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广西汪小彤 于 2016-3-23 20:38 编辑
广西汪文畬后裔赴安徽六安市霍山县寻根资料
各位汪家父老乡亲:
广西汪文畬后裔汪晓南、罗思敬(手机号:13507710193)将于2016年3月25日赴安徽黄山市参加汪氏宗亲祭祖大会,希望在活动中能和六安市的宗亲组织、汪氏宗祠联系人以及霍山县的宗亲们联系上,为今年7、8月赴霍山寻根探路。 非常感谢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为汪家子孙提供一个温暖、团结、互助的网上家园,尽管远隔千里,尤感血脉相连。希望有霍山汪氏和“种德堂”相关线索的热心宗亲们及时和我联系(手机号:13707818223,qq:2453096108),不胜感激!以下是继去年发帖之后,我们在查询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补充完善的我曾祖父的资料—— 曾祖父汪文畬(读余,字形上面是“余”下面是“田”,又名汪啸泉),是安徽六安市霍山县人氏。 四、据家族老人回忆,曾祖父是携夫人到桂林赴任的,他曾在桂林临桂县工作过,并在桂林养儿育女、安居乐业,住在桂林文明路副爷巷(解放前的巷子名,现已不存,只有文明路尚在),房屋大门前挂有“种德堂汪”的牌子。我们分析,种德堂应该是我们汪姓这一支的堂号。 五、曾祖父在桂林任职期间,一直和霍山的亲人有联系,霍山亲人家境应该不错,他每年都收到霍山寄至桂林的茶叶。曾祖父去世之后和抗战全面爆发之前,我祖父汪云笙也一直与霍山的亲人有联系。在日军攻占桂林期间,祖父携家人到桂林乡下躲避战乱,后来桂林的住所被日军飞机炸毁,加之霍山县也遭遇沦陷,因此大约在1938年左右,家族人员便与霍山亲人失去了联系(1938年日军对重庆等重要城市进行了6年的无差别轰炸,桂林也饱受战火,直至1944年沦陷。霍山是1938年沦陷的)。 六、曾祖父在桂林育有一子二女,他在世时家族人丁兴旺、儿孙满堂: 1.我祖父为长子、嫡子,也是曾祖父的唯一的儿子,名叫汪云笙,又名汪鹏章(在外工作他均用汪云笙这个名字),民国期间曾在粮食管理部门工作。祖父有6个儿子,其中前4个都在我曾祖父去世前出生。曾祖父在世时,他把自己的两个名字拆成啸、泉、文、畬4个字,并在每个字后面加上“孙”字,用来给他的4个孙子起名,他说起名的目的就是为了孙子们长大之后都记住他们是“汪文畬之孙”——长孙汪啸孙(2岁不幸夭折);次孙汪泉孙,又名汪汉民;三孙汪文孙,现名汪振民;四孙汪畬孙,现名汪泽民;五孙汪彦孙,现名汪治民;六孙汪元民)。此嫡系后人多数在广西生活,目前有30多人。 2.曾祖父的长女姓名不详,嫁给定居桂林的曾昭和,育有一男三女(儿子曾广森,大女儿曾维勤,二女儿曾业勤,三女儿曾学勤,他们都是在我曾祖父去世前出生)。 3.曾祖父的次女名叫汪怀珍,嫁入清末大臣岑毓英家族,生育一女。 七、曾祖父喜欢绘画,并有一定造诣。据家族老人回忆,他们孩提时代曾看见我曾祖父画梅花,从冬至节气开始画,每天画一朵,到“数九”那天结束画作。此外,在网上查到,在署名居燧的一副清代画作上题有“六安啸泉弟汪文畬并志”的字样。居燧的祖父是清代长期在广西为官吏(曾任郁林州判)的居棣华(字石帆),居燧的父亲是晚清书画家居巢(有另一说法是居燧之父为居廉,居廉为居巢之堂弟,居廉从小和居巢学画,尚待考证)。约道光十四年(1834),居巢侍父宦游广西,后成为在广西为官的东莞人张敬修的幕僚,居廉也一同客居桂林。根据对相关信息的分析,居燧应该和我曾祖父年龄相仿,因此我们猜测他们相识并曾经一同作画(http://blog.sina.com.cn/s/blog_98fe1ac10101bomp.html)。 八、曾祖父1933年在桂林病逝,享阳80多岁(由此推断曾祖父大约出生在1850年左右),葬在桂林三里店,现墓葬已无从查找,他的两个女儿均在解放后去世。我祖父汪云笙于1949年在桂林去世,墓碑也无从查考。
注:为了便于各位宗亲查阅,在资料中我未避先人及长辈名讳,在此一并表示歉意。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愿曾祖父和祖父的在天之灵保佑我们早日寻根成功!
下图为《霍山县志》一内页图片,右边第一竖行有“汪文畬”的介绍。
下图为网上找到题记有“居燧、汪文畬”的作品。画的右上角的题识为:“丁丑仲夏守真仁兄大人改宦穗垣,濒行出此纨扇嘱余补蝶,惟年来尘俗撄人,笔墨荒落,草草应命,不足供方家一粲,聊作雪泥之证耳。六安啸泉弟汪文畬并志”。左边的题识为:“守真仁兄大人鉴正,居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