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楼主: 西溪人

推荐《歙县西乡方言》一书

[复制链接]

32

主题

544

帖子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Rank: 6Rank: 6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8-26 14:2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寿宗亲,《歙县西乡方言》一书没放到新华书店去卖,要的话,我家里有,连邮资每本50元,有正式书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544

帖子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Rank: 6Rank: 6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8-26 14: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别人做了混帐事,自己深为痛恨,为表愤慨,会责怪对方说:“嗯是吃粪长大叻吧?”
平常还有“嗯吃屎吃着一粒豆哩吧”的说法,这是连三岁小孩都明白的道理,屎又怎么能吃呢?相比之下豆当然太好吃了。这只不过是形容那些办一件事得到成功,从中获得好处或受益菲浅,仍还不心满意足,意欲继续接着再干的人。民间也还常有这样的事发生,有些无聊之徒,沒事喜欢寻花问柳或捉弄于人,尝到“甜头”后还想放任再干,人们对他们深恶痛绝,常会以此来讥讽他们。
还有些懒人爱说“吃肉不如养肉”、“饱吃不如饿困”,说这号话的人缺乏事业心,得过且过,不求上进,甘当“混世虫”。
“吃不尽,礤不出”是批评那些说话、办事不知里外、不分场合,所讲的话和所办的事都不上理路,很不中听的人,批评他们缺乏思想意识,很愚蠢,净乱说乱做。
“吃饭吃碗里,走路走中间”是一门做人的哲学,即人生在世要把良心放到中间,不要害人,不能贪得无厌。
“吃软不吃硬”是表示人的个性和脾气。
“吃里扒外”指人的行为受着这一方的好处,暗地里却为那一方尽力。
“吃不完兜着走”,是指一亇人对于承诺人家的事沒有完成或沒有解决,就不闻不问地不管了,或者是由于失误而犯了过错,领导和同行往往会用这样口气来责怪。
“吃现成饭”是比喻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吃刀”,绝非真的吃刀,而是表示工人在切削金属时工具切入工件;家中平日在刀石上磨切菜刀时,感觉切菜刀在刀石上很有附着力,就会说“嗯块刀石真吃刀!”上山斫柴、田间割草时,刀子得心应手,非常好使,就会说:“嗯把刀好用,真吃刀。”
“吃紧”,是形容风声(军事或政治形势、金融市场等一些部门传播出来的消息)紧张。
“吃官司”,是旧时被指控受处罚或遭受牢狱之灾。
“吃香”,並不是指吃香的东西,而是指很受社会群体欢迎的意思。
“吃心”,普通话里仅“疑心”一种解释,西乡话除上述解释外,还形容少数贪婪之人胃口大,多吃多占,接受贿赂,就是常说的“吃心太重”。
“吃进不吃出”,是形容日常生活中,某些人总是见利益就上,专爱占小便宜,如遇有要掏腰包的情况,就往后缩,舍不得拿出任何东西。
“吃一堑,长一智”是受一次挫折,长一次见识。
“吃不住”和“吃不落”是同义词,有两种用法,其一是承受不住,不能支持;其二是管不住人,甘拜下风。
“吃不开”是行不通,不为世人所欢迎,它的反面意思是“吃得开”、“吃香”。
“吃毛豆腐”即“吃霉豆腐”,是比喻触霉头,挨批评。这个词是否是徽州人的专利,目前尚且无法考证,但毋庸置疑毛豆腐乃徽州特产。豆腐经处理霉变后,外表长有一种很长的真菌丝,尤如细细的绒毛,令不知者望而生畏,但烹饪后却味道鲜美。而徽州方言中的比喻,仅选用了霉豆腐中的“霉”字,以喻示踫到了倒霉之事。
还有一种不太文明的用法,形容在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却沒有得到丝毫回报,做了无用功时所发泄的牢骚话,如:“又不是吃哩牛屣(sān)【牛的精液】!净做些冇用事!”
“口吃”是普通话的说法,字典上的解释是“说话时字音重复或词句中断的现象。是一种习惯性的语言缺陷。通称结巴。”西乡人将“口吃”说成“急佬”。说话急是结巴的特点,再加上西乡人在称呼外族、外村人时,喜欢在地名后面加上个“佬”字,如称城里人为“城里佬”,称北京人就是“北京姥”。受这种习俗的影响,无形中在西乡便有了“急佬”这个代名词,“急佬”便是“说话急的人”。
“吃牌”是一赌博的“术语”,也就是指上手所出的牌为下手所用,下手将自己的牌与上手所出的牌组合成“一乘牌”,摊放在桌面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544

帖子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Rank: 6Rank: 6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8-26 14: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能者多劳”的“打”字
在西乡方言中,“打”读“dáo”,是人们口头上用得较多的一个词,且用法多种:一种最为普遍的用法,是将“打”作为一种特定的动作,作为动词直接用在名词的前面,表示某种行为,如:“打架、打稻、打舞”,这类词当然很多很多;再一种是当人们不能准确运用一个动词来描述一个动作时,便常常用“打”来替代,如抢上前,就说成“打先锋”、“打冲锋”;喷药水,便说是“打药水”;还有一种是为了想要强化所要表达的意思的力度,虽然已经有了恰当的动词,但是却还要在这个动词的前面再加上一个“打”字,如“打冒充”、“打堆”;“打”字还能作量词用,十二个为一打;“打”字还能作为介词,起于,“从……”表示“拿…做起点”,如:“打今朝(天)起,每日夜里学习一小时”;另外,“打”字还可作为助词插在两个重叠的词中间,表示非常,如:“干打干净”、“硬打硬敲(kài)”、“实打实在”、“紧打紧算”。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所载有关“打”字的解释就有二十六种之多,这二十六种解释在西乡方言中,同样也有所体现,我们姑且不必去探讨它,这里仅将部分乡土风味较浓的介绍一些。江声皖先生所著的《徽州方言探秘》一书,关于“打”字的方言词例举了不少,有一些也适合西乡方言,这里也采用几个。
“打底”,有四种解释:1、画底样或起草稿,如:“嗯篇文章嗯得先打个底,卬人再商量着修改”;2、奠定基础,如打水泥坦,就必须先打底,然后再用水泥磨面;3、学习成绩差,跟不上班,就必须课外抓紧补课,打好底子;4、表示有准备地先吃一点充饥,如:“先多吃点菜打个底,再喝酒就不容易醉”。
“打团”,指很多人或者动物围成圈,一个挨一个紧紧地挤靠在一起。
“打秤”,是指同等体积的物件,用秤称过以后,重的那种就是“打秤”的。
“打艕(běn)”,即“接吻”,该词在方言中是用“艕”字来表示“打艕”时的那种亲热的场面。“艕”字在普通话中有两种解释:1、指“码头上的船和船相靠在一起”。不难设想,静水中的船挤在一起应该是很“亲密无暇”的;2、还有“摇橹使船前进”的意思。我们看过电视剧《水浒》,剧中的阮氏三兄弟站在船头,两手同时轻快地摇着橹的动作,我们何不妨将那摇橹的动作,与那男女双方接吻时,两手紧紧地抱在对方身上,上下滑动的动作比一比,真是再也确切不夠了!古时徽人外出全靠木船和泛槎(漂浮的木筏),有时一坐就是十天半月,这也许是“造词者”对船的感情太深,由乘船而联想到接吻,“打艕”这词造得真是令人拍案叫绝。“打”字在这里既有“抱”的意思,也还有“亲嘴”的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544

帖子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Rank: 6Rank: 6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8-27 09: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千(cěi)”,是旧时向人敬礼的一种姿势。敬礼时,右手下垂,左腿向前曲膝,右腿略弯曲,民国后少见有行此种礼。
“打听路数”,单从字面上解释是探问路子,这里可理解为了解行情,如:“买砖叻合同嫑(biǎo)签起,卬还要再去打听一下路数添”。
“打派司”,“派司”是一个从海外引来的词,原本指用厚纸印成的或订成本儿的出入证、通行证等。平日玩扑克牌游戏时,上手出了牌,几位下手都不出牌,这时先不出牌的便会说:“派司”,后不出牌的会接着说:“‘打派司’算哩”,即:不要或不出,收牌的意思,将老k牌比作出入证,这里的“打”字是不要的意思。
“打夹账”,是形容伪造证据、从中贪污。
“打点”,平常一般作收拾、准备(礼物、行装等)来理解,如:“卬回去‘打点’一下,下半日即刻动身,马上将礼物送到上海去”;有时也指送人钱财,行贿受贿,继而想得到别人照顾,如:“嗯桩事需要精心打点,对俤多意思意思”!
“打米”,专指在水碓里加工稻谷,亦称“舂米”;到碾坊加工稻谷,叫“碾米”;用小磨加工稻谷,叫“砻(lān)米”,砻出来的米,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整粒的,很像“虾米”,“虾米”亦称“海米”,徽人就将这种颗粒完整的、像“海里头海米”的米,取名为“海头米”(省去了“里”字),亦称“米海头”,其它方式加工的,用粗筛“拢(lán)过”,筛上面的米也如此称之;用“石臼”摏稻谷,叫“摏米”;用机械加工稻谷,叫“轧米”。
“打对台”,旧时两个戏班为了互相竞争,同时演出同样的戏。常用来比喻双方竞争同类工作或事情;也比喻因合不来,而分庭抗礼对着干。
“打孤寡”,“孤寡”指的是社会上那些脱离群众,孤力无助的人,这号人中多数好吃懒做,不务正业,靠敲竹杠过日子,口语中有这么一句话:“嗯(你)‘打孤寡’都打到‘孤寡行(hō)’里来哩”。
“打急醮”,指的是身边无钱,经济上非常困窘时的状况。也可指因事情发展太快,出乎意料之外,而感到有点措手不及时的举动。
“打边鼓”,鼓是应该打中间的,既然是打边上,那就不起主导作用,比喻为了使某件事获得成功,而从旁帮腔,从旁助势。
“打退堂鼓”,旧时衙门升堂、退堂都要先击鼓。今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情绪低调,沒有结束,便中途宣布退缩。
“打通关”,是指筵席上一个人跟在座的人顺次划拳喝酒。也可比喻才能出众,所有对手都被挨个战胜。
“打圆场”,指的是出面调解纠纷,缓和僵局,希望纠纷双方重归于好。
“打飑(bǎi)”,是指雷阵雨,来势凶猛,有时並伴有大风、冰雹等强对流的天气,一般来得快,去得也快,多发生在夏、秋两季。这里由于没有一个很确切的词来表示这种强对流的天气,便用“打”来替代,如果改用“落”字,组成“落飑”的话,反倒使人感到有些相形见拙了。
“打水漂”,这里的“打”字有“从”的意思,即从水中漂流走了,比喻前功尽弃,沒有成功,成为泡影。记得孩时曾经常到村前丰乐河的沙滩边比赛“撇水泡濑(打水漂)”。比赛时须捡那种既圆又薄的小鹅卵石,人微斜弯腰,将小鹅卵石用力水平、贴近水面往前撇,这时只见小鹅卵石离手后,漂浮在水面上飞速向前,並在水面上激起一连串的水泡,看谁击得水泡个数多。令人扫兴的是,玩过以后,不但水泡沒了,而且小鹅卵石也落到了水底,一无所有,又得重新再找小鹅卵石,确确实实是打了个水漂。
“打现剽(piào)”,是一赌场专用词,即指每场赌博,赌资不用筹码代替,均得直接掏现钱。看过赌博的人都知道,赌场上付赌资的动作,大多数的人都是既敏捷,又爽快,这“剽”字也就是指动作敏捷的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544

帖子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Rank: 6Rank: 6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13: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夜作”,指晩上(晚饭后至鸡叫以前)做事,即加夜班。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晚上没有电视看,农村妇女常利用这宝贵的时间,挑灯夜战,缝缝补补,干些针线活儿。
“打早朝”,指的是早上很早就起来外出干活,干上几小时后,再吃早饭。还别说,这几个小时的劳动还怪“出货哩叻”(工效高),所以老百姓对“打早朝”相当感兴趣,民间一直流传有“三朝顶一工”的说法。
“打脚肚”,“脚肚”指的是“脚腕”,普通话亦称“脚脖子”。“打脚肚”並不是打人脚部的脚肚,而指的是在估计人家完不成任务的情况下,帮助人家一起共同完成该项任务,一般来说都是接近工作的尾声,而且大多都是尽义务,不要报酬,如:“啊!快活啰,‘打脚肚’叻来啰”!这词也许是徽人的独创。
“打饿肚”一词并不是说打正饿着的肚子,而是指人为所造成饿肚子的这种现象,如:“卬中饭事太多,来不及吃饭,只好打饿肚到嗯赞(现在)”。
“打饭碗”,“打饭碗”一词有两种解释:一、盛饭的碗被打破了;二、旧时比喻职业,主要是指受各种不同原因的影响,导致失去原来赖以生存的工作。
“打包袱”,指的是用一块稍大的布,把东西包起来。我们常在电视剧中看到,那些没有书僮的穷书生进京赶考,都是自己背着包袱和雨伞;嫂娘们回娘家手上总挎有一个花包袱,这都是旧时生活中如何使用包袱的真实写照。“打包袱”还有一种独特的用法,也就是“打裹(gé)饺(jiāo)”,普通话称“水饺”,即将面粉擀成皮后用来包饺子。饺子皮同包袱布一样也是方的,放上馅后,再将皮折起包住馅,其过程就如同打布包袱一样,所以歙县人称包裹饺亦为“打包袱”。这里的“打”字有“擀皮”、“剁馅”、“包”等多层意思,这词大概也是歙人的“新发明”。
“打见鬼”,表示划不来,得不偿失,如:“俤办事没长性,跟俤联合卬真是‘打见鬼’哩”;也可比喻有些人故意胡搅蛮缠,专找岔子,让别人不顺心,如:“俤整工整日哩来‘打见鬼’,真使卬冇办法上班”。
“打闷棍”,比喻在不明事情底细的情况下,突然受到攻击,继而被糊弄,受损失,如:“嗯桩事亏就吃大哩,嗯一‘闷棍’打哩真夠厉害”;还有一层意思是有些人爱随口瞎编,故意把事情说大,以此达到唬人的目的,如:“俤是在‘打闷棍’,别理睬俤,看俤又变什么新戏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544

帖子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Rank: 6Rank: 6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8-29 09: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封闭”,是一种治疗伤口发炎的方法,把麻醉剂“奴佛卡因”注射在身体一定的部位,使局部病变的恶性刺激,不再传到大脑皮层内,对大脑皮层有保护性的抑制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打通同”,指暗中与人串通,相互之间口径、行为保持一致,共同对付别人。
“打布褙(bǎ)”,这个词比较陌生,估计好多“八零后”都不知道“布褙”到底是什么东西。“布褙”是旧时妇女做布鞋时,用来做鞋面衬里的材料,一般都是各家各户自行制作。制作工序很简单,先用面粉在锅里调一大锅较为桸薄的面戊(即:浆糊),再放入大小不等的各色棉布的布头(早就备好待用),要求布头必须浸沒在浆糊里。取一块木板,洒上水后,即刻将纸(大的最好)平铺在板上,然后便将锅内的布头展开,依次将纸糊满,不能留有空隙,糊好后,连板一起抬去晒,晒干后就成为“布褙”了。可以猜想,用不了多少年,“布褙”这词将会被人们遗忘,因为现今已很少有人做布鞋、穿布鞋了,更不会有人再去多此一举去“打布褙”了。“打布褙”一词经过引申后,用来比喻那些穿衣服不讲究卫生的人,如:“嗯(你)那件衣裳才着(穿)哩冇几日,身面前都‘打布褙’哩”;也可以比喻东西摆放不开,重重叠叠地挤在一起,如:“嗯(你)自家看看,嗯那个田莳哩像‘打布褙’一样,‘密达挤咕(形容密)’哩,叫人实在冇办法看通头”。
“打补丁”原本是旧时妇女们的一种针线活,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里,一件衣服要穿它“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打补丁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但西乡方言将该词引申来指一般的修修补补,比如说,某瓦工去某工地专门修补墻体,当有人问及干什么来时,他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喏,跟朝专打补丁。”亦可用来看作是替人弥补过失,比如,常有人会埋怨他人说:“俤把嗯桩事搞糟哩,冇法收捎,再只好叫卬去打补丁”。
“打连珠”,是一种比较讲究的针线活,即缝一针向前,又往后缝一针,一针紧扣一针,看上去,两面的‘针脚’相同,都是不间断地缝成一条直线,用这种方法缝制的衣物相对来说要牢固些。
“打揸(zá)勒(lá)”,可解释为在条状物上打疙瘩。“揸”,字典上解释是用手指撮东西,而“勒”的解释是用绳子梱住,再用力拉紧。用“揸”和“勒”两个动词分别所表示出的“撮”、“勒”、“拉”的词义,组成了“揸勒”这个名词,再在这个用两个动词连在一起的新名词前面,加上“打”这个动词,造出了一个表示一种行为动作的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544

帖子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Rank: 6Rank: 6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8-29 09: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封闭”,是一种治疗伤口发炎的方法,把麻醉剂“奴佛卡因”注射在身体一定的部位,使局部病变的恶性刺激,不再传到大脑皮层内,对大脑皮层有保护性的抑制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打通同”,指暗中与人串通,相互之间口径、行为保持一致,共同对付别人。
“打布褙(bǎ)”,这个词比较陌生,估计好多“八零后”都不知道“布褙”到底是什么东西。“布褙”是旧时妇女做布鞋时,用来做鞋面衬里的材料,一般都是各家各户自行制作。制作工序很简单,先用面粉在锅里调一大锅较为桸薄的面戊(即:浆糊),再放入大小不等的各色棉布的布头(早就备好待用),要求布头必须浸沒在浆糊里。取一块木板,洒上水后,即刻将纸(大的最好)平铺在板上,然后便将锅内的布头展开,依次将纸糊满,不能留有空隙,糊好后,连板一起抬去晒,晒干后就成为“布褙”了。可以猜想,用不了多少年,“布褙”这词将会被人们遗忘,因为现今已很少有人做布鞋、穿布鞋了,更不会有人再去多此一举去“打布褙”了。“打布褙”一词经过引申后,用来比喻那些穿衣服不讲究卫生的人,如:“嗯(你)那件衣裳才着(穿)哩冇几日,身面前都‘打布褙’哩”;也可以比喻东西摆放不开,重重叠叠地挤在一起,如:“嗯(你)自家看看,嗯那个田莳哩像‘打布褙’一样,‘密达挤咕(形容密)’哩,叫人实在冇办法看通头”。
“打补丁”原本是旧时妇女们的一种针线活,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里,一件衣服要穿它“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打补丁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但西乡方言将该词引申来指一般的修修补补,比如说,某瓦工去某工地专门修补墻体,当有人问及干什么来时,他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喏,跟朝专打补丁。”亦可用来看作是替人弥补过失,比如,常有人会埋怨他人说:“俤把嗯桩事搞糟哩,冇法收捎,再只好叫卬去打补丁”。
“打连珠”,是一种比较讲究的针线活,即缝一针向前,又往后缝一针,一针紧扣一针,看上去,两面的‘针脚’相同,都是不间断地缝成一条直线,用这种方法缝制的衣物相对来说要牢固些。
“打揸(zá)勒(lá)”,可解释为在条状物上打疙瘩。“揸”,字典上解释是用手指撮东西,而“勒”的解释是用绳子梱住,再用力拉紧。用“揸”和“勒”两个动词分别所表示出的“撮”、“勒”、“拉”的词义,组成了“揸勒”这个名词,再在这个用两个动词连在一起的新名词前面,加上“打”这个动词,造出了一个表示一种行为动作的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544

帖子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Rank: 6Rank: 6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8-30 09: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寿桃”,“寿桃”是旧时徽州盛行的一种米馃。每年冬至过后,是“打寿桃”的最佳季节。先得将米洗清(不得有白色浑水),浸数天捞起沥去水分,放到石臼里摏成粉状,过铜丝罗,罗上粗的粉末继续摏。将过铜丝罗后的细粉倒到盆里,加适量的水揉成团。“打寿桃”还需要刻有各式各样图案的木制“寿桃印”,将揉好的粉团挨个抐(nǔ)满印子,再用“馃(gé)辘(lě)”辘平服,然后将寿桃印反过面,在“官(guào)升(xìn)”(平常用来量米的)上轻轻拍打,掉下的“寿桃”用另一只手接住,放到蒸笼上,蒸熟便打好了。为什么不叫“米粿”,而叫“寿桃”呢?原来每块“寿桃印”上所刻的图案,不是“福、祿、寿”星,就是“金鱼”、“元宝”之类象征人财两旺的图案,且每块都必不可少地刻有“寿”字。如今人们都是到年糕厂去“打年糕”,“打寿桃”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进入票证时代后,就开始被人们“遗忘”了。这里的“打”是“做”或“加工”的意思。
“打饼”一词乍一听到还以为是采用机械制作饼子,其实不然。在西乡,老百姓日常喜欢将面粉或米粉调成糊状,然后倒入烧有热油的平底铫里,用锅铲将粉糊均匀摊满铫底,待表层粉糊变色熟透后再将饼子翻面,两面黄熟了,饼就“打”好了,亦称“摊(taǒ)饼”。这里的“打”字是表示做这种煎饼的整个过程。
“打糖”,原是旧时的一种用自制的米糖,调換骨头、猪毛、废铜烂铁的货郎担生意,这种人肩挑货郎担,手中用打糖用的钉鎚,有节奏地敲打着打糖用的刀,“叮叮当”、“叮叮当”地穿梭在农村、山区或城市小街僻巷,专做妇女、孩童的生意。打糖的人总是那么一点点、一点点地打,能唬就唬,能骗就骗,力争尽量少打。为此妇女、孩童也经常跟打糖的人“讨价还价”,“讨”一下,打一点,再“讨”一下,再打一点,相当有趣味。“打糖”一词是用来比喻遇事要先讲条件,得寸进尺,有了並不满足,还想提条件再要,如:“卬又不是跟嗯‘打糖’,老缠着卬要有是冇用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544

帖子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Rank: 6Rank: 6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0: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打二百五”,是个贬义词,“二百五”是讥称某些带有傻气,做事莾撞的人,这儿的“打”有当成的意思,如:“嗯亥俤‘打二百五’哩”;“二百五”还比喻对某种知识或某种枝术只略知一二的这号“半瓶醋”的人,如:“卬看不起俤,‘二百五’一个,还要‘老七老八’哩”。
“打洋钵”,估计是由普通话中“洋盘”一词演变而来的,“洋盘”指的是那些对都市中一些普通的或时髦的事物都缺乏经验的人。“洋盘”和“洋钵”仅一字之差,尽管“盘”是瓷器,“钵”是陶器,但是同样都具有装东西的功能。再加上苏、浙、沪一带吴语区在讲“盘”和“钵”两字时的口音极为相似,对于旅外经商的徽人确实很难分辨,跟着讲讲,长此以往就成了今日的“打洋钵”。“洋钵”一词可以喻义为被人利用,以至于上当受骗或受愚弄,这里的“打”也是当成的意思。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特别是女孩子更注重自身的仪表,多数女孩额头前都留有漂亮的“留海(西乡方言称:披发【fǎo】)”,几个月后会长得又多又长,盖住眼睛,很不好受。去理发店洗头时,便会告诉理发师说:“请把卬叻留海打塌一点”,这里的“打”是“修剪”的意思。
“打离婚”,夫妻关系不好,各持己见,其后果终究是离婚。双方争吵时,为了充分发泄自己的愤恨,常会说:“嗯个日子实在冇法过哩,走,非要跟嗯‘打离婚’不可”!加上一个“打”字,无非是为了显示一下自己说一不二、非离不可的决心。
“打东司”,“东司”在西乡方言里指的是茅坑、厕所,这“打”字用在不同的场合,分别各自有“去”、“蹲”、“拉”和“建造”四层不同的意思,如:“五早八早又不去寻事做,而‘打东司’”、“清早起来就‘打东司’打起,一直打到嗯扎,卬不等嗯嘞”,又如:“屎到屁股头,再来‘打东司’”,与“临时要上阵,再来读兵书”一句意义相同。
“打官腔”,“官腔”是旧时称官场中的门面话。今指利用规章制度、名目繁多的手续作为理由,用来推托或责备人时所讲的话,这里的“打”有“用”和“讲”双层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544

帖子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Rank: 6Rank: 6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9-1 08: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麻风”,“麻风”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病原体是麻风杆菌。症状是皮肤麻木,变厚,颜色变深,表面形成结节,毛发脱落,感觉丧失,手指脚趾变形等。政府很重视,成立有专门治疗麻风病的医院,一旦发现,即刻隔离治疗,这里的“打”字是“诊断、隔离”的意思。
“打牙齿”,俗语说的好:“牙齿痛不是病,痛哩要命”。牙齿痛最不是滋味,痛起来令你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恨不得自己将它拔了。去找牙科医生时往往会说:“医生,请把卬嗯个牙齿打塌”,这打牙齿就是拔牙齿。
“打秧”,就是在苗床上播下种子,培育秧苖,供大面积栽种。
“打猪草”,顾名思义是到野外去搞猪喜欢吃的野草,来弥补猪饲料的不足。那都是上世纪的事,早已成为历史,现今科学喂猪,猪吃得是混合饲料,“打猪草”一词恐怕也不会再有人用了。
“打猪粪”,是一桩体力活,也就是用铁鎝(四齿耙),将猪栏里的猪粪(包括稻草)装到粪箕里或者车上的整个过程,这里“打”字有“挖”和“装”双层意思。
“打稗子”,也是一种农活,即用刀在稻田里割稗子的穗,拔除秧田内的稗子苗,则称“拣稗”。
“打堰脚”,是一桩很吃力的农活,就是用铁鎝将水田里的烂泥钩来筑在田埂下边,起到护水的作用,这“打”字就是“筑”的意思。
“打豆腐”,即买豆腐,如果是买“海沙”、“豆腐干”、“豆腐角”等稍干或干的物品的话,就不能说是“打海沙”、“打豆腐干”、“打豆腐角”了,还仍得用“买”字。而要买诸如“酱油、酒”之类液状的物品时,则都能用“打”。原来,早些“豆腐”的概念与现时有所不同。以前称用“石膏”点的豆腐为“水豆腐”,由于较为娇嫩,亦称“嫩豆腐”,根本无法直接用手拿,而是用铲子铲,这种豆腐现时称之为“豆腐脑”;早些称用“盐卤”点的豆腐为“豆腐白【pǎn】”,由于较“嫩豆腐”厚实,能直接用手拿,故又可称“老豆腐”,而现在市场上卖的豆腐,一般来说都可以直接用手拿,不必用工具帮助,这就是现在之所以只说“买豆腐”,而不说“打豆腐”的原因所在。还有这“打油”一词,除了表示买油外,还表示有“加工油(即:榨油)”的意思。而“打油诗”则是一种不拘于平仄韵律的旧体诗,內容和词句通俗诙谐,相传为唐朝张打油所创,因而得名。另外,“打油”还是年轻人闹着玩的一种嬉戏,那就是四个人分别抓着一个人的手和脚,将这个人脸朝天拎离地面,来回水平晃荡这人的身体,仿佛像油坊里榨油那样,将此人的头去撞另一人的屁股。改革开放后的今天,随着市场销售方式的改变,酱油和酒都是瓶装或塑料袋包装,商店内又根本看不到煤油,“油筒(dàn)”也进了博物馆,所以像“打酱油”、“打酒”、“打煤油”之类词已早己不用,而被人们丢到了“耳朵”背后,再过若干年后,大概有可能将被遗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