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8371|回复: 2

华西都市报说四川汪姓

[复制链接]

7

主题

19

帖子

1万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159
QQ
发表于 2016-3-22 00: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西都市报说四川汪姓来历:
http://news.ifeng.com/a/20150214/43176758_0.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2

主题

3690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http://www.hskaj.com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828
发表于 2016-3-22 08: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元朝时 四川汪姓最辉煌

2015年02月14日 03:01
来源:华西都市报








0人参与 0评论


原标题:元朝时 四川汪姓最辉煌
汪姓得姓在山东,但得到长足发展,还是在安徽。自古以来,就有“天下汪姓出徽州”的说法。如今,安徽仍是汪姓第一大省,安徽汪姓人口几乎占了全国汪姓人口的四分之一。
宋元以前,除了汪华的后裔有迁居到四川的外,四川汪姓人的活动,史籍上记载较少。明清时期,随着两次大移民的进行,湖广大量汪姓人迁入四川,四川汪姓开始活跃起来,名人增多,人口急速增加。如今,四川汪姓人口有30多万人,大致位居四川姓氏的第60多名,是继安徽、湖北、江西之后的汪姓人口第四大省份。秦汉前后时期
汪文和迁徽汪姓迎来大发展
春秋时期,汪诵确立汪姓后,虽然后代子孙地位显赫,但人丁不旺。据唐朝时汪华编的《汪氏宗谱》透露,汪氏经过30世的发展,在北方才39户。相对于其他姓氏来说,汪姓的人口繁衍速度,实在是太慢了。
但历史给了汪姓一个巨大的发展机会,这个时候,已是东汉末期了。汉献帝年间,汪姓第31世汪文和,在初平3年(192年)因平乱黄巾军有功,晋升为龙骧将军。建安2年(197年),中原大乱,汪文和认为北方战乱不太平,从河南禹州南迁到浙江会稽,孙策封他为淮安侯,任会稽令。汪文和把家安在了会稽。
建安13年(208年),孙权派人平定黟县、歙县,与始新、新定、黎阳、休阳一起,设立新都郡,治所在始新(后来的淳安)。汪文和见始新环境优美,宜居宜业,把二儿子汪超留在会稽,带着夫人和大儿子汪轸迁到始新。
汪文和在汪姓的发展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以前南方没有汪姓,他是开创南方汪姓的始祖。
晋太康元年(280年),吴国被灭,新都郡更名为新安郡。隋朝开皇11年(591年),改新安为歙州。宋徽宗宣和3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新安郡,成为江南汪姓的一大郡望。
当时的新安是一个较为偏僻荒凉的地方,外界干扰少,汪文和的后裔在这里安居乐业,繁衍生息,渐渐发展为新安郡的一大望族,有“十姓九家汪”的美誉,还形成了有名的支派——陇西汪氏。
新安汪氏在徽州得到空前发展,汪姓人开始从徽州向安徽境内甚至全国各地不断扩散。在安庆府,形成了“九里十三汪”的强劲态势。徽州成了汪姓人口向全国各地辐射迁移的源头,“天下汪氏出徽州”的说法由此而来。
晋元帝时,汪姓第36世汪道献出任黟县令,把家迁居到歙县。南齐时,第40世汪叔举,一天由临溪沿登沅水而上,看到沿途山水优美,好一个居家所在,就举家从歙县迁到绩溪登沅洞汪村(现叫大庙汪村)。汪叔举往下传了4代,到了隋末唐初,出了个让后世汪姓人引以为傲的超级大人物——汪华。隋唐时期
汪姓大迁徙天下汪氏出徽州
汪华的故事,我们后面会专门讲述,这里说说他所在的汪姓大家族繁衍迁徙的情况。
唐初,汪姓的子弟大多担任重要官职,加上汪氏人口大发展,唐玄宗开元5年(717年),汪姓被封为十大国柱姓,排在第六位。
汪叔举迁到登沅洞汪村后,汪姓后裔繁茂,人口有很大发展,成为当地的超级大家族。登沅洞汪村容纳不了这么多人,这一支汪姓人开始大量外迁。
汪华有9个儿子,大儿子汪健有6个儿子,其中二儿子到六儿子全部迁到四川重庆。二子汪璨有两个儿子,长子汪处凝后来迁居到四川涪陵(今重庆涪陵)。
值得一提的是,汪华七儿子汪爽的后裔中,有个人叫汪风林。汪风林又叫汪伦,唐代大诗人李白那首著名的诗《赠汪伦》中的汪伦,就是他。
从登沅洞汪村迁移出去的汪姓人,又不断向外扩传。唐朝后,四川、江西、贵州、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的汪姓人,大多是从安徽迁徙出去的。原徽州以外的汪姓人,被淹没在大量从徽州迁出的汪姓人口中。所以,后人提到汪姓时说“天下汪氏出徽州”,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宋元时期
汪姓大家族在川曾辉煌一时
宋元时期,是汪姓发展的重要时期,但汪姓人仍主要在安徽、江西、浙江辗转迁徙,只有少数支系迁徙到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两宋时期,汪姓人继往开来,继续繁衍昌盛,人口达到47万,开始在全国的大姓中崭露头角,成为第32位大姓,在黟(今安徽黟县)、歙(今安徽歙县)、婺源(今江西婺源)等地,人口最多。
四川如今的汪姓人中,家谱上记载了先祖在宋元时期的迁徙情况。宋末元初,汪登一从徽州府休宁县迁徙到湖广黄岗府汪家集高河坎,汪省一迁居到湖广麻城洗脚河蒿枝坝大松树。明洪武4年(1371年),汪兴德入川到简西干封镇(今四川简阳三岔坝月亮沟),后来迁往简阳猪窝沱。后裔汪源经,又迁到简阳石盘铺檬茨沟(今简阳石桥镇汪家沟)。元朝延祐年间,汪大三从黄岗迁到武昌大冶邑界,后世子孙后来入川,迁往蓬溪、射洪等地。
元朝时,汪姓家族在四川的40多年里,维持着较大的势力。元世祖至元15年(1278年),元军攻克重庆后,四川基本平定。汪良臣被授资善大夫,中书左丞,行四川中书省事。第二年,元世祖取消四川行省,任命汪良臣为安西王相。至元17年(1280年),元世祖设立陕西四川行中书省,以汪惟正为左丞,分省四川5年。
在此期间,汪姓家族还有两人在西川统兵。另一个叫汪惟孝的人,9年内,曾先后担任过四川四道宣慰使司中的东、南、西三道宣慰使,后来升为龙虎卫上将军,尚书右丞行四川省事。
此外,还有多达两位数的汪姓人,在四川为元朝廷效力,官居要职,身名显赫。明清时期
湖广填四川汪姓在发展壮大
元末明初,战乱连绵,中原、华东、中南各地人口锐减。朱元璋坐了江山后,决定开展移民运动。汪姓被分迁到四川、湖北、湖南、河南、山东、河北、天津、东北等地。从清康熙年间开始,福建、广东的汪姓人开始陆续迁往台湾,甚至到了海外。
明洪武2年(1369年),原籍微州府休宁县小祥村、住在湖北麻城的汪兴二郎,入川落业在资中甘露寺附近。后裔中,后来又有支系迁往新都、崇州甚至贵州等地。
洪武24年(1391年),原籍安徽安庆府宿松县金子沟柳林村的汪庆泗入川,在南部县摖枪口桥边定居。汪庆泗的后裔繁衍茂盛,主要分为四大房系,主要分布在盐亭多个乡镇,以及三台、射洪、南部、梓潼等地。
清初开始的湖广填四川运动,在前后100多年里,湖广汪姓人大量入川,后裔繁衍生息,至今有30多万人,大致排在四川姓氏的60多名。
明末,原籍江南江宁府江宁县七家湾七家沟的汪海洪弟兄3人结伴入川。大哥住在洪雅,汪海洪定居在邛崃,三弟住在简阳三岔坝的老屋子。汪海洪这一支在邛崃繁衍生息,后裔众多。
清乾隆年间,住在湖北武昌洪二里檀树港(今湖北鄂州市鄂城区新庙镇水月村)的汪源河,到蓬溪石牛庙做生意,后来定居在蓬溪明月场柳湾、屋水沟。汪源河有3个儿子,前两个儿子定居四川,三儿子和母亲在汪源河去世后,回湖北老家居住。
另据一份资料显示,明清两朝,四川汪姓一共出了10个进士,其中明朝6个,清朝4个,涉及地域有南充、洪雅、资阳、渠县、宜宾、西充、内江、犍为、绵阳、南溪等。
洪雅人汪绍伊,是明万历年间的进士。据《嘉定府志·人物志》记载,当时四川的粮食被运往贵州救济,到江津交兑转运。结果督运官员多方刁难,导致大米露天霉烂,老百姓很是苦恼。汪绍伊出差经过江津,看到这种情况,很是愤怒地说:老百姓如此疾苦,难道不是我们为官者的过错吗?督运官员听后,很是羞愧,赶紧修建仓库,老百姓欢天喜地。
清光绪6年(1880年),资阳人汪致炳中进士。汪致炳的老家在今资阳老鹰水库下面的田家坝。他自幼聪明好学,志气豪迈。汪致炳善诗文,尤精政论,对联工巧雅致,擅长欧体书法,手迹颇受世人珍视。后来的资中状元骆成骧尊他为师。汪致炳曾利用为父母丁忧守孝在川5年的时间,募资办学,鼓励资助家乡的学生去京师深造。
四川部分地方汪姓字辈情况
仁寿富加一支:文启仁祥,正国安邦。维清新泽,定绍荣光。本由克致,华自成芳。昌朋发达,永锡嘉祥。
宜宾孔滩一支:大学仲明兴,少祖正家廷。
阆中一支:盛朝隆选举,开国永英齐。
资中甘露寺一支:君永水世,龙育国然。第作从士,雨(火)以朝(铭)如(文)。泽(正、绍)永(廷)维(汉、思)新(宗、古),树德发祥。能兴宗绪,克启纪纲。鲁成开祚,海邦声杨。于南大振,运钟贤良。安仁由义,月观腾翔。明时道泰,贵投恩光。资中保定,庆衍荣长。懋嘉修业,立志顾康。天威玉汝,金锡洪章。富培元善,心学传坊。尚加四字,百代其昌。
古蔺金星一支:维应浩源荣,其洪超政新。世代昭文德,光辉庆大成。
仁寿禄加一支:忠孝传家远,诗书特世长。
广安一支:重世祖必朝,兴大正得澄。天星光昌泰,应自启文明。
盐源一支:源安世永泽,厚道自光荣。
射洪万林一支:海再傚龙水,源天廷世朝。大德宗先治,福禄文昌新。惠泽光前哲,荣章显后昆。诗书开科第,礼乐启家声。富贵传徽远,鸿猷定国祯。继承高尚化,奉锡永铭鹰。
射洪潼射场一支:庆泗元天大,子朝国正兴。仁义礼智信,永远向乾坤。
新津顺江一支:文元登玉占,廷远福德扬。鸿声维浩显,荣华富贵长。
南江一支:斌韩史荣宗,永远洪仕昌。良学崇道德,安邦照文章。
邛崃道佐一支:(长房)清本万曾春,应正朝廷思。淮永龙泽仲,成安国定齐。世代光明显,立德肈宏基。(次房)清本万曾春,应正朝廷奇。云永继文启,映守尚定齐。世代光明显,立德肈宏基。
邛崃一支:承民朝榜,奇一兆廷。国家恩庆,佰世昌平。
邛崃一支:海选汉先,文洪怀永。成国兴定,华明湢金。祥瑞泰洲,培源衍锡。祖德崇秀,福开龄长。
武胜一支:万月青显仕天朝,正文明永世其昌。大发百代以兴隆,锡福长泰启荣昭。
三台一支:海在孝龙宾,元仙本世朝。大德宗先志,理义文昌兴。
三台金鼓一支:明仕毓天元,奇应守本正。三朝多才(永)国,思登启祥云。
苍溪三官一支:周知息朝仁,士德贻谟远。宗公仕泽长,克家维令旨。
苍溪一支:楚蜀德九龙,天晴文武生。荣华有富贵,靖孝宝国民。
安县一支:大德元未碧在思,朝廷自有清平时。忠孝结义为康耻,和今天地子生根。
绵阳东山太平楼一支:元守启富贵,华国大文章。经纶和圣典,正直启贤良。礼义恭谦让,清廉重纪网。忠贞安定远,孝顺保隆昌。
绵阳东山洛水寿一支:三守永朝,登华国文。立本正源,大启明德。绍思怀远,万代多哲。
绵阳魏成新跃一支:暖浚吾振图,崇武元守永。朝位华国大,文章显耀鼎。礼义信恭宽,忠孝仁慈秉。继述贡良全,隆昌多灵敏。保定战宏猷,维新承网领。天赐同升恒,福禄争上等。
盐亭金安、弥江等一支:江现元正金,文绍旭维先。朝庭兴万国,松柏庆四川。
盐亭玉龙、巨龙、利河、林山等一支:汪天大子士,正廷文学国。启先瑞应嘉,承守开宗德。
梓潼天公堂一支:陈斗龙之汪,忠锡政洪昌。汉水泽长江,海清万世芳。
汪华奋斗史:从放牛娃到国公
如今汪姓能名列中国第60位大姓,汪华功不可没。汪华是隋唐时期一个相当有影响的历史人物,曾建立吴国称吴王,后来归顺唐朝,被封为越国公。如今,凡是要研究徽文化的,不能不把汪华文化作为重要内容。汪华有9个儿子,个个身名显赫,各立支派。现今很多汪姓人,都说是汪华的后裔。
幼年贪玩好耍长大武艺超群
汪华(587-649年)【武汉汪兴吾改编制作的《汪氏通宗世谱》中说是(590-649年)】,原名汪世华,生于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因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讳改名汪华。据说,汪华出生时,“香雾覆室,三日始散。”这种传说,似乎预示了他今后是个干大事的人。
但童年时的汪华,却和其他孩童一样,贪玩好耍,没有一点干大事的迹象。母亲经常带他到娘家舅舅那里,他喜欢帮着舅舅去放牛。一群放牛娃聚在一起,当然少不了要做游戏。汪华成了这群顽童的老大,常常坐在石头上指挥小伙伴“打仗”,不听指挥的,就要挨打。
17岁那年,汪华到睦州拜南山和尚罗玄为师,苦练刀剑弓枪,武艺超群。第二年,他回到歙州老家,以勇侠闻名乡里。当时在隋朝当武官的堂叔汪宝欢,很喜欢他,认为他今后必成大器。只要有空,汪宝欢就传授教汪华兵法。汪华身边围聚了一批年轻人,包括堂弟汪铁佛、族弟汪天瑶等,大家常在一起操练武功。
汪华20岁那年,新安郡贼寇四起,弄得老百姓不得安宁。太守派兵前去围剿,结果大败而归。没办法,太守只得在郡内招贴告示,招兵募将。汪华感觉到机会来了,带领一帮弟兄前去应征,随后被派去剿寇。汪华出手,贼寇立败。凭此战功,汪华被任命为新安郡裨将(副将),从此进入“公务员”的行列。
建立吴国称王关心民众疾苦
汪华的“公务员”生活没过几年,到了隋朝末期,天下渐乱,四海豪杰并起,窦建德、王世充、李密、杜伏威等各自割据建号。杜伏威占据江淮,新安太守张士想投靠杜伏威,但又怕汪华反对,就想把汪华干掉。
张士派汪华去箬岭凿山修路,那里山高路险,而且时间很紧,张士想以违抗军令或办事不力等理由杀掉汪华。汪华和汪天瑶领兵开挖,日夜奋战,按期完成了任务。
张士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以汪华分派差役不公为借口,不但不给奖赏,反而训斥汪华。汪华忍了,但手下弟兄不干了。汪天瑶带人冲入府衙,张士吓得从后门逃走。众人推拥汪华为太守,主持军政事务。
这样一来,汪华和李密、杜伏威等人的行为就一样了,是在造反。临近的宣城太守不服,起兵征讨。汪华带兵斩杀对方大将程罗明,其他人纷纷投降。宣城太守损兵折将,只得宣布投降。对主动投降的将士,汪华一律宽容优待,大获人心,各地相继前来依附。
汪华很快就占领了杭州、睦州、婺州、饶州等六地,势力遍及皖南、浙西、赣东地区,拥兵10万,声誉日隆。为确保六州不受外来侵犯,手下众将认为,如果汪华还是以太守的名义统领六州,无论凝聚力还是号召力,都不够强。要想在遇到外地势力侵入时号召大家团结一心,就得要有更高的地位。所以,大家建议,汪华应该立国称王。
众望所归,汪华无法推辞,就建立吴国,自称吴王,定都歙州(新安)。汪华在“公务员”中摸爬滚打多年,政治上成熟、决策上有前瞻性,他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没有自立国号,仍以“隋朝正朔”为年号纪元,以表示自己身为隋臣,并无二心,称王自立不过是权宜之计。
称王后,汪华为政清廉,赏罚分明,关心民众疾苦,特别注意发挥土著人首领在团结土著人中的作用,在保境安民口号下调和境内矛盾。在他的治下,吴国安定和谐10多年,史称“镇静一方,保境安民”。徽州百姓称他为“太平之主”,从唐代至民国1000多年里,汪华被当地人顶礼膜拜,视为菩萨、太阳神。
主动归顺唐朝死后被封为神
李渊起兵取代隋朝建立唐朝后,派李世民出师江左。汪华审时度势说:“日月已出,义声昭布,烽火可熄矣,版图宜有所归。”准备归顺。他写了《奉籍归唐表》,派汪铁佛等人秘密进入长安献给朝廷。李渊封汪华为上柱国、越国公,食邑三千户,任歙州剌史。
汪华归唐时,唐朝政权还不怎么稳定,也没有完全统一全国,归降的割据势力经常造反。所以,对于汪华,朝廷多少还有一点戒备之心,把他召进长安,冷落了六七年,直到贞观2年(628年),李世民才免去他的歙州剌史职务,任命他为左卫白渠府(今陕西泾阳)统军,参掌禁军。
从拥兵10万到坐冷板凳六七年,虽然当上了白渠府统军,但带兵不过千人。在别人看来,可能是一个侮辱,但汪华不计较这些,仍兢兢业业地埋头苦干,不怨天不怨地,更没怨朝廷怨命运。
10多年里,汪华的职位没有任何升迁,也没离开京师半步,几个儿子都被外放任职。但聪明的汪华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了忠心,不仅经受住了组织的考验,还保全了家族。
晚年的汪华,得到李世民的充分信任。李世民在远伐辽时,任命汪华为忠武大将军、九宫(行宫九成宫)留守。其间,汪华鞠躬尽瘁,不顾年老,认真办事。李世民还朝后,大力褒奖了他。
贞观23年(649年),汪华病重,李世民多次关心和问候他的病情。汪华最终医治无效去世。
汪华归顺唐朝后,歙州人为他建立了生祠。汪华死后,祠内更是香火旺盛。后来,从宋真宗到明太祖前后,有8个皇帝共15次对他进行追封。明洪武4年(1371年),朱元璋封汪华为“徽州土主”。这意味着,汪华成了徽州的神,人称汪公大帝或汪公老帝。
读者互动
敬告读者:“四川百家姓”春节休刊
2014年4月5日,“四川百家姓”启动了第一篇报道。截至本期,我们已经做了50个专题版面,详细报道了四川20个姓氏【王、(铁改)余、萧、潘、傅、刘、孔、廖、邓、李、易、冯、白、罗、贺、谢、滕、方、吴、汪姓,不包括稀有姓氏】,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喜爱,盛赞华西都市报为传承中国文化做了一件大好事。
下个周末,正值春节期间。按照报社的安排,春节期间报纸将休刊。因此,“四川百家姓”也将休刊,节后恢复出刊。在此,我们向关心、支持本栏目的读者真诚地表示感谢,并祝大家春节快乐,万事如意!
读者如想查看此前的报道,一是可通过华西都市报电子版(网址www.wccdaily.com.cn)查询,二是订阅 微 信 公 众 号“ 四 川 百 家 姓 ”(scbaijiaxing)。因报纸版面容量有限,微信上推送的文章比报纸文章更详尽、更丰富。微信上推送的姓氏,是根据报纸报道的进度陆续推送的,正在不断完善和丰富内容。读者要想获取某个姓氏的文章,只需发送姓氏即可。如想查看“王姓”文章,只需发送“王”(不含引号)即可。
如果您的家族有鲜为人知的故事要与大家分享,如果您想把对姓氏研究的最新成果展示出来,如果您想得知自己所在姓氏的根源和故事,如果您想寻找在川宗亲家族,欢迎拨打华西都市报新闻热线028-96111。






QQ:390166960   电话:0559-2354788  2354798 2354088(FA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831

帖子

1万

积分

认证会员

总  &#1

Rank: 6Rank: 6

积分
13225
QQ
发表于 2016-3-22 13: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