始作通谱。惟时云程、鸿儒、象贤数公亦有正脉谱之作,间有同异,然惟湘公之通谱义例最严,今所据为旧本者是。崇正朝,复有踵修之者,因时变革,未广流传,今将二百年矣。
  乾隆甲子,有族人开局吴门,辗转十余年,未能悉协,鼠牙雀角,构怨滋甚。因随奉当事饬谕公举胜任之人,佥称家君练达老成,允协无异。时虽固辞,不获。然且迟回审慎又十余载,乃令玑总理其事。玑敬遵父命,运板回徽。于是邀请各邑宗老、时彦、诸贤,殚力纂修,悉心校勘。凡老谱所有及近刻已增者,不敢轻有更易,惟是讹者正之,缺者补之,矢公矢慎,无滥无遗。上自越、开两公而下,凡收族五百余处,为卷一百四十帙,尚有遥远未及趋赴及已经邀集不到者。既经七易寒暑,未便更复迟延,因与诸宗竭蹶趱办,刻期告成。务以勉遵庭训,敬答众望而已。谱重世次图系,不敢丝毫错误。至如序、记、传、赞,等制收载,虽任投刻,不欲卷帙太繁,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玑窃念才谫力微,重以严君之命,谬为众族所许,黾勉从事,不敢告劳。今藉群策群力,得以循流溯源,因端竟委,不啻聚数百十世之祖孙父子于一堂,合数千百里之支派宗族于一室,呼吸相通,笑语若接,使吾汪之代远而迹疏者,得是谱而按之,自不至相视如途人,为眉山氏所诃;所云孝悌之心可油然而兴者,或亦兹谱有小补焉。则余今日区区之述亦何幸也!谱既成,谨略叙其颠末于简端云。
  时乾隆四十年,岁次乙未,孟冬月,海阳富溪玑敬撰。


汪氏通宗世谱序

  通宗世谱曷昉乎?所以维宗法之穷,而群兴起其仁孝之忱也。盖自《周礼》以九两系邦国,其五为宗,而民系于族。故《公刘》之什曰:“君之宗之。”宗者,尊也。九族十伦,统于所尊,不至泛而无纪也。宗法废而亲亲之谊薄矣,先哲忧之,谱斯作焉。虽然谱者补也,又普也,所以补宗法之穷,而尤欲其普于无穷也。今夫木之潜其根也,杳乎不知其终也,由勾萌而甲坼,而畅茂,而条达,干霄蔽日,无之而非根也;水之放于海也,茫乎不记其初也,由江河而川港,而沟渠,而丘壑,一涓一滴,无之而非海也。惟谱亦然,由本及末,则木之说也;因流溯源,则海之说也。呜呼,其孰能穷之焉?遐稽我汪,自南渠《通宗》、中山《正脉》,而后虽间有修葺,要皆草草竣功,不克细校,阅今几二百载矣,无有能继之者,抑独何与?
  昔在甲子,歙之族人礼倡首会宗,开局吴门。至己巳,邀予襄事五载,以内艰驰归。又二载,遂与绩溪族人构讼。先后干办十有三载,中道而废。休邑富昨伟公才德兼优,公禀大宪委谕校正。公乃命哲嗣玉衡运板回徽,设局其家。复来请余,余力辞之,至再至三不获,图稿按传,一托于余。余鉴苏局之失、惩礼之愆,立纲纪、设规条,考源流、别真伪,兢兢业业,矢公矢慎,仔细精详,洗心办理,七易寒暑,收会七百余族。虽昆山片玉,遗漏尚多,然大约以苏局之废于半途,怀仁孝之忱,未免前车之虑,而欲修旋止者,不少也。况时经七载,始之赴修者,望谱已久。爰于乙未仲冬,致祭毀板,昭告竣功,而通谱成焉。夫以谱之系重如彼,旷百年而仅仅一举如此,加以我汪千支万派,头绪纷如,而欲以维宗法之穷而普于无穷,其难其慎尚待言哉!乃当全盛之朝,丰年乐利,七年之间,俾得黾勉,以竟厥责,抑何厚幸欤!
  乾隆四十年,岁在乙未,一阳月朔后二日,古黟黄陂族八十六世孙嘉祺敬撰。


遵饬改正通谱后序

  岁己丑,玑承先严命,奉宪暨诸彦公举,校修通谱。缘就旧牒挂新丁,七经寒暑始竣。迄奉宪禁谕,未即邀集重校,婺北有族人构讼,指谱有违碍干禁,上控藩辕,檄吊磨勘。先檄府宪,会同休、婺县台传玑并诸族长凭讯,斯时只身上下,惴惴引咎。荷蒙冰镜,原在未奉例禁之先,乃核定粘签,饬遵一一抽旧镌正,限以岁时,详销蒇事。
  窃惟平阳以上,著于经,详于传,探源星宿,盖非士庶之所敢及也。平阳而下,派流江左,始则有若三十一世之文和公居于始新,继则有若三十六世之道献公迁徽歙邑,又继则有若四十世之叔举公迁绩登源,迨四十四世越、开二公出,则地著固于新安矣。
  故两公诸嗣由一郡而散居六邑,由六邑而散居四方,近而江、扬,远而荆、豫,以所载五百余派考之,非越公之支,则开公之胄,其丝联,其绳属,若网在纲,有条不紊,披图可覆按也。昔子长之系司马,子云之叙阳侯,今尚为士林耻笑。若兹之源流嗣续,诚所谓血脉谱者,而桃僵李代,庶几免夫!
  第念当日,既奉上宪之谕,蒙诸宗之举,运吴旧牍,不辞况瘁于前;今虽菑罹无妄,秦镜高悬,转诿诸族,避艰难于后。且诸宗彦相与讲宗盟、勤谱牒,缠绵之至意,卒使雀角株连,俾七载之垂成一旦掷于中道,揆之先严之心,亦所不安也。心之不安,玑之所不敢出也。
  於戏!自任厥咎以来,又几何年矣!风尘鹿鹿,狼狈万端。玑非不自惜也,务以上遵功令,下谢考志,尤冀诸君子收而藏之什袭,传之子孙。曰:“夫夫也,后先盖历十余稔之澡雪精神也。”则成书具在,庶不负余一点葵忱也夫。
  乾隆五十二年,岁次丁未,律中黄钟之月穀旦,富溪玑谨叙。


汪氏更正族谱序

  谱书自汉魏而后,踵事增华,设状以求人才,第族以方司格,官姓氏、撰昭穆,积卷成数千万言,至以台省、郎署编为甲、乙、丙、丁,谱斯极。金、宋世,始尚家谱。欧、苏诸儒立论真切,程子取以为“睦宗党,厚风俗,使人不忘其本”,尤深切著明焉。紫阳朱子考论古今姓氏,屡于平阳之族,深韪之。盖汪自始新以前,风流远矣。四十四世有英发公者,昆季产于绩之登源。夫绩,古我歙地也,唐永徽年始析之。其功垂家国、泽及乡关越千年,今练江海阳一带犹报赛之,则知英灵满都邑,自足以庇赖其子孙者。予家距海阳富溪十余里,蓝舆过汪玉衡翁宅,见谱帙盈缃,就榻翻阅之。自一世几至九十世,后先胪列,层累井井,源至清也;自新安而迁之异地,远近里居,支派厘然,流不溷也。
  玉翁奉当路饬令重修之,前此殚精瘁虑,积十余载之辛勤,每为予言之,貌若甚戚者。呜呼!文章旧价,桃李新阴,修之良匪易易。今幸际重熙累洽之时,道德一而风俗同,由比闾及州郡,士食旧德,农服先畴,从容道其本根,益以应上理之翔洽。视曩时中正之设,凭选举,准婚媾,其道化之涉深,气象之大小,何如也?夫千年乔木,叶润阳根。汪氏在汉、晋间,已叠有谱牒流传,而于唐为柱姓,于宋为右族,至有明中叶,掺觚家相维接踵。为厥嗣者,固宜本家学、溯渊源,然而择之也精,言之也审,不审无以著实,不精无以去浮。此汪氏谱牒之修,紫阳称其盛于它族,而吾谓其难于他族也。予阅是编,可为玉翁慰矣。莫为之后,虽盛弗传。尚其裒成一箦,衍为宗珍,不第为之前者藉以传美,且使诗书之族、敦伦重纪之人一启牍间,将争先睹之为快。
  龙飞乾隆五十年岁次乙巳孟春月吉旦,赐进士出身、诰授资政大夫、予养通政使司通政使加二级纪录七次、前顺天府府尹、内廷供奉、钦命同校勘《四库全书》协办内阁批本事务、内府光禄寺卿、通政使司副使、奉天府丞提督东三省学政、内府工科给事中、巡视南城掌京畿道监察御史、钦命提督陕甘学政、壬午科钦点陕西正主考、翰林院编修充文献考馆提调官、壬申科殿试受卷官、辛未科分教习庶吉士、武英殿供奉、翰林院庶吉士,篁南吴绶诏顿首拜叙。


附:汪氏通宗世谱凡例

  一、书名“通宗世譜”,其义何居?自颍川、文和而下,凡属嫡支嫡派,皆得入谱,通于所同也。其曰“世谱”,则自一世以至千百世,庶其弥久弥新,如传所云“世世守之”是也。
  二、人生一本,方其始,相维相系,情谊未尝不笃。逮世愈远,则谊愈疏;迁愈繁,则情愈隔。然溯其初,犹是一人之身也。故谱以维之,使知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一本之意,每念不忘,人人兴起其仁孝友恭之心而已。
  三、先代通谱,唐宋以前书缺有间矣。自元时正心公《渊源录》而后,续修者实繁有人,要惟南渠谱为醇,兹即以之为蓝本。并取《正脉谱》、万历朝以时公谱、崇正(祯)时士芳公谱,参互考订,使无讹谬而后已。
  四、凡继子,于本生父名下注“绍某”,于所绍之父名下注“某第几子绍”。至于养子,或属螟蛉,或以婿绍翁、以甥绍舅,一切外氏,概摈不录。
  五、宗谱联疏为亲,约远于近,使我汪氏嫡支嫡派,相亲相睦。派之非者,不得入也。兹查旧谱,注外氏来绍者颇多。夫绍以外氏则泾以渭浊,混淆甚矣。将欲削而除之,则相沿已久,势既有所不能;将欲涂去外氏字样,则鱼目混珠,理又有所不可。惟一仍其旧,以俟后之公论可耳。
  六、旧谱有下绍之例,以弟继兄,以兄为父,渎伦甚矣。我国朝明伦重本,革去其弊,煌煌乎典至钜也。兹遵公例,下绍者复归本支,天理人伦一居于正,生死两无所恨,何至有渎伦之患?
  七、旧谱卷帙繁简不一,或百数十页为一卷,或一页为一卷,或数行为一卷,甚且有卷无字,未为尽善。兹集一百四十卷,多则七八十页,少则三四十页,既不太繁,亦不太简,而各族支派分卷处仍井然不乱。
  八、谱图有欧式、苏式二种。兹宝塔形,盖苏式也。九代为图,加以前图之所止为本图之所起,则有十代,盖本《礼》所谓“九族十伦”也。
  九、谱以九代为图,九代之外自必另起图架。其在本卷,注“图见后”;在别卷,注“图见第几卷”。旧谱如是,由前查后固易易矣,但欲识此图之根原,苦难稽查。兹集由前查后,遵照旧谱,欲识此图之根原,须认每页中心“原续第几部第几卷之第几页”,则由本固易及末,即流亦可寻源,正如常山之蛇,首动尾应,尾动首应,循环罔间,似较便易。
  十、图首按文,溯渊源及分迁来由,并先人德泽可垂永久者,使其子孙有所考,据以兴起。而撰文者之名,书于按文之首,或有讹谬,责有所归。
  十一、各宗付来序、传等文,粗俗之笔理应不录,但仁孝之心不以雅俗异也。盖豪华富贵,贿求名笔,篇篇清雅,求其文之粗俗,不可得也;田夫野老,率其性真,朴鄙直拙,求其文之清雅,忧乎难哉!嘉宾公所谓“居溪山者乐渔樵,家邦畿者挹华采”,各尽其仁孝之忱而已。况三牲五鼎,何若怀橘之真;舞佾歌雍,不及负米之切。爰即其粗俗之文,加以修饰,俾仁孝之忱堪与谱书并流传于不朽云尔。
  十二、寰海之大,遐荒之远,地邑居民,无不有汪氏。必欲尽天下之汪,一一悉入于谱,势必不能。兹惟邀启遍布,其不赴修者,是以先泽为弁髦,而于本局无与也。


附:重遵安徽布政使司磨勘粘签改正凡例

  一、例禁:谱书不得引用古昔帝王。我汪所据诸旧谱,得姓以前渊源悉载也,兹遵饬彻去。谨述自颍川以来,载其因名著姓、因源及委,程子所谓不忘其本者是。
  二、自著姓,四十四传至世华公、铁佛公,为我族发源近祖,十姓九汪胥缘此也,距今千余年。迄蒙历代荣封,例不应载。但本二公以后,考其世数亦只四十余代,脉脉相承,枝连干,叶连枝,毫非以梅附杏。而且松楸在目,霜露关情,高曾一体,未便删除。
  三、敬避:圣祖仁皇帝圣讳,上一字写“元”字,下一字写“煜”字;世宗宪皇帝圣讳,上一字写“允”字,下一字写“正”字;今上御名,上一字写“宏”字,下一字写“历”字。
  四、新旧传记,字句违碍有遵全删者,有遵节删者,有古昔帝王敕赐及古笔不敢涂乙者,阙之而已。其称辞、命名僭妄,一切遵签删去,不敢存之简端。
  五、奉宪饬,四十年各派所领之谱,共计若干,查照遵签,一律更正。距今四载,功令煌煌,顾有未经齐集遵行者,玑既惫甚,且迟之又久,今固不敢不遵限详销矣。其自兹以前之尚仍旧刻者,责有由归;以后之奉宪签裁者,永为定本,不得以异同滋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主题

3290

回帖

9万

积分

版主

崇尚自然 珍爱生命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974
 楼主| 发表于 2019-3-2 18: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汪封林 于 2019-5-8 16:24 编辑

二、考    辨
            

    按:古胙土命氏。汪之得姓,实始颍川,此传志所共见,本不必录也。缘后世有汪芒诸说舛谬乱真,故准汪松寿、罗鄂州、汪斌《续论》,及旭公、华公所修会稽之谱与奏天府之表、望族之敕、迁徙之派,芬之《谱序》,而照其序次,一皆录于图左,以俾姓之攸始、氏之攸衍咸知其所自来,而百世之下所以兴起其敦本之思者在是。

  按:汪发源固自颍川得名始,是为一世之祖也,厥孙诵乃因名而著姓焉。颍川以上,载在经传,详于旧谱,前“按”所谓“本不必录者”,兹奉藩宪饬改,谨遵删除。颍川以下,世次之所由分,则九族十伦之所由合,阙略不详,将高曾而外稍远者,因端而不能竟委,寻流而不能溯源,无以示吾乡党邻里,此大苏当日所以诮也。亥豕之讹,鱼目之混,犹其后焉者矣。爰谨依其世系,广其丝联绳属者,图之篇次,俾后之人一展卷间,各晰其分,各综其合,咸得以自镜云。


原    姓  裔孙  松寿(元学谕)

  粤自圣人从人之族本原事迹定其谓,而姓分焉;从人姓之头会而某某之又疏其谓,而名系焉。由邃古而沿及三代,宗派日愈详。天子则因生赐姓,胙土命氏;诸侯命字为谥,因以为族。是故世之姓氏,有因德者,有因国者,有因居地者,有因食采者,有因官者,有因爵者,有因事业者,有因祖父名字者,有因先世谥号者。姓,统其祖考之所自出,虽百世而不变;氏,别其祖宗之所自分,或数世而一更。合而曰族,宗派有主;分而为氏,婚姻避宗。此中古圣人所定制也。故族之为言簇也,尚夫聚而有别也;姓之为言生也,本其所自生也;氏之为言示也,示其所自分也。自姓统氏分之制变,而支派日已紊;大宗小宗之法废,而族属日已疏。于是一姓不变者,累数千百年,而其子孙动且万计,赐者、别者、更者、冒者、创者,纷复交杂于其间,愈益难明,而后谱牒之辨殷焉。自周之小史定世系、辨昭穆,晋魏而下,至于有唐,氏录举于国朝,家史明于里曲,然而犹或讹误断失,懵不知所由来。古圣人之定制,吁嗟乎,其终不可复矣!
  汪之由来,氏于颍川,实为鲁黑肱之次子,夫人姒氏之所生。居期而育,长而敦敏,健顺五行之妙合,固有异于余人矣;祥征于身,文著于手,功庸采地有开先焉,其得名之始,又有异于余族矣。盖以名为氏,凡千九百年,袭而不别,支派蕃延,殆非谱牒之所能收矣。吾故推原姓氏之始合于汪氏,终其说焉。

谱    论  裔孙  松寿(元学谕)

  姓氏之书,古史官之载记也。柏皇、葛天、骊连、有巢之世,辽乎阒哉!五帝以来,下历夏、商、周,存于《世本》之录者可见,故传史得依焉。司马迁稽历谱牒以成其书,于是分世系尤勤勤,后之言者益资以为据。自是汉有姓氏官谱,而应劭、王符之徒皆著成编。迨至魏明置州郡中正,立品设状以求人才,第土族以为方司格。晋宋因之为谱局,有司选举,必稽谱牒,而谱官备矣。挚虞首撰《昭穆》十卷,贾弼、刘湛、王僧孺、何承天辈著书多至数百篇,小累数万言,而谱学盛矣。江表“侨姓”,则右王、萧、谢、袁;东南“吴姓”,则尚朱、张、顾、陆;关中“郡姓”,则茂杨、杜、柳、裴;山东“郡姓”,则先崔、卢、王、郑;代北“虏姓”,则贵元、于、宇文、长孙,而谱姓分矣。世有三公为“膏粱”,世有令、仆为“华腴”,尚书、领、护“甲”,而方伯“乙”,散骑常侍“丙”,而部郎“丁”。官有世胄,谱有世官,而谱品精矣。齐、晋、秦、吴氏于国,尹、房、栾、陆氏于地,东门、北郭氏于居。晋魏而降,中原郡姓著称;齐周之间,四海通望右品,而郡望之号详矣。山东人士卢、郑、王氏,二崔、二李之徒,负其阀阅,增价卖婚,于是制律定财,而婚对之类别矣。唐之牒记,盖始于太宗,改于高,修于中,而定于开元,曰“录”曰“志”,考诸史可证也。降及五代,干戈厮役当途,衣冠扫地。赵宋惟凭才学取士,不矜门胄,谱学于是遂微。大朝御宇,混合华夷,姓氏之繁,于斯为盛,谱牒之事益大兴焉。
  夫姓氏于人,犹衣服之有冠冕,水木之有本源。垂衣裳,具绅履,而裂冠毀冕,不足以明其身。拔根本,而苏者爨其枝柯;失渊源,而行潦沦于沟浍。故世家巨室流于工贾庸下,或生于氓隶而懵,莫知思以自兴也。晋之栾、郤、胥、原、狐、续、庆、伯是已。古圣人统万类,叙彝伦,为天下子孙立无穷之训。赐姓命氏,以区别贵贱亲疏,俾其因姓氏而兴起,知吾身之所自,皆圣贤、王公大人、达宦之宗。其德、功、言既有立于先,必夙兴夜寐,思继于其后,以无忝所生。于是天下之人致忠竭孝,相从事业,室家之好与国同休。社稷有磐石之安,黎庶无粪土之弃,此圣帝、贤王立极垂制。而谱牒之区琐,后世明君所以急先务也。
  松寿也,才下学疏,无众仲、胥臣、子羽之能——言以足启悟时君、资裨国政——行文辞于后,且既为家录,得复推其所臆,庶几有以开示庸俗而遂云云。

汪  芒  辩  裔孙  松寿(元学谕)

  后世姓氏书谓汪姓出于汪芒,其说依于《孔子家语》及《世家》。《世家》云:吴伐越,得骨节专车。使问仲尼,对曰:“禹致群神于会稽,防风氏后至,戮之,其节专车。……防风,汪罔之君,守封、禺之山,为釐姓,在虞、夏、商为汪罔,于周为长翟,今为大人。……僬侥三尺,短之至也。长者不过十,数之极也。”释之者曰:“封、禺二山,在吴兴武康县。”司马氏作《世家》,于《孔子家语》盖有取焉,故《家语》所记大同,而谓汪罔为汪芒氏,“守封、嵎山,为漆姓,于周为长翟氏……”。且若所云,则汪芒氏当夏时,在今东南湖州矣。《左氏传》:宋武公之世,鄋瞒伐宋,耏班败狄于长丘,获长狄缘斯。长丘,宋地也。鲁桓公十六年,鄋瞒伐齐,王子成父获长狄侨如弟荣如,埋其首于周首之北门,今济北谷城也;而卫人又获其季弟简如。文公之十一年,鄋瞒侵齐伐鲁,鲁败之于咸。咸,东郡濮阳地也。富父终甥杀长狄侨如,埋其首于鲁郭子驹之门。至宣公十五年,距荣如之死,百有三年矣,而其兄焚如乃尚存。晋败狄于曲梁,灭潞获焚如,而长狄遂绝。曲梁在今广平,而潞为上党。《穀梁》谓兄弟三人,造宫中国。《公羊》亦谓一者之齐,一者之鲁,一者之晋,而不及简如。三《传》所云虽各有异,然考其地域,则周之长狄固入乎中土矣。《说文字林》“鄋”字从“”,北方长狄之国也,在夏为防风氏,在殷为汪芒氏,则鄋瞒之国又在北方矣。《山海书·海外西山经》有汪野之地,而李善遂谓汪氏国在西海之外,张平子引之曰:“超轩辕于西海兮,跨汪氏之龙鱼!”则汪氏之国又在西海矣。诸纪不同,何也?
  盖自周文武放逐夷狄,命曰“荒服”,疆以戎索,而冠带之国,文教始兴,北方之说,不为无合也。周道既衰,幽、厉失位,戎狄入居中土,列国或招抚以为己用。故赤狄、白狄、义渠、大荔散居河西圁洛、上党之间,陆浑阴戎遂徙于伊川之域;扬拒、泉皋跋扈乎京师,鲜虞、肥累陆梁乎钜鹿;骊戎在雍新丰,姜戎栖晋南鄙……往往错杂泾渭之交,跨蹂河洛之会。特鄋瞒之入,未详何地。然以齐、鲁、晋、宋、卫之侵伐而推之,不远乎,诸国之边也。由是观之,或者禹戮防风之罪,流徙其子孙,周时放逐于北方,而其后入侵中土。
  再考汪野之地,则玉门阳关东,距齐鲁已八千余里;西至葱岭—县度六千里;又西至乌弋山离诸国三千里;又西蹈条支海上九千余里,渡犂靬海曲万余里。海外之茫洋,复不可里计也。“汪”以海深广言,“野”以地平旷号,海外堤堧之地,皆可以是名。西域城郭诸国,自汉武帝以前,尚未通中国,而况夫悬度之阻、山离之西、条支之海之外者乎?假有人民,何从而至中国耶?李善信空诞不可稽之言,而遂谓汪氏之国,其与汪罔、长狄之人居南北者,自邈然不相干矣。且古之为氏,数世辄更,逐时称谓其字号,未必相因也。唐杜之支或为范,祝融之裔或为苏。阴氏非阴康之余,朱氏非朱襄之别。高阳之后亦为李,而高姓反本于齐宗;陆终之后亦为刘,而陆氏自承于田族。迦叶不通于叶,鲜于不预于于。防风固不袭女娲之风,而长狄亦不传仁杰之狄。岂缘以一字之同,而遂合为一姓耶?
  汪锜亲承仲尼“干戈”“社稷”之誉,与孔氏同国而居,苟为长狄之后,孔子奚不之知?又何至远举封、嵎之居,而近曾不及之耶?夏防风至周长狄,时千五百年矣,而长大之种犹存。侨、焚之死至汪锜之生,特九十余年,苟为长狄后,而人质岂遂顿殊?其否否决也。孔子谓防风之长,数极于十。而《穀梁》、何休谓长狄百尺,身横九亩,断首载之,眉见于轼。增大于其祖,有若齐谐、夷坚之徒所传,何也?传言杀侨如,埋其首,恶而屏之也。至焚如,又曰鄋瞒由是遂亡,其容尚有子孙于鲁乎?孔子曰:“在周为长翟,今为大人。”则防风汪芒之氏随时更改而不复称谓矣,又岂历千五百年而犹谓氏其旧乎?彼姓氏书,取一字之同,而遂附汪芒于汪氏,其与“执干戈卫社稷”居于鲁国者,又邈然不相干矣!若必取一字之同而遂附会其传,则非特鄋瞒、西海之外,可以为吾国;而秦之汪城,可以为汪氏之都;燕之汪陶,可以为汪氏之县;郑周氏之汪,可为汪氏之池……举古今天下地理、人物之汪,其云者皆为吾氏之有矣。抑古书所谓“大人”,有来从龙伯者,有见乎临洮者,有出自蓬莱者,有王于毗骞者,傅会而传,则皆防风之族裔也;人之“小”者,曰广延,曰西北荒,曰鹤国,曰羊胞头,傅会而传,又皆僬侥氏之族裔也。观书者,不以意逆志而尽信其传,其为惑也,不滋大矣乎?
  吾汪氏谱录,上承姬鲁,下历汉唐,盖五十二代相传,不为无证,姑举一二以明之。郡姓之说,起于魏晋。汪氏之望平阳,始疑晋地,而终合于鲁。平阳实为泰山之地,而魏晋世上距得姓之时未远,其曰望平阳,不为无据也。颍川之域,本在豫州。汪氏之食采颍川,始疑许地,而终合于鲁。颍非鲁地,以灭项而遂属鲁邦,其曰食采颍川,又不为无据也。假令傅会而传,曷不引东郡鲁国岱宗曲阜以为姓望,书汶阳、姑蔑、莬裘、龟阴之地以为封邦,顾乃摘发迂隐,疑贰之颍川、平阳,而不虞后世之惑也耶?况凡谱牒所载,考诸经史记著之书,引物连类,无一不合者。吾于是乎知汪氏果出于鲁成公之后,而汪芒、汪野汗漫不相入之辞,有非辨而自明者矣。
  又按:汪芒或为汪罔,而外传或为汪芒,未详孰是,姑志之,以待博古君子。

平  阳  辩  裔孙  松寿(元学谕)

  汪氏望出平阳,犹荥阳之郑,天水之秦,齐郡之晏,沛国之朱也。平阳,故晋地,属河东,盖举世知之。而汪氏之先,实出于鲁。晋之于鲁,西河、东海,风马牛之不相及矣。夫尧之所理,禹之所圻,宜吾之所深慕而乐道。然而书焉,而姓名系于其下;言焉,而姓名出于其间。则必省想惭惑,战掉阴喝不宁者竟日。吾之所自出,固不可以窾启,遂传也。迨考之于古,则有两平阳。平言地,阳言山也。在兖之岱岳,曰东平阳,鲁尝城之,而汉世为县,晋曰新泰者也。高平负瑕漆邑之地,同名而别曰南;后庸季康会盟之地,同名而别曰西北。平阳之著于鲁也,尚矣!泰山为鲁邦之望,则其地为吾姓之望宜也。在冀之太岳,曰晋平阳,后为香平,为晋州,亦曰平河者也。伊祈之都、羊舌之县志于前,岳阳之绩、襄阳之迹传于后。平阳之著于晋也,亦尚矣!晋邦被山带河,东出周、韩、魏、宋、郑之郊,距少昊之墟殆数千百里,其不得为汪氏之望甚明。而犹因仍勿正,失实乘讹,代夸汾浍之风,家冒绛唐之誉,且使衡、饶鲁氏与解、步晋家混为平阳一望。而吾颍川,鲁谱讹为晋州,乖离不属,驯致悉昧上世之源。按籍问途,若刻舟求剑,不可得矣。庄舄为越土之吟,楚人兴燕社之叹,北风回首,莫寓所思,作鲁东平阳辩。

颍  川  辩  裔孙  松寿(元学谕)

  颍水出乾山,导阳城,浸豫州,灌注乎郑、许、陈、楚之墟,纳洧、濦、瀷、㵲、灈、瀙诸水,南至汝阴、下蔡,凡千五百里,而后挟淮而东之,以终入于海。凡其经行流溉之地,皆得以颍川名。列国时,若南阳之在韩,鄢陵之在郑,许偏之在许,古陵之在蔡,辰陵之在陈,颍国召陵之在楚,各系颍川。秦虏韩安,始举全郑之地,割裂韩、魏、陈、楚之疆,通为颍川郡。于天文,其次大火,其星房、心。其区域之广,居天下三十六之一焉。而鲁国故封在汶、沂、洙、泗之间,东南分流,相背初乖,远不属于颍。自徐戎淮夷并兴,伯禽誓费征伐,而鲁之南境始略于淮;自会淮谋鄫,僖公遣师灭项,而鲁之西南始际于陈。颍川之为鲁地,实自灭项始。迄汉兴,分秦郡置淮阳,而项地为西华、阳夏县,故陈豨封阳夏侯,黄霸、彭宣俱称淮阳阳夏人。至顺帝时,始改淮阳名陈郡,而县属陈。晋武合陈于梁国,而项、阳夏俱属焉。晋惠立陈,西华属汝阴,为项县。唐初罢郡,阳夏属陈州,为太康。地之离合废置不同,然今陈州、颍川之间,固为古阳夏之区矣。陈国故都在今陈之宛丘,而项地在陈东境。秦末吴广,阳夏人,其起兵首据陈。阳夏于陈,不相远也。盖周时,战国之疆率犬牙相入,其地延袤孤悬,动千数百里无惑。夫陈、项之连,鲁封也。汪氏谱追纪上世食采所居,曰颍川——陈郡阳夏县西乡靖仁里间。尝疑鲁、陈相去迂阔,而颍川非鲁封。人本乎祖,其始姓之邦、丘墓之域,不可不知也。考之如前所述,释然无疑,吾家谱录于是乎信而有征。
  嗟夫!颍川而降,代七十二传,千九百年于今矣,宗分支别,南北东西不可备稽也。颛颛居歙山之下,执簦笥之遗文,而欲究其事迹于千九百年之前,不亦漫乎?然纪实者虽讹舛而可推,传虚者纵牵合而不协,观古书之惑,每旁求而卒会其源,吾又于家录得之。

平 阳 后 辩  
裔孙  松寿(元学谕)

  姓氏郡望凡十五平阳。为鲁平阳者,衡、饶与汪氏而三;为晋平阳者,解、步、柴、尹、邴、晋、敬、巫,凡八氏;其不可通者四,曰欧,曰句,曰纪,曰舒。而纪地近于鲁平阳,后为齐阳所并;独句芒氏、欧冶子出芒昧;舒,子地,今为庐江。第不知三代后之子孙,其贤且达者何人?仕与处也何地?于晋、鲁平阳孰相傅与否?世族与乡地推移,人事与年代消息。谓之平阳,庸讵知其初之无以耶?鲁公子衡之后,以祖父字为氏,实类于汪;饶莫知其先,至饶威始以鲁阴守显,是宜俱谓鲁邦。晋姓之国于平阳,固也。其大夫解扬、步扬、邴豫,上世又皆因食采之地名宗;仲尼门高柴之后柴文为晋阳太守,秦敬丕之子教为平阳太守,皆家焉;而少昊之子封于尹城地,今为汾州;巫虽氏于事见于殷,而捷为冀州太守。其俱谓晋平阳,亦固也。夫平阳之号,于鲁者三,而在晋特一地。鲁之三,曰东平阳、南平阳、西北平阳,名虽殊而地接近。东为称首,为汉县名。晋之平阳肇始尧都,历后今为郡府路,宜其著也。后世不考而知鲁之三,而独闻今之所著,故鲁之姓望悉入晋邦,而姓氏之宗交杂难剖。前之所述,今见其疏,欲绌其繁,只益其惑,辨之弗明,真不可措也。

姓  氏  论  鄂州守  罗愿(歙县人)

  氏族之书皆以汪姓出汪罔氏,亦曰汪芒,孔子所谓漆姓,守封、嵎之山者,在虞、夏、商为汪罔氏,于周为长狄,于春秋时为大人。又《海外西山经》有“汪野”,李善以为汪氏国在西海外。然则汪罔其氏,而汪野其国也,顾所居,距中国辽远。而哀公时,鲁乃有汪锜者以死齐难,为圣人所褒。故内翰公志其宗人司城墓,推姓所起,亦先本于汪罔;又采或说,云汪姬姓也,鲁成公支子食采于汪,因氏焉。汪罔之汪见于传记,而姬姓之汪特出于今里中所传,故内翰两存之。窃尝以汪罔之人,世皆长大,号十倍僬侥氏,在春秋间盖尝至矣。兄弟四人各适一国以死,其适鲁者曰侨如,鲁之亚卿以名其子,而太史又志其藏,以为异也。然则所谓汪罔之后者何从而容于鲁乎?籍令在鲁,已传数世,其质尚当与常人异。孔子之答吴客,何至近舍本国之汪,而远称封、嵎之长狄大人以为证耶?《春秋·正义》亦引苏氏云:《国语》称大人者,屏居夷狄,不在中国。由此观之,谓汪氏为诸侯之裔,似稍近人情。至俗所传谱自成公以下有一世某、二世某云者,仍其旧而言也。

续    论  裔孙  斌

  尚书罗公讳愿,字端良,号存斋,鄂守也;弟颂,字端彦,号狷庵,郢守也。世称新安二罗,文极高古,故朱文公、周益公皆敬畏之。
  论曰:内翰公藻志宗人司城墓云:先本汪罔氏。又,司业胡公伸《越公行状》亦云:其先,汪芒氏之后。按《史记·孔子世家》:“汪罔氏,守封、禺之山,为釐姓,在虞、夏、商为汪罔,于周为长翟,今为大人。”《家语》又谓汪芒漆姓。《左氏传》:宋武公之世,耏班败狄于长丘,获长狄(缘斯)。桓公十六年,鄋瞒伐齐,成父获侨如之弟荣如;卫人又获其季弟简如。文公十一年,鄋瞒侵齐伐鲁,富父终甥杀长狄侨如。宣公十五年,而其兄焚如尚存,距荣如之死已百有三年矣。晋败狄于曲梁,灭潞获焚如,而长狄自此而绝。其后又何从而居于中国乎?后世书姓氏者之虚诞而不究其是否,妄以汪氏为汪罔之后,至今因之。按《通鉴·周纪》,自后稷至于姬周;又《史记·鲁世家》,自周公旦至于成公黑肱,灿然明白。想是时,内翰公亦不考之于谱,据俗所传引而用之而不之正也。以家录考之,成公次子汪侯食采颍川,后世因汪以为氏。汪生挺,挺生诵、芒,诵生越、铨、锜。鲁哀公十一年,齐伐鲁,孟孺子洩、冉求帅师御之,与汪锜乘,皆死焉。锜时年十九,鲁人欲勿殇,问仲尼。对曰:“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可无殇也。”遂皆殡,谥曰“烈”。后世因挺次子曰芒,而误指以为汪芒氏。又见别谱于汪芒之下注曰“守封、嵎之山”,则其虚诞可知矣。殊不知汪芒之号在虞、夏、商时,挺之子生于周敬王世,距商末已五百余年矣。此其为谬,不辨而明,盖当时亦欠稽考耳。罗公之论详矣。及观鲁颍川侯、汉容城侯墓铭,晋淮安侯旭、知谱袁彦叔、唐白渠府统军华谱表,唐汪芬修谱叙,宋汪襄家传,皆承黄帝之后,周公旦、鲁成公黑肱之胤也,其于汪芒已截然限隔于区域之外而无相干矣。兹因罗公之说,而更加考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主题

3290

回帖

9万

积分

版主

崇尚自然 珍爱生命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974
 楼主| 发表于 2019-3-2 18: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汪封林 于 2019-3-16 18:28 编辑

三、表    诰

晋淮安侯旭上谱表

        晋成帝咸康二年丙申三月,诏天下索诸谱,淮安侯汪旭上表。
       臣旭上言:臣等千载有幸,奉诏品量、分别姓氏。臣承黄帝之后,玄嚣之苗裔,周武王弟周公旦、鲁伯禽之后。至成公黑肱支子汪,封汪侯,食邑颍川。臣四世祖文和,汉建安二年为会稽令,因渡江而家焉。子孙遍布诸郡,无不簪缨。以臣无功蒙用,领授护军司马、丹阳太守、淮安侯,食邑二千户。索臣繇来,谨治旧谱婚宦职状,诣阙拜表以闻。臣旭诚惶诚恐,坐罪谨言。

       敕封尚书、佐著作郎袁彦叔。尚书、佐著作郎、知谱臣袁彦叔奉敕品入。
       袁彦叔曰:臣读《汪氏家谱》云:“汪氏承周之苗裔,伯禽之胤,成公黑肱之支子汪侯之后也。谥命族姓。”观经传子史,实是不虚。汪锜、汪量名宦周秦,汪胜、汪晃德超汉世,显著风烈品流,汪氏可证刚宗胄族者矣!

        ○按:颍川地广远,阳城为颍源,州来为颍尾,今所指,特鲁灭项之疆,故以晋时郡县名释之。汉武帝分秦颍川郡立淮阳国,而项地为项、阳夏县。项属汝南郡,阳夏属淮阳。项县后为西华。顺帝又改淮阳为陈郡,晋武因之,平吴后合陈郡为梁国,统蒙、睢阳、下邑、宁陵、谷熟、长平、虞、阳夏、武平、苦、陈、项,凡十二县。惠帝复陈郡,而项属汝阴,阳夏属陈。太宁三年,李矩、郭黙弃城南奔,于是司、豫、陈、颍皆没于后赵,以淮为境矣。东晋因流民侨置淮阳、阳平、济阴、北济阴四郡于南方,而淮阳非昔之陈郡地矣,故汪旭“陈郡阳夏县”释鲁地之颍川也。凡水之北曰阳,南曰阴。郡居淮北,故曰淮阳。又按:秦颍川郡分裂,至晋时,即所统惟许昌、长社、颍阴、临颍、郾、邵陵、鄢陵、新汲、长平九县耳。
    ○旭:三十四代授之子。
    ○袁彦叔:袁瑰子,陈郡阳夏人,名乔字彦叔。初拜佐著作郎,后为桓温司马。博学,著书行于世。
    ○晋武帝时,挚虞以汉末丧乱,谱传多亡,子孙不能言其先祖,撰《族姓昭穆》十卷,上疏进之。后太元中,散骑常侍、河东贾弼撰《姓氏簿状》,十八州百十六郡,合七百一十二篇,甄析士庶无遗。刘湛好之,为铨曹撰《百家谱》。王俭又广之。王僧孺演益为十八篇,东南诸族自为一篇。贾弼传子匪之,及孙希镜,撰《姓氏要状》十五篇。希镜传子贾执,更作《姓氏英贤》百篇,传其孙冠。晋世资谱以助铨选如此。
    ○魏晋立九品,州郡置大中正。其州中正、主簿,郡中正、功曹,皆取著姓为之,以定门胄,品藻人物,尊世胄,卑寒士。晋宋因之,有司选举,必稽谱牒而考其真伪。故官有世胄,谱有世官。由是有谱局,令史职皆具。晋世为谱设官如此,亦使子孙有所兴起焉。

唐越国公华上谱表

       唐太宗贞观十二年戊戌,越国公华上谱表。
       臣华上言:臣上奉明诏,责臣家状姓谱,齐贵贱之繇来,品源流之优劣,德懋懋官,功懋懋赏。臣伏阅旧谱,分封创于姬旦,得姓始于汪侯,枝叶相承,代膺簪绂,或腾芳周室,或著义秦朝,冠冕蝉联,悉称良最。暨汉建安之岁,臣十三代祖文和荣膺墨绶,治任会稽,遂居江左,牧守建抚之荣,令书握兰之望,源流不惑,代次无疑。如臣何功,蒙恩再锡信圭,授左翊卫白渠府统军,以备宿卫。臣今谨缮写一通,具婚姻职状,进奏以闻。臣华诚惶诚恐,稽首顿首,谨言。

         ○按:唐太宗时,崔、卢、李、郑诸族矜负世望,子孙虽衰,他族欲与为婚姻,必多责财币,人谓之卖婚,上恶之。贞观十二年,诏高士廉、韦挺、岑文本、令狐德棻遍责天下谱牒,质诸史籍,考其真伪,进忠贤、退悖恶,先宗室、后外戚,右膏粱、左寒畯,专以今朝官爵品秩为高下,合二百九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为九等,号《氏族志》。
    ○太宗曰:我今定氏族者,欲崇我唐朝人物衣冠,垂之不朽,何容纳货旧门,向声背实,而卖婚以为荣?遂以李为第一,崔为第二。

唐元宗开元五年丁巳族望敕

        唐元宗开元五年考定从前至今族望。
       先奉敕旨:四海望姓家,永徽六年考二十六姓与诸姓不同,各得出处远近。其乾封元年君羨考定,至今依令:武阳李、荥阳郑、陇西牛、并州郭、上党陈、河西汪、安定皇甫、中山鲍、河间刘、雁门夏,右件十姓为国之柱;武阳贾、白水张、扶风马、京南叶、陈留王、冯翊赵、蒙扶水、冀赵苏、京兆杜、河内苟、梁山钜、南阳何、岭南庞、安定胡、高阳许、南阳侯,右件十六姓为国之梁。
       敕旨:天下诸州百姓,婚姻不同者价纳,不依诏处分者,准敕合徒二年;诸余可结为婚者一百五十,改之。主者施行。
       开元五年四月八日下。

    ○按:唐高宗时,许敬宗以不叙武后世望请改之,乃命孔志约、吕才十二人刊定二百三十五姓,二千二百八十七家,显庆四年书成,号改《姓氏录》。  
    ○时李义府为子求婚于山东之族不获,恨之,以太宗旨劝帝,诏后魏陇西李氏等七姓十家,不得自为婚姻,仍定天下嫁女受财之数,三品以上纳币不过三百匹,四品、五品二百匹,六品、七品百匹,悉为归装,毋得受陪门财。然俗尚终不能禁,往往自称禁婚家,益增厚价。
    ○中宗景隆中,柳冲复请修其书,诏魏元忠、萧至忠、徐坚、吴兢等及冲修之。会元忠物故,至元宗先天时,复诏柳冲、徐坚、魏知古、陆象先、刘子元等讨綴,书始成,号《姓系录》。开元初,诏冲与薛南金复加刊窜,乃定。冲之《录》以四海望姓为右姓。

越国公谱支派序首

       窃以纠合宗支,尚期磐石之固;不如同姓,式叙葛藟之芳。靖惟棠棣之华,庶免杕杜之刺。源同派远,室迩人疏。执笔特书,志宗盟之他寓;开编广览,宜族谱之无忘。故叙。

纪颍川以下支派:
       北地七户,承祖猛次子拔后;
       宜阳七户,承祖胜三子泰后;
       清河四户,承祖理长子坚后;
       扶风八户,承祖进次子勘后;
       淮阴四户,承祖达三子卞后;
       广平九户,承祖高三子浍后。
纪渡江以后支派:
       会稽七户,承祖文和次子超后;
       庐江五户,承祖轸四子万春后;
       休宁诸支,承祖授长子翊后;
       歙州歙县绩溪、沙溪、凤凰、登源诸支,承祖授二子解后;
       睦州遂安、新安诸支,承祖授三子演后;
       宣城诸支,承祖授四子旭后;
       豫章三户,承祖澈三子谦后;
       歙县长乐、南乡诸支,承祖道献长子恭后;
       北野灵村、辈(辇)村、乌郎琶村诸支,承祖道献次子威后;
       白阳诸支,承祖叔举长子泰后;
       葛塘诸支,承祖叔举次子志后;
       临溪诸支,承祖叔举三子骋后;
       长乐诸支,承祖叔举四子霸后。


       右始自淮安侯谱表所述。而至于颍川以及渡江之派,咸出我越国公所修之谱。其支派之首序曰:“源同派远,室迩人疏。”既又以无忘族谱之戒终焉。千载之下,伏而读之,不胜感怆!真有以仰见我显祖纯孝之心,而虑一本渐远,千流万派莫之统焉,若有为今日之统谱设者。夫颖川以下七派,渡江以后一十三派,而今入统谱者无几,则派远而遗者多矣,岂特室迩人疏已哉?援古证今,信乎谱之不可不重也。裔孙嘉宾识。

唐汪氏族谱序    裔孙  芬

        窃闻龟图启字,爰标纪代之书;鸟篆开文,先著世家之录。莫不辉洪源于往诂,焕烈祖于前经。将二曜以前趋,逐四时而并运,寻流乃知其始,摘蕊必识其根,厥绪粲然可得详矣。轩辕受箓,战涿鹿而垂衣;西伯居岐,奋戎衣而克受。周公复子明辟,伯禽剪伐戎夷,畀五等之上公,监百里焉。曲阜分封支子,食采平阳,汪氏之繇实基乎此。暨汉建安之世,祖文和莅宰会稽,因兹攀卧,遂尔淹留。或新都而筑室,或宣歙以开家,迁徙无常,宗支渐远。兹故续书谱牒,庶易寻源。爰自周汉迄于今代,英名婚宦罔有断遗。开元初,诏柳冲等复加刊窜姓系之录,于是乃定柱石之宗,而我汪氏著望河西,故自此声驰江左。敕旨以开元五年四月八日下,而吾谱适成,因记其事,冀万古传芳、千龄不朽耳!
       开成四年,岁在己未,孟冬一日,渡江后十九世孙芬序。时年八十一。邑人王统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主题

3290

回帖

9万

积分

版主

崇尚自然 珍爱生命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974
 楼主| 发表于 2019-3-2 18: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汪封林 于 2019-3-27 10:54 编辑

四、世    系(1—43代)

始  祖
       姬姓,名汪,鲁成公黑肱之次子也。始,夫人姒氏夜梦白兔,复虹绕其身,居期而生子,有文在手,曰“汪”,遂以名之。长而敦敏,有功于鲁,为上大夫,食采颍川,号汪侯,后世子孙因以汪为氏。娶大夫王珣女,生子挺。卒,葬颍川城南三十八里。三十五丧合葬其中。颍川,乃晋初陈郡阳夏县西乡靖仁里也。后世立石,以纪其勋。铭曰:稽源后稷,究本周公。司方曲阜,作伯弧彤。绩纪太常,望实岱宗。改封上邑,命氏中都。身先居鲁,其后宅吴。寻流根派,摭胤鹓雏。式刊玄䃤,敢颂洪儒。碑平失字,树古无株。空遗令闻,与天地俱。
    ○周定王十七年辛未,鲁成公即位,称元年。十三年,逆夫人齐姜于齐。齐姜无子。十六年,妾定姒生襄公。十八年戊子八月,成公薨。则汪之生,当在十八年间。襄公立,姒氏始称夫人。姒氏薨,谥曰“定”。
    ○周世尚征手文为异,如仲弓钩文、子贡执雅、公冶长握辅、老聃把十。宋仲子之生文,曰“为鲁夫人”;唐叔之生文在手,曰“虞”;成季之生文在手,曰“友”。汪之为名,盖类如此,申繻所谓以名生为信者也。
    ○列国公子、公孙得系公言,公孙之子不得复系公,往往以王父字为氏族。盖天子赐姓,诸侯位卑,不得有赐,故其臣或因氏其王父名、字若谥,然皆稟之时君,别而称之。汪之为氏,盖类于此,众仲所谓以字为族者也。
    ○旧谱云:“封为汪侯。”按:周世因官食地,皆有采邑,而晋、楚大国往往自封公、侯、伯。鲁虽上公,于时为弱,兼之犹秉周礼,理无专封,况“汪”非封地之名。盖当时后代尊贵之,而称之曰“汪侯”,亦曰“颍川侯”耳。
    ○列国诸侯上大夫曰卿,每国三卿、五下大夫。
    ○谱经晋汪旭表上,故以晋时郡县名释鲁地之颍川。旧本“晋初”讹为“晋州”,今正之。详见《汪旭表》注。
    ○阳夏北,古扶乐城;南,固陵聚,即汉固始县。

二  代
       挺,字文质,生于周灵王二十年己酉,鲁襄公之二十一年,孔子始生之年也。仕周,官至司谏。卒,葬洛阳牛耳山。四十丧合葬其中。娶郑氏(一谱云娶许公子约女),二子:诵、芒。
    ○司谏:地官司徒之属,掌纠万民之德而劝之朋友。正其行而强之道艺,寻问而观察之,以时书其德行道艺,辨其能而可任于国事者,以考乡里之治,以诏废置,以行赦宥。

三  代
       诵,字志道,始以祖父名别姓汪氏。周敬王二十年,为都司马。娶柳怀女,三子:越、铨、锜。鲁哀公十一年,齐国书帅师伐鲁,孟孺子洩、冉求帅师御之。公叔务人见负杖入保者而泣,曰:“事充政重,上不能谋,士不能死,不可!”战于郎,与汪锜乘,皆死焉。锜时年十九,鲁人欲勿殇童汪锜,问于仲尼。对曰:“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可无殇也。”遂皆殡,谥曰烈。
    ○都司马:掌都之士、庶子及其众庶车马、兵甲之戒令,以国法掌其政学,以听国司马。
    ○国书:灵伯国弱孙。
    ○洩:孟懿子之子,名彘。
    ○冉求:字子有,鲁人。孔子弟子,为季孙宰。
    ○务人:即公为,昭公之子,襄公之孙也。
    ○郎:鲁邑,大夫費伯所城,即高平方与县东南郁郎城,汉属山阳国。
    ○公孙之子不得系公,锜已别氏,故不书公族,而书汪锜。
    ○童:《左氏传》曰嬖童,谓锜卑幼而公为幸之;《礼记》曰邻童,谓锜与公为居相近。
    ○《左氏传》作“锜”,《礼记》作“踦”,一如《左氏传》“筐筥锜釜”之义,一如《公羊传》“踦闾”、《鲁语》“踦跂”之义。周世有北宫锜、郄锜、吕锜,无以“踦”名者,当以“锜”为正。
    ○周变质从文,于是有讳有谥。谥者,行之迹也。易之以谥,因以示善否、明鉴诫也。《谥法》曰:“有功安民曰烈。以武立功也。”今锜无爵而得与卿大夫之小丧赐谥同,且与公为俱殡于西阶,则服必不降,祭必不厌,葬不用殷椁堲周,而悉以成人之丧治之矣。

四  代
       越,字智宾,别谱一字仲壬。周贞定王十二年癸未,仕鲁为公族大夫。迁洛阳。娶王氏,三子:嵩、汶、郁。

五  代
       嵩,字子高。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韩、魏、赵为诸侯之年,仕鲁。娶姜氏,一子:建。

六  代
       建,字君行。当周显王世,诏左中大夫,将兵备诸侯。娶萧亮女,一子:考。

七  代
       考,字公勣。周赧王八年甲寅,秦昭襄王即位之年,为鲁司马。娶叶公楷女,一子:欣。
    ○周制有大司马、小司马、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掌王子弟及三公采地。军赋则有都司马。卿大夫之采地,则自使其家臣,为家司马。列国亦皆有司马。鸡泽之会,杨干乱行,司马戮之;城濮之战,祁瞒奸命,司马杀之。在宋则又称为司武,在晋则兼掌赋于诸侯。此鲁之司马,掌军赋、兵甲戒令者也。

八  代
       欣,字仁悦。周赧王五十九年乙巳,鲁顷公十八年,秦灭周之年也,鲁以欣为彭城戍主,以备楚。十九年丙午,楚顷襄王伐鲁,取徐州。后五年辛亥,楚灭鲁,欣举家出奔。曰:“能困楚,莫若秦。吾将复矣。”遂入秦。娶姜氏,一子:永。
    ○徐州:在鲁东薛县,亦邾下邑。(徐:音舒)
    ○彭城:古大彭国地,即今徐州。是时,楚已徙都陈,侵逼鲁境,故以欣戍彭城。

九  代
       永,字子长。秦庄襄王三年甲寅,永为秦左监门。娶舍人李超女。生一子,命之曰陈,曰:“余不敢忘父母之邦,且以仇楚而志吾之复也。”
    ○周司门掌授管、键,以启闭国门。几出入,举财物犯禁者。祭祀之牛牲,监门养之。秦因之,置左右监门。隋、唐亦置左右监门率各一人,掌诸门禁、籍傍。

十  代
       陈,字子梁。秦始皇十八年壬申,为秦中郎将,领兵征伐。秦之灭楚,陈与有功焉。卒,葬长安左冯翊,即秦内史地。十八丧合葬其中。与将军刘昇之墓相近。娶参军袁义方女,二子:量、良。量仕秦至彻侯,此后世居长安。
    ○秦始置中郎将,汉、魏因之,宿卫门户,出充车骑,银章青绶,冠服如将军。
    ○秦商君制爵,自公士至大庶长十八级,合关内侯、彻侯,为二十等。

十一代
       良,字文贤。秦相赵高用为中郞将。娶尤著郎沈文女,一子:猛。

十二代
       猛,字君烈。汉高祖二年丙申,为中军司马,从高祖定关中。三年丁酉,丞相萧何以为河中军府司马。十年甲辰,官至沛郡守。娶济阴令吕迟女,二子:胜、拔。拔居北地。
    ○汉沛郡,统相县、龙亢、竹县、谷阳、萧县、向县、铚县、广戚、下蔡、郸县、谯县、丰县、蕲县、虹县,辄与、山桑、公丘、符离、敬丘、夏丘、洨县、沛县、芒县、建成、城父、建平、酂县、栗县、扶阳、高县、高柴、漂阳、平阿、东乡、临都、义城、祈乡,凡三十七县。后为徐州,领五县。
    ○郡守:秦官,汉因之,秩二千石。
    ○汉将军出征皆有司马,如赵破奴为骠骑将军,司马苏弘为伏波将军,司马窦固为班超军司马,宗资为度尚别部司马之类。
    ○河中:魏蒲坂地,秦属河东郡。高祖三年,三河地已属汉。八月,命丞相萧何守关中,便宜行事。兴卒补缺,故以猛为河中军府司马。

十三代
       胜,字伯戡。汉惠帝六年壬子,为丞相王陵府长史。十七年癸亥,除颍川太守,封容城侯。娶彭城戍主李温女,三子:理、重、泰。泰居宜阳。
    ○惠帝六年十月乙巳,安国侯王陵为丞相。高后元年,陵议“王储吕,非约”,罢相,迁太傅。
    ○汉制,丞相有两长史,秩皆千石。

十四代
       理,字仲长。汉文帝三年甲子,为清河县令。卒,葬长安。二十八丧合葬其中。娶太子舍人吴连女,二子:坚、婴。坚居清河。
    ○秦孝公变古法,分四十一县,县一令。汉因之,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皆有丞、尉。

十五代
       婴,字子稚。汉景帝中元五年丙申,拜伏波将军。娶清河令陈度女,一子:晃。

十六代
       晃,字文明。汉武帝建元二年北征,为中郎将。娶御史王评女,一子:性。

十七代
       性,字公静。汉武帝元封元年北征,以性为中军司马。后为淮阴令。娶太子洗马杜陵女,一子:进。

十八代
       进,字元陟。自晃来,世以武功显,至进,复为护军司马。娶治水李则女,二子:达、勘。勘居扶风。
    ○护军司马:汉官。后汉傅燮亦为护军司马,从朱隽击黄巾贼。

十九代
       达,字子通。汉宣帝甘露元年戊辰,为中郎将。娶安定太守夏侯宗女,三子:雅、悊、卞。卞居淮阴下邳。

二十代
       雅,字景儒。汉成帝建始二年庚寅,为玁狁戍主。仕至清河太守。娶太郡主簿徐宗彦女,一子:勇。
    ○玁狁,自黄帝时为害。周厉王世,内侵至泾阳,尹吉甫出征,诗人作《六月》以美之。秦筑长城列戍。汉兴,冒顿寇边。戍主之官,历代随地置,不常领兵,镇戍守御。此戍地在北边,故以玁狁名,汉戍之,详不可考。至唐,天下上戍十一,设戍主一人、戍副一人;中戍八十六,下戍二百四十五,各设戍主一人。

二十一代
       勇,字伯刚。汉平帝元始元年,以武功拜广武将军。娶东郡太守李陵女,一子:言。

二十二代
       言,字公辩。王莽天凤元年甲戌,除广武将军,不就。更始元年癸未,为武锋将军。从汉讨王莽有功,除安城太守。娶清河太守张荣女,一子:高。葬右扶风茂陵马邑山。九丧合葬其中。其碑铭曰:周公末裔,汉代名贤。英英独秀,沉此蒿田。麒麟匝地,长柏参天。灵龟万世,表示千年。式刊不朽,视此雕镌。
    ○三代之制,天子寄军政于六卿,未尝设将军之职。至魏献子为中军,当时相谓,始有将军之称。楚有大将军,周末有前后左右将军,汉因之,不常置。卫青——大将军,霍去病——骠骑将军,皆本大司马为之,以征匈奴。孝武征瓯越、蛮狄有“伏波”“楼船”“戈船”“下濑”“横海”之号,伐宛有“贰师”之名。田广明为祁连将军,以匈奴山著官;赵充国为蒲类将军,以北方泽冠职。光武之“破虏”,王常之“横野”,与夫“渡辽”“凌江”“轻车”“强弩”,用表征伐,兴而复毁,厥号实繁,盖事讫皆罢,非常设之官也。王莽遣孙建十二将军构难北边,光武起南阳合诸将兵兴复汉室,“广武”“武锋”之名要皆一时,因事所置耳。
    ○安城郡:汉平帝置,更始末寻废省。
    ○汉景帝中元二年,改郡守为太守。

二十三代
       高,字元昇。汉光武建武二十年甲辰,匈奴寇天水、上党诸郡,马援出征,高为裨将,当出上谷有功。高膂力,善战斗,军中呼为“猛烈将军”。二十五年,从马援征武陵五溪蛮有功,除北塞戍主。娶彭城薛宏(弘)女,三子:洪、澄、浍。浍居广平。
    ○天水:今秦州。
    ○上党:今潞州。
    ○上谷:秦郡,汉因之,统沮阳、泉上、潘县、军都、居庸、雊瞀、夷舆、宁县、昌平、广宁、涿鹿、且居、茹县、女祈、下落,凡十五县。今易州、通州等地。
    ○武陵郡:今常德、辰州等地。五溪:在辰州——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古槃瓠蛮所居。
    ○按《汉史》,是时,匈奴寇天水、扶风、上党,马援出屯襄国,即上谷地也。又,建武二十四年秋,武陵蛮寇临沅,马援进军临乡,斩获二千余人。明年三月,进营壶头,援病卒;蛮亦困,遂降。谱云“二十五年征蛮有功”,盖纪其成功年尔。

二十四代
       澄,字仕清。汉章帝元和元年甲申,以武略进仕,为征北军司马。娶河内苟氏女,一子:珍。
    ○汉三河地,谓河南、河东、河内。唐天宝间置河内郡,乾元元年改怀州,今为怀孟路。

二十五代
       珍,字子玩。汉安帝永初元年丁未,以父勋为沛郡长史。后为侍郎,领著作。娶沛郡宋昱女,一子:云。
    ○汉郡有长史,秩六百石,掌兵马。
    ○蔡质《汉仪》曰:尚书郎从三署诣台试,初上台称守尚书郎中,岁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秩四百石。每曹六人,凡三十六人。
    ○汉东京图书悉在东观,率以他官入直东观领著作。

二十六代
       云,字元汉,有大节。尝谓人言:“孝不违亲,忠不避难,臣、子之职也。”父殁方仕。汉顺帝永建三年戊辰,为渔阳太守。鲜卑寇边,云屡破之,后以援兵不至,力战遂殁。娶许县令袁云女,一子:讬。
    ○渔阳:秦郡,汉因之,统渔阳、狐奴、路县、雍奴、泉州、平谷、安乐、厗奚、犷平、要阳、白檀、滑盐十二县。
    ○鲜卑之先,有熊氏之苗裔,世居北夷,邑于紫蒙之野,号东胡。汉初,匈奴侵之,走保鲜卑山,因以为号。汉和帝永元中,窦宪遣耿夔破匈奴北,单于逃走,鲜卑转徙据其地,匈奴遗种十余万皆归之。鲜卑由此渐盛,后数寇边。
    ○汉颍川郡许县,即古许国地,今为许州。

二十七代
       讬,字伯寄。汉桓帝建和三年,为嘉平令。娶大阳县令胡进女,一子:顗。
    ○汉武分秦北地郡置安定郡,统泾阳、朝那等二十一县,今泾州、平凉等地。  
                                            
二十八代
       顗,字子始,以献策仕。汉灵帝建宁三年庚戌,为太子洗马。娶安定胡公贡女,一子:广。
    ○汉太子太傅、少傅属官有洗马十六人,秩比六百石。其职如谒者,太子出则当直者前驱,导威仪。(洗:亦作“先”,去声)

二十九代
       广,字元洪。汉灵帝中平元年甲子,破黄巾贼有殊勋,为中郎将。娶武都贺韬女,一子:平。
    ○秦北郡,汉置武都郡,西魏改凤州,今为金州。

三 十 代
       平,字衡甫。汉献帝初平元年庚午,讨董卓,为徐州行军司马。娶颍川陈参军通女,二子:勖、文和。勖无子,文和以子超后之。
    ○汉武帝置十二州刺史,昭帝增置徐州,复夏旧号,凡十三部。初平元年,关东郡县、豫州刺史孔伷、渤海太守袁绍等皆起兵讨董卓,故平为徐州行军司马。
    ○汉颍川郡,统阳翟、昆阳、颍阳、定陵、长社、新汲、襄城、郾县、临颍、郏县、舞阳、颍阴、崇高、许县、鄢陵、父城、成安、阳城县、周承休县、纶氏县,凡二十县。

三十一代
       文和,字君睦。为人多智略,膂力绝人。汉献帝兴平间,破黄巾贼,为龙骧将军(或云为奋武司马)。建安二年丁丑,中原大乱,文和南渡江,孙策表授会稽令,封淮安侯。十三年,孙权遣中郎将贺齐平黟、歙二县地,立始新、新定、黎阳、休阳、黟、歙六县为新都郡,治始新。初,王朗为会稽太守,黟、歙尝羁属会稽西部。朗降,而黟、歙至是始平,文和遂家于始新。以为距长安数千里,爰自其祖考溯至于颍川,凡三十世,乃定谱牒,遂纪德行、官爵、墓茔于各代之下。汪氏之谱盖始于此而详焉。娶富春孙氏女,二子:轸、超。超居会稽。文和卒,葬新都郡西九里邵石山。二十五丧合葬其中。其碑铭曰:盘桓汉室,砥砺吴门。烹鲜稽邑,鸿雁停喧。弦歌见哂,卧辙攀辕。因兹乐土,流布子孙。四时迁运,岁稔迅移。海田有变,陵谷低垂。陇深荒草,树古摧枝。千龄淼邈,故立此碑。
    ○钜鹿人张角自称大贤良师,以符咒疗病,徒众数十万。灵帝中平元年反,皆着黄巾,号黄巾贼。
    ○汉将军无常号。三国魏制,龙骧将军、征虏将军、辅国将军,并为第三品。晋因之,王濬、孟龙符、刘牢之、朱焘、袁真等皆尝为之。又晋制,骠骑、车骑、伏波、抚军、四征、四镇、龙骧、典军、上军、辅国等将军,其为大将军开府者,皆为位从公。龙骧之名,盖始于汉,魏晋遂列为定品。
    ○时孙策定江南,虽专除授,而犹遥表汉朝,故表文和为会稽令。
    ○东汉以浙东为会稽郡,其会稽县地今为绍兴路。
    ○黟、歙二县,属汉丹阳郡西部,丹阳都尉分治之地。谱云尝属会稽,岂当时丹阳破没,金奇、毛甘、陈仆、祖山之徒分据,歙、黟之地无所属而遂附会稽耶?
    ○始新,今严州之淳安也。新定,今遂安也。休阳,今休宁也。今之休宁、婺源、歙县、绩溪,皆古歙县地。今之祁门、广德、建平、黟县,皆古黟县地也。后黎阳并休宁,而休宁分为婺源,歙县分为绩溪,黟县分为祁门、广德、建平矣。
    ○富春:汉县名,今建德路之桐庐、寿昌地,吴分置桐庐县。
    ○按:旧谱云“建安丁丑,文和南渡江”,又云轸“破黄巾于故鄣”。參考《吴兴记》,轸事实在灵帝时,岂文和因子在故鄣而遂南渡耶?抑中平间已渡江,至建安二年,而后始为会稽耶?或者云“龙骧官名始于王濬,而文和事,他书未见。”古之人物,奚翅万殊,史之书者盖略之矣,非特一文和而已也。龙骧已列魏晋官制,于汉盍有相沿?而云始于王濬,不考之过也。
或曰:诸谱皆云“文和龙骧将军”,考此官,始于晋王濬。而登源旧谱云“文和从公孙瓒讨黄巾,授奋武司马”,盖瓒为奋武将军,而以文和为司马也。当以登源旧谱为正。

    江南始祖龙骧将军文和公像赞
       大厦之才,清庙之器。正笏垂绅,匡时济世。秩领龙骧,扬扬渡江。肇基会稽,显振吾汪。挺生贤孙,荣迁古歙。千派万支,簪缨弈叶。——裔孙泽民顿首拜赞

三十二代
       轸,字公车。中平六年乙巳,破黄巾于故鄣,为弭寇将军、故鄣县令。娶历阳李期女,四子:澈、远、徐、万春。万春为吴庐江郡丞。卒,葬新都郡前都督山。六丧合葬其中。其碑铭曰:夋喾之胤,姬旦之苗。股肱周室,羽翼鲁朝。源长派远,金声玉条。文波浩瀚,笔海辽遥。烹鲜驯雉,制锦沉巫。既宰他邑,亦赞枌榆。燕辞城郭,雁至衔芦。屡华廷槿,亟囿荒芜。十年迅速,七尺斯须。茔来玄武,兆示青乌。宗支不昧,万载无渝。
    ○弭寇将军:如孙坚——破虏将军,程普——荡寇将军,孙策——讨逆将军,殄寇将军,皆一时创名。
    ○汉故鄣县属丹阳郡,以秦鄣郡故治得名,今湖州安吉、长兴县地。按《吴兴记》,张角之乱,独此郡守险助国,朝廷嘉之,故分故鄣县南乡置安吉县。
    ○汉历阳县属九江郡,今为和州。
    ○秦合肥县,汉为庐江县,后为居巢侯国,吴为庐江郡,今为庐州路。
    ○汉郡有丞,秩六百石。吴因之。

三十三代
       澈,字子明。仕吴,累功至湘东郡太守,封新都侯,食邑黎阳。娶始新方信女,三子:授、守、谦。谦为豫章郡丞。
    ○湘东:汉属桂阳及长沙国。孙权分长沙国立湘东郡,统酃县、茶陵、临烝、利阳、阴山、新平、新宁七县,今为衡州。
    ○黎阳:今休宁县黎阳乡地。梁为黎阳县,陈省入休宁。
    ○秦九江郡,汉置豫章,吴因之,今为隆兴路。

三十四代
       授,字元德。吴赤乌末,为射声校尉。宝鼎三年戊子,除右将军、陈留太守。时新都太守许悌启敕新都汪、余、方、胡自为一邦四胄之姓。娶新定丞余通福女,四子:翊、解、演、旭。翊为海阳令。解为庐江太守。旭为晋军司马,破刘曜有功,历护军司马、丹阳太守、淮安侯,食邑二千户。
    ○汉武帝置射声校尉统善射者,取“夜中闻声即射之”以为名。吴因之。
    ○陈留郡:今汴梁,在吴为遥领。
    ○《风俗通》曰:余氏,戎人由余之后也,世居新安及下邳。
    ○方、胡,今犹为郡著姓。
    ○汉县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
    ○海阳:今休宁县。
    ○刘曜:刘渊之族子,匈奴人。晋怀、愍间为寇,东晋大兴间僭位。
    ○旭事详见《汪旭上谱表》注。
    ○成帝咸康二年,诏索诸姓谱,旭乃修谱牒奉表阙下。复纂文和所记为传。而汪氏家传,盖始于此。

三十五代
       演,字道敷。仕晋,官至仁威将军、散骑常侍。惠帝元康四年甲寅夏,洪水暴涨,演居遂安,所居地沦为溪,徙居遂安城北。娶王氏,子道献。
    ○散骑与常侍本秦汉二官,魏文帝合为一。晋因之,置四人骑而散从,典章表诏命之事,貂蝉绛服,佩水苍玉。
    ○吴新定县,晋改遂安县,今属建德路。

三十六代
       道献,字君奉。晋元帝永昌元年壬午,为黟县令(一本作“惠帝元康年授歙县令”),因家于歙。卒,葬歙县城东八里吴清山。五丧合葬其中。娶胡氏,二子:恭、威。

    新安始祖黟令道献公像赞
       始令于歙也,虽惟公之一人;今盛于歙也,亦皆公之子孙。呜呼!其生也有所自,其盛也为无垠。——裔孙应辰顿首拜赞

三十七代
       恭,字敬伯。性廉介,不言财货,所居经史充栋。晋武帝时,拜除寇将军。八十七岁殁,葬歙县向杲山。十丧合葬其中。娶胡氏,一子:统。
    ○向杲山:在歙县永丰乡。梁大同元年,建向杲院于此。

三十八代
       统,字容之。晋孝武帝太元十九年甲午,为宁远将军。年六十五卒,葬向杲山。娶程氏,一子:元爽。
    ○晋制,宁远将军,第五品。

三十九代
       元爽,字克明。以文学著名,隐居自善。宋文帝元嘉元年甲子,征为富春令,不就。年七十六殁,葬于歙县乌聊山。娶程氏,一子:叔举。
    ○乌聊山:高二十八仞,在今徽州治所。州东南北,皆践山为城。

四十代
       叔举,字鹏远。宋孝武帝大明间,为军司马,遂勇退不仕。然于乡里,急病让夷,性复好赒施,丐贷者踵门,虽贫乏不厌。年九十八卒,葬歙绩溪登岭山。娶江氏,四子:泰、志、骋、霸。志仕梁,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娶方氏,六子助、兴、起、銮、仪、崇。次子兴,陈太建元年受宣城郡淮安令,娶王氏,生僧繇、僧契、僧奇。骋仕梁,官至洪都郡司马,娶邵氏,生君卿、君护。霸仕梁,天监十二年为歙簿、新安郡录事参军,娶方氏,六子滕、凭、陵、标、可、舒。
    ○一本云齐明帝时为司马,又云葬登岭山前白杨坑口东山下。按:宋大明元年丁酉,至齐明帝建武元年甲戌,历三十八年,岂传写之误?未知孰是。然考裔孙汪复所撰公碑记,当以军司马为是。
    ○霸:一本五子,长子皓,皓生睦,睦生宝欢,为隋大将军。
    ○洪都,元豫章郡也。
    ○县主簿:主簿掌付事勾稽、省署抄目、纠正非违。自汉以来,皆令长自调用,历代因之。后至隋,始命于朝。

    军司马叔举公碑记
    上即位之三年正月上日敷祭:“忠臣烈士,节妇义夫,墓域之在境有司封之如章。”溪令臣更考登源之有唐越汪公之祖墓,参之汪氏家则齐马讳暨其配许氏之阡高祖父母也谱,实葬歙前白山下故歙境永泰始置马,齐是未置之前以歙
       三月辛卯,令谒墓下,父老子弟咸在。春雨方霁,日色舒迟,郡民拜泥潦中。俎豆盏斝,亦置之茅竹荒翳之地。令曰:“吾之职也,不恭神明,何以塞明诏?且越公之灵,久而弥光,吏民方窃依赖于先垄,可不用吾之职乎?”先是,今邻州刺史君浚仪赵公孟逅为县日,亦尝款兹墓,因为亭以表之。今令建安李君,乃欲于四楹稍大其址,使时节有事得以展布。簿余杭君中立和之,邦人士庶翕然响应。营度于是月壬寅,以四月之丁丑即告竣事。凡麋金七十万,粟二万龠,役夫丁五百。亭修四十尺,广有修之半,辇越公旧所,为亭缀之于前。严以扃鐍,周以栏楯,而榜之以“基德之亭”,又揭是亭之门曰:“齐司马汪公夫人许氏之墓”。凡皆成赵公引而不发之功,以广上恩意者如此。复窃伏惟唐武德、贞观间,号为勋臣者多矣,祠庙、坟墓今皆昧昧无所闻。我先王之事,传记或异,重费名卿贤士为之考辨,乃今圭币遍六州,封爵越五等,云岚衣之藏,千载之下,过者必式,于此可以观德矣。武德、贞观诸臣,一身之祀尚不能永,我先王犹及被圣朝悯师之典尚延三世,非世德之盛,何以得此?理宗皇帝宝祐五年,诏书褒赠故臣华之曾大父母为通侯小君,训辞曰:“福必有基耳。”其富山之基欤?敛之不盈方寸,舒之则塞乎宇宙;守之不间一息,放之则达乎四海;蕴之于身为德,及之于人为福。先王英武中正,为德滋笃,仁施之普,福流千祀。大哉圣谟!推其基归之于厥祖。时赵公实赞书之,式告于登源家庙,顾瞻其先垄而言曰:“富山之基,谁知其止,此四世之遗阡乎?国家法令典故,赠襚及三世极矣,而于高祖则貤典不可及。今越国公三世俱被恤章,而其不可及者,乃存其基,殆示其积德之所始也。不有以表之,无以彰其德。”此赵公为亭之初事。今李君又从而增饰之,而名以“基德”,复故谓成赵公未毕之志而广两朝之恩,其谁曰不然?复忝云遥胄而居旁邑,群从兄性实为郡博士,以书征予铭,予不敢辞,而系以诗曰:
       匪基曷考,云谁荒之?嗟彼登源,越公之基。宰木蔚芳,德之敷蕤。笃生越公,司马基之。德基此墟,越公考之。今封尔基,尚祈昌耳。匪谷来裔,为民所依。
       是岁,咸淳三年丁卯五月朔,裔孙、从政郎复撰并书。裔孙、礼部正奏一龙篆额。

    登源洞墓记 裔孙元锡(户部尚书)
       我祖齐司马公叔举,葬绩溪登源洞。四世而生越国公华,尝称吴王,后奉版图归唐,诸弟诸子皆列爵土。我新安汪氏之盛,实昉于此。予曩在朝,尚书胡康惠公富——登源人——诘予曰:“子拜司马公墓乎?”予曰:“未也。”公曰:“世有贤子孙不识先墓者邪?”予甚惭。后予以都给事中充册封使,过家取道宁国至登源,敬谒墓下。寺僧指墓前古株木,告予曰:“是树枯槁百年,今渐长枝叶,公族其复兴乎!”又十年丙戌,弋阳宗人、翰林侍讲佃倅宁国,约予同至登源。比见株木蓁蓁然如伞盖状,僧又曰:“树益盛,公族其益盛矣!”今念我汪氏,自唐以来,衣冠代不乏人。以今日观之,是又一大盛机会也。物与人皆地气所产,即物以占人,庸非理之常哉?抑又闻司马公初宦寓新安,过临溪,奇其水,沿溪而入三十里,见登源之胜,喟然曰:“此陶公牛眠也。”遂弃官侨居登源里中,殁葬其境。曰“汪村”者,公所居也,与墓隔溪。越国公兄弟既显仕,散居四方,而汪村鞠为墟莽。颓垣落瓦之中,耕人时得箭镞之类,岂天地灵气发洩已极,终当秘藏邪?爰述所闻与今所见,记之以告后人,岁时无忘登源以来康惠公之讥也。

    司马叔举公像赞
       天产英雄,有开必先。积功累仁,允祚斯延。公之生也,特出聪明,才堪王佐,勇夺三军,荣膺司马。公之殁也,年几百岁,威武耀文,登源神垄,万古峥嵘。 ——宋显谟学士、裔孙藻顿首拜赞

四十一代
       泰,字亨之。先从梁高祖,在齐永元间授仓曹,不就。后梁欲大举伐魏,拜征北大将军。年六十三岁殁,葬歙县横品山下。娶姚氏,五子:勋明、然、杰、默、仁。(一本云梁武帝用绩溪令,葬岩山下,娶鲍氏)宋追封“基福昭佑侯”。

四十二代
       勋明,字智叔。性严正端默,不揭人短。陈武帝时为会稽令,后历仕两朝,文帝以功封戴国公。年六十一薨,合葬歙县云岚山。娶许氏,二子:僧莹、僧湛。宋追封“衍庆灵佑广济侯”。
    ○古戴国在陈留外黄东南,即今汴梁封丘地,后为郑所灭。李攸编唐宋封爵国三等,凡小国二百三十一,戴居其一。

四十三代
       僧莹,字伯玉。识度弘远,遇事有法。尝诲子弟曰:“凡人要处中,服食居用,贵无敝陋,然亦不至奢。毋俭不中礼,毋时绌举赢,斯可矣。”陈文帝天嘉元年庚辰,袭封戴国公,为海宁令。又为稷州长史。年七十四卒,葬云岚山。娶郑氏,生子世华、世英、世荣。宋追封“世惠垂贶善应灵显侯”。
    ○吴孙休改休阳县为海阳县,晋武改海宁,大业中改休宁。

    稷州长史僧莹公像赞
       名臣之后,国士之风。果以决事,严以持躬。器用财贿,奢俭得中。
       学优入政,德懋功崇。惟积之厚,惟报之丰。挺生贤嗣,令闻无穷。
       ——刺史陶雅拜赞

       僧湛,字公卿。陈文帝天康元年,为鄱阳令。年八十九卒,葬溲山。娶周氏,生子铁秩、铁师、铁佛、铁罗、铁彪、铁环、铁珉。
    ○鄱阳县:秦属九江郡,东汉属庐陵郡,今饶州路治鄱阳县。
    ○汉汝南郡,后为蔡州,又为汝宁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主题

3290

回帖

9万

积分

版主

崇尚自然 珍爱生命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974
 楼主| 发表于 2019-3-2 20: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汪封林 于 2019-5-8 16:34 编辑

五、世    系(44代汪华)

四十四代
    越国公讳华,字英发,稷州长史僧莹之长子也。隋开皇九年三月十五夜,母郑氏梦一黄衣年少自天而降,曰:“毋恐!天锡汝贵子。”明年正月十七日夜半子时生,白气飘飘自口出。世居华阳镇。母常挈归外氏。舅妻常苦之,替去所卧床箦,公卧如故,舅妻怪而视之,有青龙负床,由是异焉。年十八,倜傥有志操,美髭髯,风神凝峻,好习武事,以勇侠闻。叔父宝欢教以兵法。隋大业十一年,应新安郡守之募,平回玉乡寇,有功,众皆附之。时炀帝南游,毒虐四海,豪杰蜂起,如窦建德、王世充、李密等各据州郡,公慨然叹曰:“世变如此,吾死兵革无憾,如百姓何?”时郡守张贪酷,赏罚不公,寇盗纵横,民心莫安,众共诛之。而境内无所统属,咸趋公请摄郡事,以镇一方。公弗从,或曰:“未宜固拒,恐生他变,族类岂自全?且朝廷道方梗塞,事须朝命,孰与须乎?公勿违众,俟贼平,请命未晚也。”公不获已,从之。遂摄郡府事,搜募壮勇,远近翕然从之。奄有歙、宣、杭、睦、婺、饶六州之地,带甲十万,威震江淮。诸将请曰:“今中原纷乱,大众已集,不可但以刺史统临之。所谓天与不取,君子所戒。宜建王号以镇之。”公辞,至于再三。见众心不可违也,乃斋戒,建吴国,称王号,仍奉隋正朔不废。为政严肃,赏罚明信,士庶咸畏爱之。虽四方大扰,六州境内赖以安全者十余年。既而唐高祖已受隋禅,秦王出师,义声昭布,公曰:“日月出矣,版图宜有所归。”乃籍土地、民兵,遣族子、海宁令通奉表于唐。高祖嘉其忠义,诏曰:云云。及杜伏威入朝,其长史辅公祏伪建位号,王引兵讨之,丹阳遂平。明年,朝京师。贞观二年,授左卫白渠府统军,诏曰:云云。十七年,改忠武将军,行右卫积福府折冲都尉。太宗伐辽东,以房玄龄为留守,以公为九宫副监,公夙夜宣力,驾还尤称其功。二十三年三月三日薨于长安,年六十有四。永徽三年,诸子奉柩以归,葬歙之云岚山。祠于乌聊山。娶钱氏,继钱氏,次嵇氏、庞氏、张氏。子九人:建、璨、达、广、逊、逵、爽、俊、献。
    ○时秦王世民勋名已著,世华始奉表归唐,故偏名华,以避其讳。
    ○武德元年,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加号持节诸军事,而实无节,但颁铜鱼符而已。
    ○隋时,天下惟并、扬、益、荆四总管,后又以令狐熙为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唐因其号,故李靖统十二总管伐萧铣,孝恭亦为荆州总管。
    ○上柱国:三代时楚官名。隋置为勋官,唐因之,并武骑尉凡十二等。上柱国正二品,赐门立戟。
    ○唐制,国公,从一品。
    ○左右卫、骁卫、武卫、威卫、领军、金吾、监门、千牛,皆有左右,为十六卫。天下折冲府六百三十四隶焉。府多因地各自为名,置统军领之。贞观十年,更号统军为折冲都尉。
    ○左右卫所领,有亲府、勋一府、勋二府、翊一府、翊二府及武安府、积福府、白渠府、武城府,凡五十五府。
    ○按:汉赵中大夫白公穿渠引泾水,起云阳县,入栎阳,注渭中溉田,因名白渠,故唐因其地而名。
    ○忠武、壮武、冠军等将军,谓之散号,加官。忠武,本梁、陈置,唐因之,为正四品。
    ○上府折冲都尉,正四品;中府,从四品。
    ○云岚山:在今歙县北七里,华墓、庙存焉。
    ○回玉乡:在休宁县西南,婺水之源。唐开元置婺源县,今为州。
    ○按谱,华以武德三年入唐纳款,四年奉表归唐。史云:九月甲子,华遣使来降,拜歙州总管。其年十一月,杜伏威遣王雄诞取杭州执李子通还军,遂袭汪华。盖是时华已归唐,不复力拒,而雄诞诱袭之以为功。故华归唐后,官仅从四品,由雄诞之奸欺掩其功也。
    ○新都郡:晋改新安,隋改歙州,后复为新安郡,唐复歙州。

    吴王奉籍归唐表
       乾坤革运,帝王有真,据地利之善便者,当思天命之攸归。臣本田家,强起山谷,不忍盗贼戕害生民,遂率一方,相与保聚,伊图左右,率属归心。故能赈乏窒奸,镇安境土,抚养黎庶,以俟定一。今闻应天受禅,革命肇基,敢令宣城长史汪铁佛奉表以闻。
       武德四年九月甲子,歙州汪华状奏。

    唐高祖封越国公诰
       诏曰:门下:汪华往因离乱,保据州乡,镇静一隅,以待宁晏。识机慕化,远送款诚。宜从褒宠,授以方牧。可使持节总管歙、宣、杭、睦、婺、饶等六州诸军事,歙州刺史,上柱国。封越国公,食邑三千户。主者施行。
       武德四年九月二十二日
       中书令、上柱国、宋国公臣周瑀宣
       中书侍郎、上柱国、清原县开国公臣(阙)
       中书舍人、开府仪同三司臣颜师古奉行
       侍中、上大将军、汉东郡开国公臣(阙)
       黄门侍郎事上仪同臣君肃
       给事中臣安业等言:制书如右,请奉制付外施行。谨言。
       武德四年九月二十二日制可。
       九月二十二日未时,都事田毗受,右承善为付选部。
       尚书左仆射征
       尚书右仆射、上柱国、魏国公寂
       吏部尚书、上柱国、陈郡开国公开山
       尚书、侍中判吏部侍郎、上柱国锐
       尚书左丞、通直散骑常侍、上柱国公善
       告使持节总管歙、宣、杭、睦、婺、饶等六州诸军事,歙州刺史汪华奉被制书如右,符到奉行。
       主事唐世荣
       选部郎中、上仪同孝孙
       令史孙祖称
       书令史刘颠达
       武德四年九月二十二日下

    唐太宗授左卫白渠府统军诰
       前歙州总管汪华:右华可授左卫白渠府统军。
       门下:前歙州都督汪华等,或久经任使,或夙著款诚,并宜参掌禁兵,委之戎旅。可依前授,主者施行。
       贞观二年四月五日
       中书侍郎、鄂国公臣房玄龄宣
       中书侍郎、西河郡男臣李世勣
       中书舍人、安平男臣李百药奉行
       兵部尚书检校侍中、蔡国公臣杜如晦
       黄门侍郎、永宁臣珪
       尚书左仆射臣魏征
       给事中臣纶等言:制书如右,请奉制付外施行。谨言。
       贞观二年四月七日制可。
       四月  日,都事受,左司郎中怀道付。
       御史大夫权检校吏部尚书、郡公(阙)
       尚书令(阙)
       尚书左仆射魏征
       尚书右仆射(阙)
       尚书左丞、武昌男(阙)
       吏部侍郎、乐平男昌林甫
       告左卫白渠府统军汪华奉被制书如右,符到奉行。
       主事文善
       右司员外郎、朝议郎德
       令史陈士松
       书令史孙廓
       贞观二年四月七日下

    宋真宗追封灵惠公敕
       中书门下牒歙州越国公汪王神
       牒:奉敕:宜特追封灵惠公。牒至准敕,故牒。
       大中祥符二年三月  日牒。
       平章事王

    宋徽宗敕赐庙额敕
       尚书省牒歙州忠显庙
       礼部状:承都省批送下江南东路转运司奏:“近据歙州申,本州有灵惠公神庙,祈祷即应,保明是实。”寻取到太常寺状检,承本寺令节文,诸神祠应增封者先赐庙额,更合取自朝廷指挥。
       牒:奉敕:宜赐忠显庙为额。牒至准敕,故牒。
       政和四年三月二十六日牒。

    宋徽宗封英济王诰
       敕:朕惟稼穑之丰登,由雨旸之备叙,民所望矣,畴实从之。惟神正直靡私,聪明悉鉴。作庙乐土,诒福一方。其感以诚,有应如响。典兹嘉泽,助乃康年。念有利于农功,宜疏恩于褒典。肆颁书命,用答神庥。宠以王封,更其公爵。益垂顾听,歆此显荣。可特封英济王。
       政和七年十二月五日,中书舍人赵野行。

    宋徽宗封显灵英济王诰
       敕:朕以庆赏之权,驭封爵之柄,奖于忠顺,罔间幽明。徽州忠显庙英济王,武烈之功,久严方祀;威灵之德,能觉群迷。比昭风马之祥,卒弭干戈之悖,云雷顺序,山川廓清。乃即旧封,肆加显号。俾民奉享,恪恭不忘。相其丰年,以苏疲瘠。繄神之祉,厥惟休哉!可特封显灵英济王。
       宣和四年六月二十八日,中书舍人李回行。

    宋孝宗封信顺显灵英济王诰
       敕:朕登秩诸神,敬共明祀。苟大灾之能御,宜显号之必加。徽州忠显庙显灵英济王,生以义旅保一方,殁以阴功施百世。取凶残而就有道,昔屡著于灵威;驱疠疫以却不祥,今复彰于懿绩。参稽褒典,增侈闳庥。崇德报功,固无殊于幽显;履信思顺,斯共助于天人。尚休命名,益思受职。可特封信顺显灵英济王。
       隆兴二年闰十一月二十一日,中书舍人蒋芾行。

    宋孝宗封信顺显灵英济广惠王诰  系祁门县请
       敕:爵封极于真王,显美至于八字,名数之异,神人共荣。厥今郡县之祠,均被国家之宠,为民之意,视古有加。徽州忠显庙信顺显灵英济王,聪明以临,正直而一。怀忠抱义,劲节表于唐朝;捍患御灾,阴功著于黟水。历年滋久,载德弥芳。有华命服之煌,于赫徽称之懿。尚祗茂渥,益亢威灵。可特封信顺显灵英济广惠王。
       乾道四年三月二十三日,中书舍人梁克家行。

    宋宁宗封昭应显灵英济广惠王诰
       敕:凡有功著于一时,必垂休于百世,此庙食之无穷也。然威灵气焰,炳炳在人耳目,而封爵未隆,岂所以示揭虔妥灵之意欤?徽州忠显庙信顺显灵英济广惠王,聪明正直,惠庇一方;凡有所祷,应如响答。比年雨旸时若,五谷丰登,实神之赐也。肆加美号,以示褒扬。肸蚃之间,无忘嘉报。可特改封昭应显灵英济广惠王。
       嘉定四年十一月二十日,中书舍人李揆行。

    宋理宗封昭应显灵英济威信王诰  歙县耆老汪大猷请
       敕:生有忠称者,殁著灵迹。徽州歙县忠显庙昭应显灵英济广惠王,大业平寇,遂保新安;武德纳款,就为守将。备历显爵,生荣死哀。血食乌聊,水旱应祷。褒封叠累,称谓既极,耆老尚有请焉。朕嘉神之功,从民之欲,其敢不易以徽号乎?尔其顾歆,益大阴骘。可特改封昭应显灵英济威信王。
       淳祐八年十二月十二日,给事中徐鹿卿行。

    宋理宗封昭应广灵显德英烈王诰
       敕:惟神受职,随事见功。周游天地之间,默佑邦家之庆。况在近服,必有崇褒。徽州忠显庙昭应显灵英济威信王,宅彼新安,食其旧德。旱于某,水于某,虫蝗于某,备言尔功;儒者流,兵者流,阴阳者流,悉受其福。定徽名而改畀,因王爵而有光。宜衍神休,式孚众志。可更封昭应广灵显德英烈王。
       淳祐十二年九月二十八日,给事中陆德舆行。

    宋理宗封昭应广佑显圣英烈王诰
       敕:徽州忠显庙昭应广灵显德英烈王:番君得江湖之心,忠具存于甲令;偃王弃太末之地,仁施及于后人。皆由文德之敷施,俱致庆流之绵远。粵惟忠显,实媲前徽。霸业山河,忍视将颠之隋室;里闾图籍,远归崛起之唐家。观处心积虑之间,得君国子民之道。既策勋于义旅,遂血食于新安。逮至迩年,累彰异迹。火因风而反焰,能全阖郡之万家;水有时而回澜,不没并城之三版。此为近效,允谓殊勋。虽疏八字之王封,尚慊一方之民愿。用更兹号,以称厥灵。乌聊云岚,久閟千古英灵之气;紫坛荪壁,永言两峰香火之情。可改封昭应广佑显圣英烈王。
       宝祐二年三月二日,中书舍人牟子才行。

    宋理宗封昭忠广仁显圣英烈王诰
       敕:王爵居六等之先,式彰休德;神封至八字而止,具载彝章。若屡著于阴功,则当更其美号。徽州乌卿山忠显庙神、昭应广佑显圣英烈王,生也沉毅,殁而昭明。慕化识机,名位已都于前代;御灾捍患,灵祠遂显于皇朝。郡久恃以为安,人有呼而辄应。霸国之山川如旧,乌聊之影响常新。兹观多士之忱辞,欲广一家之貤典。礼由义起,人欲天从。肆命有司,恩徽已洽于四世;顾瞻王庙,宠荣可后于一身。其因故称,易畀二美。朕惟忠者臣之节,历万古而长存;仁者心之德,溥六合以流行。繄尔之休,于斯为称。神哉沛,澹容与,想云车风马之临;灵既享,锡吉祥,增练带花屏之胜。可特更封昭忠广仁显圣英烈王。
       宝祐六年正月十一日,给事中皮龙荣行。

    宋恭宗改赐忠烈庙额敕
       行在尚书省牒徽州忠烈庙
       准敕中书门下省送到礼部状:准都省批下徽州状,当州据六邑士庶陈实等连状陈述,昨睹皇上嗣登大宝,颁降御名,所有本州汪王圣号与夫庙额未免暗犯,恐神明于此亦不能自安也。欲乞特赐敷奏公朝,将圣号第五字、庙号第二字换一徽美之号。事必槐书注,汪王之著迹此土有年矣,前后灵验,匪一而足,信矣有大造于徽民也。汇辞所请,我国家礼亦宜之。州司备申,伏乞敷奏,行下所属,从申施行。后批送礼部,下太常寺拟申:“本寺遵从指挥,其元封内与御讳同音者,依已降指挥,一并改拟数内。徽州忠显庙下一字同音,今欲拟忠烈庙;其庙神昭忠广仁显圣英烈王第五字同音,今欲拟昭忠广仁武神英圣王。”本部今欲依太常寺申到事理施行,更取自朝廷指挥。
       牒:奉敕:宜改赐忠烈庙为额。牒至准敕,故牒。
       德祐元年四月十五日牒。

    宋恭宗封昭忠广仁武神英圣王诰
       敕:赤壁之风,胡为而助顺;公山之木,何自以皆兵。兹非天幸之偶然,意有神助而至此。徽州忠烈庙神、昭忠广仁显圣英烈王,生而烈士,殁则正神。明德在民,宜得通百世而祀;阴功及物,何止活千人之封。属边尘之未清,致内寇之俶扰。浸迫近境,实繁有徒。灵若降于云中,厉遂驱于山左。允矣英威之孔灼,见于士庶之所陈。方人心危疑之秋,倚神为重;则国家褒崇之典,于礼亦宜。易庙额之嘉名,锡王爵之徽号,以昭异渥,以答殊休。噫!惠吉逆凶,盖有同于影响;御灾捍患,尚益著于威灵。永孚于休,大庇兹土。可特封昭忠广仁武神英圣王。
       德祐元年四月二十三日。

    元顺帝封昭忠广仁武烈英(灵)显王诰
       上天眷命,皇帝圣旨:礼不忘其初,祀典盖明于报施;爵以驭其贵,国恩何间于显幽。况神于六州之民,其功宜百世之祀。徽州路忠烈庙昭忠广仁武神英圣王,生而先几之知,殁而及物之仁。有感遂通,无远弗届。箕风毕雨,阴阳听其翕张;黟水歙山,春秋安其耕凿。其聪明正直而一者,故水旱疾疫必祷焉。爰易显称,庸光休烈。尚其体,兹敬共神明之意;庶无忘,夫阴骘下民之功。式克顾歆,以承茂渥。可改封昭忠广仁武烈英(灵)显王。
       至正元年闰五月初九日。

    国朝颁给榜文
       皇帝圣旨:江南等处行中书省诏得,徽州土主汪王福佑一方,载诸祀典。本省大军克复城池,神兵助顺,累著威灵,厥功显赫,理宜崇敬。除已恭迎神主于天兴翼祠祀外,据祖庙殿庭。省府合行出榜晓谕禁约:诸色头目官军人等,毋得于内安歇,损坏屋宇,斫伐树木,拴系马匹,牧养牲畜,非理作践,以致亵渎神明。如有似此违犯之人,许诸人陈告,痛行断罪,仍责赔偿。所有榜文,须议出给者。
       洪武四年七月十六日。

    宋孝宗封灵惠夫人诰
       敕:徽州忠显庙信顺显灵英济广惠王夫人钱氏:尔生自名阀,作配于神,以庙食兹土。凡神之威灵烜赫,介惟尔为助之贤,矧水旱有祷,其应如响。今神以王爵之崇,而尔未及封,甚阙典也。肆颁命号,以从民请,以称一方敬事之意。可特封灵惠夫人。
       乾道五年六月六日,中书舍人汪涓行。

    宋灵宗封灵惠助善夫人诰
       敕:忠显庙夫人:惟神之灵,有功于民则祀。而礼所载,凡妇之爵从夫。荣宠所加,幽明罔异。厥今黟水,夙载明神。顾其庇民之深,繄尔作配之助。申以命号,媲于王封。益慰邦人,式严庙食。可特封灵惠助善夫人。
       庆元五年九月二十二日,中书舍人吴宗旦行。

    宋灵宗封灵惠助善协顺夫人诰
       敕:徽州忠显庙信顺显灵英济广惠王妻灵惠助善夫人:坤顺乾刚,率本阴阳之义;妇从夫爵,式均幽显之宜。尔作配于神,侑食兹庙,顾乃应祈之福,实繄为助之功。载览奏陈,爰申命号。从民之欲,朕何爱于宠章;依人而行,尔宜称于敬事。可特封灵惠助善协顺夫人。
       嘉泰元年六月三日,中书舍人邵文炳行。

    宋理宗封灵惠助善协顺显应夫人诰
       敕:忠显庙信顺显灵英济广惠王妻灵惠助善协顺夫人:古歙乌卿山越国汪公,宅灵久矣。当隋之季,宇县鼎沸,公纠率豪俊,力保乡社,合宣、杭、睦、婺、饶,咸所蒙赖。李唐兴起,遂以勋烈显,死而不泯,德加其乡。及我本朝,庙飨益侈。尔神天作之合,民淑静嘉,正位小君,威惠深著。因民之请,加锡徽称。克相尔夫,为民介福。可特封灵惠助善协顺显应夫人。
       淳祐元年六月十五日,给事中钱相行。

    宋封王父母二字侯诰
       敕:徽州忠显庙信顺显灵英济广惠王父等:朕览黟、歙父老之奏谓,郡有明神,垂庇其民,既陟祀典,显受王爵,独其父母缺。然未有命数,恐非所以揭虔妥灵也。通侯之封,小君之号,并加褒典,告于神栖。夫民心之敬事、朝廷之假宠至矣,益庇厥子,永宠其休。王父母特封世惠侯、协惠夫人。
       庆元五年九月二十二日,中书舍人吴宗旦行。

    宋封王父母四字侯诰
       敕:徽州忠显庙信顺显灵英济广惠王父世惠侯:朕抚有四海,怀亲百神。矧兹古歙之山川,近接行都之壤地,式为民庇,可后封荣。惟尔克家,钟庆于子,蔚有功烈,既久弥彰。凡兹祷祈,无远弗届。推本所自,已锡命章。载稽勋常,并进显号。默启王灵之赫,益昭庙祀之光。可特封世惠垂贶侯。
       敕:徽州忠显庙信顺显灵英济广惠王母协惠夫人:人神一理,亶为正直之依;父母俱荣,当慰尊亲之奉。惟忠显之世祀,侑协惠之元妃,同堂不异于生存,千载未忘于幽赞。既从民欲,并锡尔封。兹侈王灵,申加褒典。正期朕飨,共此欢娱。可特封协惠赞佑夫人。
       嘉泰元年六月三日,中书舍人邵文炳行。

    宋封王祖父母二字侯诰
       敕:徽州昭应显灵英济王祖考等:国家于执政大臣册命之始,疏恩锡爵,远及其曾祖、显祖、显考之庙,所以教天下不忘其本也。越国汪公显于唐代,至本朝而庙祀益严。水以源深而流派长,木以根固而枝叶茂。越国一家膺王之封久矣,而祖考妣未有,以致崇极之至,幽明一道,独无歉乎?其以彻侯小君命之,爵命往告于庭,训尔小孙大庇我民如生之日。可特封祖考灵庆侯、祖妣灵裕夫人。
       淳祐元年六月十五日,给事中钱相行。

    宋封王弟二字侯诰
       敕:越国公汪公生为唐勋臣,殁庙食于我宋,水旱灾眚与夫寇贼之侵轶,一有所祷,如响如答。民濡其玺,以其介弟仲季氏有佑助之功,丐褒录之宠。宜从所欲,并疏侯社,棣华韡韡,共食一堂。深赫厥灵,以须嘉敕。可特封长弟协顺侯、次弟协济侯。
       淳祐元年六月十五日,给事中钱相行。

    宋封王八子二字侯诰
       敕:徽州忠显庙信顺显灵英济广惠王长子建等,并著灵迹,绰有父风,昔既以忠助庙额宠之矣。彻侯有命,朕不敢靳。尔尚钦承霈渥,共福斯民。可依前件。
       乾道八年正月十八日,中书舍人汪涓行。

    宋封王八子四字侯诰
       敕:徽州忠显庙信顺显灵英济广惠王长子——忠助庙忠惠侯等:朕之于神观,劳而赏必延于世。神有受职于朕者,主驱民灾疠,功载祀典,亦岂不欲荣其子孙哉?参议典常,谓尔以父功封为烈侯矣。兹从民请,各崇封号。尔其益闳有灵,共庇斯土,以承天子休命。可依前件。
       庆元三年八月二十三日,中书舍人吴宗旦行。

    宋封王八子六字侯诰
       敕:徽州忠显庙信顺显灵英济广惠王长子忠惠正助侯等:祀纪有功,固应受职。赏嘉延老,尤贵怠贤。今古所书,幽明一理。惟尔之父,大庇吾民,庙食一邦,勋封千载。彼既显云岚之异,尔亦瞻龙井之灵。乃因通侯,申贲显号;爰及淑俪,亦列小君。顾并举于邦家,益增华于庙祀。朕惟无负,尚克孚休。可依前件。
       嘉定元年六月三日,中书舍人邵文炳行。

    宋封王八子八字侯诰
       敕:徽州忠显庙昭应广佑显圣英烈王长子——忠助庙忠惠正助昭庆侯等:霸国山川久矣,一字之秩祀;家庭剑佩异哉,九子之骈芳。天开奕世之源流,地表千秋之英杰。功德溥博,并惟是父是子之忠;士曾□□,当念有德有功之报。既云干蛊而用誉,敢后胤国而袭封。所冀英灵,式歆改饰。可依前件。
       宝祐二年三月二日,给事中孙梦观行。

    宋封王第九子二字侯并妻诰
       敕:徽州绩溪县忠显庙信顺显灵英济广惠王第九子汪九相公:朕惟有道之世,百神受职。眷惟乃父有子九人,何八龙之俱侯,而一蛇之失所?既旱干水溢,祷而必应,宜威灵气欿,久而益张。爰锡褒封,以慰民望。亶为之宠,尚克钦承。可特封忠护侯。
       嘉定元年九月二十三日,中书舍人邵文炳行。

    敕王第九子忠护侯征之士民感
       汪王之恩惠而推及其幼子之妇,侑食于妯娌之间,未加之爵号,意幽明若有觖望者。何吝小君之号,以为神里之荣?祗佩徽章,无忘阴相。可特封慧助夫人。
       淳祐九年六月十五日,给事中钱相行。

    宋封王从神程任太尉二字侯诰
       敕:徽州昭应显灵英济广惠王庙任、程太尉神等,乌聊山之神灵矣哉!予亦有奔走,予亦有御侮。三神者武相其主,以威灵震动其士民。侯社疏封,信此荣宠。尚其钦佩,丕分庞祷。可特封程辅显侯、任佐顺侯。
       淳祐元年六月十五日,给事中钱相行。

    知州方虞部表请追封得旨封灵惠公申状
       朝请大夫,行尚书员外郎、虞部郎、知徽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事、轻骑都尉借紫臣方演
       右臣当州在城越国公汪王神者,其先郡人也,姓汪氏名华,当隋丧乱,据守州城,保全生众,自号为吴王。暨李唐有天下,于武德四年纳款于高祖,因特受恩赏,故其制云:“门下:汪华往因离乱,保据州乡,镇静一隅,以待宁晏。识机慕化,远送款诚。宜从褒宠,授以方牧。可使持节总管歙、宣、杭、睦、婺、饶六州诸军事,歙州刺史,上柱国。封越国公,食邑三千户。”又至贞观二年,授左卫白渠府统军,其制云:“前歙州都督汪华等,或久经任使,或夙著款诚,并宜参掌禁兵,委之戎旅。可依前授者。”及其卒也,郡人思其德,大启庙貌,以时祭享。自此,郡有水旱则祀之,民有疾沴则祀之,鲜有不获其灵应焉。所以,自武宁迄乎圣朝,历三数百年,民到于今称之,岂不盛哉!
       臣因念唐高祖太宗功臣良将可谓多矣,至于享庙食、烜赫灵者,则罕见其比。加以本庙收藏武德、贞观中告秩二道,至今犹存,岂非素有令德,福及生民所致也欤?今伏睹封禅大赦节文,忠臣烈士皆令精洁至祭。又赦书有未尽者,许分折奏闻。其越国公汪王神,伏乞皇帝陛下圣造,时降圣泽,别赐追赠,所贵劝天下忠义之士,慰一邦依赖之心。臣生为歙人,幼睹其异,幸因东封大礼,辄敢闻天。臣无任,俯伏待罪,兢惶激切之至。其官告二通今录白,谨具状缴连奏呈,伏俟敕旨。
       大中祥符二年二月五日,具官臣方演状奏。

    知州吕待制陈请加封得旨加信顺申状
       转运司准省符加封信顺牒
       准行在尚书吏部符,准都省批下隆兴二年闰十一月二十一日敕中书门下省送到礼部状:准都省批送下江南东路转运司奏:“本司先据徽州申,据耆老邓奕等状,伏睹本州显灵英济王,昨缘隋末盗寇蜂起,王自田亩聚集义兵,捍守乡邦,保念居民,均获无虞。宣和二年间,睦寇方腊窃发,蒙朝廷遣发大兵到州收捕,是时以阴功助护获寇,一方宁静。至宣和四年,封上件恩爵,凡遇旱暯,诣祠祈祷,并获感应。昨国统制等人马驻扎本州水西太平兴国寺,有部队军兵意欲潜图不轨,以火为应;英济王托梦统制官朱宣赞领兵收捕,斩其首恶。及绍兴初,张琪带领溃兵几十余万亦欲焚劫,夜梦神人,白衣身长,面赤须髯,森然告谕琪云:来早速行,不然祸及。琪拂旦入庙焚香,瞻礼神象,宛然如昨梦,悔过谢罪,不敢为非。兼去岁瘟疫遍绕邻郡,本州军民恬然康乐,委实有德及民,事迹显著,乞申奏再行加封。本司寻委右修职郎、宣州旌德县主簿李浯前去体究得,并是实迹,保明是实;本司再委右迪功郎、池州青阳县主簿乔傥覆行按实得,委是于民有功、灵迹显著,本司保明是实。”送礼部,本部寻行下太常寺勘会。据本寺申:“勘会今来江南东路转运司保奏到徽州忠显庙显灵英济王祈祷灵应,乞行加封。依建炎三年五月六日指挥,合增二字,作六字王,今欲拟信顺显灵英济王。”本部今欲依太常寺所申事理施行,伏候指挥。
       闰十一月十五日奉圣旨:依礼部所申。
       隆兴二年闰十一月二十一日,具官臣吕广问状奏。

    知州郝奉议陈请加封得旨加封广惠申状
       转运司准省符加封广惠牒
       准行在尚书吏部符,准都省批下乾道四年三月二十日敕中书门下省、尚书省送到礼部状:准都省付下江南东路转运司奏:“据徽州申,据祁门县申,士庶程指南等状,伏见本邑忠显庙信顺显灵英济王,忠义之节显著于唐,御灾捍患有功于民,不可概举。庙额封爵,累赐于本朝,凡邑之水旱疾疫,有祷必应。又于绍兴二十三年、乾道二年,邻邑疾疫大作,罹其灾害者不可胜数,邑人相与祈安于王,遂荷其阴相,疾疫不作,民无夭折,其福惠于民彰著如此。乞备申敷奏加封,州司保明是实。本司遂牒饶州,委浮梁县丞戚竚躬亲前去体究得,委有前项,灵迹显著,保明是实;本司再委宁国府太平县朱克俊覆行案实得,信顺显灵英济王委有遂项,灵迹响应,惠及公私,本司保明诣实。”本部寻行下太常寺勘会,去后。据本寺申:“勘会今来江南东路转运司保奏到徽州祁门县忠显庙信顺显灵英济王,祈祷灵应,乞加封。依建炎三年正月六日已降指挥,合增加二字,作八字王,今欲拟信顺显灵英济广惠王。”本部今欲依太常寺申到事理施行,伏候指挥。
       三月十五日奉圣旨:依礼部所申。
       乾道四年三月十五日,具官臣郝思义状奏。

    绩溪知县陈乞改封得旨改昭应申状
       转运司准省符改封昭应牒
       行在尚书礼部承嘉定四年八月二十日敕中书门下省、尚书省送到礼部状:准都省批下江南东路转运司状奏:“照对本司先据徽州申,据歙县申,据管下士庶耆老汪大猷等状,窃见本州有敕赐忠显庙,系信顺显灵英济广惠王。惟王忠烈之节显于唐代,灵迹之异著于本朝,御灾捍患,有功德于民,不可胜举。凡郡有水旱、民有疾疫,祈祷必应,累蒙朝廷赐庙额,封王之父母、妻,并九子、妇,独王祖讳勋明并祖妣,二弟世英、世荣,未曾赐封。本州嘉定二年六月以来,旱已太甚,田亩龟斥,禾稼枯槁,知郡、朝散郎赵希远集官僚躬诣管属云岚山王之墓庙,迎请王像归州祈求。并耆老士庶祷于神前:如获嘉应,具述灵迹,乞别褒美异号。即于六月二十五日至七月初二日连获甘雨,田亩沾足。七月二十六日,又因缺雨,知郡、朝散郎赵希远亲诣王墓祈祷,果蒙感格,次日大雨霶霈,中晚之禾勃然而兴,秋成有望,功德及民,乞将神庙别行褒异,换锡王号美名数字,并追封王祖考妣、二弟施行。本县照对信顺显灵英济广惠王,近蒙本州祈祷雨泽,果获感应,委有灵异事迹,一州蒙惠甚广,功绩显著,保明申州,乞备申转运司奏朝廷,照依张王例,汪王封号上别行褒异,换锡美名数字。仍将王祖考妣、二弟加封昭嘉应,下副民望。本州照得当年四月二十三日,知郡、朝散郎赵希远到任之初,为见管下田禾插种,雨泽愆期,即集合郡官僚诣本州广惠王庙祈祷,随即感应。至五月内,飞蝗入境,不可胜数,再诣王庙祈禳,则蝗虫尽已殄灭。又自六月以来干旱,民情皇皇,官属遍诣祠庙祈祷,虽获感应,未能沾足,于六月八日专委歙县知县胡绾赍香恭诣神墓,迎请王像赴州,妥奉祈祷,继即阴云四合,霶霈流通高低之田,秋成有望,随即致谢讫。本州据歙县申述,保明是实,申本司乞施行。本司牒准,今诸道释神祠祈祷灵应(谓功迹显著、惠利及人,载于祀典者),宜加官爵封号庙额者,州具事状申转运司验实保奏。并准续降指挥,今设神祠遇有灵应,本州保明申本路运司,行下邻州委官究实。委有功于民、事迹显著,即再委不干碍官覆行按实,方许保奏。续准淳熙三年正月二十三日指挥,今后州县祈祷神祠若止是泛常应验,难以便行陈乞封赐,须功迹显著、惠利及人,方得具实行奏。本司寻遵照前项已降指挥,备牒邻州宁国府,初委从政郎、宁国县丞丁昌朝躬亲前去地头审究核实,忠显庙广惠王灵应,委是有功于民,事迹显著,保明具申本司。续次再牒广德军,差委不干碍官前去覆行按实,具状保明供申,去后。今据广德军寻差委本军司户参军莫焘诣庙,关集耆老汪大猷等覆实得,委有前项灵迹,保明申军申本司施行。本司今保明诣实,伏俟敕旨。”后批送部勘当,申尚书省,寻行下太常寺勘当,去后。据太常寺申:“检准建炎二年正月六日已降指挥节文,神祠有灵迹感应,即先赐额,加封侯,以次封王,每加二字至八字止;并淳熙十四年六月十九日已降指挥节文,今后神祠祈祷应验,令诸路转运司依条保奏,取旨加封。徽州忠显庙信顺显灵英济广惠王,乞照张王例,别行褒异,换锡美名。本寺照得昨来广德军张王,系具申朝廷得旨,许改封本部于八字王号,将“灵济”字改拟“威德”字了当。今来徽州忠显庙信顺显灵英济广惠王所乞换锡美名,今勘当,伏乞省部备申朝廷,俟批令状下日,从本寺照例改拟二字施行。”本部今勘当,欲从太常寺勘当到事理,伏乞朝廷指挥施行,伏俟指挥。后批送部,从勘当到事理施行。本部寻行下太常寺蒙今,去后。今据本寺申,合从前项都省批状指挥,于信顺显灵英济广惠王号内改拟二字美号。今欲拟昭应显灵英济广惠王,合命词给告状,乞申省部备申朝廷,取旨加封施行。申部,本部今欲从太常寺所申事理,伏乞朝廷指挥施行,伏候指挥。
       八月二十日奉圣旨:依礼部所申到事理施行。
       奉敕如右,牒到奉行。
       前批八月二十八日辰时付礼部施行,仍关合属去处。须至日付下江南东路转运司,主者候到,遵从敕命指挥施行,仍关合属去处,符到奉行。
       嘉定四年九月  日,具官臣(阙)奏状。

    知州郏奏议乞封钱氏夫人得旨封灵惠夫人申状
       转运司准省符封灵惠夫人牒
       准行在太常寺牒,准行在尚书礼部符,准司封关,准都省批下乾道五年六月六日敕中书门下省、尚书省送到礼部状:准都省付下江南东路转运司奏:“据徽州申,据父老寄居官进士祝户、程璹等状,窃见本州有信顺显灵英济广惠王夫人钱氏,累有灵验实迹,水旱、瘟疫、盗贼,所求必应。本州自乾道四年五月缺雨,禾稼枯槁,本州知州通门迎请城北二名云郎山信顺显灵英济广惠汪王及殿内夫人钱氏,一处排设奠祭,未至庙所,甘雨随至,境内沾足,禾苗勃兴,秋成有望,功德及民。夫人系唐功臣钱九陇之女,配王毓公而未有封号,保明申本司,本司遂牒信州差委弋阳县丞郑世雄前去体究得,汪王夫人钱氏委有灵迹,有功于民,保明委是诣实,伏候敕旨。”本部寻行下太常寺勘会,去后。今据本寺申:“检准已降指挥节文,妇人之神如有灵应,即初封夫人。勘会今来江南东路转运司保奏到徽州忠显庙信顺显灵英济广惠王夫人钱氏祈祷灵应,乞行加封。本寺契勘,依上件指挥,合封二字夫人,今欲拟灵惠夫人。”本部今欲依本寺所申事理施行,伏候指挥。
       五月二十八日奉圣旨:依礼部所申。
       乾道五年六月初六日,具官臣郏    奏状。

    知州汪内翰乞赐诸子庙额得旨赐忠助申状
       赐忠助省符
       绍兴十一年正月内,本州准行在尚书礼部符,准绍兴十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敕中书门下省送到礼部状:准都省批送下江东转运司奏:“据徽州申,据歙县申,据父老胡立等状,伏睹本里龙井山八郎君庙,凡郡有水旱、民有疾疫,祈求无不感应,乞封立庙额事。本司寻委宣州旌德县主簿郏升卿体究,委是灵应,保明诣实;再委通判徽州主管本司钱物官刘阅覆按,保明诣实。”寻行下太常寺勘会。本寺申:“今来江东转运司保奏到徽州歙县龙井山八郎君庙祈祷感应,合先赐额,欲拟忠助庙为额。”本部今欲依太常寺申到事理施行,更合取自朝廷指挥。
       十二月二十九日奉圣旨:依礼部所申。
       奉敕如右,牒到奉行。
       前批已降敕下忠助庙,十二月三十日辰时付礼部施行,仍开合属去处,符到奉行。
       绍兴十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具官臣汪藻奏状。

    赐九相公忠护庙额敕
       尚书省牒徽州忠护庙
       尚书省牒礼部状:准都省批送下江东转运司奏:“据徽州申,士庶王显等状,伏睹本州乌聊山汪王神,一父九子,并著威灵,凡亢阳淫雨、疠气融风等灾,祷之如响应声。其第九子汪九相公近来尤为灵异,应棹舟结桴入浙必诺香愿,乃敢东下,风帆浪楫,遂成安流。蒿人累于波涛汹涌中见之。乌聊山庙已准赐额忠显矣,龙井山王之八子庙又准赐额忠助矣,今汪九相公祠实在郡城南宫,欲乞封立庙额,保明诣实。”寻行下太常寺勘会。据本寺申,合先赐额。今欲依太常寺申到事理施行,更取自朝廷指挥。
       牒至奉敕:宜赐忠护庙为额。牒至准敕,故牒。
       嘉泰元年八月  日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主题

3290

回帖

9万

积分

版主

崇尚自然 珍爱生命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974
 楼主| 发表于 2019-3-3 09: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汪封林 于 2019-5-8 16:48 编辑

    湘谨按:右神祖历代受封诰敕凡十三道、推封夫人诰敕三道,既就梓矣。嗣考元锡旧集述前后封敕目录,自王曾祖以下至侍从,诰敕及请申约共一百余道。及按目索稿,得王封敕一十七,请申文四,推封王祖诰敕一,王父母诰敕三,王九子诰敕五,庙额敕二,王二弟敕一,王从神敕一,合之共得十之三耳。嗟夫!我神祖功德在民,无间存殁,而历代崇报恩宠亦无间今昔,自有载籍以来所不多见,猗欤盛哉!其诰敕等文当世珍守,不可失也。故于所未考见文字目录,悉列存于后以俟。
    王曾祖父讳泰
       初封基福侯                                宝祐六年正月十一日中书舍人陆粲行
       再封基福昭佑侯                         景定五年六月二十九日给事中牟子才行

    王曾祖母刘氏
       初封基善夫人                            宝祐六年正月十一日中书舍人陆粲行
       再封基善衍祐夫人                     景定五年六月二十九日给事中牟子才行

    王祖父讳勋明(仕陈为会稽令,封戴国公)
       初封灵庆侯                                淳祐元年六月十五日给事中钱相行
       再封衍庆灵佑侯                          宝祐六年正月十一日中书舍人陆粲行
       三封衍庆灵佑广济侯                   景定五年六月二十九日给事中牟子才行

    王祖母许氏
       初封灵裕夫人                             淳祐元年六月十五日给事中钱相行
       再封衍庆灵裕夫人                      宝祐六年正月十一日中书舍人陆粲行
       三封衍庆灵裕协佑夫人                景定五年六月二十九日给事中牟子才行

    王父讳僧莹(仕陈为休宁令)
       初封世惠侯                                 庆元五年九月二十二日中书舍人吴宗旦行
       再封世惠垂贶侯                           嘉泰元年六月三日中书舍人邵文炳行
       三封世惠垂贶善应侯                    宝祐六年正月十一日中书舍人陆粲行
       四封世惠垂贶善应灵显侯             景定五年六月二十九日给事中牟子才行
       五封世惠垂贶善应灵明侯             德祐元年四月二十日给事中王应麟行

    王母郑氏
       初封协惠夫人                              庆元五年九月二十二日中书书舍人吴宗旦行
       再封协惠赞佑夫人                        嘉泰元年六月三日中书舍人邵文炳行
       三封协惠赞佑善积夫人                 宝祐六年正月十一日中书舍人陆粲行
       四封协惠赞佑善积昭福夫人          景定五年六月二十九日给事中牟子才行

    王正宫钱氏(封诰见前)

    王再娶钱氏(唐大将军巢国公九陇之女)
       初封协德妃                                宝祐三年十月十一日给事中姚希德行
       再封协德辅顺妃                          宝祐六年正月十一日中书舍人陆粲行
       三封协德辅顺昭惠妃                   景定五年六月二十九日给事中牟子才行

    王次宫嵇氏
       初封柔则夫人                            宝祐六年正月十一日中书舍人陆粲行
       再封柔则淑惠夫人                      景定五年六月二十九日给事中牟子才行

    王次宫庞氏
       初封柔肃夫人                            宝祐六年正月十一日中书舍人陆粲行
       再封柔肃顺济夫人                      景定五年六月二十九日给事中牟子才行

    王次宫张氏
       初封柔淑夫人                            宝祐六年正月十一日中书舍人陆粲行
       再封柔淑顺德夫人                     景定五年六月二十九日给事中牟子才行

    王长子讳建(唐沔州杞王府谘议、朗州都督府法曹)
       初封忠惠侯                                乾道八年正月十八日中书舍人汪涓行
       再封忠惠正助侯                         庆元五年八月二十三日中书舍人吴宗旦行
       三封忠惠正助昭庆侯                   嘉定元年六月三日中书舍人邵文炳行
       四封忠惠正助昭应协义侯            宝祐二年三月二日给事中孙梦观行
       五封崇福公                                宝祐三年正月十一日给事中姚希得行
       六封崇德王                                宝祐六年正月十一日中书舍人陆粲行
       七封崇德衍福王                         景定五年六月二十九日给事中牟子才行
       八封崇德衍福广佑王                   德祐元年四月二十日给事中王应麟行
    娶黄氏
       初封昭顺夫人                             嘉泰元年六月三日中书舍人邵文炳行
       再封昭顺协灵夫人                      景定五年六月二十九日给事中牟子才行

    王次子讳璨(唐费州涪川令)
       初封忠利侯                               乾道八年正月十八日中书舍人汪涓行
       再封忠利灵助侯                         庆元五年八月二十三日中书舍人吴宗旦行
       三封忠利灵助广济侯                  嘉泰元年六月三日中书舍人邵文炳行
       四封忠利灵助广济协恭侯           宝祐二年三月二日给事中孙梦观行
       五封崇顺公                               宝祐三年正月十一日给事中姚希得行
       六封崇顺衍惠公                         景定五年六月二十九日给事中牟子才行
    娶朱氏
       初封嘉应夫人                            嘉泰元年六月三日中书舍人邵文炳行
       再封嘉应协顺夫人                     景定五年六月二十九日给事中牟子才行

    王三子讳达(征贺鲁、龟兹、高昌功,袭封上柱国、越国公)
       初封忠应侯                                乾道八年正月十八日中书舍人汪涓行
       再封忠应威助侯                         庆元五年八月二十三日中书舍人吴宗旦行
       三封忠应威助昭济侯                   嘉泰元年六月三日中书舍人邵文炳行
       四封忠应威助昭济协惠侯            宝祐二年三月二日给事中孙梦观行
       五封崇善公                                 宝祐三年正月十一日给事中姚希得行
       六封崇善衍佑公                          景定五年六月二十九日给事中牟子才行
    娶葛氏
       初封懿顺夫人                              嘉泰元年六月三日中书舍人邵文炳行
       再封懿顺协济夫人                       景定五年六月二十九日给事中牟子才行

    王四子讳广(唐左卫勋府飞骑尉)
       初封忠济侯                               乾道八年正月十八日中书舍人汪涓行
       再封忠济善助侯                        庆元五年八月二十三日中书舍人吴宗旦行
       三封忠济善助慈泽侯                  嘉泰元年六月三日中书舍人邵文炳行
       四封忠济善助慈泽协应侯           宝祐二年三月二日给事中孙梦观行
       五封崇应公                                宝祐三年正月十一日给事中姚希得行
       六封崇应衍泽公                         景定五年六月二十九日给事中牟子才行
    娶陆氏
       初封崇福夫人                            嘉泰元年六月三日中书舍人邵文炳行
       再封崇福协应夫人                     景定五年六月二十九日给事中牟子才行

    王五子讳逊(唐左卫勋府飞骑尉)
       初封忠泽侯                               乾道八年正月十八日中书舍人汪涓行
       再封忠泽显助侯                        庆元五年八月二十三日中书舍人吴宗旦行
       三封忠泽显助广应侯                  嘉泰元年六月三日中书舍人邵文炳行
       四封忠泽显助广应协济侯           宝祐二年三月二日给事中孙梦观行
       五封崇利公                                宝祐三年正月十一日给事中姚希得行
       六封崇利衍济公                         景定五年六月二十九日给事中牟子才行
    娶金氏
       初封翊顺夫人                           嘉泰元年六月三日中书舍人邵文炳行
       再封翊顺协惠夫人                    景定五年六月二十九日给事中牟子才行

    王六子讳逵(唐薛王府户曹)
       初封忠仁侯                               乾道八年正月十八日中书舍人汪涓行
       再封忠仁信助侯                        庆元五年八月二十三日中书舍人吴宗旦行
       三封忠仁信助广利侯                  嘉泰元年六月三日中书舍人邵文炳行
       四封忠仁信助广利协佑侯           宝祐二年三月二日给事中孙梦观行
       五封崇安公                                宝祐三年正月十一日给事中姚希得行
       六封崇安衍顺公                         景定五年六月二十九日给事中牟子才行
    娶王氏
       初封嘉德夫人                            嘉泰元年六月三日中书舍人邵文炳行
       再封嘉德协正夫人                     景定五年六月二十九日给事中牟子才行

    王七子讳爽(唐岐王府法曹)
       初封忠德侯                               乾道八年正月十八日中书舍人汪涓行
       再封忠德顺助侯                        庆元五年八月二十三日中书舍人吴宗旦行
       三封忠德顺助广休侯                  嘉泰元年六月三日中书舍人邵文炳行
       四封忠德顺助广休协贶侯           宝祐二年三月二日给事中孙梦观行
       五封崇和公                               宝祐三年正月十一日中书舍人陆粲行
       六封崇和衍烈公                         景定五年六月二十九日给事中牟子才行
    娶闵氏
       初封济德夫人                            嘉泰元年六月三日中书舍人邵文炳行
       再封济德协应夫人                     景定五年六月二十九日给事中牟子才行

    王八子讳俊(唐郑王府参军)
       初封忠佑侯                                乾道八年正月十八日中书舍人汪涓行
       再封忠佑昭助侯                         庆元五年八月二十三日中书舍人吴宗旦行
       三封忠佑昭助孚济侯                   嘉泰元年六月三日中书舍人邵文炳行
       四封忠佑昭助孚济协庆侯            宝祐二年三月二日给事中孙梦观行
       五封崇惠公                                宝祐三年正月十一日给事中姚希得行
       六封崇惠衍庆公                         景定五年六月二十九日给事中牟子才行
    娶罗氏
       初封靖德夫人                             嘉泰元年六月三日中书舍人邵文炳行
       再封靖德协善夫人                      景定五年六月二十九日给事中牟子才行

    敕赐王八子龙井山立忠助庙(敕见前)      绍兴十年十二月

    王九子讳献
       初封忠护侯                               嘉泰元年九月二十三日中书舍人邵文炳行
       再封忠护嘉应侯                        宝祐二年三月二日给事中孙梦观行
       三封崇显公                               宝祐三年正月十一日给事中姚希得行
       四封崇显衍正公                        景定五年六月二十九日给事中牟子才行
       五封崇福衍正公                        德祐元年四月二十日给事中王应麟行
       敕赐郡城南宫立忠护庙              嘉定元年八月
    娶韦氏
       初封慧助夫人                            嘉泰元年九月二十三日中书舍人邵文炳行
       再封慧助协靖夫人                     景定五年六月二十九日给事中牟子才行

    王长孙
       封福惠侯                                   德祐元年四月二十日给事中王应麟行

    王二弟
       世英封协佑侯  唐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赐金章紫绶
       世荣封协济侯  唐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赐金鱼袋
                                                        淳祐元年六月十五日给事中钱相行

    王从弟
       天珤封协济侯  唐授歙宣杭睦婺饶六州总管府长史、淮安郡开国公
       铁佛封协顺侯  唐授歙宣杭睦婺饶六州总管府长史、宣城郡开国公
                                                        德祐元年四月二十日给事中王应麟行

    王侍从
       程富封辅显侯              任贵封佐顺侯
       董晏封助善将军           陈朴封助利将军
       羊宣封助卫将军           逯浦封助德将军
                                                        淳祐元年六月十五日给事中钱相行

       程富再封辅烈侯           林凯封协应侯
       汪通封协正侯              毛甘封护国将军
       汪节封神策将军
                                                        德祐元年四月二十日给事中王应麟行

       按:越国汪公隋末据新安称吴王,以弟天珤、铁佛为左右丞相,休宁程富为太尉,歙任贵为总管,盖越公保有六州,多四人之力。故唐初送款,高祖特降敕褒谕,而越国庙食亦与享焉。考陈留谱,富为忠壮公五世孙,新安之程皆其后也。篁墩程敏政跋。


    越国公历代封赠诰命记
       自古有功德于民,其殁而为神则必灵,传之后世则必昌。惟功之大、德之盛,则其威灵烜赫,子孙繁衍,可以垂耀无极。呜呼!王以豪杰奋发,而以寅畏小心终焉,功德昭然在人耳目,故其休光所被,庇荫一方,祷祀之严,愈久而愈虔也。且其后裔,名公钜儒,出将入相,世不乏人。汪氏十望,其九皆本于王,猗欤盛哉!今太守内翰,实王之闻孙,厥直承明,来典乡郡,期年于此矣,行且辅成中兴之治。其属绩溪宰蒋廷俊裒集王之诰敕,刊诸坚石,属铨记其岁月。虽贞石有时而泯,惟此邦之民揭虔妥灵,以尽事王之心欤!王之后裔,承继绵绵,建功立业,代出将相,则无时而有替也。绍兴十一年二月一日,徽州府儒学教授黄铨撰。

    忠烈庙唐宋元诰敕碑跋
       右越国公诰敕,今富山忠烈庙所藏也。按《纪实》,公,新安登源人,英特有武略。当隋季,保障歙、宣、杭、睦、婺、饶六州,民赖以安。唐兴,公知天命有归,纳款归附,高祖嘉之,武德四年授诰与圭。太宗贞观二年,又授诰与圭。二十三年薨于长安,归葬歙北云岚山。邦人追慕功德,立祠祀之。自是护国庇民,威灵烜赫,有司以实闻。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徽宗政和七年、宣和四年,孝宗隆兴二年、乾道四年,宁宗嘉定四年,理宗淳祐八年、十二年,宝祐二年、六年,恭帝德祐元年,元顺帝至正元年,褒封诰敕共一十二通。夫人钱氏、嵇氏、庞氏、张氏,上自三代,下及四弟、九子并妇、长孙,十从神,共诰敕四十二通。
       国朝初定江右,神兵助顺,蒙颁榜以严祀事。洪武四年,封越国汪公之神,命春秋祭祀。其历代诰敕,俱载《纪实》,独唐二诰、二圭,宋宝祐、德祐二诰,真轴尚存。计自武德四年抵今,凡八百三十九年,几经兵燹而不毀者,岂非神灵守护也欤?
       遇以凡庸叨守是邦,尝以灾旱祷祠下,因睹圭诰真迹,遂忆宋范公钟守徽,曾刻是诰于碑,惜乎湮没不存。乃谋诸同寅——同知陈斌、通判宋敏、推官蒙正,命儒士鲍宁、张逵,乡贡进士师庆,依四诰二圭形制摹写镌碑,立于庙左。字有漫灭者,以圈代之。其余十通,依《纪实》誊写镌碑,立于庙右。庶使后之观风者,知神之褒封有自,又有以见唐宋诰敕之体云。
       天顺三年己卯仲秋吉日,赐进士第、食正三品俸、直隶徽州府知府,福山孙遇谨跋。

    唐越国古印铭
       歙人,汪最大族,盖始于越国。越国当隋季,据有六州,天下坏乱,六州独全,唐兴而委身归之。武德、贞观间,宠绝伦等,酬功顺也。夫豪杰之士,遇乱而起,窃有一邑,即欲并吞天下,以临四海,争雄图胜,苦其民以逞欲,不旋踵遂至消灭。若世充、建德之流者,甚众。而越国所据,独广且久,民尤安之,乃独识机达变,委诚输心焉。呜乎智矣!故能享荣延祀,衍庆施声,岂不伟哉!
       正德辛巳,予按歙,访其祠于乌聊之山。祠僧出诸藏,盖唐诰二、宋诰二、元敕二、皇朝榜文一、铜印一、木圭二、玉束带三,均祠之镇宝也。诰俱真迹。带二碧一白。碧一纯质,一与白,俱琢花鸟兽;而白嵌以黄金,制与今制稍异。印文曰:“持节总管歙、宣、杭、睦、婺、饶六州诸军事。”记“节”,制上加□;“宣”,内回向右;“杭”,“亢”边反转;“饶”,“尧”转同“杭”;“六”,讹为“大”;“军”,从门。文俱少讹,而刻特甚古。窃意唐初太宗尚文,虞、褚诸公在列,固不宜如此;或者立国之初,事尚草创,未加订考耶?二圭伪甚,盖旧玉者亡去,后人依仿为之,存故事耳。印方围若干寸,博若干分,小纽崇若干。文曰记,岂当时私记耶?然无考,姑作铭。铭曰:
       范精金,勒宝文,佩越国,统诸军。静海涛,廓山氛,奠兹土,灵著闻。历千祀,表殊勋,守不失,唯仍云。
       正德辛巳秋月穀旦,监察御史、西京少华许宗鲁撰。

    越国公行状  司业  胡伸(婺源人)
       公姓汪氏,讳华,新安人。其先鲁成公支子,食采于汪,因氏焉。哀公时,童锜其孙也。汉建安中,龙骧将军文和为会稽令,避地始家新安。公曾祖泰、祖勋明、父僧莹,皆仕于陈。母歙西郑氏,梦黄衣年少,长丈余,拥五云自天而下,骇然一惊,觉而有娠。陈至德四年正月十七日夜半子时乃生,香雾覆室,三日始散。
公幼颖慧,所居上常有奇气。母常挈归外氏,好顽弄而不羁。年九岁,喜为舅牧牛,出尝踞坐磐石,气使群儿,如将帅指麾状。儿有张士损者,尝以失期不至,公击踣之,群儿各骇散。张氏欲执之,公曰:“此易耳!吾能使之死,独不能使之生乎?”因抚视之,良久复苏。尝令群儿曰:“处山泽间,卒遇风雨无所庇,盍相刈茆营屋?”既又令曰:“勉之!屋成,吾且椎牛以犒若等。”卒取舅牛分食之,牛尾插地。既归,舅问牛所在,对已入地矣。舅视牛尾在地中,似不可拔,既素异之,亦不深诘。及长,身长九尺,广颡方颐,庞眉隆准,美髭髯,不事田业,独喜昼卧。舅母苦之,伺间抽去其箦,公复寝如初,怪而视之,若有青龙蹲负。由是乡里惊叹,舅家不敢容。
       公因落魄放纵,闻睦州有演公者习武事,往从之游,时年十八。公还,以勇侠闻。属婺源寇起,州遣押衙董平讨之,战不利。郡将张公募土豪有胆略者御之,公走应募,即日部兵上道,直抵贼营。而贼远望山林,草木皆为甲兵,寇惊相谓曰:“郡兵盛如此,天亡我也!”因稍稍引退,公进击,灭之。张公郊劳赐补有差。
       隋大业间,王政不纲,豪杰并起,各建号郡邑,公慨然曰:“世变如此,吾死兵革无憾,如百姓何?”时杜伏威起江淮,张公欲与相应,心独忌公,乃遣如箬岭凿山开道,欲因事诛之。公与裨将汪天珤领兵开拓,不日而毕。比还,不加礼,更劾以差役不均,稍侵之。公怒,将士突入府闼,欲兵之,张公惧而遁去。人人尽噪,请于公曰:“张公贪而酷,赏罚不公。方时扰攘,何特一守?今幸已逐,而境内无所统。天子南幸江都,盗贼拥隔,诏令不至,欲求摄刺史以镇一方,非公不可!公宜从众。贼平,请命于朝未晚也。”公不得已,从焉。宣州守闻之,将遣兵来问。公分部诸屯,自以精兵八百人先,驰入宣境。至溪方半渡,马跃鞭坠,遣卒取之,不时得。公怒,拔剑斩之,尸立水中不仆。土人皆异之,目为东灵神。进至尘岭,驻军其上。时大暑,士马渴甚。公仰天祝曰:“事若济,是地当涌水。”乃以戈鐏镵石,得泉脉。因加凿治,至今行旅便之。未至宣城三十里,城中遣将陈罗明来战。罗明败走,公往击,斩之。宁国冈上,宣守面缚请降,公释不问。因抚定其民,收其精锐以归。既而杭、睦、婺、饶等州相继而下。公奄有六州,带甲十万,威誉益隆。诸将谓公曰:“今中原纷乱,大众已集,若但以刺史统军之号临之,恐复瓦解。天与不取,古人所戒。公宜进王号。”公辞,至于再三。乃斋戒择日,建吴国,称王。以天珤为右相,铁佛为左相,皆公族也。其他卿佐将校,并有常员,择贤且能者处之。然稟隋正朔不废。为政严肃,赏罚明信,远近莫不爱慕。虽四方大扰,部内赖以平安者十余年。
       唐高祖起太原,已受隋禅,而秦王出师江左,公谓群下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可乎?顷吾夜见天象,荧惑正侵太白。太白西方,于音为商。吾姓,商音也。灾异既形,吾计决矣!”武德四年九月甲子,乃籍土地、兵民,遣宣城长史铁佛奉表于唐。高祖嘉之,是月二十二日诏曰:“具官某,往因离乱,保据州乡,镇静一隅,以待宁晏。识机慕化,远送款诚。宜从褒宠,授以方牧。可使持节总管歙、宣、杭、睦、婺、饶等六州诸军事,歙州刺史。封越国公,食邑三千户。”
时杜伏威据丹阳,自称行台,十一月命王雄诞以饶洪兵万余人来侵,公遣天珤等击之。天珤作铁盾一百二十觔,左执之以冲敌,伏威军大败,死者过半。天珤与八十人追之,贼还军合战。天珤势蹙,因奋势越巨石,所践成迹。贼军惊异,乃退,郡境以宁。及杜伏威入朝,其长史辅公祏夺王雄诞兵以叛,伪建位号。公引兵讨之,旗帜蔽江而下。公祏惧,退保武康,丹阳遂平。公振旅还,令兵民各复其业。明年,遂朝京师。
       贞观二年,授左卫白渠府统军。十七年,改忠武将军,行右卫积福府折冲都尉。太宗伐辽东,诏为九宫留守,公夙夜尽瘁,事无所乏,驾还尤称其勤。二十三年三月三日薨于长安,享年六十有四。公初疾,上尝劳问,赐医药。及薨,赐杂彩十床、黄金百两及东园秘器,恩礼如功臣。永徽三年,诸子以公丧还。四年十月二十六日,葬歙北七里云岚山。
       公娶钱氏,唐左卫大将军巢国公九陇之女。子男九:建,郎州都督府法曹,娶黄氏;璨,费州涪川令,娶朱氏;达,以征贺鲁、龟兹、高昌功,袭封上柱国、越国公,娶葛氏;广,娶陆氏,逊,娶金氏,皆左卫勋府飞骑尉;逵,薛王府户曹,娶王氏;爽,岐王府法曹,娶闵氏;俊,郑王府参军,娶罗氏;献,娶韦氏。八子诸孙皆仕于朝,率以忠勤世其家。先是,公名世华,后避太宗讳,去上字。
       王初起兵,未获立城之所,乃引弓远射,矢所坠,适当形胜,遂城之,今绩溪县登源是也。后人因以立庙,庙北沟堑、营垒存焉。故宅距庙才一水,乡人不忍艺锄其处,子孙环居之,目曰“汪村”。而郡人自王入朝,思其恩德,即为立生祠于刺史厅西。没益严奉,水旱必祷。大历十年,刺史薛邕始迁于乌聊山,今庙是也。自唐刺史薛邕、范传正、吴圆、陶雅之属,皆有增葺。及章圣东封,始载国朝祀典,其后褒爵益崇,事具有司。独取公所起始末传后世,谨状。

    汪王庙考实摘节
       纳  款  愿尝以王庙食此邦逾五百年,而民爱敬之久而愈新者,不惟能出云雨御灾厉,亦由其起不失正道,始终出于靖民。故天下方乱,则以身蔽六州之民;及其粗定,闻真主而遂归之。事合天心,为天所相,是以生享其祚,而殁食其土,以能悠久。然则不斗一民,不烦一旅,间关自托于唐者,乃王之大节,本意不可以不白也。今武德诰命具存,所以褒表者,其语明甚。而《旧书·本纪》不著归唐月日,《新纪》虽于武德四年九月甲子书降,至《列传》杜伏威遣王雄诞来伐,又不著其已受唐命,反更追书称王时事,遂使览者徒见纪传所书皆在四年,因指为一事,意王负固累岁,而伏威、雄诞以天子之命来讨,力穷势蹙,至是始降耳。则与诰命所谓“远送款诚”者,岂不相戾耶?盖雄诞来伐虽亦以此年,然王送唐款实先之。所谓九月甲子者,月九日也。诰命以此月二十二日下,则款之至唐与其封拜皆不出九月中,而雄诞之来,乃在是冬。谨按《资治通鉴》,王遣使归唐,载于九月,而雄诞来伐,别载于十一月,则是归唐之后,已受封拜,而伏威、雄诞自以私意伐之耳。是时,伏威之于唐,未为纯臣。王之归唐也,必思以忠自列,耻因之以成事,故籍其土地、民兵,遣使间道,越伏威之境以归之天子意。伏威之党相与窃议,疾王归唐之事不出于己,因袭之以为己功。此淮阴击已降之类,初不害王之先识也。若夫王之屈于伏威,虽出于不得已,然彼方以行台自名,而雄诞实左右之,吾为唐行台屈耳,肯遽屈其下哉?说者又以雄诞既战之后,唐室以其前后功,亦除歙州,总管歙、睦、衢三州,疑若右雄诞者,不知唐于此时亦未能全制,东南来者,斯受之耳。王既以六州自归,则因以六州畀王。逮伏威自以行台而袭王为己功,唐亦不得而却也。此正淮阴之事也,岂天子亦欲见王而为之遣伐耶?故未几,遂朝于京师。尝试考王归附之初,高祖以大国重使见处,与其一时褒崇之语。及贞观之间,典宿卫者二十余年,太宗远伐,委之管钥,非夙嘉其节而深信其心,何以及此?诰命所表,虽汉甲令称忠,殆不若此之明也。不考诸此而云云,岂不误哉?
       夫  人  《行状》及《传》皆云:夫人钱氏,唐功臣九陇之女。按九陇家世,虽本东南人,然以新、旧书考之,自其父在陈时为隋所获,没入为隶,故九陇事唐公,以善骑射常置左右。则钱氏当隋初已在太原,两家方微,不应涉千里而聘。若王入唐始婚,则王以隋开皇六年生,至武德五年,年三十有七矣,中间称王十余岁,亦不应未有配偶。又丞相汪公云:“王以六州所兴地,挈八子归诸朝。天子嘉其忠,封越国公,命诸子班环卫。”则王未入朝之先已有八子矣,计钱夫人之前容有夫人逸其姓氏者。以其时考之,当如是,不敢臆断也。诸子名位既大抵出于入朝一时恩命,则历官皆不当止此,而王之胄嗣亦将不止于八。今自歙及杭、睦间往往祀所谓汪九郎者,云王之幼子,岂钱氏之出欤?抑在八子之中,而其群从相与为次第,故至九欤?当以待知者。
       境  土  《行状》所载王事,出于故老所传,凡有初起假奇怪以动人者,不暇决择,然其本末犹得以粗见。承议汪公所作传,特为整洁,至王师正删略太甚。师正,他郡人,不深为订考,务欲每事贬损。如言兵,则云得数千人;言地,则云据郡以守。夫以数千人守一列郡而遽建号,虽妄庸不为也。方隋亡时,蜂起之将不可胜数,其以姓名载于唐《新书·本纪》之首者四十有八人,王之名在十数人之中,此非小弱也。功济六州之民,而心识天命所在,亦岂可忽哉?史之所书虽略,然《资治通鉴》载,王“据黟、歙等五州,有众一万”,则与《行状》及记传所书略相类矣。唐之命王以六州,盖因其所有,就畀以节。不然,王特以一州内附,唐何所利,复割他郡附益之哉?然云五州,犹有未合者,盖《通鉴》特载于归附之日,岂疆场之设,一彼一此,在当时存者五州欤?抑欲言据黟、歙外,复有五州,致略其文欤?较其实,则所谓六州者,盖皆尝有之,不可掩也。至于兵之多寡,则据一时籍献之数,容有罢归者。《通鉴》及《新书》又言王“甲兵甚锐”,夫以锐兵而数至一万,则余卒固不止此矣,岂若师正之云者哉?
       庙  貌  汪台符《庙记》称:“贞观二十三年,父老请建祠堂于厅事之西。大历十年,刺史薛邕迁于乌聊东峰。元和三年,刺史范传正又迁于南阜,即今庙是也。中和四年,刺史吴圆克荷冥应,复新栋宇。”按:今乌聊之祠相传云,邕尝以王功德奏闻,奉敕立庙。然必于山者,则以王初起,尝驻兵其上故也。山起州之东北,而极于南。所谓东峰者,今人别谓之东山;所谓南阜者,则此山之最高处,今人呼为庙山。薛邕者,蒲州汾阴人,高宗相元超之曾孙,有宰相望为吏部侍郎典选,大历九年五月乙酉坐事贬歙州刺史。范传正,邓州顺阳人,自比部员外郎出为刺史,寻历苏、湖,皆以政事修理闻,旧史在《良吏传》中。吴圆之名,不见于史。今歙县士人汪德符藏其所补十将郑稹两牒,乃光启元年、三年所给也。圆,中和四年在郡,明年改元光启,其褒稹词略云:“登陴将匝于星灰,御侮颇劳于早夜。”当是时,秦彦逐宣、歙观察使窦潏,而陈晟逐睦州刺史韦诸,四封方扰,捍御之事盖无岁无之。所谓冥应者,必尝控王以求助而感其阴相也。圆任使检校右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
       碑  记  汪台符记,唐末所作。时杨行密有江淮,其将陶雅实守此郡。《记》所称“僖皇岁庚子盗起曹南”者,黄巢也。“淮王、弘农公”者,王则行密,尝封淮南王,而公则其子渥也。“司空浔阳公”者,雅也。行密以景福二年八月取歙州,逐唐刺史裴枢,自池州召雅。既修庙,又尝崇王墓而垣之,复立石人、石兽之属。雅在郡凡二十余年。“龙集壬戌”者,昭宗天复二年也,自始至此盖十年矣。台符,本郡人,好学力耕,号有霸才,宋齐丘忌而杀之,《江南野史》有传。
治  所  新安郡治,自昔屡迁。今治歙县乌聊山之西,则实始于王。乌聊者,郡之形胜。自汉建安之乱,县人毛甘以万户守之,逮王之起,复屯其上,后因迁治其旁云。而《行状》及传乃言:王初起时,以箭所下处立城。指绩溪县东之祠为其故处。按:今绩溪虽有故城,而《图经》载,隋开皇十一年,州治黟;大业中为郡,治休宁;义宁中,治歙县之乌聊山。义宁所治,非王孰始之?其城于绩溪,当是草创营垒,其后卒迁今治尔。此王所规画,故表之。
      
       右考实之文,先是,郡太守郏公精意在民,祷王必应,政成,欲传广其威灵,得告命于官府,得诗文于金石,复访求遗事。于是州之人士及耆老王实辈,各致所闻。既已铨次,愿于公辱礼闱知己之分,窃从假观之,亦欲一出意见,而卷帙既定,方亟于攻木,不敢有所动摇。独念王归唐大节,自我先侯及丞相、内翰两汪公,今致政尚书金公,皆有翰墨,力为发明。辄复考其款附月日,与王雄诞战伐先后,蕲以益信前说。说始萌芽,又旁订凡语及王者十一事,以备采择,考实辨疑。先侯诗语也,故本之。乾道五年九月朔,州民罗愿述。

    小    传
       公未贵时,配夫人钱氏讳英,端彦公之女,休宁黎阳乡敦睦里钱源人。生陈至德四年五月十七日丑时,卒义宁元年二月二日卯时,享年三十三。与公同葬云岚山。生三子建、璨、达。次嵇氏讳圭,宗沆公之女,饶州白水乡山东里人。生隋开皇十三年二月二十七日亥时,卒贞观十五年七月二十一日子时,享年四十九。葬云岚山。生二子逵、逊。庞氏讳实,雱公之女,婺州大云乡安期里人。生隋开皇十三年五月十六日丑时,卒唐龙朔二年二月十一日酉时,享年七十。葬云岚山。生三子广、爽、俊。
       既贵,娶钱氏讳任,巢国公九陇之女,湖州长城光化里人。生隋仁寿元年八月九日亥时,卒唐贞观九年十一月十八日辰时,享年三十五。无子。张氏讳谨,燮公之女,蓬州伏虞人也。生贞观元年四月七日申时,卒仪凤二年十月九日未时,享年五十一。葬云岚山。生一子献。

越 国 公 论
裔孙  克宽
       仁足以救生民之死,而守义有所不为。此事之至难,而不可以两全者也。白起破赵兵于长平,坑降卒四十万,又前后斩虏四十五万,其杀人若刈草菅然;王莽以外家懿戚受封新都,遂窃国柄,视弃其君如土梗弁髦,而因以毙之:他日赐剑杜邮,传首宛城。天道好还,无毫发爽,后之悖仁违义可以为永鉴矣。
       唐越国公汪国辅,丁隋大业之乱,天下豪杰并起,各为长雄,互相吞噬,杀戮无虚日。公乃集果毅,保卫州里,遂兼歙、宣、杭、睦、婺、饶六州之地,承炀帝之正朔,拯生民于涂炭。逮天下既定,奉表于唐,高祖赐诏褒嘉,命为方牧。方是时,江左之聚兵据土如林士弘、李子通之徒,并称尊号,残忍苛刻,卒覆其宗,且祸逮无辜之民。惟公保全终始,子姓显荣,盖其仁足以拯生民之死,而守义有所不为,求之当世,实绝无而仅有者也。
       余独怪唐臣编史,比于王薄、张金称辈,以贼名之。窃考高祖起兵太原,既以私幸晋阳宫人,又不能禁突厥,因杀副留守,遂取长安,阳尊代王侑为主,而假禅授之礼以履帝位,真隋之贼臣也。其与宇文化及、王世充、李轨、刘武周、薛举、梁师都之流,直五十步笑百步耳!无瑕者始可以责人。唯高祖既不能兴吊伐之师,以讨炀帝覆载不容之罪,故世充隔水之问,太宗无辞以答之也。不省己过,而以恶名加之他人,其独何心哉?欧阳公《新唐书》及司马《资治通鉴》,并因旧史本,文未之有改善。
       夫吾邦子朱子著《通鉴纲目》之《凡例》有曰:凡起兵以义,曰“起兵”;其起虽不义,而所与敌者,不得以盗贼名之,则曰“兵起”。故隋末白瑜娑、王薄之类,人微而事未成,则书曰“兵起”;而凡建国立号者,皆书“起兵”。而高祖举事之初,亦以是书之。盖深恶秦隋之暴,谓人人得而讨之。故汉唐之初,书法不异,乃立论之至公,褒贬之至当也。惜乎!越国之始末,史不立传。是以《纲目》不获,特书以表之耳。余欲辨而论之,以告后之修史者,当以《纲目》为法。


重建越国公庙记
裔孙  台符(宋巡官)

       天不欲盖,地不欲载,两曜不欲凝,万根不欲生。玉石一尘,贤愚一邱,则神人不得不降,圣人不得不作,我唐不得不兴,越公不得不起。起而不失进退存亡者,越公得之矣。隋鹿不醒,群雄率舞,公矫翅一鸣,声老千古。提山掬海,沃沸填危,扫平反侧之源,归我唐虞之际。武德四年,高祖下制曰:“汪华往因离乱,保据州乡,镇静一隅,以待宁晏。识机慕化,远送款诚。宜从褒宠,授以方牧。可使持节总管歙、宣、杭、睦、婺、饶等六州诸军事。”感天人知己,趋玉阙言怀。龙剑一沉,死而不朽,贞观二十三年也。有棠树之诗,无良弓之叹。固得父老,建祠堂在郡厅之西。大历十年,刺史薛邕迁于乌聊东峰。元和三年,刺史范传正又迁于南阜,即今庙是也。中和四年,刺史吴公圆克荷冥应,复新栋宇。迄今,司空浔阳公景慕英尘,又经始灵宫。凡三迁三饰,民不告劳,物惟求旧。济于时,死于国,功宣教化则祭之,其余不在祀典。狄梁公按察江淮,焚淫祠千七百所,朝野韪之。所谓能执干戈以卫社稷,越公欲盖而彰,虽焚不可得矣。且尧不湿,汤不干,曷显圣人之政?唐历十有九帝,二百八十年,其间时有奴狂仆醉,触破王化。洎僖皇岁庚子,盗起曹南,逆尘犯跸,我淮王、弘农公大叫义声,千里奔命,宣、池、濠、寿、庐、舒、滁、和,十有九郡,绕我马棰,分我君忧。苟无将将之雄,莫破铮铮之胆。我司空浔阳公独庖仁义礼乐,饵舒、池、常、润,于歙最多。为政第一,慰本城之人,筑久长大本,岂矜壮丽一祠,企望六郡?直在乎开物成务,遗爱金石者也。台符,越公之裔,浔阳之吏。祖能神,主能贤,辞或不直,作神之羞,辱主之命。咨我邦人,同归典实,庶可与言文论政矣。龙集壬戌十二月十一日谨记。


忠 烈 庙 铭
经历  张纯仁

       窃惟王天锡智勇,遭隋革命,不忍生民涂炭,遂以宁辑一方为己任。观其功业在朝庭,德泽在人心,忠节在当时,御灾捍患在后世,追锡爵秩、累著徽号在太常,民思报本、世世有无乏绝在庙食。王自幼有贵征,及行事辄遇神助。比长,落魄有大志,不阶尺土,奋起民伍,斩寇立功,逐帅自置,摧锋陷阵,数战必胜。自袭降宣守,声生势长,抚有六州,威名日炽,于是建国以安人心,守藩以待天命。至武德四年,乃遣使奉表于唐,遂授方牧、国公之锡,累迁统军、都尉、留守等职,鞠躬尽瘁,以功名终。王薨于贞观二十三年。民立祠于乌聊山,在大历十年前后。行状、传记、叙引、碑刻,纪王始终、出处、履历、封秩、祠宇甚核,靡不具备,予奚容赘?
       独念古之忠臣义士,未有不待死而成名,血食一方未有久而不替。唯王生有保身之知,而输忠于国;殁有及物之仁,而终惠于民。求生荣死哀,虽极寰宇,亘古今未有如王之盛者也。《传》曰:“名与身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亡者,次也;名在僇辱而身全者,下也。”今王之大节,不见于杀身成仁之后,而独著于明哲令终之前,非所谓名与身俱全者耶?《经》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唯盛德百世祀,德厚流光,德薄流卑。按《祭法》:“德(法)施于民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能捍大患、御大灾则祀之。”今王生则以劳定国,没则捍患御灾,名应祭法。自唐迄今七百余年,环徽之境,民皆戴王如父母,虽饮食寝处必祝。每有请祷,得王之诺过于金帛之赐,牲酒无虚日,不绝于祠,非所谓德厚流光者耶?仆尝谒灵祠下,瞻王遗像凜然有生气,顾阴受其赐居多,然弗为论著,又何以报效,使王之功德益烜赫于无穷也?谨拜手稽首而献铭曰:
       隋失其鹿,群雄竞兴。寰宇鼎沸,雾变云蒸。纠纠我王,生而神灵。部署群儿,后期即刑。牛尾入地,龙昼负睡。神綦之谋,天赞之志。手麾长戈,直捣寇垒。草木为兵,骇瞩避锐。逐其渠魁,敛兵袭宣。斩卒立水,镵石得泉。俘将振旅,解缚释愆。遂有六州,辐辏蝉联。当此扰攘,易袭难久。宜建殊号,可抚而有。众辞益坚,王心未然。拯民水火,救时为权。大哉虬髯,天命攸属。提疆籍户,奉表臣服。帝曰越公,汝总方牧。议功增秩,进位都督。伏威击败,公祏退藏。窦融俪美,钱俶袭芳。生为忠臣,没为明王。魂游故乡,寄惠未忘。乌聊之巅,丛祠丹艧。祈甿日集,牲献酒酌。捍患御灾,雨旸时若。凡民有疑,鉴照龟灼。莫忠匪君,莫孝匪亲。课功较德,孰与王抡。歙山嶙嶙,黟水沄沄。千秋万祀,福利我民。


重建寝室神光楼记
儒林郎  刘秉懿

       汪王庙在乌聊山巅,昔王屯兵于此,以保土靖民,后人尸而祝之,今忠烈庙是也,唐人汪台符记之甚详,今八百余年。宋季乙亥兵革后,众请于有司,上之总摄所,俾得以庙附寺。杨总摄命其徒僧永皈主之,甲乙其传,以相永久。又三十年,僧慧心嗣席,辛勤克绍,益加庄严。
       泰定三年丙寅夏六月,风雨雹作,民庐公廨十损其半。庙居绝顶,旁无凭附,寝殿、神光楼、福惠殿椽飞瓦解,若东倾则伤屯营数十家之生聚,西仆则正殿三门皆不能保,今摧折委地,左右前后无损,岂非神乎?慧心皇皇,若不能以自存,窃幸有以复旧,惟晨钟夕鼓,乞灵于神。一日,郡人汪孔昭启曰:“神以聪明正直,依人而行。神,吾祖也。斯民得以安居乐业,实神之庥。神之寝室废,吾力能以复规。”独鼎新独建,轮奂翚飞,气象轩豁。鸠工于丁卯十月,讫工于明年七月。独神光楼、福惠殿未备。慧心同徒弟绍初竭私泉创福惠殿,成神光楼,工大费重,众翕然乐助有差。慧心鸠工市材,冒风雪,弊衣屦,入山伐木,跋涉忘劳。崇其址,壮其材,其为永久图至矣。经始于天历元年九月,落成于是年十二月。万瓦连甍,楼观一新。神人父老啧啧叹咏,谓慧心作之勇而成之易也如此。慧心曰:“吾何能为?惟神恩德著于人心。”其有不能自已,顾不知相助之乐而工役之钜樚也。然事不纪述无以传远,请为文以记之。
       余因登临伏睹盛事,庙貌增崇,金碧辉映。当圮坏颓仆之余,一旦卓然复旧,信神之助亦人之力也。世固有当为而不为、不当为而为者,凡能为而不失其分者,鲜矣。汪氏孔昭独建寝楼,尊其先也;郡人乐施不靳,昭其敬也。此皆当为者。寺僧慧心偕其徒竭力与财,克底于成,是能为而不失其分也,功德岂浅浅哉?《传》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广宫大厦,妥神之灵,庙食百世,为无穷期。咸愿刻石,以著厥美,而系之以诗,俾歌以祀。辞曰:
       奕奕寝室兮,神燕居;赫赫神光兮,星流辉。轮奂翚飞兮,气象都;钟鼓时清兮,乐有余。时清人乐兮,千里福;雨旸时若兮,岁丰熟。生齿繁息兮,民用足;嘉祥屡应兮,沐清淑。黄山嵯峨兮,练水东;高明爽恺兮,王之宫。有苹有芷兮,报无穷;国泰民安兮,庙兴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主题

3290

回帖

9万

积分

版主

崇尚自然 珍爱生命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974
 楼主| 发表于 2019-3-3 09: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汪封林 于 2019-4-9 22:02 编辑

唐越国公墓记

       新安,江左名郡,今于京师为近。嘉熙四年,郑侯崇以天子命作守,爱民敬神,览《志》慨然曰:“昔隋季而唐未兴,有汪王生于新安,始宅斯土,旁福宣、杭、睦、婺、饶。自武德守义,入典禁卫,以寿终归葬于歙,迨今七百祀。州里皆立庙,而其墓在云岚。此《祭法》所谓有功烈者。”始至谒庙,致恭竭严,朔序匪懈。世美宜爵,载请于朝,神宇奕奕,邦人俱依。嗣岁清明,吏以时告,侯率僚属肃拜于丘。景山感木,乃植以松,盛服端笏,以翼以亭。思永百世之德,捐万金得墓田,守以僧;属于邑尉,粢盛羶芗,继可不乏。维今之春,侯将奏最,往祀益虔。大有始来佐职,且俾即事记之。大有窃谓神之福斯民也如此,其至果何道而能尔哉?通三极之间,惟一诚而不息,自古生荣死哀,得其位而有常祀者盖寡矣。社稷诚于为农,夫子诚于为教,故祀遍天下而垂万世。至若变豹,有田不能世甘棠之思,龙骧遗迹虽在,樵采者往焉,所积易泯而所传莫续也。汪王诚于为民,忠于体国,历世变而心常灵,是以爵号兼荣,庙食数千里,为近世明祀之盛。侯治郡之二年,修举百废,于是谨礼,可谓能以诚事神者,宜神介之福而时和年丰也。神之德具于庙碑,侯之美洋于舆颂,此不书。淳祐壬寅季春旦日记。

王 墓 庙 记
裔孙  同(元治中)

       新安为江东大藩,豪杰代出。若我汪氏忠烈王,当隋季干戈扰攘,保晏歙、宣、杭、睦、婺、饶六州,入唐授以爵土,没为显神,敕葬郡北七里云岚山,即墓为庙祀之,发应如响,岂非山川閟灵而神化有主也!
       予生玷王之后,长惧无似而又遭时如隋季世,图为用力其间,既得以武功授职枢密院判与领郡事。春秋事祭于庙,展拜墓下,未尝不兴慕警惕也。岁壬辰,四方兵变,庙毁于火,予往谋为兴创,居民乐相趋事。不日,前堂后宇,轮奂一新,制克隆旧。予复以钱于地方赎田四十三亩入庙,庸僧圆明住持长领修守。呜呼!天下之事,久而必弊,则亦未有不随运升降也。斯墓与庙,自唐抵今,历有千百载之久,事无遗替而礼有隆焉者,是盖王之盛德,而于天理民彝有在也,岂偶然哉?予既叙其事,圆明请志于石,诏诸来者相与嗣守,为王之后,宁不勉求继述,而知其所本云。

云岚山王墓记

       歙城北七里云岚山,我祖越国公葬地也。公尝称吴王,殁谥忠烈王,又谥英济王,故土人犹曰王墓者,从实称也。
       云岚山从大牛山而来,石龙起伏如联珠,逶迤十余里,始至葬处,洼然中窞而旁隆,圆墩立其前,方塘注其麓,祀公有庙,守墓有僧,钟鼓之音,香火之供,无间朝夕。墓田四十余亩,枢密院判、裔孙同捐以给僧者,岁久多为土人所侵。成化间,奏闻于朝,克复其半。宏治间,太守、关中彭公泽鼎新庙貌。而田见侵者,予又言于太守、临江张公芹,渐复之。
       予尝读苏文忠公撰钱武穆王祠碑,每为慨叹!顾今临安之墟,钱氏之墓荒秽不治,我越国公生于武穆之前四百余年,而剑佩所藏,其严如此。呜呼!公之功烈,其盛矣乎!是不可以不记,以俟考世家文献者有所征焉。
       明嘉靖癸卯,裔孙、户部右侍郎汪元锡记。

歙北云岚山墓祠记
裔孙  棣金

       庙貌之设,所以崇德报功也,而墓祠则联世谊,固松楸,上以聚千百年祖宗灵爽于在天,下以通千百世人子孝思于不匮。惟我显祖忠烈王,当隋炀末世,四方兵起,而团集乡勇,保障歙、宣、杭、睦、饶、婺六州,民得以安堵无恐。既而识天命,归版图,生膺极爵,殁锡荣封,赫赫隆隆,载在国史。名公钜儒屡有传记叙其事迹,兹不复赘。
       王生于开皇十年正月十八日,薨于贞观二十三年三月三日,诸子自长安护丧归里,葬于歙北云岚山之阳。古称新安大好山水,其地势蜿蜒,左抱右环,后送前迎,襟两河之水,汇六邑之流,控东山为内局,引紫阳为外关,所谓天钟其秀,地效其灵,非王莫大功德,曷克臻此?唐刺史薛邕感王威灵,请于朝,建祠乌聊。宋乾道壬辰,休令吴诚智见县治东山有王庙,居民虔祷无虚日,时雨时旸,有祈必应,亦表于朝,奉敕建祠于古城山,视东山更烣大焉。诏诞辰支国帑,遣有司祭,相沿至今。其他尸而户祝者,不可胜数。猗欤盛哉!惟云岚山为王墓所在,寝庙倾颓,诚为缺典。明嘉靖十年,墓邻江涛、江藻贪心射利,罔顾法纪,于墓侧大开石穴,深入数丈,赖鳙溪元锡公以其事告当宁,按律治罪。乃谋宗人构殿于墓傍,丹楹刻桷,巍然焕然。春秋祭扫,万派千支莫不按期而至,尊祖敬宗之谊于是乎笃而继继承承,历二百余年如一日也。闻之宋元鼎沸,寇盗蜂起,蹂躏郡邑,独云岚山相戒勿犯,盖王威昭铄欤!抑我王之功德有以入人之深也!呜呼!彼涛、藻远祖沐膏泽于六州,乃自剥天良,曾寇盗之弗若,宜其身受大刑而不恤。独惜元锡公张斯义帜,其颠末第于告墓文及之,究未尝勒诸贞珉以昭示久远,则防微杜渐之意犹有未尽焉者。棣金特表而出之,以见我王祖之灵际于天蟠于地,而兴朝崇德,率土报功。况墓祠尤为精气所聚,云礽日笃不忘,方外更知畏知敬,毋敢用其觊觎也夫。

圣 诞 祝 文
裔孙  棣金

       伏以履端肇首,恭逢岳降之辰;艳节逾三,敬值弧悬之日。灯联甲夜,光照绮筵;盘荐五辛,香浮玉斝。于维显祖,德协天人,功垂家国。溯武功之伊始,值皇极之浸衰。八荒原燎,四海鼎沸。茫茫殷土,尽烽烟戎马之场;膴膴周原,少耕稼俎豆之地。幸义旅之一振,率父子兄弟朋友以成城;遂保障乎六州,登歙宣杭睦婺饶于衽席。迨知真主既出,诞奉舆图以归,为国为民,尽仁尽义。于焉褒封越国,当年享爵禄之荣;抑岂迹著唐朝,奕世仰神威之赫。乌聊由宋建,昌时庙貌峨峨;古城自明禋,守令威仪抑抑。绵千年之瓜瓞,吴越半是孙曾;垂百代之洪庥,人民尽同支庶。诫天禄于新岭顶上,拯民之梦何殷;走士奇于隆阜江边,御寇之征倍显。沧桑几变,应感如生,宜乎越江跨淮,无不殚诚竭礼。况水源木本,敢忘霜露之思;而祖德宗功,益切见闻之感。云岚一抔土,从黄山发脉以储祥;歙浦六朝宗,极练水澄清而衍庆。届兹诞圣之节,祗修苾祀之仪。孔惠孔时,子孙相引于勿替;俾昌俾炽,冈陵竞颂乎无疆。尚飨!

重修忠烈陵庙记
师山  郑玉(郡人)

       复至元之二年冬,府判、燕山马侯佐治新安。官府修明,僚采协和。政有所不孚,事有所不便,侯辄白府罢行之。士修其教,农安其业,差役不扰,租赋以时,六邑晏然。官以无事,乃延见父老,询民水旱疾疫所以致祷祀者。佥谓:“忠烈汪王自唐至今,以功劳血食,祷应如响。”侯识不忘。明年春,淫雨害麦,民且忧饥年。侯白僚长率厥官属诣祠斋戒以请,翼日天体霁然,麦遂倍收。王有陵庙在郡北七里云岚山中,侯往谒谢,则左倾右颓,风雨弗庇。侯喟然叹曰:“吾徒以善恶赏罚之权而教于阳,王以雨旸祸福之柄而相于阴,实一郡生灵休戚之所关系。陵庙弊坏弗葺,吾守土者之责也。”首捐己俸以倡,凡厥在位,各以品秩出金有差。命歙县主簿韩君世杰董其事。逾月告毕,内外一新,士民乞灵,莫不起敬。韩君过予,请文刻之石。
       予惟隋之亡也,海宇如汤,歙、宣、杭、睦、婺、饶六州独不识兵。当其大乱之时,如处太平之世,皆王之力也,宜其血食千载,报祀无穷。按:歙县有古丘墓凡三。晋新安太守程元谭墓,在予所居贞白里中,今惟双石人可识,然沉沦土中殆尽矣。陈仪司程灵洗墓,在郡西南曰“黄墩”,相传即墓为坛,因坛为庙,今亦不知其墓之所在。独王以丰功钜烈,生有济时及物之恩,死能相其雨旸水旱之宜,故自唐至今六七百年,前庙后陵巍巍不废,功德茂矣。汉以陈隐王有诛秦之功,置守冢者三十家,禁其樵采;吴越钱氏当五代之乱保有两浙,后世亦为立寺观以守其坟墓。此皆古今令典所俟以为劝戒者。马侯以聪明才干历仕中朝,故其出佐外郡,知重民事。能及于是,是可书也。赞兹役者:前推官、庐陵欧阳齐贤,知事、东平王大钧。马侯名桢,字翰臣。其祖璘,尝为参政江淮省;父泽,广平路总管。盖世家云。至元四年二月庚午日。

重建寝庙记
训导  唐子仪(歙人)

       大丈夫生而负英雄之姿,殁而受神明之号,岂偶然哉?本其初,励志以济人,输忠以卫国。隋唐以来,越国汪公救民水火,所谓有功而祀之者也。千载之下,庙以定位,寝以栖神。征诸人事,朝以听政,夜以安身,亦其理欤!噫!当时之保民者公也,后世之报公者民也,天理人心之所以不泯也。
       钦惟圣皇御极,道隆天地,人神之主也。洪武九年八月二十七日,诞敷玉音,其意若曰:忠臣烈士祠宇碑石,有司必加修竖,甚盛举也。凡尔百官奔走祗承,惧无以称,上旨徽州府知府张孟善、守卫千户张兴等相与协议。翌日,耆士吴瑛、张玠躬诣大府,愿白所以,曰:越国异迹骇闻,具著《实录》。六州立庙,莫如歙之乌聊山,素遭壬辰毁烬。其前庙巍峨,已复旧规。东庑钟楼,前千户唐震、朱兴作之;西庑鼓楼,唐震、孙贵继作之。载谋载猷,将以起废。三门未峙,峙之;亭碑未坚,坚之;后寝未楫,楫之。大小僚属,倒割己俸;勇者效力,富者倾资。卜以吉兆,工以献图。栋宇翚飞,瓦甓鳞列。以屋枚之,其楹有三,阁庋其上;以檐计之,其层又三;翼以阁道,为间者六。绮窗玲珑,朱箔迤逦,角枕锦衾,神榻在焉。曰黄山,曰问政,曰紫阳、披云,岧峣旋绕,雷填书瞑,雾敛日晴,诚为一郡之壮观也。瑛间以知府命,次其颠末,速文纪之。
       子仪曰:庙各有制,谓之五庙、三庙、二庙是也;祭各有尹,谓之山川、五祀、先祖是也。前庙后寝,虽不敢僭,而曰原庙,庙制之变也;裳衣时食,虽不敢渎,而曰像设,祭法之变也。越国不特生而有功,御灾恤患,殁而尚有功焉,宜其粢盛丰洁。崇德报功,合乎祀典矣。阴阳交孚,幽明感格,金戈铁骑,精爽扬灵,羽盖宝车,群从前后,以安以宁,乃寝乃梦,岂无亭香盥帨之奉乎?殊不知隋唐之际,抢攘鼎沸,六州之内,扶老字幼,含哺鼓腹,以囿雍熙之域者。今而薰蒿凄怆,如生如存,如事父母,而民敬信如此。
       按:夫人钱氏,四德子懿,九族可师,湖州长城人。其父讳九陇,仕至金紫光禄大夫,以擒刘黑闼进封巢国。荐稽越国,唐高祖诰曰:“识机慕化,远送款诚。”励志以济人,输忠以卫国,岂非大丈夫哉?圣朝褒嘉,山河社稷,永永无疆。其肇始、落成岁月,考功自有记。是举也,有司之职。董役者,僧传受也。故附书云。洪武十一年十月望记。

绩溪县登源越国公庙记

       稽夫虎豹之变,必资于风雾;豪杰之起,实职于乱离。然虎豹非薮大而不生,豪杰由地雄而间出,自然之数也。惟歙之野,限大一隅,崇高崛奇,旁洎千里。吴越舆地,我之下址;江浙尽海,我之余波。节彼华阳,是为壸奥。越公之出,谅有宜符。惟隋之季,海水群飞,跨州连郡,王公百数。宣饶二城,我为中府;杭睦二道,我居上游。嗷然人心,思得强主。越公之起,又与时会。故能乌合大众,虎视一方,功济生民,力制强御,保此六郡归于巨唐,享爵上公,流庆永裔。
       《祭法》曰:“能捍大患则祀之。”越公之祀,可谓宜矣!按《实录》,公姓汪讳华,隋将宝欢之族子也。幼常依于舅氏,性嗜睡。舅妻苦之,潜去床箦,公体不坠,怪而视之,有青龙负床,由是异焉。及长,倜傥善骑射,仕郡干蛊,为众附之。寻属乱离,奄有方面,未知唐德,自称吴王,故迄今有汪王之号。乌聊山庙,郡人祠之,有记存焉。绩溪县庙,乡人立之,故莫知年。祀虽肸蚃如在,而栋宇久隳,神必依人物不终否。
       范阳卢君薳之,宰斯邑也。当金陵瓦解之后,是万室罄悬之秋,民心未宁,政理非易,朝廷慎择良吏,允属当仁。君能膏夷伤、起凋弊,束杖而人不犯,弦歌而吏不欺,盗不入疆,民自知义,以至桥梁亭传靡不经心,寺宇祠堂亦多改作。县东七里有华公城,即越公北镇之城也。公初领兵,未获立城之所,因以弓远射,箭下之处,正得胜地,遂城之。城之东即公旧宅也,宅前有上马石存焉。卢君欲大显越公之异,越公又阴启卢君之心,因获移建灵祠,次于旧宅。既轮既奂,亦垩亦丹,堂严威容,帐趋列侍。庙岩岩而璧立,门沉沉而洞开。风来而仪卫如飞,山近而翠屏自设。仍移上马石置诸庙廷。神鉴孔彰,灵应弥显。孟冬吉日,聚乡人而落之。君子谓:是祠也,非卢公不兴;斯邑也,非越公不祀。祀必受福,兴不告劳,从人欲也。若乃聪明正直,阴阳不测,越公有焉;仁慈忠爱,方行不怠,卢君有焉。君之才,君之美,岂止乎割鸡之治?神之明,神之灵,实荷于象雷之义。自此烹鲜,即当展骥。赋学于旧史,见越公之本传;经此琴堂,觌卢公之巨美。敢效黎阳之碑,兼纪太丘之事,咨尔邑人,奉之弗坠。
       太平兴国五年,岁次庚辰,冬十月二日,朝奉郎、光禄寺丞朱赋撰。

登源重修庙记
司户参军  范成大

       邑于新安者,皆在万山之间,重冈穹阜之上。其田硗确萦带,随山为阡陌,与荆榛、篁竹争尺寸之地。旁无江湖沛泽之浸,高者仰雨,卑者引溪。春夏之交,雨作而泉涤源,则涧谷皆溢,一夕数丈,弥涌于桑榆篱落之表;潦收风霁,奔注而去,若倾盆瓴建,可立而待其涸。夫以盈虚不常如此,宜其每有旱干水溢之忧。然见闻所逮,数十百年以来,地利人功,足以自给,未闻有饥馑流离之厄,意必有神司之,默相阴骘,以济登兹者。问其乡人,则以“显灵英济王”告。王,盖诸汪之所自出也!当隋之乱,以其徒六万,保有歙、宣、杭、睦、婺、饶六州之民。唐兴,举其籍自归高祖。以功名始终,还葬于故乡,乡人尸祝而社稷之。凡雨旸疾疠之不时,则嚬呻其忧患而吁嗟其所欲,得崇禋祀典余五百年,无求而不答。方其生也,既能殚力以蔽捍其乡里于涂炭之中,殁而滋爱其民,神灵顾留而弗忍去,以任其急难赴愬之责,使瘠土之民晏然衣食,免于天灾之流行。呜呼!可谓仁也已。
       谨按:王之故居,在今绩溪县之东七里,登源之冈,废城之墟。因遗迹而祠焉,岁久不葺,顾不如别庙之居郡及旁邑者,乃皆轮奂,相望绩溪以为愧。大梁曹君训之为邑长也,以其绝人十倍之资小试其绪余,而县之百废,指顾皆举,犹以新庙费广,期年未及议。于是十乡之民,知君之为其父兄子弟而有请于神者无不获,凡安其室庐,善其田畴,皆神之惠,不可以弗图。则相与言于县官,愿饰私财力以新登源之祠,以报神之功,而成君之意。君乃巡视庙中,按垣揆室,厘析其工程,而十乡之人,自别为十六朋,探符而分任之。旧庙之不可因者,尽撤而更作。始役于绍兴戊寅之九月,讫工于明年之正月。凡门藩殿堂,四亭两庑,从祀之位,斋明之馆,与夫像设仪注之属,皆瑰丽光明,焕然一新,而官吏不知,公徒不预焉。
       余尝怪之为县者,惩于督责谮诉之患,支撑扶持,以苟岁月、逃谴怒为能,至津梁郭郛、官寺神宇之处,坐视其颓圮大坏,终不敢顾恤。谓不如是,则远近搔摇谤喧,利未及兴而害已不可胜言。此天下之通患也。今曹君独能使其民至诚出力,以起洞心骇目之观,萧然无事,若未尝有所设张,其所以得此于民,必有道矣。向所谓利未及兴而害不胜言者,岂非慈惠诚信之泽,尚有愧焉!民未及信之,故功利多阻,每见其难,诚议者弗察,遽谓天下之弊举,不可以复理,是其为说,有愧于绩溪多矣。君将大合,乐以告成于神,使来乞词以识岁月。余为吏于郡,数以农事从太守祷于王之祠坟在乌聊、云岚两山者,值岁丰稔,得饱食以缓带,益信乡人之说,王之惠于此邦不诬。故乐为之书,且为侑神迎送之词三章遗之,使歌以闻乐而广神之意云。
       灵风飘,雨昼冥,光熉黄,隐百霆。凄以寒,神之至,于我民,亟来归,宿万骑兮。其一。
       芳菲菲,旅百礼,屡丰年,酒嘉旨。气如春,神之虞,眷新宫,屹千柱,乐故居兮。其二。
       瑞穰穰,灵其沛,馘厉魃,嗣兹岁。云车轙,神之游,览山川,怅怀旧,尚少留兮。其三。
       绍兴二十九年七月朔记。

重建登源忠烈庙记
通判  洪  侃

       忠显有祠,遍大江以东矣。庙于绩溪登源之冈,则王故居也,血食今六百祀。往年邑大夫曹君训鸠里旅,督工料,增葺祠宇而新焉,则有绍兴戊寅石湖范公之记。在后六十年,风雨颓圮,庙视他处反弗若。道士吴如宗者,与里人吴恒、周该、胡天禄各出其力,经营缔建,十乡之民翕然捐金谷不少吝。殿宇宏丽,楼阁高张,复还前日之壮观。庙后为王祖墓,如宗又买旁地,植林木以周荫之。寓君相如总其事于前,邑尉棐赞其役于后,皆与王同姓。庙貌兴崇,殆有数乎!侃曩尝试令,荷王庇休矣!今为州别驾满且去,邑人请纪其事,不获辞。则告之曰:神固依人,人实依神。王之明灵精爽,如水行地中,为江为河,为淮为济,无在无不在,而睠其桑梓不能忘情者,或亦王之心也。凡今百里之内,四民安业,时其雨旸,不逢不若,谓非有阴骘而默佑者耶?继今以往,钦崇必饰,享祀必时,视漏亟补,视倾亟支,毋使极敝而后改为,则神具燕喜,福之来崇来下未艾也。不然,无以妥王之灵,其何徼福之有?孔子曰:“祭神如神在。”必有知斯言之不诬,而特书以为戒云。时宝庆丁亥夏五月朔记。

重建登源忠烈庙记
学正  舒  頔

       登源庙者,越国汪公之神之祠也。公生而岐嶷,美髭髯,好武事,以勇侠闻。叔父宝欢为隋将,深器之。当隋之季也,天下大乱,高祖起晋阳,受命有唐。公秉山川之雄,提三尺剑,奋不顾身,柄六郡,握万众,旗导旄指,悉听号令。武德三年庚辰,潜遣其弟、宣城长史铁佛走长安申款诚。明年九月甲子,奉表归唐,高祖以制褒之曰:“汪华往因离乱,保据州乡,镇静一隅,以待宁晏。识机慕化,远送款诚。宜从褒宠,授以方牧。可使持节总管歙、宣、杭、睦、婺、饶六州诸军事,歙州刺史,上柱国。封越国公,食邑三千户。”贞观二年入觐,授左卫白渠府统军。十七年,改忠武将军、右卫积福府折冲都尉。明年,太宗征辽,迁九成宫留守,驾还伟其功。二十三年,薨于长安,享年六十有四。永徽三年,归葬歙之云岚山。
       按《事实》,四十世祖叔举字鹏远,宋武帝大明间为军司马,年九十八卒,葬登岭白杨坑。鹏远生泰,泰生勋明,勋明生僧莹,陈文帝天祐初为海宁令,迁郡长史,而公生焉。於呼!公负忠勇之气,保涂炭之民,识天命之归,达君臣之义,仁智兼该,威惠并至,宜其殁而为神,庙食百世,以怯疾疠,以福我民,可谓灵也已。宋累追封至“昭忠广仁武神英圣王”,庙锡“忠烈”,元改封”昭忠广仁武烈灵显王”。庙之废兴,不知其几,复毁于至正壬辰之乱。我朝龙兴,奄有海寓,凡名山大川、忠臣烈士,祀典实严,神乃复唐旧封。
       洪武八年夏,高邮唐侯由宏州来令吾邑,再期政修民化,邑以善治称。明年夏秋之交,绩、歙俱旱,侯即虔告祠下,甘澍辄应。是年,境内独大稔,民咸曰:“耿耿神之赐也,侯所以致哉!”未几奉旨,凡祀典神祗庙宇,或敝或废,咸一新之。侯乃蠲洁谒祠下致敬,环视高下,莽焉丘墟,遂恻然,谂诸耆老曰:“庙毁久不治,则氓祈日慢,祯祥弗降,实为神羞!”于是无远迩,咸相与剪榛翳、畚瓦砾,度材惟奇,命工惟良,卜日惟吉,众手并作。殿视旧规,宏敞壮丽,翚飞翼然,丹垩焕然,像貌巍然。群峰拱于前,一水环其下,林木蓊郁,閟幽献奇,真神明之居也。庶可揭虔妥灵,况水旱疾疠有祷必应,生养休息皆蒙荫庥,历唐迄今七百余载,绵绵烝尝,是孰使之然耶?保障六郡,民不知兵,功孰大焉?奉籍受命,扫除奸凶,忠孰大焉?《经》曰“仁者必有勇”,又曰“未有义而后其君者”,神兼有之。
       昔周穆王得八骏西巡忘归,徐偃王有朱弓赤矢之瑞,四方诸侯宾贡者三十六国。其后偃王不忍斗其民,北走彭城武原山,百姓从者万余家。偃王卒,凿石为室以祀,至今香火不绝。汉祖之兴,吴王芮以功封长沙;光武之起,公孙、隗嚣矜己饰智,卒至土崩;南越尉佗奉诏称臣,黄屋左纛——俱庙食百世。与公之于唐,功烈同其赫奕,当时之民祠而祀之者,惟恐弗及。况吾绩邑实神明桑梓之邦,而登源又丘陵之胜者乎,宜其邦人思之愈久而愈不忘也。
       绿照亭在庙之东,俯瞰潭洞,虚敞高明,修藤古木,游鳞可观,适足以涤烦虑、绝尘想。侯皆新之。创始于是年十一月辛巳,明年四月工既讫功。大享于庭,民欣然曰:“穹哉惟休!”乃相与请文以勒诸石。唐侯名昊,字彦昭;主簿高彦诚,北平人。

歙县髦田重建忠烈庙记
朝议大夫  吕  沆

       恭惟昭忠,挺生古歙,少而颖异,长而英杰。当隋之季,群雄盗窃,独振义旅,保有江浙。从众称王,归唐尽节,嘉畀六郡,封公于越,典卫留宫,勋劳备竭。既而神归云岚,民不忘其伟烈,庙而祀之,代兴弗绝。吁嗟乎!法施于民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能捍大患则祀之,惟王其允协欤!“作庙乐土,诒福一方”,此政和大封“英济”之真王;“弭干戈之悖,昭风马之祥”,此宣和申锡“显灵”之告章。至隆兴,加“信顺”,则以“取凶残,驱疠疫,威灵屡著,懿绩复彰”;至乾道,进“广惠”,以“抱劲节,著阴功,历年滋久,载德弥芳”。封及八字,数已殊阶;继更四朝,眷犹未央。或易“昭应”“昭忠”之美号,茂扬神志;或易“广仁”“武神”“英圣”之徽称,大阐神光。恩纶烨烨,圣谟洋洋。吁嗟乎!割符锡爵,受山河之誓,存以著其号,亡以显其灵,惟王其克当欤!
       虽然王之庙食遍于郡邑,郡邑之祠率有记述。如乌聊山,则天复二年,巡绎官汪台符记其三迁三饰;如绩溪县,则太平兴国五年,光禄丞朱赋记其宅存马石。其在婺源,则嘉祐中,程侯迪因叹祠宇甚完、斯文独阙,即属记于祁门主簿许升卿,毋没前人之新葺;其在休宁,则绍兴中,吴侯宗仁深叹庙貌不建,吉壤力营,亟请记于寓公严守金安节,一变前日之陋习。至若郡西髦田之庙,雄跨龟蛇之迹,形胜威灵,自古在昔,独无记以纪之,莫可考其岁月之建立。况乎风雨震凌,栋宇蠹蚀,傥不及今扶持,并思纪载文,曷克有传于它日?沆适来归,退藏深密。乙亥长至,交亲贲及慨欲为改造之图,辄亦援从臾之笔。乡里闻风,罔不致力,乃撤湫嚣,乃新规式,乃易位置,乃端门阀。大殿穹窿,如翚斯飞;修廊爽垲,如跂斯翼。向之局促,今广辟;向之迂曲,今正直。雅称衮龙驶马之尊,愈印地轴天关之的,万目具瞻,一忱欢怿,真可垂无穷而施罔极。吁嗟乎!新庙奕奕,奚斯所作,孔曼且硕,万民是若,宁不为主升歌是颂以相享祀之不忒欤!是役也,实王之云仍汪师夔勇于自任,里之贤豪方龙旂、黄遇龙等乐赞不吝。仍协志以经营,更群心之不应。乡社夫徒,翕若子来;远近材植,纷若神运。顾阅时之几何,幸落成之可庆,盖有志竟成,履信助顺。
       师夔复属沆曰:“子幸为疏文结良缘,不可无述作补阙政。”因念先君左史曩尝聚徙于颍,沆方垂髫,随侍受训,往来祠下,归依惟谨,神克相之,脱身穷窘。先君既扬历际,逢入乌府立螭坳,沆亦服劳,侥叨稽匠,监班玉笋。俯仰今昔,几七十稔,然相传清白,期不神负,时遭艰厄,神亦加轸,兹获遂松菊之情,收桑榆之景。赖神以生,敢不唯命!和墨濡毫,秋中月正,对越清光,䌷绎彝鼎。神兮无方,推之而准,缉文庙庭,永诏乡井。

婺源县灵惠公庙记
朝议郎  许升卿

       隋末政隳而群雄出,以强力相取胜,较其大小虽殊,然割裂郡县据而有之,抑众矣。公姓汪氏讳华,当彼之时,尝称王据歙,唐兴,遂归于唐,概见于刘昫之书杜伏威、王雄诞之传。武德四年,高祖拜为歙、宣、杭、睦、婺、饶六州总管,封公越国,载今《图经》。州乌聊山之南阜有庙焉,壬戌岁公之裔台符为之记。本朝大中祥符二年,追封灵惠公。属县婺源东南隅旧亦有庙,皇祐中主簿杜权衡令事葺而新之。郡之诸邑,自昔以还,亦往往增建,是必守捍民土,功在当时,为人所思,无敢废慢。又,公之氏族于江南比他姓尤为多甚,盖厥初宗强而后苗裔之广也,则其相与崇向祀事愈其宜乎。
       噫!公于曩昔扰攘之间据有兹地,历唐、五代然后迄于我宋,而民生不见干戈之役,故得神于庙,坐惧鼓籥侑肴樽而歆,民祈报之奉以为常,实太平之世乃能然也。今秘书丞程侯迪治县且久,屡造祠下。一日,喟然叹曰:“公之名如此其永也,宇之成如此其完也,何其文之独阙耶?”诚恐来者无从以考,因属记于予。而程侯之政内明外惠,凡讼诉至,必先温其色辞,以善谕之,民胥化服,其刑浸简,信能孚乎人矣。又能询其土俗以对乎神,不以其愚而见属焉,使来者几有所考。则灵惠之烈,程侯之政,其可知也已。嘉祐二年二月一日记。

婺源大阪高路重建汪王庙记
翰林待制  郑玉

       新安十姓九汪,皆祖越国汪王,其居婺源者为尤盛,大阪又婺源之盛者也。自唐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濆始居其地,历宋三百年,衣冠不绝。宋之亡也,两淮制置使立信,以直言大节名闻天下。其先世盛时,尝因宗族所聚,立先王庙以祀王,里中庶姓咸奔走焉。灾疠既消,祥庆日下,遂为一方祈祷之所。至正十二年,蕲黄之寇号称“红巾”,侵入我境,庙灾。十三年,远孙同倡明大义,潜谋反正,誓于王曰:“先王其佑我克遂厥志。功成之日,当新王庙,以示报崇。”乃刬夷五岭,贼典出迎官军,直抵州治。籍王之休,所向无前,歼厥渠魁,洗涤凶秽,婺源以平。复佐官军,克复饶州。然后退田里,告于众曰:“克复之功,繄先王是赖。庙宇不建,其何以酬先言?”出钱若干缗,以供土木之费。于是壮者出力,巧者出技,栋梁浮来,瓴甓风运,不日成之。翚飞壮观,落成而祭,起敬起慕。同兄叡请纪其事,刻之贞石。载考传记,龙游徐氏立先王庙以祀偃王,厥有故事。况吾新安,当隋之乱,赖王保聚,卒获安全;唐之季世,婺源以汪濆拒逆巢于境,其民不被毒虐;五代之际,又以汪武拒绝陶雅,使不得入,赋以不增:汪氏盖世有功于此土者。今同起义灭寇,以安反侧,真无忝厥祖矣,岂徒建庙云乎哉?故不让而书之。至正十五年,岁在癸巳,八月中秋,翰林待制、中顺大夫郑玉记。

休宁忠显庙记
尚书  金安节

       祀有功,礼也。礼有施报,通乎幽明,人神虽殊,其理则一。人之事神既尽其至,则神之降祥锡祉亦将不得而啬矣。故君子之崇其祀也,名称欲其美,封爵欲其尊,粢盛欲其丰洁,宫室欲其轮奂,凡可施诸神者,无不用其至焉,所以尽钦事之诚,而为民徼福于无穷也。
       恭惟显灵英济王雄资天挺,智勇绝人。属隋季失御,豪杰并起,海内俶扰,民不奠居。王雅以才略为众所推,爰集义徒保厥乡井,号令明信,威声赫然。歙、宣、杭、睦、婺、饶六州之民,皆恃王以免于锋镝。及唐高祖兴太原,王知天命有在,挈图籍归之。高祖嘉其忠,封越国公,授本州刺史,持节都督六州诸军事。贞观初,入掌禁旅,恩礼有加焉。既殁,人思其功,庙祀不辍。至本朝大中祥符二年,始封灵惠公。政和四年,以忠显号庙额;七年,追封灵济王。宣和四年,复即旧称加“显灵”。前后玺书悉留登源神祠,盖王所居之遗址也。
       自唐迄今逾五百年,威灵益著,加爵益尊,别祠之广,遍于郡邑,而休宁独无。岁旱,则迎香火于别祠之近者为位以享之,已事则彻,民无所瞻仰。绍兴癸酉,莆阳吴侯敦仁来宰是邑,治人事神,罔弗祗畏。明年夏,久不雨,侯仍旧俗祷焉。既入即事,顾瞻叹曰:“此邦之人荷王之休久矣!而庙貌不建,何以示虔?是祷也有应,当大启祠宇以侈神赐,且使人有所依怙,为福无穷。”神鉴其衷,若有响应,不旋踵,雨大至,枯稿勃兴,民庶忻庆,莫不鼓舞。向之乞灵境外,民罔恧焉。及是,皆愿出财力,以相厥事。得吉壤于县治之东,崇冈回环,淑气磅礴,历世知之而莫果用,若有待然。参考甫定,远近来献,惟恐居后。木石瓦甓之属,不日山积。工徒自劝,靡烦程督。经始于乙亥四月乙酉,告成于七月己丑。为屋凡五十楹,殿堂门庑高明巨丽,于王居为称。仪卫备设俨然。神灵降依,有祷必应;雨旸时若,仍岁大丰。阖邑称颂,皆以为庙成之福,求文于予以识之。
       予谓神之功施于吾民者厚矣,历岁数百而栋宇不立,众虽有志兴造,莫克成之。今也雕甍飞陛,创见于茂林翠麓之间,而至者肃然,谓他郡之祠皆所不及。变前日苟简之习而成斯民蕲向之志,且迎方来滋至之休,侯之勤民至矣,是可纪也。然予闻:“民,神之主也。民和而神降之福。”侯之所以茂对明神而导迎和气者,盖有道矣,不专是轮奂之美而已也。侯之先君子尝为邑长于斯矣,慈祥恺悌,视民如子。时方多虞,兵革未息,君外饷师旅,内和民人,动皆得宜,事蔑不济,遗泽至今未泯也。侯天资既高,治政经术复有所授,其来也,以先君子所临尤加意焉。故阅时未几,众已悦服,济美之誉,光于前人。神之所以眷顾凭依而降福有继者,其在是欤!不然,民志未惬而遽兴土木之功,以从事于祈祷禬禜之间,神将压其渎而莫之省矣,其何福之有?故予既序其营缮之概,而并以所知者告焉。后之君子欲尽事神之义而为此邦无穷之福者,尚其念哉!
       绍兴二十六年五月初十日记。

休宁古城山汪王庙记

       万安山在隋唐间为歙州治所,旧有城曰“故城”,俗讹曰“古城”,下有市亦曰“旧市”。予按乐史《寰宇记》,歙本《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其地属吴,吴后属越。越为楚所灭,故又为楚。秦并天下,置歙县。汉以隶丹阳郡。献帝建安中,歙率毛甘据乌聊山。乌聊山即今州治也。吴孙权遣贺齐平之,遂分歙县,置休宁,治灵鸟山。后避孙休讳,改海阳,移治万岁山。晋平吴,改海宁,并隶新安郡。历宋、齐、梁、陈,隶东阳郡。隋平陈,置歙州,改名黟,后改海宁,又改海宁为休宁。大业末,显灵英济王以海内俶扰,起义闾里,保有歙、宣、杭、睦、婺、饶六州,实寓治兹土。武德间归义,封越国公,授歙州刺史,持节都督六州诸军事,而歙又为都督府治所。贞观初,罢都督,复为州。天宝十三年,移休宁于邑西十三里,即今治。皇朝宣政间,盗发邻壤,膻秽波及,改歙为徽,而万岁山以语指斥,更为万安焉。人杰地灵,神所凭依,虽将百世祀可。王后归朝,薨长安,归葬于绩溪之登源(诸说皆云葬歙云郎山,此说不考过也)。后人即墓所祀之,威灵日著,封纶狎至。祥符二年,封“灵惠公”。政和二年,赐庙号“忠显”;七年,进封“英济王”。自宣和“显灵”至今,宣、歙间,民十姓九汪,往往皆其裔胄也,祠祀殆几遍诸邑矣。
       休宁旧无祀,前令吴君端智诚始即县东山祠之,然犹未广也。故城以王所凭依,威灵萃辑,祠祀弗虔,道人吴智诚始斥大而加新之。中严像设,翼以城隍五显之神。始经于乾道壬辰,鸠工于淳熙己亥。土木壮丽,丹艧垩饰,金碧相鲜。适其下者,睢盱惊炫,叹所未有。属余问公事外郊饭山中,智诚砻石请记,将刻之。予因叹今之官府,每有所营建,动辄有扰阻隔废去,宁坐败楣朽栋之下,若将压焉弗顾也。尔智诚无禄于官,无赋于民,徒以蔬粝苦行为檀施,信乡用能张空卷、成就于许事,且文曰:“养数十指,朝钟暮鼓,无以异于浮屠老氏之宫。”亦足以知智诚之裕于干也。故为疏其颠尾,且以慰其志云。
       绍兴五年龙集甲寅季秋上浣,宣教郎、知休宁县主管劝农营田公事,三衢邹补之记。

休宁乌龙山越国公庙田记
学士  程敏政(休宁人)

       唐歙州总管——越国汪公有庙在歙之乌聊山,始贞观己亥,著于令甲,历代因之,号其庙曰“忠烈”。属邑之人奔乞灵无虚日,又各即其地为行祠,其在休宁乌龙山者,莫知所从起焉。乌龙据汊川之上,琅水东出,璜水南行,至此而合,北流底于浙溪。山形蜿蜒,溯流而上,峭壁断崖皆黑色,不可正视,山因以名。而庙占其胜,故其神益灵,而人尊奉之者不懈益虔。越公远孙居汊川者曰永庄,以祠出众力之所成,因时修葺而缺世守之规,非便,乃以成化丁酉,于庙之左买地为屋三楹,置守者居之,又割田若干亩赡其用。诹日告于庙下,以谂其族与其乡之人。有耆而儒者曰程君仕仪嘉其志,具以白请纪之石,以明示后,俾来者谨嗣之。
       予时方谒告南归,尝伏拜乌聊之祠,得《忠烈纪实》与前代之纪读之,窃病其叙隋唐之际与越公之事举有弗当于心者,思有所纪述而未能也。则为之言曰:炀之不道,古未有也。弑其父而烝其御,竭四海之力以事远夷,委弃其宗社而荒于禽色,杀僇谏士,迷不知返。故朱子《纲目》于大业之盗,悉以“起兵”书之,而不曰“反”,明人得而诛之也;于炀帝之死,书“隋人弑其君广”,而不曰“帝”,非其主也。诚以天下未有无父之国,故讨贼之法不得不严如此。越公生当其时,盖有西向问罪之志,而力弗逮,乃以一旅之众,仗剑而兴,全有六州,以待汤武之出,其得民心如秦之吴芮,非叛吏也;罪人斯得,唐公入关,天下之大势已合,不待以逞,则奉而归诸有道,使民免于战斗死亡之苦,其知几达变如汉之窦融,非降虏也。出处之正,名节之完,苟有良吏如班、范者,必将列诸吴、窦之间,君子从而予之矣。顾新、旧史皆不立传,遂使越公之迹,世莫得详。而记其庙者,又不能于此是正,为公一倡言之,乃独规规于御灾捍患之常与其生荣死哀之末,纡其词,婉其意,有若为公讳者,诚不考之过也。
       仰惟我高皇帝以胡元窃据中夏,起兵江淮,复还旧物。而即位之初,大正祀典,淫昏之祠一切报罢。徽之所存,惟越公及梁将军忠壮程公二庙。忠壮当侯景之乱,倡义举兵,肃清乡郡。湘东王绎传檄四方,则间道奉表,请以兵从,卒之贼平而民免于难。盖忠壮之拒景,越公之二隋,同一讨罪之义也;忠壮之奉绎,越公之与唐,同一救民之心也。高皇帝考其事而并录之,所以扶天常、立人极,由一州而推之天下,使人凜然知拨乱反正之为功,其有关于世教大矣,岂私于二公者哉?二公之子孙半徽郡,又蔓延于四方,此仆而彼兴,前屈而后伸也。他姓终莫之与抗,亦有非人力所能为者,岂忠勋之家、神明之胄,天固有以默相之欤?永庄读书好义,宗党称之,此举尤见其知本,非余子所及。士仪与予皆出忠壮公后,盖于汪有世讲之好云。
       元锡谨按:越国公出处,虽唐宋以来名公钜儒屡有发挥,求其议论明白,正大可以尽公之心事者,无如篁墩先生《乌龙山庙田记》,视诸苏东坡《钱越王庙碑》盖不多让,况汊川之先出自鳙溪。故特录之,以为家宝。

祁门县重建忠烈庙记
经历  张纯仁

       天地间,惟忠义足以垂不朽,惟仁惠足以流无穷。当隋之末,豪杰猬起,磔裂海内,自初擅命者不可胜纪。夫以王之智勇绝人,英略盖世,岂不能世守吴越,与中国争长雄?惟王机神明鉴,畏天明命,不待交兵,纳款于唐,其有功于国为甚大。当此之时,血人于牙,暴骨如莾,惟王不忍斗其民,俾歙、宣、杭、睦、婺、饶六州完其室家、免于锋镝,其有得于民为甚至。自昔有功德者,宜在祀典。稽诸《礼经》,捍大患、御大灾,皆得庙食于其土;至于陵谷变迁、德厚流光者,亦有时浸微而庙享随之。惟王迨今七百余年,遇水旱沴疫,祷辄应;又能惊动祸福,事后验成则如鉴照目睹,于今为独灵。庙像之设殆遍于歙之属境,然或陊剥弗治,惟祁门栋宇鼎新,于祠为独盛。神固依人而行,然长民者必资神之黙相,时和岁稔,民无札瘥,始能布德化、收治功,然则之祁门之治民事神,于今为独贤。
祁县之东麓旧有忠烈庙,岁久渐圮。后至元三年,真定士元赵君实来为邑,厉精于政,甫关两考,凡有益于民者,无不尽力。每遇旱暵,辄躬诣祠下,致斋吁诚,甚于己之私,礼严牺牲,享礼丰洁。既而复捐己帑,缮完祠宇,朝夕弗懈益虔。故能易沴而和,变歉而丰。暇日相阴相,颇怪其地风气宜泄,非所以烜赫神灵、示尊崇传永久意,又别构又重改作焉。俄而大风拔庙旁木覆压廊屋,杗桷尽折。邦人惊告,尹乃叹曰:“其殆神綦我谋乎?吾志决矣。”乃与邑之好事者沈德寿、汪景龙卜迁基之兆于神,寻获殊胜于西山之阳。芟荒渫污,奇势迭出;崇冈浚源,宛如龙骧;群峰来朝,森若星拱;岳祗渎鬼,踊跃后先;灵气欻忽,天光下临。考极相力,意卷然乐之,顾语景龙曰:“吾虽经画已定,然指付必甚其任。汝其奔走先后,以成吾志。”由是众欢趋之。神之威灵,动荡于其幽;尹之德意,感召于其明。蒙利泽者,咸愿施金;荷神休者,举皆书券。献桷梓者,供糇粮者,取工佣者,若辐辏棋置,不召而自来。审曲面势,工告讫功。正殿岿然,比旧益壮。前建仪门之庭,后竖更衣之室。东西有序,宴飨有厅。又傍构龛祠,以奉佐神,厨传寝食息益新,神像暨衣冠、旗纛、钟鼓之属稍光于前,不侈于后。尹复谂于众曰:“今兹新庙奕奕,神具宁止,苟不置守者,无以永焚修之寄。请依富山祖庙故事!”仍命崇法院僧普奉祀而尸祝之。复与愿施者买民田入于祠,少备汤沐完葺之资,庶几有始终。
       先是,王之功德入国朝弥著,有司屡上其事,天子念彝典不足以宠嘉之,乃益侈王爵、著徽称以增异焉。庙成,褒封之册适下。此可谓与国同休,勿替引之者也。予赞郡幕之明年,廨宇罹郁攸之警,适偏召令仪工役留城闉,退食自公。赵君蹐门述前事甚悃,请予文以识岁月。予辞不获命。窃闻神之为灵彰彰矣,未易悉数,然其告戒吉凶,与人臣言依于忠,与人子言依于孝,聪明正直,无少替谀,有教之道焉。若此,神之心即天之心矣。尹孜孜斥大祠宇,特为民荣祷南旸有所,不以约束而从民所乐为初,未尝讨福田利益。若此,尹之心即神之心矣。由此观之,神之忠义仁惠,尹之敬共明神,皆有志乎民。镵辞坚珉,以永其传,俱当不泯。王姓汪氏讳华,绩溪人,受封于唐武德四年,殁于贞观二十三年,立祠于大历十年,实亘实延,硕大且蕃,耿耿其有祉哉!
       时至正二年岁次壬午五月望日,承务郎、徽州路祁门县尹兼劝农事赵士元立石。

黟县横冈忠烈庙碑
裔孙  克宽

       古者有德,必百世祀之。有功于民,恒有《祭法》,矧御灾捍患能福其民者乎?忠烈汪王,当隋之乱,以布衣倡义,募集骁勇,捍御一方。暨唐高祖削平区宇,遣使送款,朝廷嘉之,授以方牧,封越国。是时,四海鼎沸,群雄蜂起,据数州之土窃名字者不可胜纪,争地争城,昼夜战斗,斩艾苍生若剃草菅然。惟王保有六州,奉隋正朔,以待真主,俾其境土之民逭锋镝如处承平之世。邦人追思其义,在在立庙祀之不忘,水旱疾疠,有祷辄应,盖七百年于此矣。自宋迨皇朝,申锡王爵,徽号八字,崇于海渎,恩秩浸隆,盖王之功德在民者无穷,故民报之亦遐久而不怠也。黟县横冈故有庙,岁久隤圮。至正四年甲申春二月,里人程仪凤兄弟捐资改作,秋七月落成。堂寝门庑,为屋一十六楹。栋宇宏丽,丹漆辉霍,肖像尊严,轩牗疏达。复构四楹于庙之西偏,命祝史某居之,以职焚修之役。仪凤割田十亩,俾某世食其利,而缮葺其庙宇焉。十年庚寅夏四月,仪凤请余文而勒诸丽牲之碑。乃叙其岁月,而系以迎享送神之诗,厥田疆亩,列之碑阴。诗曰:
       桃源之山兮,黟之水;民思神德兮,百世无已。
       庙成奕奕兮,有寝有堂;觚棱翚飞兮,丹碧焜煌。
       神之来兮,骖两虬;旌旗若云兮,灵风萧飕。
       黍稷斯馨兮,芼苹;牲牢肥腯兮,酒醴清。
       福我寿我兮,俾耆而艾;五风十雨兮,物无疵疠。
       我民报祀兮,弥廑;神之泽兮,允无垠。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主题

3290

回帖

9万

积分

版主

崇尚自然 珍爱生命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974
 楼主| 发表于 2019-3-3 09: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占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主题

3290

回帖

9万

积分

版主

崇尚自然 珍爱生命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974
 楼主| 发表于 2019-3-3 09: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占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922

回帖

7万

积分

版主

我是汪洋大海一滴水。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4227
发表于 2019-3-3 10: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封林行长新年好?谢谢您为家族即尽心又尽力,您辛苦了?好久未見亮翁上网.他身体状况如何?请代为问好。
祝汪氏家族枝繁叶茂与日月同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