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42630|回复: 27

呼吁抢救保护为越国公汪华而建的忠烈祠坊

[复制链接]

44

主题

437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380
发表于 2006-9-1 08: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忠烈祠坊为安徽省重点保护文物单位,但现今状况另汪氏后人心寒,再不采取措施又将成为遗憾。
忠烈祠坊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437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380
 楼主| 发表于 2006-9-1 08: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s:3]
忠烈祠坊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437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380
 楼主| 发表于 2006-9-1 08: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s:1]
忠烈祠坊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437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380
 楼主| 发表于 2006-9-1 08: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s:8]
忠烈祠坊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437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380
 楼主| 发表于 2006-9-1 08: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s:4]
忠烈祠坊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437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380
 楼主| 发表于 2006-9-1 08:37:41 | 显示全部楼层
直秘阁坊为汪若海而立。若海,字东叟,叔詹次子,“生而歧嶷,美姿挺特”,年十八,即“游京师,入太学,连送礼部”。宋高宗亦赞其是个“人材”。可其坊却遭其“待遇”,无不令人愤慨。
忠烈祠坊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437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380
 楼主| 发表于 2006-9-1 08: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司农卿坊为汪叔詹而立。
忠烈祠坊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437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380
 楼主| 发表于 2006-9-1 08: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s:8]
忠烈祠坊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437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380
 楼主| 发表于 2006-9-1 08: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s:8]
忠烈祠坊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437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380
 楼主| 发表于 2006-9-1 09: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忠烈祠坊、司农卿坊、直秘阁坊。三坊比肩屹立,并排横列,是历史的化石与教科书,在无声地诉说着汪姓氏族的变迁与荣耀。
     忠烈祠坊居中,乃四柱三间五楼式,通面阔8.45米,进深2.6米,高10米。司农卿坊和直秘阁坊分居两侧,均为二柱一间五楼式,其通面阔、进深与高度基本相同,各为4.15米、2.6米和8.5米。三坊均建于明正德五年(1510),白麻石质,鰲鱼吻纹头脊,挑檐下为仿木结构的一组斗拱,都有高浮雕的花枋,因而浑然如一体,形成了中间高、两面齐平的对称模式,屏临眼前,煞是宏伟壮观。而由它们诉说的汪姓故事亦自然宏伟壮观。
      忠烈祠坊,为西溪汪氏崇祀其远祖汪华而建。汪华(586-649),字国辅,又字英发,世居歙县登源汪村(后属绩溪县),自幼丧父亡母,寄居郑村舅家,喜与乡邻少年习拳练武,且以勇侠闻名乡里,曾拜南山和尚罗玄为师,武艺超群。隋末,农民起义蜂涌,汪华率众少年应郡守招募入伍,前往婺源平“寇”,立下功劳。当时正处群雄割据,生灵涂炭之际,汪华发动兵变,一举占据新安郡,又相继拥有宣、杭、睦、婺、饶诸州,带甲十万之众,号称吴王,将新安郡治所由黟、休迁至歙之乌聊山,并筑城池。此后十余年间,保境安民,六州版图不见兵革;政清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唐武德四年(621),在国家行将统一之际,汪华遣使上表归顺唐朝。唐高祖李渊嘉其识时务、顺潮流和保六州有功,授予方牧,持节总管六州军事,兼歙州刺史,封上柱国越国公,食邑三千户。武德七年(624),汪华奉诏进京,被授左卫白渠府统军事,参掌禁兵,后改忠武将军。唐太宗李世民征辽东,诏汪华为九宫留守。汪华夙夜尽瘁,事无所乏。因而太宗凯旋后嘉其忠勤。贞观二十三年(649),汪华因操劳过渡,在京城长安染疾。太宗经常劳问,并赐医药。终不治而卒。太宗仍赐杂綵10床,黄金百两,恩礼如功臣。永徽二年(651)归葬歙北七里云岚山,谥号忠烈王。父老乡亲请得郡守允可,建祠祀之。此后,歙州人对汪华更为崇拜,以其为佑民护国之神灵,“世所谓汪王,一郡六邑之人咸尊祀之”。而统治者亦借此驾驭人心,对汪华一再加封。宗真宗祥符二年(1009)封汪华为灵惠公;徽宗政和四年(1114)赐庙額曰“忠显”;政和七年(1117)加封英济王;至南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又加封昭忠广仁武神英圣王,改赐庙曰“忠烈”;连蒙古人当政的元顺帝至正元年(1314)也封其为昭忠广仁武烈灵显王。可谓恩荣之至。休宁万安古镇上曾建有“吴王(汪华)宫”,宫中一联概括了汪华的功勋伟业,联曰:“乱世据六州,保境安民,煌煌功绩垂千古;治平朝帝阙,忠君爱国,赫赫英名满神州。”徽州一府六县都曾建有汪王庙,并定有汪公大帝祭祀活动。清代歙县诗人方士庹在《新安竹枝词》中,对庙会活动有精彩描述,词曰:“油茶花残麦穗长,家家浸种办栽秧,社公会后汪公会,又赛龙舟送大王。”
      司农卿坊为汪叔詹而立。叔詹,字致道,宋崇宁五年(1106)进士,授将仕郎、虔州会昌县尉,改任宣州州学教授,转从事郎、宣教郎,移郓州州学教授;后至京师任太常博士,因直言忤宰相王黼,被降任无为军庐江县丞;后召摄芜湖县令,因反对将丹阳湖围垦造田而被罢官。高宗即位,获恩转任承议郎,至京师与枢密李纲书论时事,被李称为“真天下奇才也!”辟仕编修官。金人兵临城下之际,朝廷商议将迁宫廷至扬州,叔詹反对,劝驻跸金陵,得高宗认可,然宰执力劝驻跸扬州,叔詹“度其必败事,遂拂衣归隐”,连任太平知州、检讨官等“皆不就职”。归隐十载,年近花甲时,叔詹又得重用,先后任鄂州、永州知州,荆湖北路转运  判官,除直秘阁,江西、湖南提点刑狱公事转左朝请大夫,摄长沙帅,拜司农少卿,总领湖、广、江西、京西路财赋,湖北、京西路军马文字,在武昌八年,独号称职,赐金紫。后因弹劾秦桧,险遭桧害。宋高宗三十年(1160)致仕返里,不久逝世,寿至八十一。叔詹“人物轩昂,志节慷慨,博通经史,尤长于诗。与人交,胸中无毫发隐,故士大夫以此称之。见邪佞疾之如仇,面折不能容忍,用是亦数见排摈”,但“处事精明,笔力不衰,平生仕宦,所至称治”,终使得颐享天年。这是其子汪若海为父所叙行状中的评述。
      直秘阁坊为汪若海而立。若海,字东叟,叔詹次子,“生而歧嶷,美姿挺特”,年十八,即“游京师,入太学,连送礼部”。当时正值金兵南下侵扰,宋朝廷下诏求知兵者。年轻的汪若海锐然应诏,上书给枢密曹辅,请立康王赵构为大元帅,镇抚河北,以犄金人,则京城之围自解。然而人微言轻,宰相何栗执异议,断然不纳,以致京城失守,徽钦二帝被金兵所虏北行。汪若海又勇赴金营,述麟为书,袖之抗金兵主将粘罕,请存赵氏。然后走谒康王于济州,请他早即帝位,以图中兴。以后又献平寇策,说降叛逆,立下殊勋,年纪轻轻,即先后任承奉郎、江南经制使、承事郎、监登闻检院之职。后通判辰州、洪州、顺昌府,知江州,到绍兴年间累官至直秘阁。绍兴三十一年(1161),在父亲叔詹故后一年亦“不幸死矣”,享年六十有一,葬于渔梁山。其从弟汪若容(字正夫)在为其所撰行状中评曰:“公豁达高亮,深沉有度,自幼不群,耻为世俗章句学。字画行草,自为一家。于文无所不能,探纸笔立就,初若不经意者,比成章,蹈厉风发,脍炙万口”。“论兵机,策时事,决河汉,灼蓍黾”,“其《麟书》引兽合事,罗百兽而尊麟,使卖国叛君者读之色愧。”是以宋高宗亦赞其是个“人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