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1-12 16: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大平天国运动与大陈庄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运动
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是清王朝中后期的一次由南方粤地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也是清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争,其整个起义运动的时间和咸丰皇帝在位时间重叠并全部覆盖直至同治年初。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农民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满清朝廷的武装起义,后建立“太平天囯”,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今南京),定都于此,号称天京。太平天国控制了清朝最富庶的江南众省份,清朝举全力欲以剿灭,历经十多年之久,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被湘军攻陷,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1872年,最后一支太平军部队,翼王石达开余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太平天国终结。浙江是太平天国后期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太平军曾五次进入浙江,其中多次是从江西东进衢州的。
太平天国运动致江山县人口剧减
据江山县志记载,天平天国起义大军两度经过江山境内并与当地地方团练组织和政府军发生激战,同治江山县志上称其为“粤匪”、“打长矛”、“逃长矛”、“石逆”等。从咸丰八年到咸丰十一年,时间跨度长,起义军给江山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起初太平军并不伤害老百姓,后因被清军不断的围剿走投无路便开始抢杀老百姓,尤其在进入江南富庶的浙江之地,更是肆无忌惮,导致浙西一带死伤百姓不计其数。同治三年,清湘军将领左宗棠对战后浙江的看法是:“通计浙东八府,惟宁波、温州尚称完善,绍兴次之,台州又次之,至金华、衢州、严州、处州等处孑遗之民,则不及从前二十分之一矣。因金衢盆地是太平军进出浙江、江西两省的通道,衢州、金华两城是金衢盆地太平天国战争的中心区,故金衢地区在太平天国运动后人口急剧下降。江山是太平军进入浙江的首到之处,也是后期退回转战福建的必经之处,连年的战乱导致人口损失较多,据同治江山县志记载:咸丰九年(1859年)人口江山县有25.5万口,同治十年(1871年)尚余18.4万口,人口减少了28%之多,如果回溯至同治四年,人口损失率可能达到30%。而太平天国战争之前的浙江大约有人口3127万,战争之后,全省人口只剩1497万,人口损失1630万,损失比例为52%。
太平天国起义军数度扫荡江山县
咸丰七年(1857年)2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于天王洪秀全分裂后自江西抚州、进贤、东乡东进广信(上饶),为入浙做准备。石达开又于次年咸丰八年(1858年)三四月间率先头部队从江西广丰经仙霞岭北段进入江山,此后数日,驻扎在广信府的石达开主力分为六队,陆续进入,终克江山。后兵分两路北上,连克常山县并亲自率主力围攻衢州府城达九十一天不克,当年七月放弃攻浙,遂撤围返回江山,率二十万大兵南下进入福建。石达开部队在进入江山后一路上遭到了江山各地团练的顽强抵抗(同治江山县志中关于大陈庄团练和石达开部队激战的记录为:咸丰八年(1858年)三月初一日“石逆”窜陷江城。),先头部队未能立即拿下江山,直至援军赶来,江山地方团练因不敌众而全面溃败,人员死伤无数。石达开二十万大军在江山烧杀掠夺两三月后方北进攻打常山县和衢州城,此后攻城不下又返回江山,在江山停留达四个月之久,撤离江山时焚毁了江山县衙、县学(文庙)和城守营署、城内海会寺、宝成寺和峡口同知署等重要的公共建筑以及众多的民房设施。
咸丰十年十二月(1861),曾和英王陈玉成配合,沿长江向九江、湖北西征回师的忠王李秀成,从皖南再度人浙,由常山进入江山县城,六天后又西去江西围攻建昌(南城)。清政府急命闽军副将林文察(台湾人,后升总兵)进占江山。但几个月后,侍王李世贤的大军又大举人浙了。咸丰十一年(1861年)四月在江西上饶地区与左宗棠部交战受挫,损失万余,被迫败退攻人常山县,入浙后,即分兵三路东进,先后占江山、龙游、汤溪,金华等地,与清兵斗争达两年之久,终在金华建立王府,以为立足之地。到九月底,浙江西部衢州、金华,严州和处州的大部地区已在太平军的控制之下。忠王李秀成也于同年由江西常山,在严州与李世贤会师,两支大军兵分五路,略取浙江各地。
咸丰十一年底,湘军将领李元度趁在江山的太平军进军浙东之际,带领从湖南平扛原籍一带募来的湘勇七千多人,窜入江山县城,“修城开壕为固守计”,于城南航埠山布列营寨。同治元年(1862)春季,太平军从处州遂昌来进攻江山,先后在小清湖、碗窑等地和李元度的湘勇交锋,但未能攻克县城。
同治元年(1862年)三月,“侍王”李世贤自金华率部进至衢州,阻止驻守江西的清军左宗棠湘军东侵,切断左宗棠后路。“侍王”李世贤亲自率十万大军抵达江山县,与清军大战于石门、枫林一带连营数十里,与清军左宗棠指挥的湘军对垒花园岗达半年之久,双方互有伤亡。同治三年(1864年)十月才离境“侍王”李世贤方才带领部队翻越仙霞岭南下福建。
大陈庄地方团练英勇激战太平军
团练是中国古代地方民兵制度,即在乡间的民兵,亦称乡兵。始于周,唐代政府设置有团练使一职,明代取消,清代起源于嘉庆时期,当时政府为了对付内乱对分布式暴动的白莲教起义,当时八旗、绿营严重腐化,扰民有余,不足以御敌,设置团练乡勇,令地方绅士训练乡勇,清查保甲,坚壁清野,地方自保。办团经费均来自民间,且由练总练长掌握。
大陈汪氏家族,经过康乾盛世的财富积累已然是地主阶级的集中营,资本富足,这时候正好朝廷需要他们出钱出力组织团练来抵制太平军,他们也正好需要有这样自己的力量来保护自己的财产。此时大陈地方不仅文秀才多,武秀才、武举人之类也不少,这些人大多是富家弟子,参加团练组织也有了用武之地。平日他们也请师父教练武功,骑马射箭,有组织的进行练兵。为的是有朝一日保卫自己的身家,保卫一方安宁,保卫大陈汪氏大家族。
据史料记载: “三月初二,江山县城首次被石达开部太平军攻清咸丰八年(1858年)占。三月初八,在县北大陈庄击溃清军都司汪承煦、士绅汪文澜、汪志远组织的地主武装,进占常山、开化等县”。另据县志记载:大陈庄汪位廷、县丞汪膏、训导汪敦厚等奉宪团练,于咸丰八年三月初一日,发逆窜陷江城,阖村齐心杀贼,暂获甚多,迨初八日,该逆大股骤至,众寡不敌,团丁阵亡者百余名……。
大陈是个山间盘地,要进入大陈必须经过地势险要的大陈岭,大陈团练就此地进行伏击,阻止太平军入侵。先安排先锋人马进行阻击,利用有利地形进行巧妙打击,打死打伤不少的太平军先锋人马,双方在大陈岭上你争我夺僵持了好几天,终因太平军大部分人马赶到,打破缺口,一涌而上,团练被太平军用长矛象戳鳖似的一个个收拾了。大陈失守,太平军扫荡大陈庄后北上常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