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语功名人,进取休太疾。早荣亦早枯,易得还易失。默识乘除机,处满须防溢。
——汪 绎
汪绎(1671~1706),字玉轮,号东山,清休宁县城西门人,寄籍江苏常熟。康熙三十六年(1697)会试得中贡士,因回家奔父丧而未能参加殿试;三年之后的康熙三十九年(1700)恩准补考殿试高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后辞官归里,卒于扬州。
书香门第育英才
休宁西门汪氏家族是唐越国公汪华的后裔,明清之际因商而富甲一方,因学而才人辈出。汪绎的父亲跟大多数族人一样,也是爱好读书学习的商人。特别是汪绎的外祖父钱曾,是常熟名士,又是一位著名的 刻书家和藏书家,其藏书楼“述古楼”与“也是园”更是天下闻名。汪绎自小才思敏捷,加之长得英俊标致,深得外祖父宠爱,有幸浏览到了别人无法见到的书籍文献,同时,又凭这层关系,结交了众多当时的名流。清初江南大藏书家、“铁琴铜剑楼”主人瞿绍基、名噪一时的诗人邵陵等都是汪绎相交很深的朋友。汪绎经常从游问学于这些顶尖的师友当中,耳濡目染,受益非浅。再加上外祖父又刻意调教,自小便诗词书画,样样拿得上手。未及成年,便能出口成章,更以善诗著名。由此可见,他29岁便一举夺得许多人终身可望而不可及的状元桂冠,是与其深厚的家学渊源分不开的。
诗书卓绝留后世
汪绎当年考完殿试后,在举行唱名仪式的当天,骑马游街,曾口占一绝,其中有“归计讵谋千顷竹,浮生只办十年官”的诗句。但实际上,他仅当了五年官。在任会试同考官的时候,录取了原籍休宁、寄籍浙江海宁,被当代著名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奉为查氏祖先的清初诗人查慎行。在官场遭人排挤时,曾作《寄庭仙》一诗表明归隐之意:“五年心事共谁论,惜别胥江日色昏。水底须眉终有相,雪中指爪已无痕。秋风鲈脍江南味,春雨梅花处士魂。毕竟家山贫亦好,知君亦厌孟尝门。”辞官归隐后,曾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奉命与翰林汪士宏赴扬州校刊《全唐诗》。但更多的时间,则迷醉于山水田园之中。“短篱矮屋板桥西,十亩桑阴接稻畦。满眼儿孙满檐日,饭香时节午鸡啼。”这四句诗,生动表现了他的田家之乐。后人把他的诗作辑成《秋影楼诗集》刊行,他的门生查慎行还特意为之作序,著名诗人沈德潜还从中选出12首编入《清诗别裁集》,《江苏诗征》也选录其诗7首。他的书法仿效《黄庭经》、《乐毅论》,颇具功力。作为公认的书法家,他早已被载入各种版本的书画辞典。他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他的诗书是不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