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徽州古道是指古徽州府境内以及由徽州府境内通向外围的所有石板山路,在交通日益便捷的今天,徽州古道的使用功能已经大大下降,但徽州古道凝聚的文化是值得传承的人文精神宝库。暮春时节,为探寻古道文化,黄山风景区公路分局机关、养护公司共16名公路职工徒步徽青古道。徽青古道,始建于隋朝,是古时通往青阳县及安徽沿江的战略要道。我们徒步的只是其中一小段,具体线路是从黄山区谭家桥镇八里岗至歙县的茅舍,行程共计11公里。
踏上徽青古道约莫一个多小时,10点多我们到了箬岭关关口。关口海拔约950米,是古道的制高点,此关距歙县城北约30公里,是古歙“府治”屏障,于1647年设关扼守,关额刻“天险重开”大字。关口四周建有众多石质古建筑,但除关门外,其余均坍塌,只见断垣残壁一片。此关北通太平县(今黄山区),东北通旌德,东接绩溪,居四县之会冲。这里山势险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为纪念汪华总管六州,在箬岭关处兴建忠烈庙(徽州汪公总庙),箬岭关关口现存有越国公汪华忠烈庙遗址。
站在箬岭关关口放眼望去,这里虽没有巍峨的山峰,但嵯峨黛绿的群山与湛蓝辽阔的天空足以让人心胸瞬间开阔,这里的山有它们自己独特的风韵——朴实无华。我们一边欣赏关口的风景,一边等候掉队的职工。也许是我这个汪家的后代没有在越国公汪华忠烈庙遗址前凭吊,所以当我站在这块土地上时我的脚竟然莫名地崴了一下。
条条山道,股股清泉,弯弯曲曲的小溪,郁郁葱葱的绿叶、花草,让原本为了生活、奔波到麻木的人们开始谈笑风生。我们摆出各样的poss留念,大家集体合影后我们又开始了行程,一路手机没有信号。走过箬岭关关口一路下坡,古道意外地平坦而舒缓,人行其上,好似漫步天街,看小路弯弯,山花铺陈,芳草如茵……渐渐呈现眼前的是一片竹海,很多竹笋已经延伸到路中间,从青石缝间撑出腰肢。我们即将到达的是茶坦村,该村由于处在官道要地,当年有“茶茶坦,板门面,家家户户开店面”的繁华闹市盛景,它是谭家桥到茅舍这段古道上唯一的一个小村子,如果茶坦村有农家乐,我们刚才采的野菜中午就可以凑两盘菜了。这样想着不禁加快了脚步,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顺着山势起伏的菊苗,挨着菊苗的是茶园,满眼的翠绿沿着山坡一坡接着一坡,走到近前,顺手采下一片茶叶含在嘴里咀嚼,顿时一股清新的芳香流转于唇齿之间,我想这里的山民一定与山珍山果结下了不解之缘。
半小时后来到了茶坦村,太阳也从云层中显出身子,阳光照在身上顿时浑身燥热,好在路两边都有遮阳的地方,真是感谢老天!其实我真的很指盼在这里吃饭,若能找到一户农家,吃上用柴火烧的饭菜,感觉一定不错,这么想着,真饿啊。可是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锁着门,正纳闷着,门口晒着的笋干提醒了我,对了,这个季节正是农忙的时候,挖笋,采茶,种玉米都挤在一起,他们一定上山忙活去了。俗话说:天道酬勤,但愿他们都能收获满满。我未能细细游览茶坦村,这里的民房大多建在陡峭的山腰上,房与房的落差很大,甚至村中道路都是用厚实的原木板悬在空中连接铺成,真是一绝!每家每户的楼顶都有太阳能、卫星电视接收器,这里虽如世外桃源,但他们不出门就能获知山外的信息,这些应该是村民生活蒸蒸日上的写照吧。没能吃上茶坦村的家常饭菜,我有点心不甘,于是在即将离开茶坦村之际,我套用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灰太狼的一句经典台词:我还会回来的!
又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行走,日照当头,只见苍松翠竹之中有村庄若隐若现——茅舍村到了!茶坦村至茅舍村间的古道均沿溪而建,一路溪流伴随,水声潺潺,如歌不绝于耳。一只毛色黄白相间的土狗悠闲地躺在路当中,当我路过它身边时,它慢慢起身闻了闻我的裤脚后又躺下,看来这里的狗见过世面,否则定会讶异于我们这样的陌生人而狂吠不已。村中的民房紧挨着古道两边呈对称状修建,古道俨然成茅舍村的街道,我伫立古道合上双眼,试图穿越时空隧道感受当年古人修建古道的艰辛。试想:千百年来,这条石板路一直能以山居的中心线存在,并且完美地配合着周围变化着的环境,成为茶坦、茅舍仙居人家息息相关的脉络山径,也成为游人脚下眼中最奇特的风景。哦,这定是千年古道给予千年之后探访客的谢礼,路虽无语,花却有容,万物有情,古道亦然!如果古人在天有灵,一定欣慰当年修建的古道至今受用,一定欣慰当下他们的子孙依然活在他们的恩典之中,他们是公路的先驱者,今天我们这群公路人穿越古道时已经感受到先驱者恩典的荣光,建路、修路荫及子孙,造福万代啊!怀着这样的崇敬之情,我俯身在路边摘了一些野花,恭敬地放在青石板上,谢谢古道爷爷们!今天的公路人是古道修建者的延续,古道精神将会继续传承。
来源:网络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