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10814|回复: 0

现代汪氏名人-汪文华(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著名导演兼主持人)

[复制链接]

46

主题

84

回帖

5996

积分

风云使者

积分
5996
发表于 2006-11-7 12: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汪文华个人档案
  
  民族:汉族

  籍贯:河北省

  出生地:河北省保定市
  
  性格:真诚、坦荡、执着

  家庭成员:公公、婆婆、丈夫、女儿   

  最难忘的事:在我最困难时,帮我做过的事

  业余爱好:健身、做饭、打扫房间、和家人在一起

  工作简历

  1974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武汉军区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担任话剧演员和报幕员。后又考入空军政治部文工团。

  1982年开始涉足电视,主持地方台每年一度的春节幽默晚会和其他文艺晚会。从部队转业后,到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做纪检工作。

  1991年调入中央电视台。主持《曲苑杂坛》并任《电视书场》栏目导演。同时,还主持过各类文艺晚会,并连续六年在香港主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大型文艺晚会。

  1995年被评为主任播音员,1998年被评为高级编导。

  现任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文艺部“曲艺杂技组”组长,《曲苑杂坛》制片人、导演、主持人。

  汪文华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导演兼主持人。由她创办的《曲苑杂坛》露面机会不多,而收视率在文艺栏目中仍名列前茅,在国际频道所有栏目包括新闻在内的收视率大排行中高居榜首,在海外销售的文艺节目中深受欢迎的,足见在海内外均有广大观众。

  曾经走上荧屏的《曲苑杂坛》被观众赞为“大有生气”,揉进MTV手法的弹词开篇、场景极美的琵琶弹唱,传统的艺术精华和现代的表演方式令观众开怀而笑,称奇不已。这些节目之所以叫得响,除了精妙的创意外,还靠了演员们出神入化的表演。多年来,《曲苑杂坛》推出一批又一批“新面孔”,这些“新面孔”很快就被观众认可并为社会吸纳。所谓“灵芝在山,珍珠在海”,汪文华等为寻找新人、新节目遍访各地。脚踏实地的精神和独具艺术的慧眼,给这个传统意义上的栏目赋予了时代的动感和青春的活力。


 梅花香自苦寒来——访汪文华

籍贯:河北省

最喜爱的颜色:淡蓝色

最敬佩的人:讲义气、敬业、能吃苦、干实事的人

最喜欢的格言:不求当面乱鼓掌,只求背后暗点头


  前些天,记者在中央电视台影视之家见到了在此参加《曲苑杂坛》创作会的著名主持人汪文华。

  汪文华首先谈起了她的女儿。

  我女儿在市里一所重点中学上初一。每天早上6点半就要离开家上学去了,在冬天真的称得上是披星戴月。

  她学习上很争气,事业上也一直默默地支持着我。由于我丈夫长住日本,我又经常出差或加班到深夜,在这种环境下她很自立和善解人意。在家她会经常帮爷爷奶奶洗衣、帮厨,与二老沟通。我曾给她下过一道死命令,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好,不要拖累别人。

  她很少买零食,从来不买高档名牌服装,不与同学攀比。她也没有挑食的习惯,虽然才13岁,就已蹿到了1.62米。我有意让她少接触影视歌明星这些容易引起浮躁情绪的人或事,为她能够安心学习创造一些有利条件。

  汪文华的家里是5个姊妹,她排行最小。全家只有父亲一人工作,母亲瘫痪在床。她不得不很小就帮家里料理家务,照顾母亲,早早就已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1974年,她从家乡河北保定参军,顺利地通过了考试,成为武汉军区空政文工团的一名文艺兵。天资聪颖、俏丽的汪文华终于实现了她童年的梦想。

  汪文华始终认为女性所扮演的事业和家庭的双重角色都应演好。她有她一套朴素的人生哲学,生活好了是为了工作,工作好了反过来也是为了生活。她似乎把做节目当成了做人,正直、真诚、严谨、精益求精是她一贯的作风。严格地讲,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上她都是个举轻若重的人。同事们常常抱怨,动汪文华的节目就像要动她的命一样。

  她直言,《曲苑杂坛》总体上还是缺乏包装,包括一些被枪毙的段子就是因为太不讲究包装。洛桑就是个成功包装的范例,《曲苑杂坛》的成败关键在挑选技艺较全面的演员。
  《曲苑杂坛》作为中央电视台的拳头节目在海外也是备受欢迎,《曲苑杂坛》艺术团更是抢手,经常被邀请到国外为华人演出。汪文华说,《曲苑杂坛》属家常菜,要保持既可口又有鹇感确实需要一股常变常新的韧劲。

  大家都说我人缘好,其实是众人扶梯我登高。我的成功全仰仗朋友们的热心相助,所以我要对我的合作者负责。

  几乎每年暑假汪文华都要携女儿赴日本探望她那当经济律师的丈夫王先生。往往她和女儿刚到日本,先生就又要离开,回国或到别国出差办案。每次一到日本先是收拾房间,再就是请闻风而来的左邻右舍的朋友吃“秋卡”料理(中国料理)。当然,她也学到了不少日本料理的精髓,比如说做泡菜、紫菜饭团和各色寿司。通过接触,汪文华对东方女性的勤恳和默默奉献的精神感到由衷的钦佩和自豪。

  为支持妻子的事业,王先生主动做出高姿态,把业务重点转向了国内。

  看得出汪文华是个有心人,很注重观察生活、体验人生。以前她有做剪报的习惯,现在每天早晨都要到宿舍楼下健身房做健身。在频繁的出访路途中,她刻意借鉴别人的治家和敬业之道,特别是国外电视台在具体节目细节上的把握。




做一个无悔的电视人 访中央电视台文艺部主持人汪文华

  在新世纪第一个“五一”节来临之际,中央电视台和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制作了一期《曲苑杂坛》节目。在播出之前,中央电视台文艺部《曲苑杂坛》、《电视书场》主持人、制片人汪文华接受了当地新闻工作者的采访。

  记者:汪导,我们作为大连的新闻工作者,还是请您谈谈你对大连的印象。

  汪导:我曾经几次来大连,首先,我敬佩大连。每次到这里,都会看到大连的新气象,都会有新感觉。特别是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16年中发展迅速,为大连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点一滴的变化,都凝聚着无数大连人的心血和汗水。能在大连制作节目,又在“五一”劳动节之前播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其次我喜欢大连。在大连的山水之间,有许多大连人引为自豪的风光和景观,还有大连人的豪爽和豁达,甚至还有大连的足球,这些对于外乡人来说,的确颇具魅力。此外,就是观众们不知道的一个原因。我的先生是大连人,因此,说起来我还是一个大连媳妇,我对大连有着特殊的眷恋之情。

  记:《曲苑杂坛》、《电视书场》栏目,在我国有较高的收视率。作为一个主持人,你是如何工作的?

  汪导:我是一位普通的电视工作者。一个电视工作者,最大的欣慰莫过于得到观众对你节目的认可。每当我看到台里收视率的统计,每当我拆开一封封来自全国各地的充满热情与激励的来信,就深深感到:我的工作没白干!我的耕耘有收获!曲艺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灿烂结晶;杂技是文艺百花园中最别致、最具大众化的一朵奇葩,两者都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最容易接受的艺术形式。以这两种形式为载体的栏目,自然有一点先天“观众缘”的优势。但是,得天不一定就能“独厚”,先天的优势如果没有后天的“调理”,仍然成不了气候。我们的形式是比较“土”,但土里埋藏着真“金”。我们的工作就是要用这些民族化、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去弘扬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我们要争取把节目做得有趣味、有滋味、有韵味、有品位,让观众有看头、有想头、有嚼头,看完以后还有点琢磨头!因此,我主持这两个栏目的方针,就是“以小见大、以少胜多、以低冲高”,即作品小、内涵大;人物少、信息多;成本低、收视率高……。我负责的这两个栏目,工作人员

  只有三四个,其中只有两位正式职工(包括我),还有一位临时人员。就凭这两根半梁柱要撑起两个在全国有影响的名牌栏目,其难度可以想像。这样对于我们来说,就更要懂得团结的重要。懂得只有以诚相待、以心换心,才会有凝聚力,向心力、辐射力!它的核心是我们的奉献,我们的敬业,我们的无私,我们的拼博所形成的人格魅力!我们在全国各地有一批专业作家,更有一大批《曲苑杂坛》的爱好者和热心人做我们的坚强后盾。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我要特别感谢他们,感谢全国的观众。

  记者:喜欢《曲苑杂坛》的观众感觉到,你在节目中注意推出和扶持新人。你觉得推新人有风险吗?

  汪导:当今的时代是激烈竞争的时代,而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我们依靠能人,团结老人,培育接班人,全力以赴推出一茬又一茬的新人。新人大都风格独具,但有的表演稚嫩,有的也担心全国观众不认可。这就需要我们在编导、创作、排练、制作等方面下很大的功夫。《洛桑学艺》是大家非常称道的节目。洛桑便是我们推出新人的典型代表。藏族演员洛桑学的是舞蹈,擅长一些模仿。他所有的绝活在别的晚会上全都演过,但没有给观众留下什么印象。后来,我们对他进行了全方位包装,从节目的名字到服装、从表演到人物,以至于演播室录像时他的节目放在什么位置,后期制作、编辑合成放到什么场口,都经过了周密的设计。节目成功了!洛桑也红了,他成了区别于一般明星大腕而深受电视观众喜爱的一位艺术新星。《洛桑学艺》之后,我们又相继推出了《聪明的剧务》、《新疆妹》、《马虎与周到》等系列节目。今年推出了吉林青年演员于小飞的《放驴小子》,本期又推出了大连人熟悉的《王记者》。《曲苑杂坛》推出了一大批观众认可的新面孔,使广大观众更加关注和喜欢我们的节目。

  记者:你在节目中怎样适合观众艺术欣赏水平和多样化的需求?

  汪导:《曲苑杂坛》在艺术门类上限于曲艺和杂技。这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旧社会属于“什样杂耍”。它们的艺术和技巧含量高而文化含量低,在中老年中有一定的观众,对年轻人来说缺乏吸引力。有很多人喜欢传统的相声段子,但遗憾的是那些老艺术家红火的时候,没有条件留下录像资料,只有录音带。我们总不能让大家看着录音机欣赏相声吧。所以,我们把侯宝林先生的“做大褂”、“三棒鼓”、“武松打虎”等经典相声段子拍摄制作成了相声电视,弥补了只有声音看不到画面的不足,把老艺术家留下的录音搬上了屏幕,青年观众非常喜欢。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了适应广大观众越来越高的需求,我们力求在“新、奇、特”上做文章。俗话说: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变。比如《洛桑学艺》等等系列节目的表演,早已突破了传统相声的框架,在节目的质量上,反复打磨,步步攀升,同样是小品,你搞单本,我搞系列;你发掘小品本身的潜质,我则借鉴姊妹艺术的精华。在2000年正月正晚会中播出的“五朵金花”,五位反串的婆婆,各亮看家本领,在各自亮绝活时,我们把东北二人转、流行歌曲、广东粤剧、硬功、芭蕾及“土得掉渣”的二人台揉到节目中来,又丰富,信息量又大,绝活荟萃。当别人同样也做得很优秀的时候,我们便又开始寻觅更新的视角,更巧的构思,在变化中开辟新的天地。手影戏是民间技艺,我们把它与电影“列宁在1918”嫁接起来,再现了列宁与斯大林的伟人形象。节目播出后,反映非常好,既有一种怀旧感,又让观众耳目一新。我发现外国人特喜欢马戏,而马戏在我们国家还仅仅是起步,是初级阶段。为此我们在节目中作了大胆的尝试,受到观众的欢迎。而动物明星的表演,也弥补中央电视台马戏节目的空白。

  记者:观众从电视荧屏上熟悉你,其实大家也很关心荧屏背后的你。

  汪导:作为职业女性,我和许多女同胞一样,在工作和生活上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在工作中,我是导演、主持人和制片人,在生活中我是妻子、是儿媳、是妈妈。丈夫常年在日本工作,已经十几年了,我上有七、八十岁的公婆,下有十来岁的小女儿,家里只有我一个年轻人,北京没有任何一个亲戚。常常在我最忙的时候,不是公婆病生病就是孩子有事。有一次我出差不在家,孩子在学校胳膊摔断了,很严重。学校把她送到医院,爷爷和奶奶在家急得不得了,又不认识医院,孩子一个人躺在病床上不能动,身边也没有人。恰好我晚上赶回北京做后期编辑工作,夜里12点从机场直接到了医院,医生已经给打上了石膏,看着孩子一个人躺在病床上,见了我把被子蒙在脸上,不敢看我。我问她疼吗?她摇摇头第一句话:“妈妈,对不起,你这么忙,我还给你找了麻烦。”有时候,我真地感到好累好累,累得想躺倒;有时候,又感到太苦太苦,苦得想放弃,然而,只要观众说一声:我们喜欢《曲苑杂坛》,我们需要《电视书场》。”我便立刻精神焕发!我当过兵,是部队的大熔炉锻造了我坚强的性格,部队转业后,我在中纪委工作,是严谨的机关生活使我更加正直、忠诚、努力奋进。最令我欣慰的是:劳动的价值,生命的火花,都和我们所办的节目一起在荧屏上闪耀!

  《曲苑杂坛》至今已播出一百多期了,而且一直是中央电视台一套的黄金时段。《电视书场》每集20分钟,每天在中央电视台第一、三套节目首播,至今已播出6000集长篇评书节目,收视率一直位居中央电视台前20名。《曲苑杂坛》在中央电视台各级领导的关心培养下,在社会各界老师和朋友们帮助下,取得了一点点成绩,曾获“全国十佳摄制组”,多次获全国优秀节目一等奖、优秀栏目奖。我在全国主持人大赛中荣获“金话筒”奖,还被评为“全国十佳制片人”,广电总局,中直工委的“优秀共产党员”,艺术界“德艺双馨”的代表。党和人民给了我这么多荣誉,使我深感不安,也给了我继续拼搏的动力。
[move] 我们一直在努力!!! [/move] [fly]   QQ:442403121    浙江QQ群;32741402 [/fly] 45世爽公-56世道兴公-58世记公(唐下派)-61世煨公-68世福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