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楼主: 西溪人

推荐《歙县西乡方言》一书

[复制链接]

32

主题

544

帖子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Rank: 6Rank: 6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8-5 08:2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借助两种词义组成新的三音节词
借助两种词义来组成新的三音节词,是西乡方言的又一特点,这一类词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很多。
年纪大的人,由于生理上各种原因,各方面与年青人大为不同,大部分的老人每天都是早睡早起。精力的不足,导致他们往往在吃晚饭的时候就显得睡意矇眬,难以坚持,很想即刻就去睡觉,平日里大家称这样的人是“夜饭呆”。“夜饭”指的是晚饭,“呆”是指脸上表情死板,像个傻子一样,打瞌睡的人不正是这样的吗?这词还能泛指所有天黑就想睡觉的人,确实是让那些不懂得方言的人听了简直莫名其妙。与“夜饭呆”相反的是“半夜鬼(gūi)”,半夜的幽灵很是令人生畏,可这词指的不是鬼,却是指那些夜里睡觉很晩的人。倘若你夜里玩得很晚还没有回家,家人便会责怪说:“嗯个半夜鬼,到嗯赞(即:现在)都不死来家!”
年纪大的人,记忆力衰退,有的经常丢三落四,有的总是张冠李戴、讲东答西,有的对往事概念模糊,还有的变得好像有些一反常态、不明事理。对于这些人给予的评判是“老火毒”。“老火”指的是旺火,旺火的力度相当大,而火毒攻心的后果则更加是可想而知了。责怪老人时就常能听到这样的话:“您真有点老火毒哩,嗯种大事夏定(夏定即:怎么样)可以不跟卬讲”?老百姓当中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也有一部分缺德的人,他们不尊重老人,称男性老人:老爿(pǎ)柴、老孤(gù)幽、老么(māi)事,称女性老人:老屄(pǐ)壳、老东搭,这都是极不文明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544

帖子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Rank: 6Rank: 6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8-6 08:58:45 | 显示全部楼层
西乡方言又一大特点,就是在三音节的形容词内,很少使用诸如很、最、非常、十分、极等此类表示程度的副词,如要描述物体的某些特有的性状时,常用一个能表达这种物体性状的词根作为词的主要成分,然后,在词根的前面或者是后面加上两个重叠的词缀,组成一个更能突出词根之义的形容词,如:生生酸(sàn)、生生甜、生生辣、哇哇苦、唏唏焦、唏唏溤、嘚(děi)嘚涫、冰冰凉、雪雪亮、漆漆黑、点(dēi)点(dèi)亮、曚曚亮、通通红、碧碧绿、金金黄、栳栳稀、老老大、鬘鬘细、呱呱叫、好(hái)好(hàn)叻、点(děi)点(dē)长、栳(lǎo)栳矮、滚滚胖、生生瘦、铁铁硬、笔笔直、焦焦干、干爽爽、涫大(dǎo)大、蛮叨(dǎo)叨、急辣辣、懒嗒(dǒ)嗒、阴寂寂、甜丝丝、苦兮兮、酸(sàn)溜溜、闷忓(gǎn)忓、呆式式、笨厚(hǎi)厚、轻飘飘、火蹦蹦……等等。  
方言里还有一些由两个词根组成,用来表示时间观念的三音节时间词,如:清光早(即:早上)、上昼边【běi】(即:快中午)、晏夜边【běi】(即:天快晩)等等。
由两个词根组成,用来表示空间方位的三音节的方位词有:名堂下、照壁后、阁堂前、阁推(梯)下、上横头、床笃下、床里壁、车笃底、锅囱头、锅背后、东司头(即:茅坑)等等。
还有一种由两个词根组成,在词根后面加上个“添”字的三音节词,用来表示数量增加或行为的再一次重复,成了特殊的通用量词,如:看看添、做下添、吃点添、等下添、讲遍添等等。
方言里还有一种三音节词,也是由两个词根组成,其特点是第一个字与第三个字重叠相同,往往用来突出个人心理的不耐烦程度,如:专门专(即:经常)、特〈tī〉会〈wǎ〉特〈dǐ〉(即:故意)、着人着(即:嫁祸于人)、九分九(即:态势危急)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544

帖子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Rank: 6Rank: 6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8-7 09:34: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不少讲不出规律的三音节词,如:“胀老死”这个词,由“胀”和“老死”两个词根组成新词后,它们分别由原义“肿胀”和“老死”,改变成“吃”的意思。民间有些父母在喊玩意正浓的小孩吃饭时会喊:“都中饭过(gè)哩,还不快点来家胀老死”,多数为贬义。
又如:“发梦天”这个词,由“发”、“梦”、“天”三个概念不同的词根组成,指的是人在睡眠中无意识地被惊醒后,所表现出的一些不正常的状态。还可以用来比喻、讽刺某些人心里存有不现实的渴望和难以达到的非分之想。与其相近义的还有“睡梦地”一词。
“烂肚宝”一词由“烂肚”和“宝”两个词根组成,有两种用场。其一,称癞蛤蟆为烂肚宝;其二,根据传说,很多年前,现在的徽州区岩寺镇,有个专门喜欢捉弄人的人,因为手法“高明”,继而往往得逞,所以远近闻名,大伙都称他“岩寺街烂肚宝”。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人们便将“烂肚宝”一词用来诅咒那些沒事喜欢捉弄、促掐人的人。
“恫【dǎn】恫【dán】跂【qǐ】”,是个较为典型的方言词,用了普通话里三个词根的词义组成。该词的前一个“恫”是恐惧的意思,后一个“恫”指的是病痛,“跂”则是指抬起脚后跟站着。大家大概都知道,患过小儿麻痹症的患者,由于神经系统的病变,有些会导致下肢运动机能的障碍,这种人走起路来跂着脚跟,身体摇摇晃晃地左右摆动,极不稳当,他们不但很痛苦,而且很恐惧,稍不留神就会有摔倒的危险。古人便将这三种词义归到一起,借用来引申喻指那些手无缚鸡之力、沒有实际真功夫的人;亦指把事情当作儿戏,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实际效果的人。对于那些既缺乏工作能力,又沒有实干精神的人,人们往往会给出这样的评价:“恫恫跂一个,老冇长进,嗯辈子拉倒哩。”
丈夫死了,妻子带上尚未成年的孩子改嫁,本就天经地义,现时同样能受法律保障。可旧时,却被认为是不义之举,並且还会累及孩子在社会上被人瞧不起。过去西乡方言称这种婚姻为“拖油瓶”,称这些孩子为“油瓶子”。实在是不可思议,这“油瓶”二字,怎么竟能同寡妇改嫁一事攀扯在一起。
倒是“充老者”一词较为通俗,其义可解释为在人多的面前显示自己老成、有经验。
“粪箕×(gán)”是个贬义词。西乡有个风俗,未曾十岁的小孩丧命,为了使他们再度投胎后再不至于过早地夭折,往往在其死后新堆的坟包上,倒扣上一只粪箕,当然,这是迷信。可该词经过引申,其义变成早夭小孩的代名词,变成名词后,被某些人用来咒骂那些极不听话的顽童:“嗯嗯个粪箕×(gán)仂,夏定(怎么)净做坏事?”与其义相当的还有“倒栏瘟”,平日习惯上称大牲畜自行死去为“倒栏”,况且后面还跟个“瘟”字,可想而知其厉害程度之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544

帖子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Rank: 6Rank: 6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8-9 13:5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冠(guaõ)心肉”中的“冠”字,原封不动地套用了普通话中的读音,借助环绕在心脏表面、供给心脏养分的冠状动脉与心脏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来比喻自己对后代的关爱之心,不能不说真是恰到好处。
“春草花”一词由“春(càn)”、“草”、“花”三个词根组成,春天的草和花都十分娇嫩。方言借助此种含义来喻指某一部分人。这种人不但娇、骄二气十足,而且听不得别人一丁点意见,很容易“上火”,並轻易“发飙”。
“浌(fǎ)塌货”是一个贬义色彩较浓的方言词。人们对于自己感到沒用的或不想要的东西,一概二五都是摔掉不要,而“浌塌货”所表示的就是这层意思。方言中常用来引申喻指那些乱搞男女关系、行为极不检点的女人。
“清明饺(jiāo)”是民间清明节前后自家包制食用的一种饺子,並还用以祭祀祖宗。此种饺子有不同于其它饺子的独到之处:1、是用米粉杆皮包制的;2、受时间性的局限(清明前后);3、馅独特且花色多样(馅有:即将抽苔的菠菜、毛笋、豆腐、肉、粉丝、辣椒末、咸菜、野蒜、盐、味精等十余种);4、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掇时节”是个方言词。“掇”是拿的意思,可这“时节”二字的含义却与普通话大为不同了。普通话的解释是“节令、季节”,还可解释为“时候”,而方言却是指“节日给长辈送礼物的这种行为”。一年中有三个“时节”,端午称“掇端午节”,中秋称“掇中秋节”,春节称“掇年节”,统称“掇时节”。大多是女婿送给岳父母,徒弟送给师傅,儿女送给父母及长辈,礼物(以吃的、喝的、现金为多)的数量和档次视各家的生活条件而定。
“嫂娘仂”一词由“嫂娘”和“仂”两个词根组成,“嫂娘”一般是对嫂嫂的尊称,“仂”是的人的意思,泛指已婚的年轻妇女。
“揩屁股”是旧时的一种乡俗。小孩逐渐长大,好奇心与模仿能力也逐渐增强,不该问的,不该讲的,往往口无遮拦。民间流传有,年三十晚,在孩子入睡之后,用草纸在孩子嘴上轻轻揩拭,边揩边说:“三十夜,揩屁股,揩哩屁股不瞎嚼,话不粗,停停当当念圣书”。将小孩的嘴当成屁眼,万一说错了,也是如同放屁,那么小孩即使说错了话,也一定不会遭到报应。
婴儿夜里啼哭不止,很令人揪心,俗称“哭百夜”。为治哭百夜,婴儿亲属便在路亭或十字路口的墙壁上贴上止哭咒语:“天皇皇,地皇皇,卬家有个好哭郎,过往路人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光”,据说这样做了以后,婴儿就不会夜里啼哭不止了。
旧时,男孩长到十二、三岁,多数人家父母就要托族亲带出去“学生意”,其生意学成后,又带别人家的子弟出门学生意,俗称“拖带鱼”。学徒进店先要拜业师(先生),业师可以是老板、经理、账房先生等。行拜师礼后,学徒期三年,三年内店家供吃,每月补贴铜板若干,用作剃头等零用,无工资,晚上睡在柜台里看店。白天工作主要是打杂,清洗水烟筒,揩桌扫地,烧茶端水,侍候宾客,斟酒、盛饭、递烟,为老板娘(先生娘)洗衣、端屎倒尿、带小孩等。晚上学艺:习字、记账、打算盘、量尺、打包和搓火纸媒等。有时先生会故意将钱随意抛撒在店堂里,学徒打扫时捡到要如数上交,否则将被视为“手脚不干净”,而勒令辞退,以至于成为乡党不齿的“回乡(茴香)萝卜枣”。待师弟进店后,方可减轻负担。学徒三年内不得返乡,不得娶亲,直系亲属过世,方可请假奔丧。三年满师,返乡省亲,遵父母之命,结秦晋之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6

帖子

147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47
发表于 2016-8-9 14:5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544

帖子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Rank: 6Rank: 6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8-10 08: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称谓”看西乡方言的文明
语言文明潜在着人们的心灵之美,也往往能体现出一个群体內在的文化品味和精神文明,一般说来,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称呼时尤为突出。西乡方言中所有的称谓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音调大都是“阴平声”和“上声”,给人的感觉是既平缓又委婉,有亲昵感。俗话说“一句话说哩人家笑,一句话说哩人家跳”,说话低声细语,服小懂礼貌,这便是给人的第一感觉。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必须得在感情上先尊重别人。
西乡男性族人,旧时每人都有“名”和“字”各一,有些甚至有两至三个“字”,另外还有“号”。“名”、“字”和“号”分别各有用场,不同的人,不同的处所都有所区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称呼决不直呼其名,也特别忌讳别人直呼自己的名。就拿“名”来说吧,仅在学籍报名、官方及祠堂登记造册时使用。“字”的用场比“名”广,除能当“名”用外,主要是社会相互交往时称呼用,如××先生或××叔等等。“号”只限于不但关系极为亲近,而且辈分、资格又相当的人群之间相互称呼时用,如兄弟、同窗等。称呼老人多数为“公”、“婆”,对于德高望重的老人,则在他们的字后加上“翁”,如:“静翁”,其中“静”是字,称呼其妻子便为“静翁奶奶”。称有学问者、经商的老板、账房先生、私塾老师、医生、瞎子算命的人,均为“先生”,称他们的妻子为“先生娘”。对于那些在地方上很有名望的先生,却不再喊“先生”,而是在他的名或字后加上一个“先”字,如“味楳先”,其中“味楳”便是“字”。还有的人称呼先生时,仅在他的姓后加一个“生(sà)”字,如:“郑生”、“汪生”。称呼父母的老师为“老生”。以上数种对先生的称呼,都是出自对先生的崇敬和爱戴。称呼拥有一技之长的匠人为“老板”,其妻子为“老板娘”。至于那些外来的帮工,同样也相当尊重他们,在他们的名或姓后加上“倌”字,如“老张倌”、“发财倌”,称呼他们的妻子则将“倌”改成“嫂”,如“老张嫂”、“发财嫂”。有些长辈在称呼小辈时,出于爱抚之心,往往称小伙子为“爷(yēi)”、“相(xǐu)”,称姑娘(包括回娘家玩的出嫁女子)为“姑(gǔ)”,如:××大爷、大相、二相、××姑等,选择此种称呼的大多为女性长辈居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544

帖子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Rank: 6Rank: 6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8-11 09: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徽人意识中,祖父相当尊严,被称之为“朝(jiāo)”。而“朝”即便是“朝奉”的缩语,这可能要归功于牙牙学语的小孩,“朝”总比“朝朝”、“朝奉”容易上口。“朝奉”是宋朝官位“朝奉郎”、“朝奉大夫”的简称,《现代汉语词典》载:“……后来徽州方言中称富人为朝奉,苏、浙、皖一带也用来称呼当铺的管事人”。祖父在家庭中所处的是“太上皇”的位置,掌控着家中财政大权,是个大“官”,称之“朝奉”再也名副其实不过了。称太祖父为“太朝”。称祖母为“奶”,“奶”有两种音调的称呼,一种是“nèi”,另一种是“nào”。称太祖母为“太(tǎo)”。称父亲为“爹(dèi)”、“伯(bǎ)伯”、“相(xǐu)”,亦有因男女不“熟”(歙人特有的讲法,即儿女多病、多灾或早夭),父亲与儿子以兄弟看待,但不称“哥(gè)”,而是称“哥(gěn)”,这种情况下称母亲为“嫂(sài)”。称呼母亲为“姆(mú)”、“姨(yī)”,多数人家喊“媚(mèi)”。称呼外祖父、母,则借助北方方言区的“俺”字所富含的亲昵感,为“俺公”、“俺婆”。称呼岳父、母,对外称“丈(qíu)人(nīn)”、“丈姆”,对内跟随妻子称呼。称呼舅舅对外称“姆舅(jé)”或“娘舅”,平日里却喊“舅(jēn)”。这大概与当地的风俗习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为按照习俗,在外甥们心目中,娘舅最大,许多家庭琐事都非得娘舅亲临拍板才行,所以这“jēn”字的娇声细气,则更能体现外甥、娘舅之间关系非同一般。分得很清楚的是,在称呼舅妈时就不再用“jēn”而是叫“舅(jé)姆(mú)”。称父亲的弟弟为“爷(yēi)”,称其妻子为“婶(sán)”。对外称呼妻子的兄弟为“老婆舅”,实际都是以兄弟相称,小老婆舅则回喊“姐夫”或“姐夫哥”。嫁到族内的女性,称呼家族内的人不能跟丈夫称呼,必须降一级,同自己的孩子一样称呼族人。族内相互称呼恪守辈分大小,即便年纪再大,但辈分小,当称呼年纪小辈分长的人时,绝对不可倚老卖老,逾越辈分,该怎么样称呼就得怎么样称呼,否则就被视为不懂规矩,被人瞧不起。值得一提的是所有方言中的称谓並非全都完美,对继父、母的称呼便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孩子和继父或继母之间不存在血缘关系,正如土语说的:隔一层肚皮,隔层山。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屋沿下,由于缺乏情感,难免会发生磕磕碰碰,无形中感情会慢慢疏远,继而产生隔阂,所以背后喊继父为“买(máo)老子”,喊继母为“买姆”。当然,亲生父母亲是最亲的,不可能存在去偷一个或借一个来替代的状况,既然这样,那么“买”一个是否合法呢?于是乎聪明的造词人便想起了封建社会里“买卖婚姻”的概念,将其中的“买”字在这里配上用场,真可谓是用心良苦、绞尽脑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544

帖子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Rank: 6Rank: 6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8-12 14: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乡古语中常用的一些句末语助词
古代的诗文作品都是用古代汉语写成的,而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语法、语音、词汇方面都有许多不同之处,其中词汇的变化尤为巨大,情况也最为复杂,给我们阅读古人的作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现就以句末语助词为例,它在句子中起到表示各种语气的作用,一般位于句子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由于时代的不同,情操的不同,使得古、今的句末语助词在词形上发生的变化很大,如果不能恰到好处地去予以理解,那么将有碍于如实地去领会古人的情感。
这里,我们权将西乡古时的一些作品中,常用到的句末语助词整理出来,写出它们的词义,並附上古文中的例句,顺便也例举出现在西乡方言当中与其相似的例句,以供当今古代诗文爱好者参考。西乡古代常用的句末语助词有:
一、“哉”读【zà】,句末语助词,有三种词义:
1、表示感叹。如汪起莘先生的《黄山歌》上:“黃山高哉!”现时方言用“呃【ē】”,如:“黄山高呃!”
2、与疑问代词或反诘副词配合,表示反诘或疑问。如汪浚先生的《新安歙西沙溪续本支派图》序中:“豈祖遥遥华胄,忘上世而不祖哉?”现时方言用“啊【à】”,如:“嗯难道就嗯哩忘记祖宗而不管啊?”
3、表示希望、命令或禁止。如汪运錀先生参加殿试的文章《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中载:“然何敢谓能此道,道者绝无其人哉!亦何敢谓能此道者,遽有其人哉!”现时方言用“叻【lǎi】”,如:“冇嗯种人叻!”
二、“兮”读【xī】,句末语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啊”。如汪起莘先生的《黄山歌》上:“悬崖绝磴可望不可到兮!”方言与现代汉语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544

帖子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Rank: 6Rank: 6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8-13 10: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乎”读【fù】,句末语助词,有五种词义:
1、表示疑问。如汪灼先生的《兄润川墓志铭》载:“今纵欲问饥问寒,捬其背而怜之者,谁乎?”现时方言用“嘞【lei】”,如:“徕个嘞?”
2、表示反诘。如《可斋公墓志铭》书:“豈非孝子事乎?”现时方言用“呗【bāo】”,如:“呐不是孝子叻事呗?”
3、表示测度。如师山先生的《与程以文帖》文:“尊兄闻之,宁不为之动山林之思乎?”现时方言用“啊【ā】”,如:“宁可不想俤啊?”
4、表示感叹。如汪志琦先生的《西宿公传》记:“衾影无愧者矣!惜乎!” 用在“嗟”后组成“嗟乎”,是文言叹词。如汪灼先生的《毛诗周韵诵法序》一文载:“音之未明,韵於何有,嗟乎!”现时用“呃【ē】”,如:“真可惜呃!”
5、表示祈使。如师山先生的《岑山钓像赞》中:“何当持任公之巨犊,而从事于东海之上乎。”现时方言用“哇”,如:“嗯只牛都老哩,还是卖塌算哩哇!”
四、“也”读【yéi】,句末语助词,有五种词义:
    1、表示肯定。如汪浚先生的《新安歙西沙溪续本支派图》序中:“唐越国公讳华者始基之祖也!”现时方言用“喂【wēi】”,如:“越国公汪华是始基之祖喂!”
2、表示判断。如汪浚先生的《新安歙西沙溪续本支派图》序中:“而一郡六邑之汪皆出其源也!”现时方言用“喂【变音为wěi】”,如:“一府六县叻汪忒(都)是出自嗯个源头喂!”
3、表示解释。如汪浚先生的《新安歙西沙溪续本支派图》序中:“程子所谓初祖,朱子所谓始基之祖,是也!”现时方言用“哈【hǎo】”,如:“俤是卬家哥哈!”
4、表示感叹。如汪浚先生的《新安西溪汪氏考实世次年表谱》序载:“姓不可不知也!”现时方言用“啊【à】”,如:“姓不可以不晓哩啊!”
5、表示疑问或反诘。如汪浚先生的《新安西溪汪氏考实世次年表谱》序载:“或
有问于子曰:‘姓何?自而始也’?”现时方言用“嘞【lei】”,如:“从徕哩开始叻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544

帖子

5016

积分

认证会员

明清歙县籍汪氏进士录

Rank: 6Rank: 6

积分
5016
 楼主| 发表于 2016-8-15 13: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耶”读【yéi】,句末语助词,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吗”、“呢”。汪律本先生的《黄山杂记》载:“然则五岳何如耶?”现时方言用“嘞【lei】”,如:“那五岳又夏定嘞?”
六、“矣”读【yī】,句末语助词,有四种词义:
1、表示已陈述的事情已经实现,相当于现代汉语“了”。如汪浚先生的《新安歙西沙溪续本支派图》序中:“则祖与世能言能考矣!”现时方言用“哩【lī】”,如:“祖宗和辈分能讲哩出来哩!”
2、表示请求或命令。如《墨子·公输》载:“吾请无攻宋矣!”现时方言用“哈【hǎo】”,如:“卬请嗯嫑打俤哈!”
3、与疑问词配合,表示疑问或反问。如《孟子·梁惠王上》载:“德何如,则可以王矣?”现时方言用“啊【ā】”,如:“嗯才学不高,可以当干部啊?”
4、表示感叹。如汪浚先生的《新安歙西沙溪续本支派图》序载:“又自会稽令至越国公,盖一十四世矣!”现时方言用“勒【lè】”,如:“从会稽令到越国公,都一十四世勒!”
七、“已”读【yǐ】,句末语助词,表示确定的语气。如汪梧凤先生的《诗学女为》载:“诗之逸也,非孔子删之,可信已!”现今未变。
八、“焉”读【yān】,有五种词义:
1、指示代词兼语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于此”。如汪志琦先生的《西宿公传》上记有:“予作传记之,因附载焉!”现时方言用“嗯忒”,如:“卬写传记记载他,作为附件登载在嗯忒!”
2、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之”。如《可斋公墓志铭》载:“吾于汪公事有感焉!”现时方言没有此种用法。
3、句末语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啊”。如汪浚先生的《新安歙西沙溪续本支派图》序载:“望于新安者,实自兹始,乃以越国公为新安一世祖而始传焉!”现时方言与现代汉语相同。
4、句末语助词,在疑问句中增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呢”。如汪灼先生的《与戴东原先生书》中载:“今先生所总领者天文、地理、字源、音韵,灼于四者窃有疑焉?”现时方言用“嘞【lei】”。如:“我又夏定能够怀疑嘞?”
5、作形容词、副词的词尾,在现代汉语中表示“……的样子”。如汪梧凤先生的《西湖纪游》中载:“石上曲阁面湖,湖迤倚,广狭不均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