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9769|回复: 2

柳子山汪氏(敬睦堂)渊源考略

[复制链接]

66

主题

92

回帖

310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02
发表于 2014-7-16 11: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汪德生 于 2014-7-16 17:11 编辑

柳子山汪氏(敬睦堂)渊源考略


      (一)起源与播迁
      柳子山汪氏(敬睦堂)系中华汪氏(新安歙州派)第四十四世祖越国公汪华七子爽公后裔。爽公次子处贵,一子,二孙。其长孙仁素之子凤思(四十九世),为歙县令,定居长乐,《汪氏通宗世谱》称之为“歙州长乐派”。
“歙州长乐派”至第五十六世道安公,时任“婺源总都虞候,总戎镇婺源,因家焉。” 定居还珠里乌木源,子孙繁衍,《汪氏通宗世谱》称之为“婺源还珠里道安公派”。
      “婺源还珠里道安公派”至第六十八世(汪华公第二十五代)裔孙意祖公,生子三:寿四、寿七、寿八。
元末,时政日非,群盗猖獗。寿四公三兄弟为逃避兵燹,由歙州长乐渡江北上迁桐(城),继而“又派分异地,有居六百丈者,有居石马岭者,又有居屯田歛口及大山脚者,不一其处。”惟寿四公“挟赀踰岭渡江,游桐览柳子山(今枞阳县白湖乡境内),川原秀丽,因筑室柳子寺西石壁山麓。”
      寿四公生于元至元三十年(一二九三)癸巳;配歙州黄氏。子三:成一、成二、成三。“筑室柳子寺西石壁山麓”后,命子成二、成三世居之。长子成一率子道生,迁桐缪山自为一派。(公妣卒失考,俱归葬歙县祖山,附先人之兆)
      成二公生于元延祐三年(一三一六)丙辰三月,“幼而岐嶷,负巨人志,壮岁扩宇创基,积德施惠,为一乡善士。识者称其诒谋之远,为汪氏不祧之宗。”
      成三公子二:长子济公,卒葬石壁山;次子泳公,明洪武元年(一三六八)迁青阳县。
      济公子一:福一公,于明永乐年间迁庐南黄泥河西苗竹园,筑室而居。
    (福一公子四:贞、祥、祚、祐,繁衍至第十一世,共有“国”字房三十八支派,至清乾隆年间三修宗谱时,或迁徙,或分居另立支派,或失考,只有国玉、国强、国礼、国珑、国涧、国栋、国时、国梅、国起公等九支派入谱;至民国五年四修宗谱时,仅有国时、国梅二公后裔入谱。)
      时柳子寺西石壁山下,仅居成二公一房。
      寿四公“筑室柳子寺西石壁山麓”,成二公“扩宇创基”,世代繁衍,渐成望族。此乃“柳子山汪氏”之源。
      成二公一子(源)、一孙(远)、二曾孙(宗、健)。其长曾孙宗公,一子(胜)、一孙(理)、三曾孙(鼎、鼐、洋):长曾孙鼎公早卒,次曾孙鼐公于明弘治十年(一四九七)移居怀宁县。
      三曾孙洋公,字若水,为柳子山汪氏八世祖。生于明成化二年(一四六六)丙戌二月十六日。“公性正直,不忤鳏寡,不畏强御;遇事敢为,鼠雀立剖,人咸钦服。”(《柳子山汪氏宗谱》称之为“成二公支下洋公派” )
洋公子三:长子云龙,生卒失考;三子元龙,生卒失考,葬祖居宅后山腰,有碑。次子雨龙,雨龙公子一:瑎堂。
瑎堂公字迎川,号钟秀,配王氏。子三:国正、国昌、国泰。因三子国泰公失考,国正、国昌二公以东、西二股分称。
      东、西二股各四子——
      国正公(东股)子四:尚语、尚论、尚铮、尚诗——
      其中:长房尚语公子三:宏耀、宏辉、宏显。其长(宏耀)、次(宏辉)均下传三代,于清同治年间(二修宗谱后)失考;三子(宏显)生卒失考(葬胡家山);
      三房尚铮公生卒失考(葬石壁山);四房尚诗公迁皖城(今潜山县)北门。
      故东股于祖居仅有东二房尚论公。康熙年初,尚论公因柳子山祖居“地隘人稠,移居罗阳河东胡家桥畔(今庐江县罗河镇三桥、二里、龙西等区域),耕稼创基,遂至丰饶,子孙守世。族人之徙庐者盖自公始。”
      国昌公(西股)子四:尚清、尚洁、尚进、尚濂——
      继东二房尚论公移居罗阳河东,西长房尚清公长子宏宗公亦“以祖居地狭人稠,难以久处。乃访罗阳田地肥美,可为万世之安。年三十余率弟三人卜宅而居。”(尚清公子四,散居罗阳河西鸿儒嘴、殷家嘴、七架桥等区域)
      西二房尚洁公子二:长子宏运下传三代,亦于清同治年间失考。次子宏猷,子五、女一,俱北迁舒城六安等地。
      西三房尚进公子二:长子宏法(系四房尚濂公三子承祧),随长房宏宗兄移居罗阳河上罗庄。次子宏沺与西四房尚濂公居守祖屋。
      柳子山汪氏后裔,东、西两股支分东二房、西长房、西三房、西四房,福一公后裔国时公房、国梅公房共六支派,于庐江、枞阳“两邑离居”。
      (二)《柳子山汪氏宗谱》
       中华汪姓族谱 “以文和公纪之于汉,越国公纂之于唐,并上奏唐太宗。”
       柳子山汪氏自一世祖寿四公始,由歙州长乐徙桐,历宋、元、明,歙州累修宗谱。因颍川而后平阳以来,徙遍天下,汇为一帙,号曰《汪氏大宗统谱》。“而我柳子山辑迁桐事迹,数代世系与歙州统谱,分为一支记录,盖始于八世祖洋公。”
      明正德年间,柳子山汪氏第八世祖洋公,“念先祖播迁乱世,复归歙州修墓垄,辑录大宗统谱,续以柳子山支派,未经付梓。”
      清康熙四年(一六六五)乙巳夏,十一世祖国正暨弟国昌两公,在八世祖洋公辑录大宗统谱的基础上,“又辑有明一朝祖考卒葬、子女、婚嫁为谱一册,冠以歙州统谱。”并呈请赐进士出生、桐城知县(时枞阳尚未置县,隶属桐城)邬汝楫公撰写序文。但遗憾之极,“将付梓矣”,二公“未几而卒”,该谱稿仍未刊刻。
      此稿虽未刊刻,然“阅其谱,记于汉显于唐,上自颍川肇姓,中于越国大宗,下暨元明分派,丰功茂绩,瓞綿椒蕃,靡不昭然具载焉。二老所欲新续者,则其祖寿四元时由歙迁桐柳子山以来支系也。”故我柳子山汪氏后裔敬拜此未梓之稿为一修《柳子山汪氏宗谱》,将知县邬公所撰序文命其名“桐城汪氏一修宗谱叙”。
      《柳子山汪氏宗谱》第二修本,始于清乾隆四十年(一七七五),距一修本整整一百一十年。时十三世祖宏晨公(西长房尚清公四子,字潜彰,号樸庵,贡生),与侄应旃(西长房尚清公长孙,字云步,号宜斋,太学生)“每以谱牒之修为念,时与族人言论及此,有志未逮而殁。”继之,十五世祖汝暇(西长房宏晨公之孙,名甡,字钟渭,号磻溪,太学生),与兄汝吉(西长房应旃公长子,字济谦,号占六,太学生)“仰体二公遗意,偕合族相与搜近代珥笔之书,父老之传,以付诸梨枣而纂修焉。”历时一年,于清乾隆四十一年(一七七六)丙申中秋月正式付梓。
       二修宗谱由十五世祖汝暇(甡)与族兄汝江(东二房应魁公三子,名会龙,字黼藻,号健庵,国学生)同任“总理”;由十四世祖应兴(西四房宏泽公长子,名金,字翰舒,号镕轩,附监生)与族弟应文(西长房宏晨公三子,字锦荣,号容轩,太学生)清理文卷;十五世祖汝吉与族弟汝美(东二房应魁公六子,名容安,字芹藻,号鲁池,国学生)负校正之责。完稿,呈请江南府知府章攀桂大人作“汪氏宗谱源流序”。该序较为完整、系统地概述汪氏渊源及我柳子山汪氏宗谱源流,为我辈后裔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家乘史料。
       “按谱例,三十年一修,六十年再修”,然时隔八十余年,于咸丰六年(一八五六)丙辰春,由十七世祖文鸣(西三房宏沺公支应发公裔孙,字经畲,号心农,处士)与族侄治勋(东二房宏荣公支应泰公裔孙,字日襄,号赞卿)“纂辑谱稿,大略将成,一阻于兵旱之相因,再阻于老成之凋谢,以致有志未遂。”
       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十八世祖治政(西长房宏宗公支应旃公裔孙,名植,字道和,号晏卿,诰封奉直大夫、太学生)督理户政(族长),将文鸣、治勋叔侄遗稿收集整理,委族弟星槎(西四房宏泽公支应烈公后裔,名汉槎,字士锦,一字拱宸,号崑源,太学生)为主修,族叔文训(西三房宏沺公支应发公后裔,字陟瀛,号南岫,邑痒生)纂辑文传,族弟治培(东二房宏荣公支应魁公后裔,字芝蘭,号植庭,邑庠生)秉笔。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夏六月,《柳子山汪氏宗谱》三修告竣。治政公亲笔为序。
       三修宗谱五十一年后,于民国五年(一九一六)丙辰夏月,《柳子山汪氏宗谱》四修告竣刊行。令我族后裔深为不解和遗憾的是,四修宗谱一改二、三修之惯例,未设“首事名目”、“经理名目”,仅以“族众人繁,未便刊刻”注于末卷。尤为甚者,四修宗谱,其序、跋,均以“敬睦堂裔孙同識”、“敬睦堂裔孙同跋”,故我辈后裔难以知晓四修宗谱由哪位世祖督理户政?哪位世祖主修?哪位世祖秉笔?均不得而知。遗憾之余,深思先祖所为,必有其因。然从另一角度考量:纂修家乘,乃公益善举。尽其所能,族人之责。不为一己沽名,不为他人钓誉,实可为我辈后裔借鉴之典范。
      (三)柳子山汪氏宗祠、堂号及字派
      四修宗谱首卷刊刻有“汪氏宗祠” 画图一幅,从画面看:该祠系徽派建筑风韵,三进五开间;宗祠由门楼、庭院、廊庑、正厅、寝殿等部分组成;门楼为重檐歇山式屋顶,飞檐翘角,每进脊顶呈葫芦状;前沿照壁呈八字型,门楼悬有巨大匾额,上书“汪氏宗祠”四个大字,甚是壮观。
      该祠始建于何年?无文字记载。但细读深究四修家乘,所载资料的字里行间,可以推定:柳子山汪氏宗祠,始建于清道光年间。佐证有三——
      其一,四修宗谱载有“祠堂契”两份,明载“立杜卖屋并余基,契  方滋本,同弟方俶载、汝器、飞渡等,今因居住不便,兄弟商议,自情愿将分授名下柳子寺后老屋宅北新庄瓦屋九间,草屋七间……出售与汪名下为业建祠。” “……卖于汪姓合族建祠,当日三面议定,时值价足大钱二百二十千文整。”两份契据中,其所卖房屋并余基上下左右四界、值价(银两)以及“出屋香火大礼”等等详载明晰。其落款年月均为“道光元年(一八二一)十二月初二日。”
      其二,三修宗谱告竣于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六月,十八世祖治政公为之序,其中有“族叔南岫芹採泮宫,备酒榼赴祠祭祖” 之句,“赴祠祭祖”,则到祠堂祭奠列祖也。足见此时已有我柳子山汪氏宗祠。
      其三,三修宗谱跋,其落款为“十八世孙星槎崑源氏 敬跋于敬睦堂北牖下。”星槎崑源氏, 西四房宏泽公支应烈公后裔,撰写三修谱跋,完稿于“敬睦堂北牖下”。“敬睦堂”乃我柳子山汪氏宗祠堂号;“牖”,窗户也。“北牖”下,应为解读为“敬睦堂”北厢房窗前书桌。有祠堂即有堂号,“序”与“跋”相互印证,即我柳子山汪氏于同治年初三修宗谱时已建有宗祠。
      综上所述,清道光帝当朝三十年,道光年后为咸丰,咸丰帝当朝十一年,继而为同治。道光年间无续修记事,咸丰六年(一八五六),十七世祖文鸣公与族侄治勋曾“纂辑谱稿”,但“有志未遂”。三修宗谱基于前稿,时已有祠、有堂号。故可推定:柳子山汪氏宗祠,始建于清道光年间(一八二一年至一八五O年)。因道光元年置地,三十年内祠堂兴建,鸠工庞才,当峻工无疑。
      柳子山汪氏宗祠历经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等五代,以及中华民国,历经百余秋冬。新中国成立之初,汪氏宗祠曾先后作为“团结农业合作社”、“湖东县小岭乡政府”、“枞阳县白柳乡政府”等办公场所。一九五八年秋,乡政府搬迁,汪氏宗祠被被坼除(其砖瓦木料被新建乡政府所利用)
      堂号和郡望一样,都是中国姓氏文化中特有的范畴。郡望多为一姓发源之地(如我汪姓“平阳郡)”;堂号则是家族门户的代称。凡中华各大姓氏,有宗祠者即有堂号。即便同姓,繁衍、徙居分支后,单建宗祠,纂修支谱,即另立堂号,以区分族属、支派。
      堂号命名各有特色:有以地域命名堂号,有以先世的嘉言懿行为堂号,有以祖上的功业勋绩为堂号,有以传统伦理规范为堂号等等。我柳子山汪氏堂号“敬睦堂”,当以伦理规范、取“敬宗睦族”之意,随祠堂落成而命名。
关于字派,据四修宗谱所载“字派引”:“盖谱与史名虽异,而实则同也。史纪朝代年数、善恶废兴,谱别祖孙、父子叔侄、兄弟者也。但谱虽修无字派,则尊卑昭穆之分必紊。而我祖寿四公迁桐迄十世后,始大发越,人丁蕃衍,故十世前无庸字派,十世以后敬刊三十二字以传之。至层累而赠之,将待夫后之贤孝继起者矣。”
       “十世以后敬刊三十二字”(国尚宏应,汝时文治,厥有联芳,贻谋显世,序宾以贤,伊余来暨,维周之桢,永锡尔类),是国正、国昌二公所议立?还是二修宗谱时议立?从现存家乘史料中尚无据可稽。但有两点可供考证:
       其一,从四修版本所载二、三修版本资料,诸如一、二、三修“谱序”落款均详载撰写之年月日,后人明目知晓;所载“凡例”、“家规”、“艺文”等均以“酌定”、“重订”、“重刊”以区分二、三、四修之稿。惟“字派引”没有任何文字附述。如果是二修宗谱时所议立,理应类同“凡例”、“家规”,明载此“敬刊三十二字”议立于何年月。且二修家乘时,十七世(东二房文敦公生于乾隆九年)已经问世,如果此时“议立”字派,上溯七代,其世系图如何排列?
      其二,一修宗谱稿虽未刊刻,但知县邬公所撰“桐城汪氏一修宗谱叙”保存完整并传承至今,其中有文字云:“诘旦,衲子引乡老二人来,谒询其名,则为汪国正汪国昌昆仲,欲新续宗谱,丐余为序。”
      国正公寿九十余(生卒年失考),国昌公生于明万历三十四年(一六O六),清康熙四年(一六六五)时龄花甲;国正、国昌二公共八子十四孙,倡修宗谱时,十三世孙辈多有问世,故有“迄十世后,始大发越,人丁蕃衍,故十世前无庸字派,十世以后敬刊三十二字以传之”之记载。
       二、三修序、跋无字派记叙,一修谱序有“谒询其名,则为汪国正汪国昌昆仲”之句,柳子山汪氏字派以十一世“国”字首领,基于此,可以推定:“十世以后敬刊三十二字”,系十一世祖国正、国昌二公倡修宗谱所议立。
      瓜瓞绵绵,椒实蕃盛。我柳子山汪氏十一世祖至今,历三百余年,二十七世裔孙已喜进家门。然我族“十世以后敬刊三十二字”,后续尚有十五字。再三百年,无需另立,世系不紊,长幼有序,昭穆分明。先祖之荫,后裔之福祉也!

(注:本文所辑资料均源于民国五年版《柳子山汪氏宗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786

回帖

1万

积分

认证会员

总  &#1

Rank: 6Rank: 6

积分
13347
QQ
发表于 2014-7-16 18: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系不紊,长幼有序,昭穆分明。先祖之荫,后裔之福祉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4033

回帖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6086
QQ
发表于 2014-7-16 21: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