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7589|回复: 1

汪华精神及丰功伟绩之思考

[复制链接]

18

主题

22

帖子

19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2
发表于 2017-9-17 18: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汪华精神及丰功伟绩之思考
                                                 (作者:汪敏)     
        去年夏,我有幸应邀参加了铜陵市汪华文化研究会。当时我感到由于年代久远、自己知识贫乏,家谱丢失对先祖的事迹知之甚少,觉得参与汪华文化研究有点力不从心。入会后,借着研究会这个平台阅读《天下汪氏》会刊、《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等相关资料,终于找到了本族涧边大溪汪氏族谱的影印件,才知道我是涧边大溪汪,属华公长子建公后裔。四十一世在登源,五十一世在旌德新建,五十六世唐模,六十八世松明山,七十六世汪保公为迁桐始祖。村子前后有涧溪,因涧而得名:且村庄汪姓居多,故名“涧边汪”。目前已有汪姓400-500人口。1914年建了我族(南本堂)汪氏宗祠,祠堂规模宏大,为徽派建筑,雕刻传神。解放后,祠堂被地方政府征用为粮站,80年代,粮站被迁出,祠堂又回归为我汪氏家族并有专人代管。由于多年失修,虽有些破旧,其威严未减。1931年由82世,楷、梓、校三房头为首,对家谱进行了五修。我祖父灿卿公是主修之一,据了解,从祖居地涧边分迁到外地的有;将军庙、东山、陈瑶湖的四姑墩、横埠镇横山村、江南贵池青阳等地。
对于华公的历史功绩,许多专家学者包括皖南的政府机构都有了很好的研究,并给予了很高的历史评价,这些评价应该说都是正确的公证的,不容置疑。由于我对华公的历史了解甚少,加之历史知识和资料的缺乏,不好评价。通过《天下汪氏》会刊上有关专家学者对华公的介绍和评价,阅读了几篇《越国公汪华行状》暨黄山学院《汪华統治徽州期间功绩探述》等文章,我终于明白有一句老话是正确的:“历史是由后人来写的”。一个历史上的伟大人物生前的事迹是很难的在他们当代作出正确评价。伟人毛主席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华公的历史现象就充分证明了这句话的正确。他来自于民间,服务于人民,得到了当地人民的拥戴。他出身虽贵族,但幼年丧父,在舅父家长大,成年后生逢乱世。现在我们研究他的文化现象,历史功绩,弘扬他的精神,学习他的品德。我给自己提出了一个问题:学什么?他的精神实质內涵是什么呢?哦!他并非是割据一方、称王称霸。而是保境安民、忠臣爱国;归顺大唐、促进統一。从他的高尚精神和我现在所读到的关于他的文献,了解他的生平看,我认为可以用四个字来慨括他的精神,这就是‘济世安民’,用‘爱国爱民’或者有的学者提出的‘爱国靖民’,作为汪华文化的核心內容是比较妥当的。这是我们作为汪氏子孙要学的核心內容。我认为汪华一生所为都是出于济世安民。且他的爱民行为与时代的发展相一致。当天下大乱,群雄割据,盗贼四起,生灵涂炭之时,他‘不忍盗贼残害民生,遂率一方,相与保据’,建吴称王,保境安民;当唐高祖受禅,秦王李世民出师江左,国家統一,日月出时,为免去百姓兵刃血灾,自息战火,弃王归唐,促进国家統一;当杜伏威,‘疾王归唐之事不出于己,因袭之以为己功’,派王雄诞来犯时,虽经抵御而未能制止,面临內战延续扩大,战则百姓遭殃,降则可停息內战,维护国家統一,百姓平安。他选择了忍辱负重,面缚请降,免除了內战;他但任短暂的歙州刺史后,又被朝廷免除职务,于武德五年调到京师长安,直到贞观二年四月五日前,朝廷没有给他安排具体职务,请享越国公从一品待遇,他当时年富力强,但他平心静气,接受朝廷考察。这实际上是朝廷对他的不信任,但他能与朝廷保持一致,维护統一。与他形成鲜明对比,杜伏威入朝后,派辅公拓镇江南,而兵马属王雄诞。武德六年八月辅公拓则害死王雄诞夺取兵权,公开反唐,并于丹阳称帝,国号宋。后被朝廷剿灭。他留在江南的部属汪王铁佛、汪天瑶、陈富、任贵等也长期与唐王朝保持一致,无一人反叛。都能顺 民意,顾大局,自觉维护国家的統一安定,这为江南地区的社会进步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也对汪华经过考验于贞观二年四月再起重用,奠定了唐王放心的基础。
华公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是汪氏后人的楷模,有这样的祖先我们当之骄傲。他是隋唐一演义里唯一没有出场的盖世英雄,是保境安民,维护国家統一的不二楷模。这是他爱国爱民伟大实践的必然结果。我想他的行为的初心就是济世爱民,而不是为了生后来的封诰。他之所以能得到历代君王对其‘生封公,死封帝’的推崇,是因为他的为人为官之道得到了从人民到最高統者一致认可。历代帝王对他的加封本质上是从为维护自己統治的需要,他们需要这样一个爱国爱民,忠君爱民的偶像,以维护他们的統治。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明君贤相,文臣武将灿若星空的唐朝,越国公汪华一直执掌大唐禁军二十余年,为大唐社稷江山和贞观之治作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正史里并没有给他作出公正地评价,在旧唐书的记录中为‘赋’,这叫后人无法理解。直至宗代罗愿著《新安志  》才给予正名。汪华的人生追求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后代历朝对他加封都是在社会治理出现危机时,他们需望再出现象汪华这样伟大人物来帮助他们巩固封建統治,维护社会安定。封建社会实行君县制,县以下广大乡村治理靠的是宗族、家族治理为主,徽州有‘十姓九汪’之说,加封汪华就按抚了汪姓民众,这也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这进一步佐证了汪华的济世安民思想,与实践在为促进民族团结,华夏統一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我们今天在这里学习,研究探讨汪华现象,汪华文华、汪华精神,有没有现实指导意义呢。我认为有;当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四起、生灵涂炭时,他挺身而出,保境安民,先后据江南六州,尽力调和土著与移民之间矛盾。促进山越文化与中原文化大融合;唐初战乱的狼烟未熄灭时,为促进华夏統一,奏表归唐,使江南六州得以修养生息,开始了古徽州的空前的繁荣昌盛;归唐后他忠君爱国,勤政为民与李世民、房龄等君臣共同开创了举世闻名的贞观之治。
作为汪氏后人,我们理当维护,发扬継承先祖的思想精神,为祖上争光,而不是相反。为官者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用现在的话讲,也就是要忠于守职,勤政爱民;乐于奉献,廉洁自侓;不忘初心,奉献社会;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运则忧其君。”
          作为一介布衣的贫民百姓学什么呢?怎么做呢?就是要勤俭持家,勤劳致富,遵纪守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文明和谐;尊敬父母,友善兄弟;乐于奉献和睦乡邻。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总之大家都要做到:“富贵不能谣,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要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就无愧于先祖,无愧于时代了。
汪敏;男,1956年元月生,大专学历。转业军人,曾任枞阳县委办秘书、枞阳县人民代表大会十三届、十四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2016年退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5

帖子

813

积分

圣骑士

积分
813
QQ
发表于 2017-9-18 18:5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汪敏老祖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