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9-24 22: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春蕾茶庄简介---------------------------------------
在苏州市区乃至苏州下属的五个市,讲到“春蕾茶庄”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认可。苏州市春蕾茶庄有限公司总部坐落在观前街宫巷118号,其前身是百年老店“汪瑞裕茶号”。
经考证,汪瑞裕茶号始创于清乾隆年间。是由安徽省歙县西乡揭田村汪仁瑞堂宗祠的公产出资开设的,资主代理人名汪道生。总店位于原春蕾茶庄的旧址(观前正山门口),同时在观东醋坊桥堍开设分店,名汪东裕茶号,简称东号;在大成坊口开设另一分店,名汪广泰茶号,简称西店。其目的是排挤他人开设同样的茶号。库房设在碧凤坊,在那里加工拼配,窨制花茶,操作师傅多达二三十人。
汪瑞裕进货渠道很广,常年派人进驻浙、皖、闽等山区,直接采购龙井、毛峰、大方、小种红茶、贡菊、白菊等,以减少中间环节,得以低价销售。自窨的花茶,也派人常驻天津、北京、东北,一方面推销产品,一方面了解茶叶行情,以利竞争。因汪瑞裕是宗祠产业,故特聘歙县人方鼎延为首任经理。以后又聘歙县人江稚定为继任经理,任期长达六十余年。江乃商城运筹中的高手,在他的管理下,汪瑞裕处于全盛时期。江稚定病逝后,聘用程汉章为经理。他又是一位经营能手,接任后继续开拓,使汪瑞裕的营业状况空前高涨,达到顶峰。师从江、程两位经理的学徒达五十余人,目前仍健在的还不少。
江稚定在任期间,在观前正山门口建造了三层大楼。三十年代初,直到抗日战争爆发,汪瑞裕总店一直在此。大楼内,一楼挖有自流井,店堂出售茶叶。店主为充分利用店屋,就想出一个增加营业,推广茶叶销售的好方法,将二楼三楼都辟为茶馆。但营业方式与众不同,凡到店里购买茶叶,就可以上楼免费泡饮,一尝茶叶风味,如试饮满意还可以嘱堂官带到下面去再买若干。在楼上也可以直接泡茶,有绿茶、红茶、菊花、乌龙,不仅档次多,还可以点名要下面店堂出售的茶叶。由于经营别致,又地处观前最热闹的中心,所以生意极好。茶客一边嘬茗,一边远眺玄都,近瞰街景;熙熙攘攘,莺莺燕燕,观前盛景一览无遗。三楼茶座却是另一个天地。《大光明报》主笔颜益生,姚哨秋,梅晴初,夏有文等人常驻在此,一面饮茶,一面编报。一般老苏州不敢上去涉足,免得与报人罗嗦。当时报人被视为“无冕帝王”。稍惹不快,被他们大笔一挥,在报上嘻笑怒骂,冷嘲热讽一番,弄得你哭笑不得,结果还得小焉者登门致谢,大焉者送礼请客,红红面孔。为了不要自找麻烦,还是少去为妙。他们在三楼编报,得地利之便。因为当时苏州的各路新闻,观前为集中之地。记者们侦悉新闻后,马上可以三脚两步,走上汪瑞裕三楼,汇报编者,迅速写成新闻,成为特快消息。所以,颜益生等人每日在三楼汇集消息,写稿编报直至傍晚才散,并将稿样直送印刷所排印。汪瑞裕三楼竟成了《大光明报》的编辑部。
以后又在屋顶加层,建了一间小屋(直到旧春蕾拆建时仍在),朝南落地长窗,充满阳光,由文教界同仁,建立“一九集”(匾额由蒋吟秋先生题字)作为圈内人喝茶下棋休闲场所。张千里、张建初、彭嘉滋、朱慰元等教育界人士都是其中人物。可惜恕不对外,闲人莫入,至今知者极少。然而,汪瑞裕因此在行业经营中添了一笔浓浓的文化色彩。
解放后,汪瑞裕茶号公私合营,1964年前隶属平江区日用杂品中心店管理;1964年后隶属苏州市杂品公司,文化大革命中1966年改为春蕾茶庄;1969年隶属平江区财贸革命委员会;1978年隶属苏州市棉麻公司;1984年隶属苏州茶厂;1999年改为股份制企业,首任经理王通;2002年钱曙韶女士出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两百多年来,汪瑞裕茶号的原老及其后人,坚持诚信经营,勇于开拓进取,不断提高茶叶质量和服务水平,使茶庄经久不衰,居苏州茶业界百年老店之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