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 塘
--------------------------------------------------------------------------------
日期:2004-11-7 阅读:127次
过塘村是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比较偏远的村,现有人口1108人,下辖7个自然村,9个村民组。
该村位于徽州区与休宁县的交界处,过一个田畈就是休宁地界。它座落在黄山河谷盆地的丘陵中,村庄由三面山包环抱着,陷在一个?里。从西溪南去过塘,机耕路直达,经上长林、穿过黄程塘,上来龙山山岭(俗称“岭上”),下岭就是过塘村。
过塘村建在燕窝形的窠中,西南是一片开阔地。窠中间是一个三亩见方的水塘,俗称“大塘”。大塘方方正正,寄寓了“端方正直”的传统观念。四方塘?均用石脚砌起,四周设有洗衣水埠。环塘住宅面塘而建,部分住宅建有披廊,靠塘挑空,设有美人靠,以供主人或来往行客休憩,是夏日纳凉的好去处。因为过塘村是个燕窝形,旧时行人过客是不准穿村而行的,生怕踩坏了燕窝,惊吓了小燕子。从歙县通往休宁须从过塘村边绕道而行。过塘村西边村头建有“三斗亭”,亭中有副
流传至今脍炙人口的对联,上联云:走不完的前程,坐一坐,从容行去;下联云:想不尽的心事,歇一歇,暂且丢开。
过塘村主姓汪氏,是大唐越国公汪华之后。汪氏60世吉祥公在南宋时始在过塘选址定居。到了明代,过塘汪氏达到鼎盛。明代万历年间,过塘汪氏第72世孙汪文财考中进士,授山东青州知府。“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汪文财做官发财后,在过塘村大兴土木,建成宏伟气魄的显柱官厅宅第。从遗存于过塘大塘后?的宅第门楼,还能看到当时建筑规模的庞大和建筑工艺的精致。该门楼朝南面塘而建,三开间五进深,楼门口有青石雕刻的石鼓,进门上方有长方形黑漆底飞金牌匾一块,上题“文元”二字。门楼采用珍贵木材和麻石制成,方形柱、柱磉及屋脚采用地方上的红页石料。据考证,徽州凡是采用地方上红页石料建屋的均是明代建筑。从该门楼的建筑风格及用料来看,可以肯定是明代遗物。该宅第不知何年何月倒塌,残留的门楼成为过塘村的公产,后人在门楼内安置了坐凳,成为休息聚会的场所。
汪氏在过塘村建有祠堂两处,宗祠在过塘与竹林浦接壤之处。据说,竹林浦是个畚箕形,畚箕口正对过塘村,是要畚去过塘村的财气的。过塘村汪氏请来了地理先生,想方设法要破法。通过仔细堪看,地理先生建议,要破此风水,必须在过塘与竹林浦一屋之隔的空地上建一障碍物,封住畚箕口。汪氏采纳了地理先生的建议,建起了五开间三进深的汪氏宗祠,把过塘村与竹林浦拦腰隔断,封住了畚箕口。该宗祠在解放前倒塌,现已改建成过塘中心小学。新社会破除迷信,人丁兴旺,村庄发展到现在,过塘村与竹林浦已合二为一、连成一体了。现在的过塘村,环塘老建筑依旧,新建的钢筋水泥楼房都选址在地势较高的向阳处,不愿呆在窠里,窝住在?中。琉璃瓦,红通通,青白瓷砖和铝合金门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真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清代及民国时期,过塘村在外经商的人数不少,主要经营布庄及南货,经营地点分布在江苏南通及浙江杭州一带,但有大的建树者不多。清末民初,与过塘一路之隔的竹林浦叶氏经营有方,曾为江南南昌兴茂店管事,积攒了不少钱财。从竹林浦现存的住宅可以看到当时的辉煌。竹林浦只有上十户人家,主姓叶。几幢清末民初的徽派建筑,耸立在“畚箕”中。门楼镂刻精细,远处望去古色古香。在竹林浦,代表性建筑是叶家齐宅。该宅砖木结构,上下对廊。进门有一个门套,宅内木
刻松竹梅岁寒三友及诸多博古图,刻工精细,维妙维肖,是用典型的徽派圆刀法刻就。堂前正上方,挂有一块红底飞金长方形匾,上题四个遒丽的大字“竹苞松荫”。工楷题跋,一丝不苟。跋云:“先君松言公,襟怀磊落,孝友自持,常嘱家齐曰:‘汝曹苟后嗣繁衍,当就故里筑舍,切勿离乡,致忘先人庐墓。’家齐谨遵遗命,构屋数椽,聊蔽风雨。工竣,以四字题额,寓意于里名之竹林浦与先君讳旨,愿家风绵远,永留纪念云。甲寅仲春家齐谨识。”该匾是叶氏兄弟时任绩溪县长叶光培为叶家齐新建宅第大厦落成恭贺时赠送。“竹苞”隐含竹林浦之地名,“松荫”寓意其松言公积德行善,福荫后代。
现在的过塘村主要以农业为主,水源不足,田地贫瘠,自然条件较差。过塘人为改变落后面貌,因地制宜,发展适销对路的农副产品,营建竹木林果基地,决心把过塘村建成座座山头花果飘香、处处山包竹海扬波的绿色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