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7373|回复: 6

红绿相映古汪村

[复制链接]

82

主题

350

帖子

187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72
发表于 2016-9-19 20: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绿相映古汪村

时间:2011-12-14 19:05来源:休宁政府网 作者:汪红兴 点击: 222 次

暑假伊始,应文友红兵之邀,去休宁西南边陲的汪村镇溜了一圈,虽时间匆匆,但印象深刻。特别是那里的绿、那里的红、那里的古。

海拔1629.8米的六股尖,宛若顶天立地的巨人,傲然挺立在皖赣边陲的莽莽群山中,它孕育了新安江的生命之源,山之西和山之东,分为两条支流,一为大源河,一为小源河。至流口处,两水汇聚成清亮温柔的率水河。汪村镇168平方公里的土地,就分布在这小源河及溪源河两岸的千山秀岭、千沟万壑间。

绿是汪村的底色,是汪村的生命之色。放眼汪村大地,这里无山不绿,无水不清。蜿蜒起伏的五龙山脉,从远方绵延而来,仿佛对此特别青睐,站在这里的千米以上高峰就有十几座,什么乌龙尖、双坦尖、火烧山、梅花尖等一大串,而六股尖无疑是其出类拔萃者,直插云霄,众山环顾左右,成众星拱月之势,莲花吐蕊之态。

这里是绿色的海洋,青山逶迤,山高林密,古木参天,万峰染翠,山奇岭峻;这里飞泉流瀑,溅玉堆雪,翠竹无垠,绿波荡漾。森林覆盖率高达92%,无疑是天然氧吧。这里高山是杉木林、松树林,山腰是毛竹林,低山是茶园。层层叠叠,错落有致,黛黑、苍翠、翠绿、碧绿、嫩绿等,既泾渭分明,又水乳交融,可谓妙趣横生。林涛阵阵,是它最华美的乐章;鸟儿啾啾,是它最动听的歌唱,溪水淙淙,是它永恒的天籁。“青山不墨千古画,流水无弦万古琴”是其真实而贴切的写照。

绿酿就了千姿百态的生命。单就一座六股尖,各种树木高达千余种,竹类达二十多种,鸟类百余种,各种珍禽异兽也有百余种,这里是鸟类的天堂,野生动物的王国,以其植被的完整,品种的繁多,珍惜动物保存的完好,而被誉为“华东生物资源库”。行走在汪村,你会感叹自然的神奇与博大,忘却尘世的烦恼与喧嚣,返璞归真,你的心儿都会被感染,变绿、变轻、变爽,在湛蓝的天空中,自由地放飞。

汪村人对绿,有一种本能的呵护,有一种心底的敬仰。这里的人护林成风,乡村随处可见护林的标语,巡回着护林员的身影。大连村人无言地守护着那片万亩青山,已有二十多年未伐过一根树。人与狗熊的相遇、人与野猪的对峙,这样的故事,在每一个乡村都能听到。他们深深地懂得:没有这片青山,哪会有新安江的“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千古风韵呢?没有这片青山,哪会有钱塘江“身躯千骑疾,壮观天下无”的汹涌澎湃呢?从心底,我们为汪村人竖起了一座高高的丰碑。

红是汪村的魂魄,是汪村土地的颜色,因为这块土地是烈士们的鲜血染成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汪村的高山峻岭成了天然屏障,国民党反动派望而却步,这里成了红军游击的天堂,陈毅、方志敏的部队在此一带转战,红军战士的歌声在密林中飞扬,中共皖浙赣省委的驻地就设在石屋坑,大连、里广山、横坑、戴坑、查山、田里、石屋坑,一个个英雄的村庄,当然以石屋坑为最。一个仅有36户98人的小山村,就有7人被杀害,20余人被抓坐牢,家家户户支援红军,当向导、送情报、藏伤员、跑交通,红军是他们最亲的人。汪村人民用他们的生命筑成了铜墙铁壁,用意志砌起了不倒的长城,为共和国的诞生书写了绚丽的一页。人们永远不会忘记:1936年的3月6日,在下汪村的下桥河滩上,八名红军烈士被国民党反动派集中杀害,制造了震惊江南的“休西惨案”,殷红的鲜血喷溅在河边鹅卵石上,染红了奔流不息的小源河。

今天,血雨腥风早已化为尘埃,战争的硝烟早已飘散殆尽,老区人民正在用双手、用智慧、用红色的激情,在建设美丽和谐的新家园。可那段烽火岁月,石屋坑皖浙赣省委旧址、村口的流芳亭、上大连的104号老宅仍在缓缓地叙述着,刘毓标、熊刚、倪南山、熊兆仁,仍是老百姓口口相传的人物,红军战士英勇杀敌的故事,仍是村中老人念念不忘的经典。

忘记历史就是背叛。每年的清明、八一,更多的是平时,总有些党员、团员、青年学生,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来此瞻仰,来此凭吊,共缅战火纷飞的激情,那小源河畔灿烂怒放的映山红,仍在凄风苦雨中低低地呜咽着。

古是汪村村落的风貌。那一个个古村落以黑白为底,飘在大山的腰带间,藏在大山的褶皱里,蜿蜒游动在小溪河畔,好似一幅幅清灵淡雅的水墨长卷。站在海拔近千米的左源山上,你就会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世外桃源,“绿竹四面合,青山郭外斜,村中水如环,粉墙黛瓦立,小桥石板青”。一个个村落,聚族而居,汪村的汪、大连的吴、石屋坑的张、杨源的胡,各有来头。就说汪村的“汪”,徽州的汪大多为越国公汪华的后裔,而据《新安名族志》载:汪村的“汪”为开国公汪铁佛的后裔,源自休宁旌城派,起祖曰:员。始迁鹏鹄源,就是今天的坑口,然后迁汪村,这小源河畔的汪几乎皆出这一脉。

汪村古时位于休宁西部通往浮梁、婺源的要道上,古驿道、古桥、古亭,遍布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古迹都是一个个生动而曲折的故事。中汪村的两座独拱石桥,掩映在古木丛中,横跨大连河、田里河(小源河上面的两支流)之上,规模宏大,宛若两钩银月,会让人想起两句诗:“游客不知桥倒影,只疑明月浸溪心”。桥面石板青青,桥栏绿树翠蔓,参差披拂。其中的通济桥就是清末徽商巨贾大连人吴鑑荣先生,外出漂泊多年,经商致富后,目睹家乡百姓涉水艰难,慷慨捐资而建。并重新修整了长弓岭的驿道。

汪村的那些村落村中大多为徽派民居,屋瓦相连,栉比而立,虽无豪宅大院,但古朴精致,古韵悠悠。水口大都古木峥嵘,擎天而立,石板光润清洁,幽幽泛古,村人衣冠简朴,热情好客。即使是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新徽派民宅,也依然马头高翘,壁画清雅。间有树皮房夹杂其间,更添原始遗韵。令人惊叹的是:今天在汪村还完整地保留着数座祠堂,源里的“世德堂”,左源的“广德堂”,杨村的村祠堂,祠内巨柱林立,三雕精美,匾额高悬,祠外抱鼓石突兀,旗杆墩肃穆,无不浸透着岁月的沧桑。

汪村虽处新安之源,相对偏僻,但读书之风还是蔚然。“三间茅屋书声响,放下扁担考一场”仍是汪村人固守的理念。漫步汪村的历史长河,似乎缺少名流显赫,达官贵人。唯一可圈可点的人物,就是汪循,字进之,明弘治丙辰年间进士,坑口人,官至顺天府判,著有《仁峰集》、《帝祖万年金鉴录》。而他最出名的是那首吟咏六股尖的诗,全诗是:清风岭上豁双眸,擂鼓峰前数九州。蟠踞徽饶三百里,平分吴楚两源头。白云有脚乾坤合,远水无波日月浮。谁识本来真面目,乍晴乍雨几时休?今天的人们提及六股尖,总喜欢引用这首诗。在斑斓多彩的文学长河中,能以一首诗而千古,汪循无疑是幸运的,汪村人也是、值得引以为傲的。

汪村就是这样一个有山有水有故事,让你忘却烦恼、摆脱尘嚣、涤荡灵魂、安放心灵的地方。来了,你就会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03

帖子

828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828
发表于 2016-9-19 22: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大家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831

帖子

1万

积分

认证会员

总  &#1

Rank: 6Rank: 6

积分
13259
QQ
发表于 2016-9-20 09: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世外桃源,“绿竹四面合,青山郭外斜,村中水如环,粉墙黛瓦立,小桥石板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99

帖子

26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7
发表于 2016-9-20 10: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绿是汪村的底色,红是汪村的魂魄,古是汪村村落的风貌。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4089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我是汪洋大海一滴水。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4207
发表于 2016-9-20 11: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我们的远古故乡.真是美极了!
祝汪氏家族枝繁叶茂与日月同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372

帖子

3671

积分

认证会员

向仕选本家学习,致敬。

Rank: 6Rank: 6

积分
3671
发表于 2016-9-20 14:10: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汪军,大才子写好文章!我的迁祖迁自汪村,不知是否迁自此汪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350

帖子

187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72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17: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汪黄市老三 发表于 2016-9-20 14:10
汪军,大才子写好文章!我的迁祖迁自汪村,不知是否迁自此汪村?

此文是休宁人汪红兴老师写的  我只是转载 。你祖是迁自休宁汪村 ?家谱截图给我看 ,另休宁风湖族也是起源于休宁汪村(休西三都汪村),现休宁县海阳镇石人村汪村,结合你之前的信息,或者真有联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