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10079|回复: 4

咸丰年间•大陈庄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大陈

[复制链接]

163

主题

471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环山园  我的精神家园

积分
13672
发表于 2015-11-12 16: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咸丰年间•大陈庄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大陈
汪衍平
每每走进大陈汪氏宗祠的后堂报功祠和崇德堂两祠,看到那一排排功德排位,莫名的敬意便油然而生。为弄清楚这些大陈汪氏功德人物的来历缘由,特查阅了大量的地方历史文献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这些尘封许久的历史事迹逐渐清晰了出来,了解了来龙去脉,也了却了生在心中许久的疑惑。每当查阅到这些真实反映大陈汪氏先人们的大孝大爱的珍贵历史资料,不仅为大陈汪氏先人们的伟大献身精神所震撼,也为自己是大陈汪氏的一份子而倍感自豪。
经过细致查阅得知:大清朝咸丰年间,此时正是多事之秋,南方粤匪起事,一路北上攻击朝廷,杀戮民众,残忍至极。江山县大陈庄的汪氏先人们为了国之大家、族之大家以及小家的安危,一群年轻的汪家后生,怀着献身为国为族为家的精神,拿起刀矛武器踊跃参加抗击太平天国起义军的侵略战争,他们英勇抗敌,顽强阻击数日之久,杀敌无数,但最终不敌人数有着天壤之别的天平天国起义大军,一个个壮烈献身。更是令人惊讶的是,这里还有一个个年轻妇孺们也不甘示后,她们个个刚烈顽强、不畏受辱,敌不过也不散志,结果纷纷以投井、喝药以示对侵略者的抗命,悲壮之举令人震撼不已。
    这些为国为族为家英勇献身的大陈汪氏先人们,他们的大孝大爱事迹感动江山大地,是我们大陈汪氏的伟大精神财富,是后人们需要永记在心的学习模范,是大陈汪氏不断繁衍和发展的精神原动力。
一、咸丰年间大陈庄的背景
大陈庄的由来
大陈位于江山北部,因地处四面环山的小盘地,得名“大沉”。又传,古时天下大雨石壳山至大毛山一带因地壳下沉而故名。又因大陈为汪氏聚居地,汪氏源出徽州绩溪,受黄山钟灵毓秀,为不忘根本,大陈汪氏始祖命该地名为环山。
那么到了后来大陈为什么又叫大陈庄呢?庄在古代曾经是一个基本行政单位,类似于现在的行政村。据相关历史资料记载,唐代至宋代实行的是乡里制,北宋时期江山设置有十二个乡三十四个里,到了宋熙宁四年(1071年)乡以下开始设都,后至南宋,在十二个乡以下设都,按县境顺时针方向共设四十四个都,大陈为九都。明代初年沿用了南宋时期的乡都制,到明洪武四年(1381年),都以下开始编“图”,于全境十二乡四十四都下编133个图,以乡统都,以都统图。清朝初期沿用明制,到了雍正年间,因朝廷改行“摊丁入亩”税制,改“都”“图”为“庄”。到了雍正八年(1730年)江山县境共划分十二个乡八十八个庄,大陈亦设庄,属于须江乡,大陈庄的名称由此而来。故大陈庄的称法应该是一直延续到清朝结束,有将近180余年。

大陈汪氏渊源
大陈是一个以徽州汪氏后裔聚居的村庄,全村人口十之八九为汪姓。据环山汪氏家谱记载,大陈汪氏系由古徽州搬迁至此。在大陈汪氏宗祠大门石柱上有一对联亦能直接说明大陈汪氏来源为徽州,联曰:“派由大畈,族衍须江”。须江就是江山的旧称,而大畈指的就是徽州婺源的大畈。
先祖汪韶,为中华汪氏五十九世祖。宋时由徽州婺源大畈迁居常山宋畈,宋畈地名就是由汪韶命名的:“因宋世而迁,故名‘宋’;因从大畈而来,故名‘畈’,宋畈由此而来。汪韶是北宋淳化五年(994年)的进士,为常山县自科举制度以来的首位进士,官至吏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此后汪韶的三个儿子文、杰、兴皆为进士,在北宋时期属罕有的满门进士人家:一门父子“四进士”。汪韶家族文风鼎盛,据记载,自北宋淳化五年起,一直延续到明代永乐二年,共出了一十八名进士,宋畈因此成为衢州府远近闻名的“进士村”。
始祖汪普贤,中华汪氏始祖第七十四代孙,字希颜,明处士(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汪普贤是汪韶十四代孙、元乡贡进士、延平路教授汪文洪的长子。他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自常山游须江大陈,爱其山环水潆,林木葱郁,由常山金川桥石桥头村迁江山大陈,命该地为环山。故大陈汪氏繁衍至已有600余年。汪普贤,笃志经学,尤工辞赋,襟怀旷达,更精究方书,时以救人为心,曾著有《医理直格》二卷行世。
自汪普贤起,经十几代汪氏先辈的努力,大陈汪氏到清末民初已经发展为衢州地区的名门望族之一,大陈庄在当时成为家家皆有地产良田,在外经商致富的富饶村庄,族人也因经营产业而析居于衢州各个县以及外府者,数多而不可枚举。
辉煌的汪氏宗祠和翠文学堂
大陈汪氏秉承徽商文化精神及其经营之道,勤劳好学,经过数代人的努力逐渐成为一个亦文亦武亦商的浙西大家族。一大批族人发家致富后不忘本并继承了始祖先祖的重祀崇教精神,为纪念先人,族人们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开始建造气势宏伟,布局独特,精雕细镂的汪氏宗祠。汪氏宗祠为三进两天井布局,白墙灰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面宽二十二米,进深五十多米,总占地达到1100多平方米,依山造势,气势宏大。咸丰十一年(1861年)秋,宏伟的汪氏宗祠被毁于天平天国战乱,后来很快就在族人倡议捐助下,于咸丰十三年(1863年)祠堂开始重新修建,修建工程历时五年,至同治五年(1866年)完工。
大清康、雍、乾三朝,社会繁荣,大陈汪氏习文之风大兴,应考又录取功名的人颇多,大陈成了“文化之乡”。曾有人开玩笑的夸耀读书人说:“如果早上出门你没碰到秀才,那今天你将有晦气事发生”,形容这里的秀才到处可以见到。在嘉庆十四年(1809年)时,族人就捐资在宗祠旁边专门建造了文昌阁以供办学之用。此后的同治十一年(1872年),族人筹集资金专门资助办学开始创办翠文学堂,制定奖励制度鼓励族人读书识字闯天下,一直延续到光绪末年(1908年),此间从未间断,后因废科举而兴办学校,族人又开办新学,直至新中国,八十年间培养出了众多的国之栋梁以及文人儒商,名耀浙西大地。
动乱的清咸丰年间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1636年至1912年的267年间,历经了十二个皇帝,咸丰皇帝是其中的第七位,在位时间十一年,从1851年至1861年。咸丰年间正处于清朝的中后期,在经历了康乾盛世后,整个清王朝已经开始走向落后,国库空虚,时局动乱,危机四伏,内忧外患。此时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一些外国列强纷纷入侵,在1840年发生了鸦片战争后,有在咸丰年间发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并火烧了圆明园;鸦片的输入,导致满清白银大量外流,劳动力日益衰竭,人民生活更加困苦艰难,于是,发生了太平天国,捻军,陕西回民叛乱,尤其是发生南方的天平天国农民的金田起义声势浩大,屡战屡胜,占领了半壁大清江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主题

471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环山园  我的精神家园

积分
13672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2 16: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大平天国运动与大陈庄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运动
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是清王朝中后期的一次由南方粤地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也是清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争,其整个起义运动的时间和咸丰皇帝在位时间重叠并全部覆盖直至同治年初。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农民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满清朝廷的武装起义,后建立“太平天囯”,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今南京),定都于此,号称天京。太平天国控制了清朝最富庶的江南众省份,清朝举全力欲以剿灭,历经十多年之久,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被湘军攻陷,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1872年,最后一支太平军部队,翼王石达开余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太平天国终结。浙江是太平天国后期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太平军曾五次进入浙江,其中多次是从江西东进衢州的。

太平天国运动致江山县人口剧减
据江山县志记载,天平天国起义大军两度经过江山境内并与当地地方团练组织和政府军发生激战,同治江山县志上称其为“粤匪”、“打长矛”、“逃长矛”、“石逆”等。从咸丰八年到咸丰十一年,时间跨度长,起义军给江山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起初太平军并不伤害老百姓,后因被清军不断的围剿走投无路便开始抢杀老百姓,尤其在进入江南富庶的浙江之地,更是肆无忌惮,导致浙西一带死伤百姓不计其数。同治三年,清湘军将领左宗棠对战后浙江的看法是:“通计浙东八府,惟宁波、温州尚称完善,绍兴次之,台州又次之,至金华、衢州、严州、处州等处孑遗之民,则不及从前二十分之一矣。因金衢盆地是太平军进出浙江、江西两省的通道,衢州、金华两城是金衢盆地太平天国战争的中心区,故金衢地区在太平天国运动后人口急剧下降。江山是太平军进入浙江的首到之处,也是后期退回转战福建的必经之处,连年的战乱导致人口损失较多,据同治江山县志记载:咸丰九年(1859年)人口江山县有25.5万口,同治十年(1871年)尚余18.4万口,人口减少了28%之多,如果回溯至同治四年,人口损失率可能达到30%。而太平天国战争之前的浙江大约有人口3127万,战争之后,全省人口只剩1497万,人口损失1630万,损失比例为52%。

太平天国起义军数度扫荡江山县
咸丰七年(1857年)2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于天王洪秀全分裂后自江西抚州、进贤、东乡东进广信(上饶),为入浙做准备。石达开又于次年咸丰八年(1858年)三四月间率先头部队从江西广丰经仙霞岭北段进入江山,此后数日,驻扎在广信府的石达开主力分为六队,陆续进入,终克江山。后兵分两路北上,连克常山县并亲自率主力围攻衢州府城达九十一天不克,当年七月放弃攻浙,遂撤围返回江山,率二十万大兵南下进入福建。石达开部队在进入江山后一路上遭到了江山各地团练的顽强抵抗(同治江山县志中关于大陈庄团练和石达开部队激战的记录为:咸丰八年(1858年)三月初一日“石逆”窜陷江城。),先头部队未能立即拿下江山,直至援军赶来,江山地方团练因不敌众而全面溃败,人员死伤无数。石达开二十万大军在江山烧杀掠夺两三月后方北进攻打常山县和衢州城,此后攻城不下又返回江山,在江山停留达四个月之久,撤离江山时焚毁了江山县衙、县学(文庙)和城守营署、城内海会寺、宝成寺和峡口同知署等重要的公共建筑以及众多的民房设施。
咸丰十年十二月(1861),曾和英王陈玉成配合,沿长江向九江、湖北西征回师的忠王李秀成,从皖南再度人浙,由常山进入江山县城,六天后又西去江西围攻建昌(南城)。清政府急命闽军副将林文察(台湾人,后升总兵)进占江山。但几个月后,侍王李世贤的大军又大举人浙了。咸丰十一年(1861年)四月在江西上饶地区与左宗棠部交战受挫,损失万余,被迫败退攻人常山县,入浙后,即分兵三路东进,先后占江山、龙游、汤溪,金华等地,与清兵斗争达两年之久,终在金华建立王府,以为立足之地。到九月底,浙江西部衢州、金华,严州和处州的大部地区已在太平军的控制之下。忠王李秀成也于同年由江西常山,在严州与李世贤会师,两支大军兵分五路,略取浙江各地。
咸丰十一年底,湘军将领李元度趁在江山的太平军进军浙东之际,带领从湖南平扛原籍一带募来的湘勇七千多人,窜入江山县城,“修城开壕为固守计”,于城南航埠山布列营寨。同治元年(1862)春季,太平军从处州遂昌来进攻江山,先后在小清湖、碗窑等地和李元度的湘勇交锋,但未能攻克县城。
    同治元年(1862年)三月,“侍王”李世贤自金华率部进至衢州,阻止驻守江西的清军左宗棠湘军东侵,切断左宗棠后路。“侍王”李世贤亲自率十万大军抵达江山县,与清军大战于石门、枫林一带连营数十里,与清军左宗棠指挥的湘军对垒花园岗达半年之久,双方互有伤亡。同治三年(1864年)十月才离境“侍王”李世贤方才带领部队翻越仙霞岭南下福建。
大陈庄地方团练英勇激战太平军
团练是中国古代地方民兵制度,即在乡间的民兵,亦称乡兵。始于周,唐代政府设置有团练使一职,明代取消,清代起源于嘉庆时期,当时政府为了对付内乱对分布式暴动的白莲教起义,当时八旗、绿营严重腐化,扰民有余,不足以御敌,设置团练乡勇,令地方绅士训练乡勇,清查保甲,坚壁清野,地方自保。办团经费均来自民间,且由练总练长掌握。
大陈汪氏家族,经过康乾盛世的财富积累已然是地主阶级的集中营,资本富足,这时候正好朝廷需要他们出钱出力组织团练来抵制太平军,他们也正好需要有这样自己的力量来保护自己的财产。此时大陈地方不仅文秀才多,武秀才、武举人之类也不少,这些人大多是富家弟子,参加团练组织也有了用武之地。平日他们也请师父教练武功,骑马射箭,有组织的进行练兵。为的是有朝一日保卫自己的身家,保卫一方安宁,保卫大陈汪氏大家族。
     据史料记载: “三月初二,江山县城首次被石达开部太平军攻清咸丰八年(1858年)占。三月初八,在县北大陈庄击溃清军都司汪承煦、士绅汪文澜、汪志远组织的地主武装,进占常山、开化等县”。另据县志记载:大陈庄汪位廷、县丞汪膏、训导汪敦厚等奉宪团练,于咸丰八年三月初一日,发逆窜陷江城,阖村齐心杀贼,暂获甚多,迨初八日,该逆大股骤至,众寡不敌,团丁阵亡者百余名……。
大陈是个山间盘地,要进入大陈必须经过地势险要的大陈岭,大陈团练就此地进行伏击,阻止太平军入侵。先安排先锋人马进行阻击,利用有利地形进行巧妙打击,打死打伤不少的太平军先锋人马,双方在大陈岭上你争我夺僵持了好几天,终因太平军大部分人马赶到,打破缺口,一涌而上,团练被太平军用长矛象戳鳖似的一个个收拾了。大陈失守,太平军扫荡大陈庄后北上常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主题

471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环山园  我的精神家园

积分
13672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2 16: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咸丰年间连年战乱给大陈汪氏带来巨大损失
汪氏宗祠报功祠里的忠烈子孙
咸丰八年三月间的一战,大陈汪氏损失极大,第一批男丁阵亡达148人,同治江山县志抄录不服殉难人员名单:汪文澜,郡痒生,汪志远,八品衔,北乡大陈庄人,咸丰八年三月间,粤匪闯境,于同族率团守御,先后毙贼数十名,初八日,贼大队至,汪志远等发鸟枪,毙贼目数名,终被贼害。童生汪景彩、汪凤毛等昼夜枕戈身先县阵,杀悍贼数名,后阵亡。汪承照(都司衔)、汪如升(营千总衔)、汪锦彪(武举)等阵亡。另随团遇害团丁众多。有部分家庭满门遇害,从此而断后。
在此后的多次和太平军作战中,大陈团练队伍由又有大批人员遇害,咸丰十年十一年间又有:团首汪扬列、汪帮泰(武举)、汪士苞(八品)、汪士彩(守御所衔)奉同本庄团民汪志成、汪志海等在本庄杀贼遇害。
大陈汪氏团练遇害后被上报朝廷后先后几批受到的朝廷予以赐恤,并入汪祠忠烈祠。
汪氏宗祠崇德祠里的节烈
咸丰年间大陈因战乱而出现大批节烈之女,大陈汪氏乃名门望族,为了不受粤匪侮辱,留清白之身,在粤匪进村后,大家闭门封门,煎好鸦片大碗大碗的喝下,以此来尽节,也有用投井方式尽节的,有不受辱而被害的,有遇贼骂贼而被害的。其中有一大家24个妇女尽节了25人(其中一人是怀孕的),事后上报朝廷表彰了几批贞节妇女。其中有一门节烈:岁贡汪达泉妻刘氏、弟监生汪执经妻何氏,弟增生汪晴煦妻郑氏,弟文童汪廷儒妻林氏,咸丰八年贼至,俱仰药自尽,并汪达泉之女投井死。职员汪水金王氏,咸丰八年贼至,投水,贼救之出,开目见贼,复翻身入水,贼怒,以强戳毙之。又有生员汪履喧妻周氏,贼杀其舅又杀其夫,周氏以身冀夫,愿代其死,贼欲范之,周氏大骂,遂遭割舌断臂,致死骂不绝口。咸丰十一年,贡生汪而强妻王氏,监生汪士梅妻王氏,贡生汪俊裔妻毛氏等众妇因骂贼而遇害。咸丰十一年,汪士鲤妻朱氏,汪志行妻徐氏,汪志海妻郑氏等遇贼被逼不从而遭害……。
大陈汪氏妇女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动乱中悲壮节烈的在同治江山县志中有名据姓记录的,达七八十人之多。她们的事迹事后被上报朝廷后先后几批受到的朝廷予以表彰,并入汪祠崇德祠。
清中后期因战乱大陈汪氏外流增加
因清中后期社会动乱,战乱不断,尤其是咸丰前后天平天国内乱,使得大陈原本繁荣富足的社会环境被破坏,一部分族人开始陆续外迁,由于大陈周边为半山区,多数族人为保安全,选择迁向附近周边可进可退方便躲藏的山坑山沟里,延续着大陈汪氏一代又一代。
外迁本县的有须江大岭、横渡等山区,也有一些外迁较远的,如衢州、上饶和寿昌等地,外迁最多的是邻县交界山区的常山县溪口一代。据常山县地名志记载:外桥亭汪氏有22户,咸丰年间从大陈迁来。枇杷坞17户、苏州佛4户,咸丰年间从大陈迁来。鸣坞岗汪氏有3户、大坑口3户,清末从大陈迁来。雪坑尾3户、雪坑口7户,同治年间从大陈迁来。马车门7户,嘉庆年间从大陈迁来。火烧岭6户,光绪年间从大陈迁来。米筛尖4户,康熙年间从大陈迁来。龙坑29户,乾隆年间从大陈迁来……。












本文涉及文献资料名目:
《江山文化资源芸萃》——2005年10月
《江山县地名志》——1984年12月版
《常山县地名志》——1987年10月20日版
《江山杂谭》——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
《江山县志(同治版)》
《衢州历史文献集成(十二十三卷)》
《环山园随笔》
《太平天国运动在浙江》
《环山汪氏宗谱》

完稿于2015年11月12日星期四杭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786

回帖

1万

积分

认证会员

总  &#1

Rank: 6Rank: 6

积分
13347
QQ
发表于 2015-11-12 18: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922

回帖

7万

积分

版主

我是汪洋大海一滴水。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4227
发表于 2015-11-12 19: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勇的大陈汪氏先祖永垂不朽!.
祝汪氏家族枝繁叶茂与日月同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