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楼主: 西溪人

推荐《歙县西乡方言》一书

[复制链接]

32

主题

544

帖子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Rank: 6Rank: 6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8-16 12: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九、“云”读【yūn】,句末语助词。如汪梧凤先生的《勤思楼记》中载:“故于楼成而取韩子‘业精于勤,行成于思’,以名之。所以警二子,亦因以自警云!”现时方言用“呃【è】”,如:“不光是亥两个儿子叻警示,同时有是亥自家叻警示呃!”
十、“耳”读【ér】,句末语助词,有两种词义:
    1、相当于现代汉语“而已”。如汪浚先生的《新安西溪汪氏考实世次年表谱》序载:“惟建封王,余皆公侯耳!”现时方言与现代汉语相同。
2、表示肯定。如师山先生的《歙章孝女双庙碑》载:“盖其衷诚之所感化耳!”现时方言用“喂【wèi】”,如:“忒是亥诚意感化叻喂!”
十一、“尔”读【ér】,有四种词义:
    1、表示限定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而已”、“罢了”。如欧阳修《归田录·卖油翁》中:“无他,但手熟尔!”现时方言与现代汉语相同。
2、表示肯定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呢”、“呀”。如师山先生的《送葛子熙之武昌学录序》内载:“然岂二先生立言垂教之罪哉?盖后之学者之流弊云尔!”现时方言用“嘞【lèi】”,如:“夜间唱戏要八点半钟再动手嘞!”
3、形容词或副词词尾,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样子”。如《论语·先进》载:“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现时方言与现代汉语相同。
4、表示“如此”、“这样”,如汪印泉先生的《算术自修说》中:“若非尔尔,纵良教师亦爱莫能助。”
十二、“者”读【jéi】,句末语助词,有两种词义:
    1、用在句末,表示拟度,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样子”。如《论语·乡党》载:“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现时方言与现代汉语相同。
2、用在句末,表示疑问、祈使等语气。如《论语·先进》载:“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现时方言中不用。
十三、“而”读【ér】,句末语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啊”或“吧”。如汪浚先生的《新安西溪汪氏考实世次年表谱》序载:“今询知信,然予因其信而!” 现时方言与现代汉语相同。
十四、“夫”读【fù】,句末语助词。如《论语·子罕》载:“逝者如斯夫!” 现时方言中不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544

帖子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Rank: 6Rank: 6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8-17 07: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节有关房屋上的一些常用词语
向来,徽州的民宅都是以独特的造型,精湛的工艺,鲜明的地域特色,被人们誉为徽派建筑的三绝。从这点看来,古往今来的徽人,对住房是相当讲究的,此种状况,同样在日常的口语交流中也能体现出来。
民居在外部造型上,呈全封闭式格局,高墙上顶,外部看不见“闿闼”(即:窗户),“一档一档”层层跌落的“马头墙”,中间高两头低,有些站在远去斜看,还能看见一点点“脊杪”,半掩半露、黒白分明。马头墙上还用薄“砖头”砌有“几路”(即:几层)“橫朳”,“横朳”上面还排列有堆放整齐的“脊瓦”,除起到护墙和装饰的作用外,还为后人“拾漏”、“翻盖”准备好了材料。
房屋为砖木结构,屋内用木料竖有“屋闶(kōng)”,屋闶也就是用“公、母榫头”将“屋柱”、“梁”、“方怗(těi)”、“桁(hā)条”组合在一起的屋架,再钉上“屋椽(quē)”。屋闶的毎根柱子都安放在石头“柱磉(só)”上,四周“封墙”时,墙上安有“铁键”,固定在柱子上,墻依柱、柱支墙俨然连成一体。椽上有“上墁(mǎn)砖”或“望板”,可以挡住风、灰尘、雪珠。然后上面再盖瓦。瓦一仰一覆,呈“鸳鸯蝴蝶”式,“仰”的称“洲(沟)瓦”,“覆”的叫“拱瓦”。椽子的坡度称“水垡”。祠堂、庙宇相对住房来说,有人的时间要少些,为防漏,“水垡”要竖些,大多是“六分水”,盖住房的“水垡”则为“五分水”,要平些。
屋的格局有“三间”、“五间头”、“四合”、“一脊翻两堂”等多种样式。其中,平房三间亦称“摊(tǎo)地三间”,楼房三间又叫“三间起楼”,堂前两侧的房间有小厢房相通的三间,又称“三间‘品’字”或“三间两‘亘(gán)厢’”,这里“厢”字发生变音,为“xǐu”;“五间头”是中间一个堂前,堂前两边各有住房两间;“四合”並还有“上下对廊”的讲法;一脊翻两堂的特点是“輗(nī)深”较“深”,约莫一丈八尺到两丈之间,有前、后两个“堂前”。屋內房间根据结构,多少不一。说房间的量词与普通话有所不同,普通话用的量词是“间”,而西乡方言却用“部”来作量词,说“几间房”为“几部房”。旧式住屋都有“天井”,其地面上的范围称“天井下”或“名堂下”,坐在屋内也可看到蓝天。天井上方是“落檐”,“檐口”置有“水瀽(jié)”(即:檐沟),瓦上的水滴落在橫瀽里,再通过“直瀽”流到名堂下的“水涵(hǎn)”(即:暗沟)里,谓之为“四水归名堂”,吻合了当初人们“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內在心态。“阶沿舷”之内是堂前,地面上铺有“地墁砖”,官厅是横向排列,而民居则是呈对角斜向安放。
大门讲究的与否,往往能体现出家族的兴旺发达,故此在人们心目中尤为“上心”。大门亦能称作“门阙”,门阙內嵌有“门硋(读‘岩’音)”,门硋亦称“三件头”,是由三块石头组成,其中两块是“隑(gā)柱”,又可称“门贴”,另外顶部再加一块“冂”型的石头,叫“水桶挎(guǎo)”。大门笃(底)下有“屋枕(zán)”,屋枕成长条形,酷似古时床上的枕头,继而得名。多数人家都是“躝(lǒ)过”屋枕便到“堂前”,也有直接看不到堂前的。对于那些“发迹”(即:有成就)了的富户,为了崇尚几代同堂、几房同堂的习俗,以四水归堂的天井院落为单元,少则两、三个,多则十多个、二十多个的各式单元,前后左右地组建在一起,并成一个大单元的聚宅。聚宅內被“巷路”(即:巷弄)、“门铃里”(即:门坊)及大小不等的“偏间”分割开来,合理地排列成数列。
还有“睡(xǔ)在”这个词,本身是个动词,可方言硬把它作为名词,用来表示人们居住的某一个地方、某一个村子或某一幢房屋,如:“嗯个‘睡在’有山有水,真不错!”西乡也还有称某一个地方、村子或房屋为“落地”的,其实“落地”同样也是一个动词,这种用法也是将动词当名词用。这种组词法也是与普通话所不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544

帖子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Rank: 6Rank: 6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8-18 09: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元节
俗称“七月半”,又为“鬼节”,农历七月十五日,家家油煎面食,有“砸棚”、茶伞、风车等多种。“砸棚”表示砸开地狱的牢门,让亡人迅速离开受苦之处。虽然不象清明节每户都要上祖坟祭拜祖先,但每户都一定要在晚上点香烧纸给祖上三代,也一定要烧给土地菩萨。当然出于祝愿阴间的和谐,活着的西溪人也绝忘不了会烧些金银纸钱给那些孤魂野鬼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544

帖子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Rank: 6Rank: 6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8-19 07:4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会”字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会”字的解释就有十八种之多。
同样,在歙县西乡方言里,“会”字的用法也很多,它有两种读音,一种读“哇(wā)”,另一种读“fǎ”。
第一种读音的用法有七种:一、表现在电话里与人通话前询问对方是谁时常用的口头禅,如:“嗯(你)是某某某哇?”这种问话的方式对自己的问话感到相当自信,肯定是,因为,其已经看过来电显示或已听出对方的口音,知道对方是某某某了,这时,比起普通话中的“吗”字则更能体现出个人的内在心态;又如:“卬(我)晓的了哩,跟(今)年还是某某某当村长哇(会)。”二、带有一定商讨的口气,很温和,如:“跟嗯一起器(去)家哇(会)?” 听了犹如须得经过你的同意方可一样,让人倍感亲昵。三、表示擅长,如“哇(会)说、哇(会)写”。四、表示有可能实现,如“俤(他)不哇(会)不来参加会议”、“栗子到时间就哇(会)从树上跌下来”。根据具体状况的不同和事情的发展,经过判断,超前提出自己的看法。五、表示懂得怎样做或有能力做,如:“嗯个(这个)嫚(孩子)刚哇(会)走路,还不哇(会)讲话。” 六、还有少数人在哄孩子时也用“哇”,如:“嗯真哇(会),真听话!”将“哇”字替代“乖”字的意思,用来作为对晩辈赞美、表扬的词,对平辈及长辈就不适合用这种用法。七、“特(tī)哇(会)特(dǐ)”一词的“前身”估计应是“特别会特别”,将其中两个“别”字省去便成“特会特”,既然一个人已经达到了“特别会特别”的境界了,那么就能肯定这个人一定是与众不同,会有意识地去干一些别人不会去干的事。这里用来喻义故意的意思。
第二种读音的用法则更多,有十二种:一、聚合的意思,如“会合、会诊”。二、有一定目的的集会,如“开会、会议”。三、某些团体,如“村委会、居委会”。古时西溪还有一个特殊的社会团体,叫“文会”,文会的成员是由从宗族中的有功名的读书人中挑选出来的‘贤者’组成,文会除定期集会探讨学术外,还发挥乡村基层组织的功能,协助调解地方上的一些民事纠纷,他们很受地方官员的信任,府、县官员在处理解决地方往上提交的争讼时,往往会以文会所作出的‘公论’视为重要依据。四、庙会。五、旧时祭祖求神时所组织的集体迷信活动,如“大年初一的‘团拜会’、正月十五的‘花灯会’、十八朝的‘香会’、端午节的‘迎神赛会’、六月十九日(农历)的‘观音会’、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日)的‘庆丰会’”。六、大家自动将剩余资金集中到一起,然后通过抽签的方式将这些资金用来赞助某一人或几人(视所集资金多少来定)兴办事业,俗称“打会”。在那沒有银行的年代,这种方式确实帮了不少人的忙,民间一直很时兴。七、指省府所在地为“省会”。八、表示机遇则说“机会”。九、还表示见面、会见的意思,如:“ 卬想会俤一会。”在这里单独用“会”,比起“会见”二字都用,显得分外亲切、诚恳。十、请人吃饭后付钱也用,如“卬会过了,嗯不消(用)会了”、“嗯人(你们)尽管消受,一切由卬会钞”。十一、表示理解、懂得的意思,如“领会、误会、意会”。十二、含有上门接洽的意思,比如,旧时到磨坊去磨面,就必须数日前提前到磨主那里约定好日期,人们称之为“会磨”。年前加工“冻米糖”的师傅上门约定切糖的日子,就说是“会切糖”。
与汉语组词所不同的是,西乡话的“儿化音”基本萎缩,交谈中很少有“儿”字出现,故此西乡话里已没有普通话中“一会儿”的这类带有“儿”字的词语,取而代之“一会儿”的是“一下(hǒng)”这个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544

帖子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Rank: 6Rank: 6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8-20 09: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佗”字的广义
《现代汉语词典》中“佗”字读“tuó”,解释为负荷,别无其他说法。
“佗”也是一个古字,据江声皖先生考证:“《集韵》、《韵会》、《正韵》:‘从唐何切,音驼,俗谓背负曰佗’。”
西乡话里“佗”的字音是“dē”,不但读音与普通话相差甚远,而且用法也大为不同,多种多样,妙趣横生。
西乡人将物件不用其他工具辅助,而直接扛到肩上,称为“佗”,如“佗树、佗柴、佗肉”;“佗旗、佗幡(音“fǎo”,一种出殡时用的窄长的纸制旗子)”的意思则又有所不同,它不像佗树那样平放到肩上,而是用手拿着靠到肩上,或干脆不用肩,光靠手拿着也祘“佗”,继而现今变得连出殡时手拿花圈也被说成了“佗花圈”。看到小孩手拿棍棒打闹时,大人们往往会制止说:“嗯人佗枪舞棍哩乱舞,哇(会)打着(到)人叻!”
还有如“佗板凳”和“你去佗个板凳来坐”中的“佗”字,同样也是既可用手,也可用肩,取决于路途的远近,佗长板凳路近用手便可,路远则须用肩扛。
回想大呼隆年代,生产队长派完工后,社员往往要问拿什么劳动工具,如果是拿小锄头、刀、粪箕之类短柄或无柄的工具,队长的回答是用“带”字作动词,即带什么工具;如果须带锄头、草铇之类长柄工具,队长回答就会用“佗”字,即“mān(明)朝大家佗锄头器(去)。”可见“佗”字还有一层“带”字的意思,但必须具备是长柄的条件。
人坐着或睡倒时,身上被物体所圧感到很累,也用“佗”,如“嗯压在卬背脊上,卬实在佗不起!”、“嗯(这)床被太厚哩,圧在身上实在佗不动。”
大人抱孩子玩,叫“佗嫚嬉”;妻子叫丈夫把孩子从床上抱起来,虽然与前概念略有不同,但也讲“佗”,“嗯器(去)把嫚从床上佗起来,省哩礤(拉)尿礤到床上。”退一步来说,假定如果強行要求西乡人把“佗嫚”改成“抱嫚”的话,那么他们就会感到别扭,很不顺口,这都是习惯所至。人们祝贺新婚夫妇时,总爱说些吉祥话,如“跟年佗“柏枝”(一种柏树的叶子,旧时结婚送礼,时兴将其摆放在礼品上面,以示吉祥),明年佗嫚嬉。”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吃饭都是说端碗、端菜,或说捧着饭碗,可是西乡人在端着饭碗离开餐桌,去串门,或去其他的地方时,就叫“佗饭碗”,大人训斥小孩端着饭碗离席,就会说:“嗯不佗饭碗就吃不下肚吧!?”
古汉语“背负曰佗”的“负”字在字典里还有一种“遭受”的解释,如“负伤、负屈”,可能西乡人是在“负”字这种解释的影响下,又将“佗”的含义外延广义至精神领域,把许多精神上的压力和不顺心的事,也用“佗”予以承载,其含义已不再是指肩扛手拿,而是指人內在的思想情感。
有些人在批评别人时,往往不分场合,当众公开批评,使得被批评人很不好意思。这时有些旁观者就会背地里为其抱打不平:“俤讲起人来又嫑本钱,根本不管人家佗哩住,还是佗不住。”
鄙视别人顺从、拍马屁时,也常用,如“嗯只有佗顺风旗叻本事!”、“嗯佗着别人叻旗乱舞,算什么本事!”这里的“佗”字略微带有一层比喻受摆布、受指使的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544

帖子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Rank: 6Rank: 6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8-22 10: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种用法,含“承担、负责后果”的意思,如“嗯个责任卬佗不起!”、“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卬只好虚要佗,实有要佗了!”、“大家都不来开会,嗯亇责任嗯佗哩起吗?”
有些情绪低落的老人,常常念念有词:“年纪大了,实在佗不住病痛叻折磨了!”父母看到子女吵架,也会气愤地说:“嗯人嗯样(这样)不停地争吵,卬根本佗不住,还不如早点死塌(掉)让嗯人!”这里的“佗”是经受的意思。
面对一桩违法乱纪的事,头脑里本身就不愿意去做,可偏有人却纵容去干,这时不愿去干的人便会理直气壮地回答:“嗯桩事卬不器(去),器(去)不是佗霉倒?”
“佗批”是受到别人的责怪和批评;“佗家伙”、“佗火”、“佗牌”都是指做了错事,将被怪罪,自己觉得很不是滋味,如“不得了哩,再佗火哩或再佗牌哩”。值得指出的是,“佗家伙”、“佗火”、“佗牌”三个词语各自所内涵的厉害程度也略有不同。“家伙”指工具和武器,即不但要挨骂,也许还要挨打。“火”也就是发脾气,只不过是骂骂而已。回想文化大革命初期,“牌”是一种变相体罚人的工具,那时,不是有许多“造反派”强行将做好的牌子挂到“走资派”的脖子上游街示众吗?再远一点往前上溯到封建社会,被判杀头之罪的人犯,临刑前背上都插有一块醒目的生死牌。由此可以联想到,至今已经有几百年了,西乡人对“牌”的印象还是那么尤为深刻。
“佗冤枉”是指受到冤枉。
“佗打”即挨打。
“佗诮(qào)”,“诮”是责备的意思,所指的是晚辈、下属受到长辈、上师的责备,这种责备往往带有一些爱抚之心,如“嗯不好好做作业,想佗诮了吧”!“佗呔(dǎi)”的“呔”字是早期白话中的一个叹词,其义是突然大喝一声,使人注意。在这里,前人们借助这样的含义来组词,用以表示受到别人态度激昂时所发泄出的愤慨,当然这种愤慨也根本无需顾及任何亲情和感情。日常生活当中,常常“呔”人的话就比“诮”人的话难听的多,有时恶劣到竟连祖宗十八代都被牵涉其内而无辜挨灾,而“诮”人最多也不过是发发态度而已。
“佗名誉”则用的是转义,即担当了关系名誉的责任,略带一点不乐意的情绪。
“佗招牌”则用的是反义,即指借用别人的名声来炫示自己的作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544

帖子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Rank: 6Rank: 6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8-23 08: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吃”字的妙用
“吃”字在西乡话里的音调是“qi”,该字带给人们的第一感觉便是“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包括吸、喝)”,如“吃饭、吃奶(小孩吸母乳)、吃牛奶、吃茶、吃水”。表示直接用嘴吃的词语还有“吃不服、吃不来、吃不着(qǐu)、吃不上嘴、吃孤独(dě)食、吃零食、吃素、吃张吃李不如吃米、好吃懒做、……”等等。
“吃酒”,单从字义上可解释为“喝酒”。但歙县人还有另外一种用法,将“吃酒”两字用来泛指参加所有的喜庆宴席。比如说,当你参加婚宴回家,别人问你干什么来,你定会随口回答:“吃酒来。”其实,女同志中少有人有饮酒的嗜好,宴席上大都是滴酒不沾,又怎么能说是“吃酒来”?奇怪的是,歙县人向来就习惯如此。大凡喜宴中向客人敬酒(不吃酒者用饮料代酒)都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客人也将其看得特别重要,也许认定大家可能都是奔此而来的,不然哪能会有此等说法呢!千万要注意的是,倘若是“吃老人饭”(老人“过辈”,丧葬完毕的酒席)回来,席间虽然同样也敬了酒,但气氛有所两样,绝不可用这种讲法来回答。
表示去某一出售食物的地方吃,比如说“吃食堂、吃馆子、吃饭店、吃请”。
评说、描绘一些善于吃喝的人,常用“吃匠”或“吃客”两个词语,这里“吃匠”、“吃客”含义相同,都有四种意思:第一种含贬义,形容能吃,贪得无厌,像只苍蝇,见到吃喝就走不动路;第二种也含贬义,形容光顾及自己,专挑得吃,要吃好的、合乎口味的;第三种含褒义,形容会吃,善于尝新、品味;第四种也含褒义,形容会打点,吃得既经济,又实惠。如果作更深一层分析、理解,“吃匠”比“吃客”更为贬义,因为“匠”毕竟是指拥有一技之长的能人,“客”终究还是客人。
有时大人正忙得不可开交,偏此时小孩却跟前跟后地闹着要吃,这时大人便会生气地说“吃!吃!吃!吃嗯(你)个头!”这完全是一时之气时的比喻。
依靠某种事物来生活,如“吃山靠山,吃水靠水”、“坐吃山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544

帖子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Rank: 6Rank: 6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8-25 13: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吃皇粮”这亇词诞生的年份估计不会太长,也许是票证年代的新名词。上世纪五十年代实行统购统销以后,非农业户口由政府定时、定量发放粮票、粮卡,农业户口的人外出或进城,往往因沒有粮票而吃不上饭,他们对城镇户口极为羨慕。特别是国家干部,除发给粮票外,每月还可领到政府所发的工资,老百姓对这种差别存有看法,在他们心目中,国家干部就是“吃皇粮”的,他们的身价地位也要略高一筹。
“蠓虫吃客”,是一带比喻性质的地方成语。“蠓虫”即蚊子,除吸走人身上的血不说,还使人的皮肤又肿又痒,很是难受,令人十分讨厌。热情好客的中国人,向来视客人为座上宾,招待客人都很殷勤、周道,好酒好菜尽情款待。身为“主人”的蚊子却不以为然,竟然将客人的血也作为佳肴,这不是太不近人情了吗?平日,有些客人为表示客气或者显示大方,在主人做东请客时慷慨解囊,身为主人当然不好意思,便会阻拦,同时会深表歉疚地说:“依嗯,卬不是蠓虫吃客哩吗?”主人将自己比作蚊子,作为“蚊子”来说,吃客人的“血”真太不应该。该成语即喻意主人不得享用客人的花费。
在西乡话里还有一个较大的特点,将“吃”字的意思延深,使其更为广义,在日常生活中这一类的例子就很多很多。
军事上与敌人交战或与同伴下棋时,常会有“吃塌(掉)敌人一个团”或“担(拿)车吃俤叻炮”的讲法 。
耗费体力,有感不支时往往会用“吃力、吃劲、吃不落(消)”来表示 。
液体渗透物件,被吸收则说“吃透”,读书人对某门学问了解的很深刻也说“吃透”。
“吃水”指可供食用的水(区别于洗东西的水),最时髦的说法是纯净水;水份被物体吸收也叫“吃水”;船身入水的深度也谓之为“吃水”;口渴喝水也可讲吃水。
对某人或某事感到惊异时用“吃惊”,是受到惊吓的意思。
对别人产生嫉妒情绪(多指在男女关系上)时讲“吃醋”。
受人愚弄,被人敲了竹扛时说“吃鳖”。有些人除喜欢故意捉弄人外,还想从中谋取好处,这时被捉弄的人会不高兴地反击:“嗯吃鳖都不消(用)酱油哩!”徽菜大多要用酱油调味,唯独“清燉”不放酱油。但徽人又一向认为“清燉鳖”营养好,所以多数人家都是“清燉”起来吃。
被人占了便宜,受了损失,谓之为“吃亏”。
“吃老米”,是用来比喻因被辞退或失业,从而丧失正常的经济收入,回家别无生计的人;也可理解成光靠吃家底,最终定会坐吃山空。
“吃死饭,做死事”是批评别人用的话,当然我们也不能直接从字面上来领悟它,世上根本沒有叫“死饭”的这种食品,只不过是比喻那些缺乏创造性和开拓精神,一成不变地做些依葫芦画瓢事情的人。
“吃大锅饭”是一个用来比喻的词语。“大锅饭”就是供多数人吃的普通伙食,“吃大锅饭”就是大家的生活待遇一律不分高低。近年来被用来比喻大家劳动生活在一起,像古时衙役一样天天“吃官饭,打官鼓”地混日子,不担当任何风险和责任的状况。农村里“大包干”以前的组织形式就是叫“吃大锅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99

帖子

26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7
发表于 2016-8-25 16: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歙县西乡方言》是绝对的一本好书,我们要为作者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99

帖子

26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7
发表于 2016-8-25 16: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汪育真宗亲非常了不起,祝贺《歙县西乡方言》大作出版,有机会在新华书店购买到了此书,我会请汪育真先生在书上签上汪育真先生的大名,在繁昌也出版过《繁昌方言》一书,尤其是我们平铺老家的地方方言非常有特色,这是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乡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