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5982|回复: 6

《鄞縣四明興仁録序》如何标点?

[复制链接]

73

主题

482

帖子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向全国汪氏宗亲拜年!新年快乐!

积分
14298
发表于 2014-3-8 11: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汪高山兵官 于 2015-10-15 09:35 编辑

《鄞縣四明興仁録序》如何标点?
通宗世谱第22册第78卷《鄞縣四明興仁録序》,一篇短文点校却有颇多难点,压在手头已有月余,其义尚未求解。特求教。
《兴仁录》是南宋鄞县汪大猷所著,《序》也应是大猷公所作。先将初步点校的文字录于下,供批注:用的是繁体字。
鄞縣四明興仁録序
十二府君避唐末之亂,自歙居鄞,生大府君,蚤以儒術飾史事。王文公宰鄞時,薦于長孫司諫甫公,其略曰:汪元吉者,其為吏廉,平州人,無賢不肖皆推信其行。喜觀文史,尤明吏事,及范文正諸公皆推敬之。府君清苦自持,篤於教子,志在起家。正奉四先生以明經聞,著《春秋訓詁》,德行道誼為鄉人所宗,培植根本,至少保吏部。崇寧初入太學,由舍選登仕路,同日除宮僚,世以為榮。建炎丁未,吏部不幸南京,光堯追録。舊學澤及子姪、二婿。少保漕鄉,部以忤權臣而歸。常以事事上行方便,物物上有利益,以訓子孫。雖位不配德,垂裕後人者多矣。余自幼學以來,常恐一事墜先訓,居家官無他能,惟以仁存心而已。今幸遂歸閑,得保晚節以終餘日,詎非祖宗所遺耶?余方為一族長,不有以示後人,其亦孰知創業之難如此。因述先世本末,號《興仁録》,凡江之東西眷,今昔往來者,並書於後,俾來者觀之,庶可以興起一家之仁矣。淳熙甲辰  書於適。
2014-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5738

帖子

13万

积分

新手上路

九华汪长富 佛国汪谱迷

积分
131271

贡献奖

发表于 2014-3-8 13: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初阅此序,基本认同楼主的句读,暂无异议。《
兴仁录》实为该支创修族谱名,从语气分析《序》可能为65世大猷所作。
此《
序》
隆52
谱(
全38
)第22
册361
页,
之名。
而《
又》
是为67
作。
        我对
序文本身"
十二府君避唐末之乱,自歙居鄞"一句颇感兴趣。
此支始祖惟谨公,同胞行四,敬逢公下小宗仅九、公约行八,中元公下大宗二十五、公约行二十开外,何来十二之说惟谨迁自婺源畈,又何来自歙居鄞之说?《又》序又称始祖为这究竟为何?莫非原序有误、或后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主题

3481

帖子

9万

积分

版主

崇尚自然 珍爱生命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974
发表于 2014-3-8 18: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汪高山兵官 于 2015-10-15 09:35 编辑

先生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主题

3481

帖子

9万

积分

版主

崇尚自然 珍爱生命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974
发表于 2014-3-8 21: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汪高山兵官 于 2015-10-15 09:35 编辑

如果再精准一点,下面一句中用顿号:
凡江之东西眷、今昔往来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主题

482

帖子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向全国汪氏宗亲拜年!新年快乐!

积分
14298
 楼主| 发表于 2014-3-9 10: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汪高山兵官 于 2015-10-15 09:35 编辑

读《鄞縣四明興仁録序》的参考:
1、中元公下六十一世諱惟謹分遷鄞邑四明至七十二世圖凡七圖
湘按:中元公第四子曰敬逢,敬逢生四子,曰延祚、延貴、延年、延之。延祚二子:惟原、惟興。延貴一子:惟政。延年一子:惟靜。延之四子:惟厚、惟瞻、惟慶、惟謹。時謂“八惟”。惟謹遷四明,生元吉,元吉生洙,洙生思溫,思溫生大猷,是為莊靜公。自遷四明,三世而遂以科第顯,世濟簪纓,光名史冊,中元公之澤遠矣
2、61代惟谨-62代元吉-63代洙-64代思温、思齐-65代大雅、大猷、大有(过继思齐)、大定
3、《又(興仁録序)》
4、《宋顯謨閣學士少師汪思溫傳》及《按旧谱》
以上载通宗世谱22册第78卷。
5、宁波学者黄宽重撰文《人際網絡、社會文化活動與領袖地位的建立——以宋代四明汪氏家族為中心的觀察》中的资料:
汪氏遷到四明的時間,文獻不足徵,無法確認,但樓鑰(重九lhhllm按:其母汪慧通是才女,汪思温的长女。楼钥是汪大猷的外甥。)指出四明汪氏族墳在俞村,其初祖的墳墓被稱爲十二府君,距淳熙十二年〈1185 〉已一百七十餘載,大約在真宗大中祥符年間,如果遷徙的時間是在之前的二十年左右,則約當宋太宗、真宗之際。惜十二府君,已無法知其名諱。
四明汪氏第一個有名諱的是汪順(重九按:似是汪順甫。迁四明始祖惟谨公,字順甫。),他大概是十二府君的曾孫輩,也是汪思溫的曾祖父。汪順和他的兒子汪元吉都是平民
汪洙號儒先,字德溫,是四明汪氏家族崛起的奠基人物。他大約是元吉爲因應科舉及家族發展下,安排從事舉業的小孩。但他在舉業之途並不順利,有相當長的時間在四明地區教育學童,被稱爲鄉先生。
他文行兼備,以春秋之學知名於鄉,精通經術聞名於時,從事鄉里教育嘉惠後學,鄉人尊稱他爲汪先生,晚年可能中特奏名進士,被州學官薦爲明州助教,並沒有實際的職任。他在致力鄉里教育的同時,也努力培育自己的小孩,因此,他的一生不僅在四明建立了良好的聲譽與人際關係,也爲汪氏家族在仕途的發展上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樓鑰說「汪氏之衣冠始於此」。汪洙有二子,思溫與思齊。死後,因子貴被贈爲正奉大夫。
汪思溫、思齊兄弟更是汪氏家族發展的關鍵人物。思溫字汝直,是汪洙的長子,自幼讀父親所編的舉業書,成績頗佳,政和二年0112〉以太學上舍中第,授將仕郎、河南府登封縣尉、英州、雄州教授,改調餘姚令,築堤浚湖,得百姓的擁戴。欽宗命諸王就傅,任思溫、思齊兄弟爲贊讀。思齊爲高宗潛邸舊臣,高宗即位後,任命他行吏部員外郎,然命甫下,卻得疾不治。時當兵火創殘之中,思溫終能將之歸葬於鄉。建炎四年〈1130 〉,思溫遷朝散郎,提舉江南西路茶鹽公事、屯田員外郎。紹興元年(0130)改吏部員外郎,次知衢州,被諫議大夫徐俯劾以失於瞭解,致余五婆領導的食菜事魔之亂擴大,被罷,幸賴御史中丞辛炳辨其冤,詔復官,改知湖州。四年〈1134 〉任太府少卿,權知臨安府。宋廷議進兵恢復,由思溫留守臨安府。七年〈1137 〉六月, 受命爲直顯謨閣、兩浙路計度轉運\副使,督責浙西營田。當時朝議批評營田害多於利,中書省建議專委帥漕就近措置,以免廢成法。宋廷罷江淮營田司,而命思溫兼提領本路、兩浙、營田,督責州縣官接續措置。八年復還太府。思溫在吏部時,秦檜向他推薦舊屬,思溫以「使可薦?誠\不待相諭;不才,相言無益也」答覆,引起秦檜的不滿。及檜任相,朝旨營建執政府,秦檜欲以相府儀制稍異執政府,思溫執不可,檜益怒,乃罷爲直顯謨閣、主管台州崇道觀、江州太平興國宮,凡五任十八年。終秦檜任相之世,不得再用。紹興二十七年〈1157 〉逝世,享年八十一。妻王氏先逝,封恭人,贈越國夫人,繼室沈氏贈宜人。生四子,爲大雅、大猷、大有、大定。其中大定爲沈氏所生,三子大有則過繼給思齊爲子。七女分別嫁右朝請郎樓璩〈四明人〉、左朝奉大夫、太府少卿陳膏〈居四明〉、右從事郎向子遇、右迪功郎洪筏與徐子寅等。汪洙的次子是思齊。思齊的生平資料不多,只知他中崇寧五年〈1106 〉蔡嶷榜的進士 ,曾任諸王府贊讀,爲高宗潛邸的宮僚。高宗即位時,錄用潛藩舊臣,於建炎元年五月與思溫同擢爲吏部員外郎,代替思溫持節江右。但命令甫下,竟得疾死於南京應天府。這時戰火正熾,秩序大亂,思溫歷經艱難,護喪回葬家鄉。思齊生一子二女均賴思溫撫養、擇婿而嫁,並奏請依隨龍恩,任其婿。子早夭,思溫以三子大有過繼,以續香火。
思溫爲人精幹,勤於任事,處事公允,凡事不假手胥吏,所到之處興利除害,政績彪炳;但以個性倔強,勇於抗拒上級不合理要求,因此,雖爲用世之材,卻屢困於讒忌,而無法得大位,展布長才,佐理天子。他尤長於理財,當時政局不穩,暴斂急徵之例特多,百姓不堪命,思溫則不以一毫取於民,凡粟泉酒茗,徵輸之入,爲圖揭於坐右,杜絕並緣乾沒之奸,因此上下贍足,被譽爲通練財計。然而致仕的時間長達十八年,這段家居的生活,他可能發揮其理財的長才,累積了不少財富,爲家族的發展奠定重要的經濟基礎,同時以其慷慨、勇於爲義的精神, 與四明的名門望族,共同推動鄉里社會的慈善及公共建設,擴展了人際網絡,使汪氏家族成爲四明地區實至名歸的名族。
黄宽重先生的文章为学习四明汪氏的历史提供了便利,谢过。
2014-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主题

482

帖子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向全国汪氏宗亲拜年!新年快乐!

积分
14298
 楼主| 发表于 2014-3-10 11: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汪高山兵官 于 2015-10-15 09:35 编辑

《鄞縣四明興仁録序》涉及的人物很多,十二府君、大府君、府君,汪元吉、汪洙、汪思温、汪思齐、汪大猷诸公及子侄、女婿,还有权臣秦侩。参考黄先生的文章,可以对应部分诸公的生平。在《又(興仁録序)》中之林公又提到“十府君兄弟”、”府君“(“十府君兄弟自歙來鄞百餘年間,生長日繁,仕達者亦眾。至眾伯祖吏部尚書荘靖公,距府君五世,……)。不落实之处,尚待考证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