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3547|回复: 3

汪满田在哪儿?求答电话13340121131

[复制链接]

7

主题

10

回帖

513

积分

骑士

积分
513
QQ
发表于 2016-12-26 20:4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竹林堂在哪里?13340121131求答?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2

主题

2725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http://www.hskaj.com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962
发表于 2016-12-27 08: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徽州古村落折叠村内情况

汪满田村为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溪头镇的一个行政村的村名,原为大谷运乡的一个村,后大谷运乡与原溪头镇合并成立新的溪头镇,汪满田成为溪头镇的一个行政村。汪满田村座落在溪头镇的西北方,东与大谷运村接壤,南与桃源村、西与桂林镇西坑村、跳岭村、上丰乡交界。全村12个村民组,2005年底为586户、1890人。其中有近300人居住在上叶祁和潘村宅自然村。2008年由原汪满田村和木岭后村合并,成立新的汪满田村。

布射河从汪满田村中流过,保存完好的徽州古民居分布于布射河两岸,村庄布局像"┣"形。村口河坝上路边有一株200多年的榧树,1999年枯死,现重新栽下一株。村内河面上有上六家桥、祠堂桥、把下桥、松源桥和伴娘坑古石拱桥。从大谷运通往汪满田的公路2000年开通。在村松源桥头,有一座水口庙,原已倒塌,2005年按古修复。


折叠地形概况

地处深山区,新安江二级支流布射河的源头地区。山脉皆属黄山余脉,其主干来脉为汤岭东支古黄孽山支脉(今属黄山-大会山山脉),最高峰上阳尖(又名南云山),海拔1402米,为本地方圆几十里内除黄山外的最高峰。汪满田一带的高峰还有五龙过谷(1295米)、仙人石尖(1268米)、大脚山(1120米)、帽鹰尖(697.7米)、竦岭尖(657米)、桃岭(620米)、大山尖(633.8米)、乌龙尖(631.5米)等。


折叠历史沿革

1935年整顿行政区域,全县划四个区。本地区划属一区,晔岔乡,大谷运乡、竦坑乡、竦口乡、大源乡等。

1938,撤晔岔乡改置溪头乡,驻地溪头。

1939年,溪头乡、竦口乡合并更名为大野乡,驻地溪头。大谷运乡更名为仁里乡,竦坑乡更名寺坑乡。

1940年,歙县裁撤一区,本地区划属徽城镇管辖。大野乡移驻竦口,辖竦坑,大富,汪岔,晔岔,梓坑,蓝田,溪头,汪村诸保;仁里乡辖大谷运,平安,半溪,汪满田,松源,西坑,采石,跳岭诸保;寺坑乡辖坦头,大源,上源,茶源,木坑,里竦坑,外竦坑,桃岭诸保。

1941年,桂林,大野,仁里,寺坑,丰源乡划属岩寺区。

1942年8月,歙县增设许村区,桂林、大野乡合并为大桂乡;仁里、寺坑乡合并为凤凰乡,驻地地竦坑;丰源、许村乡合并为丰村乡,与黄山、 川二乡同隶许村区管辖。

1946年,恢复大野乡建置,驻地溪头。

1949年10月,撤销乡政权,设溪头区,全县位五,驻地溪头。

1950年7月,歙县第七区,驻地溪头。包括黄村(老)乡全部,北及东北包括大谷运(老)乡全部及绩溪县大源、上源、茶源、洪坑、坦头地域。

1952年6月,黄村(老)乡黄村以外地域,附属许村区,其他地域不变。

1955年12月,西部扩大到上丰、霞丰、溪源、跳石、王进坑五个(老)乡及黄村(老)乡黄村以外五个村地域。

1956年4月,东及东北部坦头、大源(含上源、茶园、洪坑)两个乡,洪塘(含盈坑)、溪东、汪村、江村环四个选区地域划属绩溪县。

1956年11月,溪头区辖四个乡:溪头、大谷运、黄村、上丰,驻地溪头。

1958年10月,红旗人民公社(九月十八日筹建时,称汪满田人民

公社)。驻地汪满田;西部上丰乡全部划出,成立上丰人民公社。

1959年1月-2月15日,设溪头人民公社,俗称大公社,驻地溪头。溪头区撤销。

1961年7月20日,设中共溪头区委员会(不设区公所),辖三个公社:溪头、大谷运、黄村。驻地溪头。

1963年7月10日,设溪头区公所,辖四个公社:溪头、大谷运、竦坑、黄村,驻地溪头乡

1983年3月,溪头区四个公社同时改乡建置,即溪头乡、大谷运乡、竦坑乡、黄村乡。区公所驻地溪头。

1992年3月初,撤溪头区。溪头乡、黄村乡合并建立溪头镇,竦坑乡并入大谷运乡。

1993年9月,原黄村乡地域自溪头划出,恢复黄村乡建置。

2004年11月,大谷运乡十个村的地域全部并入溪头镇,建立新的溪头镇,驻地溪头,现溪头镇所辖16个行政村,即:平坦源、外竦坑、里竦坑、桃岭 、大谷运、双河口,木岭后、汪满田、桃坑、考坑、溪头、西坡、蓝田、梓坑、晔岔、洪村口。自然村87个,其中蓝田村至今已居1420多年。

2008年由原大谷运村与双河口村合并,行政村名称为大谷运村,全村总人口2600余人,22个村民小组。


折叠主要物产

汪满田原为大谷运乡的一个村,大谷运地区物产丰富。

大谷三宝

大谷运盛产优质茶叶,为黄山市最负盛名的名优茶产地,主要名茶有黄山毛峰、黄山银钩、黄山绿牡

丹、海贝吐珠、锦上添花、滴水香等。

黄山毛峰: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大谷运为黄山毛峰核心产区之一,大谷运产的黄山毛峰为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的产品。

黄山银钩:因弯曲似钩,毫白如银而得名。黄山银钩1972年首创于歙县大谷运乡,是以毛峰之嫩度,炒青之制法,精采巧制而成的。在茶叶专家们的关心指导下,经过茶农的数年试制,千锤百炼,才于1979年定型弯钩状,并定名为黄山银钩。黄山为地名,银钩指品质。黄山银钩主要产地在大谷运乡的双河口村和木岭后村。这两个地方所产的银钩称道地银钩。茶园多分布在黄山山脉的深山茂林幽谷之中,土壤气候,得天独厚。黄山银钩是用茶树良种"滴水香"采制而成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初展,经过精心制作,成茶品质独树一帜。外形纤嫩钩曲,色泽黄绿油润,高香持久,味浓鲜醇,回味甘甜,汤色碧绿明亮,叶底完整。

黄山绿牡丹:为创新名茶,属绿茶类,创制于1986年,主产区位于歙县东乡大谷运的黄音坑、上阳

尖、仙人石一带。歙县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特殊的精湛加工技术,造就了绿牡丹茶的色、香、味、型,是深受游客喜爱的茶叶品种。黄山绿牡丹茶采制技术要求较严格,做到"三定""六不采":即定高山名镋,定不施化肥、农药,定滴水香优良品种。病虫为害和受伤芽叶不采,对夹叶和鱼叶不采,露水叶不采,紫色叶不采,瘦弱叶芽不采,不合标准的芽叶不采境和特殊的精湛加工技术,造就了绿牡丹茶的色、。采回后,当天制作。黄山绿牡丹茶的质量标准,要求一芽一叶初展、花瓣、花蒂排列均匀整齐,圆而扁平、白毫显露,峰苗完整,花瓣直径约5.5公分,花蒂直径约1.2公分,每朵重量3.2--3.5克。其特征是色绿、显毫、香高、汤清、味甜、形美。 上等的绿牡丹茶呈花朵状,一芽一叶初展,花瓣排列匀齐,圆而扁平,白毫显露,峰苗完整。冲泡后,那一股股带熟板栗香气的茶香扑鼻而来,杯中花茶或悬或沉,茶尖茶芽徐徐舒展,犹如一朵盛开的绿色牡丹。细品一口,顿觉清香绵绵,回味甜润悠长。专家说道:"黄山绿牡丹,色绿、显毫、香高、汤清、味甜、形美,开汤后如盛开的牡丹花,既是饮用上茗,又可艺术欣赏,为茶中一创新。"2007年3月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年"开幕式上,黄山绿牡丹就曾被国家主席胡锦涛作为国礼茶亲手赠送给了俄罗斯总统普京。

汪满田村人汪智利创立了"汪满田"茶叶品牌,汪满田牌系列名茶风靡上海滩,为中国名牌农产品,绿色食品。


折叠汪满田村姓氏

汪满田主姓汪,客姓叶、程。汪氏系出平阳郡,汪华七子爽公派。婺源大畈、金锅岭三支派。首迁祖,

婺源大畈支汪亨。于南宋绍定三年(1230)辗转流客汪满田,依附于村中程姓。相处半年,程姓主人见其虽落魄,依然表正形端,辞严法肃,便以女嫁之,生诚让、诚正二子,乃家于汪满田。亨传四世,子孙即盛。"不意福建贼 夜潜至,遭杀殆尽,(仅存)大贵、大富、大中三公"。其后或他迁,或数代单传,又经太平国天国兵燹现已支弱族衰。汪亨子孙建祠:"竹林堂"。从汪满田八世始用轮祚排行字。"惟永得良,文天长老,汝宗启福,明智国昌"。民国初又以宗祠楹联作为续排行字:"亲顺承纲嗣续象贤垂世训,端严律品慎修作对振家声。"现已衍至"承"字,前后计传二十五世。二迁祖:婺源大畈支汪奴,又名应奴,后人嫌"奴"字不雅,改为"胪",字殿传。其父润一,字阳,为宦泉川,时值"海贼叛作,遭难散逸,潜归新安'于元大德四年(1300)投奔同宗支派汪亨迁入汪满田,初靠佣工和为人殓尸度日。奴生七子:伯千、伯一、伯二、伯三、伯乐、伯久、伯古。六与七子无嗣,长二四亦再传而无闻,惟伯二、伯乐衍族。伯乐传六世回祖迁今黄村的旧宅开族。七世大关亦外迁,伯乐支遂在村中绝。伯二支传八世即在村中衍成大族,成为今日汪满田之主体。光族者主要是僧保一支,自僧保父汪其叶至汪添禄曾演绎出当时名动徽郡的"七代同居"佳话。汪添禄支因"七世同居"之彰,而名宗祠"雍睦堂",后扩建为总祠。该支改称"老屋下派"。雍睦堂分支有:敦睦堂,奉汪正元为支祖。正元传二世永煜、永照、永 、永 、永辉,分立五房。三房永 支六子:良培、良垍、良 、良垲、良 ,世称六家。敦睦堂分支出汉虎(一说作火)堂,奉永 为支祖,后世又分出上六家、下六家,及中桥头厅上派等。"六家派"为汪奴派下最盛派。(按永、良、德、光、大皆排行宫,数字指排行人数)。后世分支堂有:端五堂:奉添衬为支祖,添衬传二世:正恒、正恺、正恬、正惇、正 分立上五家。德懋堂:奉汪正茂为支祖,后分析柏枝园派。五庆堂:原为汪文彬拾皇税银不昧,县令赞助在歙城开设之药堂名,子孙为荣宠,而袭为支堂名。此外尚有汪尚寿创立之继述堂,文槐、文桂、文林等后裔分支之德盛堂;及六家长房之后亦以药堂名支堂的嘉会堂等。雍睦堂轮祚排行字,自汪奴九世始用:"伏添尚玄正,文永良德光"。后因避康熙帝玄烨之讳,改"玄"为"元"。自十九世始改用绩溪曹作舟所撰宗祠楹联作续排行字:"大启芳徽在笃伦常昭祖训,高怀善庆惟敦道义绍家修"。现已衍至"昭"字,前后计传27世。三迁祖:金锅岭上门支派汪宏富,曾承祧梓坑叶氏娘舅,因在叶祠梁头暗刻汪字,被令回宗,羞于归里,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迁入汪满田,先借住一过间楼下,后人遂称"楼下派"。开族后,子孙代渐兴旺,建祠:德庆堂。自宏富三世始用轮祚排行字:"积满万正时,启嘉承天益"。后祧神主以新编宗祠楹联作续排行字:"日永朝宗,蔚起文光延世德,家余善庆,恒昭秩序重伦常"。现已衍至"宗"字,先后计传十六世。"雍睦堂"基本保存完好,祠堂内开设合作商店;"德庆堂"只存大门门棱,内部结构腐烂倒塌,其余支祠全部荡然无存。


折叠民俗活动

保熟节:每年农历六月初十,汪满田各家各户都要用面粉和米粉制成"苞芦穗形糕"及圆形、三叉开淡、咸、甜包,作供到土地庙、社公庙、自家田地里祭拜,祈保五谷大熟,供祭后将面包、米粉糕遍饪亲友以散福。为每年必不少的节日,亲友好友欢聚一堂。

鱼灯会:汪满田村在西山降有一大石塔平滑如境,云此乃"火境"。村中火烧屋之祸根。需以水克火。在清光绪初,因信形象言,遂以五个祠堂兴五个"鱼灯会",每年正月十三至十六夜,合族男丁抬鱼灯游村。鱼灯以竹为架,棉纸糊,彩绘鱼鳞,头有"王字",嘴有双须,并装有流星喷管。大的长约七米、五节,高三米多,内点腊烛百余支,每灯有二十多人抬,此外尚有小鱼灯,及其它动物形象小灯和花灯无数,由儿童提游。游灯时,宗祠的鱼灯先向前,其余鱼会灯再跟上,每个鱼会鱼灯前由松明照亮,一盏菜刀型大扁灯在前开路,灯三面写"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后面是两头狮子,边走边舞。狮后面是大锣大鼓,再后面是花灯、鱼灯、五谷灯,每盏大鱼灯后皆有细锣细鼓助威,最后是儿童提各式小灯跟随。一路鞭炮齐鸣,鼓乐喧天。每盏鱼灯经过宗祠均要对祠堂门点头摆尾三次,行至柏枝园坦上,鱼灯要依次打转,舞蹈,谓之"滩花",喻于打子,兆村族丁旺。鱼灯游村数转,最后出村口,神庙,返回祠堂灭烛放置,然后锣鼓开台,演戏酬神。到正月十六晚,所有鱼灯都要游到村后的小山墩上,将鱼头对着西山降的"火镜",摇头摆尾,此乃鱼灯最后的高潮,在墩上面对"火镜"鞠躬,恳请来所"平平安安、年年有余"。每年的鱼灯花费在数千元以上,均为村民自愿捐款。娶新妇之家更自愿另出钱为本祠堂鱼灯点烛,并宴请抬鱼灯者,冀新妇早生贵子,生子之家又买烛点灯还愿。鱼灯活动在1964年终因倡导破除迷信停止,1979年恢复沿续至今。近两年,木岭后村汪氏在山上也嬉鱼灯。常住在上中祈的汪氏将鱼灯嬉到溪头。1988年3月4日,汪满田鱼灯参加县民间艺术节调演,获大奖。2005年10月,参加黄山市国际旅游节暨歙县民俗文化节活动,获"最佳表演奖"。

汪满田在清光绪末配合元霄节闹鱼灯和社祭兴办了京剧团,有演员50多人,演出《打金枝》、《黄鹤楼》、《空城计》等剧目二十多出。60年代后增演黄梅戏、现代戏,90年代停演。


折叠革命老区

汪满田在历史上为保、乡、公社所在地。革命战争时期,是皖南游击队的根据地。1945年10月,皖南游击队将游击区扩大到汪满田一带,中心县委游击队先后落脚在叶元良家及竹岭汪永进家。1947年10月,皖南地委迁到汪满田,临时建立了黄东委。1948年5月初,在汪满田正式成立中共黄东工委,同时成立并隶属黄东工委歙绩、旌绩、歙太三个工委。1948年9月到1949年4月,中共黄东工委批准在汪满田建立新民乡,俗称游击区民主革命乡政府。1952年6月汪满田乡是溪头区十三个乡政府之一。1955年6月,溪头区

所辖18个乡有汪满田乡。1958年10月,大谷运、溪头、黄村三个乡十四个高级农级社合并成立为汪满田人民公社;1959年2月改称红旗人民公社,驻地溪头,此后汪满田一直为村委会驻地。

1934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团一九师北上抗日先遣队第三团在汪满西山降与国民党补一旅遭遇,血战一天,团长王青山以下十八人当即阵亡,转移途中又有9名重伤员牺牲。牺牲的红军烈士被当地群众就地掩埋。史称"西山降血战"。2005年8月,经县政府批准,汪满田村在松源桥头建立《红军革命烈士纪念碑》。2006年3月又被批准为县级文保单位。

1938年6月中旬,歙县东北乡武工队在汪满田破获国民党特务队一个,为首者汪云赞、汪徽信、汪芸志。

1948年4月18日,中共皖南地委在竹岭召开地委扩大会议,史称"汪满田会议"。与会干部、警卫部队及地方武装共800多人。确定了巩固老区,发展新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准备基地任务等。决定建立皖浙赣工委、黄东工委、皖赣工委、黄西工委、皖浙工委、苏浙皖工委。

1948年11月13日,吴文瑞、王保实、陈洪率原黄东大队二连和地委警卫连一个排,度120多人抢,攻打黄村碉堡后回竹岭驻地宿营,由于叛徒江受盛(绰号小罗汉),国民党特务汪徽倍、汪运东等告密并带领保四团和县武装500多人进剿竹岭,

凌晨包围了游击队宿营地。经激烈的突围战,击毙保四团8人,击伤9人。游击队6人牺牲,3人受伤,最后突围成功。国民党军队烧毁了叶元良房屋无功而返。在战斗中,我军排长汪金?(音lou3,门里一个犬字)、事务长鲍水生、战士程根水、洪观定、史江等6同志壮烈牺牲。为抚慰英灵,歙县人民政府于1982年11月建立烈士纪念碑。

1949年3月,中共皖南地委书记胡明、皖南部队司令员熊兆仁在汪满田主持召开群众大会,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指出解放大军很快就要过江,皖南全境解放在即,号召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入到迎接解放大军的革命高潮中去。与会五、六百名民兵、群众无不欢欣鼓舞。

汪运东:绰号烂脚东水泄不通满田人,1948年带国民党保四团烧叶元良房舍,同年处决于绩溪县金坑。

汪徽信:汪满田人,特务。1948年带国民党保四团进剿竹岭游击队驻地。同年被处决于界牌坞尖。

汪启祈,又名红祺、老三,汪满田人,保长,向国民党告密抄游击队军粮,1948年处决于汪满田。

程发林,又名周治,跳岭人,保长,1951年4月在汪满田镇压。


折叠汪满田村人物

汪玄铿:汪满田人,商于芜湖,以贩猪起家,后与人合伙经营窑业巨富。某日,见一落泊书生坐其门前井栏上落泪,询之告:姓张名廷玉,相城人氏,不容于兄嫂,无家可归。怜而收留,使其于二子读书。数年后,助其盘缠令考,竞中进士,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深得雍正、乾隆二帝宠信,一直感念受资助之恩。值玄铿寿诞,张迁玉奏请乾隆帝御书"瀛州仙侣"四字,制成寿匾送至汪府。后玄铿将此匾运回故乡,悬挂于汪满田"上五家"老屋正堂(惜斯屋与匾毁于1957年生产队茶厂火灾)。

汪文彬:在村下马颈看水,拾得一包袱,内有县衙皇粮税册一本,纹银二百两,就坐等失主。果见一人惊惶奔至,询至失主也,迎至家中,文彬举包袱还之。失主欲分银酬谢,不受。失主至县即禀其事于县令。县令赞叹不已,遂于郡城开办"五庆堂"药店,招文彬经理之,人闻其义,竞相光顾,生意十分兴隆。后人沐德,遂以"五庆堂"名其宗族支堂。

汪溶:字慎生,号满川村人,汪满田人,出生于兰溪县,自学绘画。民国23年起先后住北平京华美

专、北平辅仁大学美术系、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教席。1954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1957年任北京中国画院委员会委员、画师。为中国美术协会会员。有《汪慎生画辑》、《中国书画》以及《黄山雁荡纪游册》行世。1956的夏,周恩来总理曾携其作品赴亚非访问,作为国家礼品赠送国际友人。《毛泽东故居藏书画家赠品集》收有他的《四季长春图》、《花鸟图》和他与齐白石等人合作的《百花齐放图》、《普天同庆图》、《群芳介寿图》等。陨于1972年。

象山:父亲汪作霖是清末秀才。本人历任村董事,为人排解忧,地方威望极隆,乡人敬称其曰老象。1945年,中共皖南地委领导人胡明数次慕名造访,相见恨晚,慨然参加革命工作,并送子汪在达参军。1947年10月,组织群众坚壁军粮。保四团至,捆绑吊打,绳索吊断,终不吐实,军粮得以保全。解放后,积极参加土改,当选项为农民代表,被定为民主人士。参加一至七届歙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及歙县一届人代会。1951年,出任溪头区临时法庭审判员。1960年逝世。

汪启疆:汪满田人,1944年任安徽省政府参议员,历任徽州中学校长,国民党徽州中区党部书记,上海中法国工学院训育主任、教授。

程富金:1938年出生于汪满田,自幼丧父。8岁就读于汪满田小学,15岁考入歙县中学,17岁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务家。任汪满田乡政府民政副主任,并创办全乡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3月由汪满田乡政府推荐提干脱产,任县农业局茶叶辅导员。197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56年3月起至1998年4月,先后在本县和旌德县工作,1982年被评为第一批农艺师技术职称。先后任岩寺区委副书记、区长,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党组副书记县人大党委主任,并任人大党委会机关党组书记等职。公务之余,多所著述。曾先后出版著作17部。其中有的著作被译成英文,在海外出版发行。现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安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安徽省少年儿童文艺家协会理事,安徽民俗学会理事。是省第六届、第八届人大代表,黄山市第一、第二、第三届人大代表和党代会代表。在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期间,荣获全国优秀信访工作者称号。

汪芳生:著名茶叶专家。汪芳生曾经荣获国内及国际56项大奖,拥有30多个专利,入选世界名人录,更因为他发明的奇茶给贫困山区茶农开辟了一条脱贫致富的财源。汪芳生出生在一个茶叶世家,从茶校毕业后,历经几十年的茶叶生产、收购、管理、试验等艰苦磨练,成长为一名茶叶科技行家。汪芳生在做好数十年的茶叶第一线生产、科研、审评、收购的工作之余,广泛汇集了中外有关茶叶资料精华,总结了祖上传下来五代茶业工作经验几十年如一日潜心钻研,致力开展茶叶的科技创研工作。1986年,在传统制茶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在景物造型上实现科技创新和突破,终于发明了"黄山绿牡丹"奇特名茶。此后又发明了锦上添花、龙凤戏珠等80多种奇茶,先后获奖60多次,其中"黄山绿牡丹"等夺得国际金奖,有4个新品种被国际评为"国际名茶"。研制出 "黄山绿牡丹"后,汪芳生立即深入贫困山区,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300多场,培训5万人次。由于工艺造型茶加工附加值高,畅销国内外,其制作技术很快辐射到福建、江西、浙江等全国6省300多个市县,年创经济效益1亿多元,香港一家媒体为此惊叹"黄山奇茶魔术年赚逾亿"。有许多国外的茶叶经销商花百万巨款要购买他的奇茶代理权,都被他婉拒,其中原因之一:为了黄山名茶的声誉和黄山茶农的利益。

汪智利:1967年1月出生于汪满田。就读于汪满田小学和大谷运中学。1985年,挑着木匠担只身闯上海谋生。1987年,在家乡采购一龙溪车茶叶、笋干运往上海,初战告捷。1994年在家乡建立后方茶叶生产基地,开设"汪满田茶场",创出《汪满田牌》"滴水香"系列茶叶。1997,所创系列绿茶已达11个品种,并经中国茶叶研究所批准,准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当年打入上海著名的联华超市。1998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第19号公告显示,"汪满田牌"茶是其中的佼佼者,被评为安徽省绿色食品先进单位。在第八届国际西湖、北京斗茶会上,"绿玉兰"茶获创新奖第一名。先后获"歙县信得过企业"、"黄山市民营企业50强"荣誉。个人获团省委、省科技厅授予"安徽省杰出青年星火带头人"称号。现"汪满田牌"三大系列一百多个品种。1999年,兼并上海百年茶庄字呈"群峰茶叶店",改制为"上海群峰茶叶有限公司"自任总经理,拥有员工100余人,其中40%为上海人。茶叶进入上海五大超市。2002年,出任"黄山市茶叶商会"(设上海)会长、黄山"毛峰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2005年春,企业进入县开发区,购置40亩土地,扩大再生产。











QQ:390166960   电话:0559-2354788  2354798 2354088(FA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4033

回帖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6086
QQ
发表于 2016-12-28 21: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922

回帖

7万

积分

版主

我是汪洋大海一滴水。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4227
发表于 2016-12-30 15: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的太祥细了.谢谢汪祝明副会长。
祝汪氏家族枝繁叶茂与日月同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