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29183|回复: 9

贵州汪氏怀洲公-大彰公-应龙公支系族谱编修暨参加全国联谱倡议书

[复制链接]

6

主题

27

帖子

90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902
QQ
发表于 2013-11-12 18: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汪氏怀州公-大彰公-应龙公支系族谱编修暨参加全国《中华汪氏通宗世谱》联谱

                                                 倡 议 书

汪氏怀州公-大彰公-应龙公支系的族中老幼:
君子曰:“五世不修谱,谓之不孝”。我氏本属江南之名门旺族,自始祖大彰公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入黔以来,至今六百余年,人丁浩繁,广布于清镇、大方、纳雍、织金、黔西、毕节、安顺、普定、关岭、紫云、兴义、都匀、长顺、六枝、盘县、水城和周边省市等地区。因体系庞大,迁移频繁,加之世远年湮,交通闭塞,彼此隔绝,互不联络,导致各立字派,不相统一。偶有会唔,或不知是同宗近房,或不知是远支近派,竟以为同姓不同宗,近而远之。为联络族谊,明确称谓,使族人不至数典忘宗,大方、纳雍的部分族人于1987年、1994年、2004年参加了毕节南箐、云南镇雄、贵州织金的胜三公、龙公后裔倡导与主编的修谱活动。但因时间仓促,资料匮乏,错讹不少,遗漏良多。今国逢盛世,文化昌达,现安徽省黄山市汪氏发源地的家门和宗亲发起了在全国范围内编修《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的号召和倡议,得到海内外广大族人的赞同和支持,机遇千载难逢。
在此形势下,大方坡脚、纳雍化作、百兴纳雍河、水城等地的族人纷纷提出编修《贵州汪氏怀洲公-大彰公-应龙公支系族谱》并参与全国汪氏联谱的建议,欲将本支系的木本水源、各代祖墓及各支派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弄清楚,切实将我支族人全部清规大统,以启迪后世,光大汪氏门庭。为此,我们于2013年10月4日在纳雍石板河汪文元住宅召开了编修家谱筹备会议,讨论和研究了本支系的各方面问题,达成如下决议:
一、组织机构
成立《贵州汪氏怀洲公-大彰公-应龙公支系族谱》编修委员会,人员组成如下:
顾  问:汪维仁(安顺西航路)、汪文学(纳雍民政局)、
汪宝三(大方坡脚)
主  任:汪 洋(水城军分区)
副主任:汪林(大方坡脚)、汪绍三(大方坡脚)、汪明(纳雍化作)、汪鑫(水城)、汪健峰(六枝)、汪明学(纳雍百兴)、汪文艺(大方猫场)、汪劲松(水城)、汪德忠(安顺关岭)、汪文元(纳雍石板河)。
族谱编修委员会下设三个工作组:
1、资料收集组:汪炳卓—组长(大方坡脚)、汪敏(纳雍义中)、汪远平(毕节七星关)、汪太先(纳雍寨落)、汪太华(纳雍家猫)、汪成军(水城化乐)、汪金明(水城玉舍)、汪明德(安顺紫云)、汪维和(安顺紫云)、汪洪光(六枝岩脚)、汪太明(纳雍化作)、王文友(六枝中寨)、汪闯发(水城新街)、汪利明(安顺关岭)、汪磊(纳雍义忠)、王文永(纳雍化作)、汪文祥(纳雍化作)、汪艳明(大方坡脚)、汪三福(大方坡脚)、汪明森(安顺西秀区)、汪志祥(纳雍百兴)、汪文艺(大方猫场)、汪江(纳雍以麦地)、汪世友(纳雍沙包)、汪登云(黄平县)、汪海(安龙县)、汪大学(黔西新仁)、汪善忠(黔西县医院)、汪善邦(黔西县三中)、汪文兴(织金马场)、汪维军(清镇流长)、汪维军(织金凹河)、汪正谷(贵阳)
2、后勤组:汪林(组长兼会计)、汪文银—出纳员(纳雍化作)
3、族谱编修组暨秘书组:汪明学(组长兼主编)、汪维贤(纳雍百兴)、汪友三(大方坡脚)、汪进光(水城发箐)、汪进山(大方猫场)、汪义(纳雍沙包)、汪德忠(安顺关岭)、汪文礼(纳雍化作)、汪春阳(纳雍百兴)
二、工作措施
1、清查汪氏大彰公-应龙公支系始祖怀洲公的上接问题。此项工作需委派专人前往江西、安微、南京、北京等地查阅当地文博部门收藏的明清两代编修的汪氏有关族谱,工作重点放在安徽图书馆和北京图书馆,进一步收集、丰富族谱资料,力争做到百代澄清。
2、进一步查找、维修成字辈以上各代祖墓。一是委派专人前往黔西大关梨树坪大寨和梨树丫口继续寻找应龙公坟墓。二是修缮位于清镇市新店镇(鸭池河坡头上猴儿山)金钟村大荒坡的子富、子贵二公坟墓。三是继续清理、维修位于清镇市流长乡沙鹅村(古地名排沙)野猪田、下坝炭窑、黄泥井、钟鼓楼的以“启、汉、成”三代为主的坟墓。
3、查找各代外迁支系的情况。据各处老谱和碑记所载,因历史原因,本支系各代均有族人外迁情况,外迁后有的失于传记,地处难寻,无法佐证,有的由于各种原因傍依别支。因此,清理、查找外迁支系成为修谱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已查找需联络的有:黔西山脚山厚武公支系,织金化起龙场和黔西雨朵、桂箐、新仁士善公、士法公支系,织金自强沙子坡汪亮公支系、织金凹河、清镇流长沙鹅汪恒、汪潜公支系,安顺紫云白石岩乡士贤公支系、关岭沙营乡汪润公支系,黄平玉楼公支系,广西广南县崇礼公支系,兴义、兴仁、安龙县龙广镇国棋公支系等外迁支系,力争将本支系的所有族人全部清理入谱。
4、动员全体族人筹集、捐资编修族谱。因此次修谱活动工程浩大,任务艰巨而繁重,经本次会议研究讨论后一致认为,族谱编修时间预计两年,预算经费30万元,资金的筹集方式主要以集资、捐资、赞助三种方式同时进行,并建立账目收支明细表,定期分发各处进行公布。一是在现有户中,不分男女性别,每人集资30元人丁费。二是有工作且固定领取国家财政工资的,不分男女性别,每人捐资500元以上,上不封顶。三是动员族中私营企业业主、个体工商户、高薪收入者等具有经济实力的族人积极捐资和赞助,以1000元起点,上不封顶。四是每部谱书暂交定金200元,成书编印分发各处后多退少补。五是在此次修谱中出钱资助,或出人力物力支持,贡献较大者,专门撰写人物志列入谱书内,以弘扬功绩。六是《贵州汪氏怀洲公-大彰公-应龙公支系族谱》定稿后及时送安徽省黄山市《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编委会联谱。
人之有祖宗,犹如树之有根,水之有源,同树异枝,同枝异叶,同叶异花,同花异果。思亲报本,光前裕后,此乃后世子孙之职分也。为无愧于列祖列宗,无愧于子孙后代,凡我汪氏怀洲公-大彰公-应龙公支系的族人,见此倡议后,一定要积极行动起来,尽我辈之最大力量,力争把此次修谱活动开展好,把各项工作做细致、做实、做完善,千秋万代,日月同兴!

特此倡议

附件:1、汪氏应龙公支系历史概况;
      2、汪氏应龙公支系各分支字派;
      3、本次会议与会人员现场捐资及意向性捐资情况
4、本次会议与会人员住址、联系电话。



                                                          汪氏怀洲公-大彰公-应龙公支系族谱编修委员会
                                                                       二○一三年十月四日



                              汪氏怀洲公-大彰公-应龙公支系历史概况

据各处老谱记载,原籍为江南徽州府东街石灰巷(今安微省黄山市歙县)。
始祖怀洲公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携子汪大彰寄籍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大桥头猪市巷。
二世祖大彰公生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月十八日午时,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登戊辰科武解元,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任江西吉安府龙泉县知县,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升吉安府参将,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因平息贵州黑羊大箐三寨猫场(今贵阳和清镇卫城一带)苗头叛乱由江南应天府(南京)领军入黔,平叛后住贵州安顺府清镇县汪官屯花桥。大彰公入黔后娶孔氏、周氏生三子,长子玉楼公迁重庆合州属下汪家场,次子金楼公迁云南省滇城三牌坊,三子银楼公住祖宅。
三世祖银楼公娶林氏生三子,长子应龙公始居贵阳南北街黑羊巷七十二号,后迁黔西大关梨树坪大寨,逝后葬于梨树丫口坤山艮向;次子应虎、三子应凤留居黔省本城。
四世祖应龙公娶张氏生四子,长子子兰公住清镇县永安里鸭池河汪官屯,次子子英公迁遵义府桐梓县;三子子富、四子子贵二公同迁鸭池河坡头上猴儿山烂田冲大屋基(今清镇市新店镇金钟大寨),逝后葬于此地大荒坡,二祖并排,子山午向,道光七年立碑。
五世祖子富公娶刘氏、旦氏生二子,长子如贞、次子如海,公逝后妣刘氏携如贞、如海二公下堂改嫁至谷池里五甲排沙旧寨(今清镇流长乡沙鹅村汪家寨)张姓,二公成年后沿供张姓之五显坛,子孙自此以下世代为穿青族。子贵公娶杨氏生五子,长子如登、次子如潘、三子如春、四子如新、五子在国,孙启云、启盛、启举、厚武等,后裔迁织金龙场和黔西归中、雨朵、桂箐、箐上、白泥田、山脚山等地。
六世祖如海公逝后葬于阳雀排沙(今清镇流长乡沙鹅村)野猪田,乙山辛向,嘉庆十三年立碑。如海公娶龙氏连生九子,后世尊称为排沙启字九大房,长子启元(字玉莲)、次子启蛟(字玉林)、三子启凤(字玉江)、四子启秀(字玉枝)、五子启明(字玉魁)、六子启先(字玉池)、七子启文(字玉祥)、八子启麟(字玉应)、九子启祥(字玉楼)。子富妣刘氏与启元、启凤、启麟等公墓于排沙下坝炭窑狮子山脚,均有碑记。
七世祖启元公(字玉莲)娶罗氏生三子,长子汉召、次子汉朝、三子汉云。汉召公由排沙移于捰瓦仲,逝后葬于捰瓦仲丙山壬向,公娶高氏生汪纶、汪纪,纶公由辨军需而入于水城属永顺里头甲阿扎屯木房,后娶王姓之女生云泰、云庆,云泰公由屯复移于大岩脚阿岔住(疑为今六枝大岩脚安国公支系),云庆公由屯移于百车河,纶公逝后葬于木房脚田坝头。汉朝公娶路氏生成名、成举。汉云公由排沙移于谷嘎马场住,逝后葬于谷嘎马场,公娶张氏生维政、成友,维政公娶鲍氏分于普定县属狗场屯(疑为今安顺大西桥狗场屯汪柯公支系),成友公娶龙氏由谷嘎马场移于大定府罗贡里四甲虎场住,友公之子国兴、国明、国棋、国相、国珍均由虎场搬于悦服里六甲以列煤洞坡住(今大方坡脚支系),后三子国棋由以列复移于南龙府。
启蛟公(字玉林)娶罗氏生三子,长子汉先、次子汉忠、三子汉信。汉先公由排沙分于清镇县属鸭池河花桥住,公娶张氏生二子汪赞、汪润,赞公娶胡、章氏迁杓可(今纳雍化作以麦地支系),润公由花桥移于永宁州沙营司属汪家寨住,公娶李、郭、周、孔氏生文友、文义,文友公娶何氏生国镛、国铸、国锡、国用。汉忠公由排沙迁清镇核桃园,公娶张氏生成彦、国崇,国崇公迁移平远化起老稿。汉信公由排沙移于老稿,公娶方氏生汪洲、汪江、汪洪、汪河、汪顺,洲、江二公居老稿,洪、河、顺三公由老稿移于大定府属木空河居住,顺公因弟兄撕攘流于南龙府后不详。另一老谱载:汉先公娶谭氏生一子成元,成元娶罗氏、谭氏生汪赞、汪润同迁杓可。赞公娶章氏生怀仁、怀德、怀元、怀礼,怀仁公娶○氏生廷梅、廷栈,怀德公娶○氏生廷贵、廷元,怀元公娶○氏生廷相、廷举、廷富、廷饶、廷用,怀礼公娶张氏生廷选、廷跃。润公娶张氏生一子怀志,怀志公娶卢、陈氏生廷学、廷美、廷秀、廷勋。
启凤公(字玉江)娶张氏生三子,长子汉元、次子汉鼎、三子汉珍。汉元公娶张氏生一子成召由排沙迁居杓可(今大方六仲梯子岩、猫场牛鼻子洞、纳雍沙包秀才坝磨硌、水城阿大河、连山河、以德河支系),汉鼎、汉珍二公由排沙分于大墨居住,汉鼎公娶王氏生成尧、成舜,汉珍公娶张氏生一子成统。
启秀公(字玉枝)娶刘氏生四子,长子汉名(字鸿儒)、次子汉浦(字鸿圣)、三子汉兆(字鸿才),四子汉士(字鸿良)。汉名公(字鸿儒)娶杨氏生成文、成棋,成文公娶谭氏分于上水住,后迁定南裸骂羊场(今普定鸡场坡纳雍支村、猫洞大地下塘支系);成棋公娶张氏生崇元、崇礼,崇元公由核桃园迁移毕节大北肇旧官村(今毕节林口、大银茨栏和镇雄堰塘支系),逝后葬母享山堰,崇礼公迁广西广南府陵江县。汉浦公(字鸿圣)娶王、张氏生成云、成仙迁清镇核桃园,成云公娶张氏生文相、文慰、文珍,文相公娶何氏迁江西沟,后迁大定白泥屯(今水城杨梅碳山、新街二台坡湾河支系),文蔚公娶严氏生正统居平远州城;成仙公娶胡氏生文杰、文林、文品,文杰公娶严氏、文林公娶侯氏居大定府,文品公娶张氏生正邦,正邦公娶杨氏生良柱、良弼,良柱公娶杨氏移于水城时丰里四甲巴浪河。汉兆公(字鸿才)由排沙迁平远怀忠里五甲末角底,再迁清镇核桃园陇卜寨,公娶张氏生成相(字定聪)、成凤始迁大定白泥屯(今纳雍百兴),后迁普安直隶军民府北里罗朋甲核桃坪小坪箐居住(今盘县保基乡格所黄兴村菜籽冲支系)。汉士公(字鸿良)由排沙移于大定府大有里九甲核桃园陇卜寨,公娶杨氏生一子维兆由陇卜寨搬于嘉禾里头甲巴雍住,维兆公娶张氏生一子文龙由巴雍移于水城岁稳里八甲治嘎坪湾子头居住(今六枝郎岱大箐、中寨高坡支系)。
启明公(字玉魁)娶杨氏由排沙移于云南母享,据传墓在黔西桂箐。
启先公(字玉池)娶李氏生四子,长子鸿发、次子鸿高、三子鸿光、四子鸿开均由排沙移于法都故列。
启文公(字玉祥)娶洪氏生三子,长子汉魁、次子汉文、三子汉士。汉魁娶张氏生成景、成泰(乏嗣)、成智(乏嗣)、成槐住排沙。汉文公娶张氏生成科、成朝、成开、成莲、成益,成科公迁清镇核桃园,其余均住排沙。汉士公由排沙迁于大定府属大有里四甲海坝住,公逝后葬于海坝,后迁葬于水城巴窝新场,公娶王氏生成旭、成贤(乏嗣)、成章、成梅,成旭公娶杨氏生一子明隆迁水城永顺里四甲滥坝巴窝新场住;明隆公娶杨氏生正贤、正云、正才,正贤公娶贾氏生登高、登发俱乏嗣,正云公娶李氏生一子平忠由水城滥坝龙场迁云南武定府;正才公娶杨氏生登相、登户、登桂(水城化乐腰岩坡何家寨支系),登户公娶杨氏生一子开全乏嗣。
启麟公(字玉应,另一老谱载字玉奇)娶杨氏生四子,长子汉相(字士贤)、次子汉楚(字士涯)、三子汉臣(字士汇)、四子汉亭(字士朝)均住排沙。汉相公(字士贤)娶周氏生一子成纯,汉楚公(字士涯)娶梁、张氏生一子成辅(汪亮)。汉臣公(字士汇)娶鲁、王氏生一子成衡(汪恒)。汉亭公(字士朝)娶张、祝氏生成清(汪源)、成美,成美公娶王氏由排沙移于平远州住;成清公娶孔氏生文玉、文安,文玉公娶周氏由排沙移于普安直隶军民府属三板桥住。
启祥公(字玉楼)娶林氏生三子,长子士美、次子士安、三子士宾。士宾公娶杨氏生一子汪俊由排沙移于大定府大有里九甲核桃园陇卜寨住,汪俊公娶张氏生世豪、世杰、世成,世豪公娶向氏由排沙移于普安属花贡住,世成公娶杨氏生尚云、尚贵由陇卜寨移于悦服里五甲议中住,尚云公娶何氏生二子登奎、登明,尚贵公娶卢氏生登聪、登秀,登聪公娶卢、李氏生一子绍熙,登秀公娶张氏生绍皋、绍宪、绍甲。



                                汪氏怀洲公-大彰公-应龙公支系各分支字派

1、盘县保基乡格所黄兴村菜籽冲支系(老谱所载:太始祖怀洲公、始祖大彰公排行不列,以“银”字派列之:
银应子如玉  汉成文正登  绍建学长用  云元添家兴  永怀祖宗德   荣昌道理升   仁义安邦定  克智继贤会   升平人国瑞   金殿姓字称   普庆思光化   方传焕准绳
2、大方坡脚支系:
应子如启汉  成国云在连  发际文明三  育登大本科  书剑永经纶   积善珍修庆   登忠从本源   诗书言世泽   福禄振家声
3、纳雍化作以麦地支系:
应子如玉汉  成怀廷登绍  宗天行开泰  宝元明栋梁  辅国擎鼓振   家声永远祥
4、水城化乐腰岩坡何家寨支系:
应子如启汉  成明世登绍  建立成相德  修崇祖宗功  文章开国宪   诗礼效清风   百世流芳远   千秋造化鸿   朝廷长佑治   翰苑永兴隆
5、织金凹河、百兴纳雍河支系:
应子如启汉  成世尚朝廷  兴发维纯明  定国华太平  虎江龙越池   鹏翔凤远腾
6、大方六仲梯子岩、猫场牛鼻子洞、水城啊大河、连山河支系:
应子如启汉  成明良登兴  天玉万世进  银维奇凤毓  朋友志建发   芳德春首会   以正元福开   泰尚圣龙庭
7、纳雍沙包秀才坝凹革支系:
应子如启汉  成明良登兴  天玉文世银  维奇福凤毓  信守惠国政   元发德开泰   永仲定槐勤
8、黔西山脚山支系:
(大银应子如)厚元德如先   士成云在贤   积善能裕后   修业治光前
9、毕节大银茨栏棚、镇雄堰塘支系:
应子儒启鸿  崇廷兴德明道远  建功立慈长
10、毕节林口汪家寨支系:
(应子如启汉   成)世尚朝廷  兴德明道远  建功立慈长



                     《贵州汪氏怀洲公-大彰公-应龙公支系族谱》编修会议参会人员名单

姓名    住址                  现场捐资(元)       意向捐资(元)    联系电话
汪  洋    水城军分区                                      1000                         13985920578
汪明学    纳雍百兴纳雍河                                                              13984550017
汪太华    纳雍居仁家猫村       100                                                15885311501
汪太伦    纳雍居仁家猫村                                                              13765853564
汪洪开    镇宁县打帮乡许怀村二组                                              18722766743
汪洪明    镇宁县打帮乡许怀村二组                                              13885312982
汪洪光    镇宁县打帮乡许怀村二组                                              13885357749
汪洪学    关岭县上官镇落哨村                                                      15008530021
汪维仁    安顺市西航大道                              500                         13765360498
汪林    大方坡脚中学                                     1000                        15934715868
汪文礼    纳雍化作达那                                  500                         15085718605
汪天荣    纳雍宗岭家嘎                                                                  13096821189
汪春阳    纳雍百兴纳雍河                                                              15108576303
汪磊    纳雍沙包大包包村                                                              13984780417
汪敏    纳雍沙包义忠                                                                      15885216236
汪进山    大方猫场联合小学                          500                         13765895855
汪明    纳雍雍熙镇                                          500                         15885200576
汪鑫    水城红桥新区                                      30000                    13708588589
汪劲松    水城汪家寨镇红桥    1000                                             13985382781
汪世友    纳雍沙包磨硌田坝                                                          13985884550
汪维贤    纳雍百兴纳雍河                                                              15085739188
汪明生    纳雍百兴纳雍河                                                              13984740966
汪前    纳雍化作以麦                                                                      13765876788
汪勇    六枝新窑联合村良田    100                                               15285856384
汪友国    同上                            100                                               13985905134
汪友良    同上                                                                                  15086411360
汪江    纳雍化作以麦                                                                      13885736529
汪进光    水城发箐小学                                  500                         15985696883
汪金明    水城大营脚                                                                      18285815881
汪志碧    纳雍百兴纳雍河                                                              13985578215
汪全    水城玉舍滥坝范家寨                                                          13048589143
汪正谷    六枝大岩脚阿岔         500                                               0851-3874511
汪剑锋    同上                                                                                  13595804036
汪正发    同上                                                                                  18984423943
汪远平    毕节七星关村大银茨兰                                                  13638575755
汪文祥    纳雍化作以麦             100        
汪太先    纳雍寨落革新村        100                                              15585739642
汪文友    六枝中寨                     200                                              15338582684
汪文学    纳雍县民政局                                                                  13595710263
汪炳卓    大方县坡脚中学                                                              15085740128
汪明义    大方县坡脚                                                                      13721505558
汪三福    同上                                                                                  15186163168
汪艳明    同上                                                                                  15885313888
汪维海    纳雍县农业局                                                                  13885780964
汪志祥    纳雍百兴纳雍河                              500                         13698594288
汪文元    纳雍石板河                                                                      15086324331
汪文银    纳雍三小                                                                          18984478366
汪绍三    大方坡脚                                                                          15308576865
汪碧    纳雍百兴纳雍河                                                                  13885720508
汪洋    赫章县财政局                                                                      13595712508
汪洵    赫章县城关镇                                                                      13885702623
汪劲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主题

727

帖子

7476

积分

新手上路

让友谊和亲情架起沟通的桥梁

积分
7476
QQ
发表于 2013-11-12 21: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预祝贵州汪氏怀洲公-大彰公-应龙公支系族谱编修暨参加《中华汪氏通宗世谱》对接早日成功!
45世爽公......55世师全公-56世道安公-57世源公......69世浙公(婺源迁湘始祖)......89世洪能(字德佳)——浙公支派语:“浙允衍志文思孔子可龙之水毓友应宗世达名理德育隆嘉惠书香庆继承声华遗美荫俊杰锡荣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279

帖子

7205

积分

新手上路

祝各位本家天天快乐!

积分
7205
QQ
发表于 2013-11-13 08: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预祝贵州汪氏怀洲公-大彰公-应龙公支系族谱编修暨参加《中华汪氏通宗世谱》对接早日成功!
txwsyj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5738

帖子

13万

积分

新手上路

九华汪长富 佛国汪谱迷

积分
131271

贡献奖

发表于 2013-11-13 11: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劲松老师:你好!
        你昨天发与家网上的求助信息和本主题资料,我已复制并收存,有空时将结合乾隆版徽州通谱和04年版滇黔川通谱予以解读、研究、查找和考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7

帖子

90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902
QQ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18:3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贵州汪劲松) 的帖子

[转载]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吉水县、泰和县的大桥头地名考证(2013-07-11 13:39:31)转载▼标签: 转载 分类: 穿青人家  
原文地址: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吉水县、泰和县的大桥头地名考证作者:全球尹氏一家亲
江西吉安府大桥头、庐陵县大桥头、吉水县大桥头、泰和县大桥头地名考证




    一、庐陵县大桥头与吉水县大桥头是同一个地方

    据杨氏家谱记载: 唐朝末年,华阴人杨辂,进士出身。为吉州刺史,辂生9子,其中7人外地为官于是迁往其他地方,而长子杨锐,二儿子杨铤分别居吉水县杨家庄和湴塘。根据湖南常德花园谱的记载,杨氏家人有的祖坟埋在大桥头,大桥头离杨家庄不远。湖南常德〈〈花园谱〉〉记载:“杨辂曾孙 58世杨延安,析居上径杨庄之西,泰和杨氏之祖,生子克明;杨延规,生四子:克俭、克用、克弼、克宽;杨延宗,生三子,四十一郎(派分长沙)、四十二郎(派分萍乡)、广;杨延邦,生七子,碱、瑛(派分衡阳)、瓒、达、戬、暹(派分四川)、靖(派分湘阴)。

  59世杨克明,生四子:允素、允济、允接(徙居醴陵)、允齐;杨克用,三举不第,葬大桥头松树下,生子二:第、湜(往外);杨克弼,赠大理评事;杨克宽,生子三:皙、协、升;杨克弼,生四子:怀、泽、丕,亨(徙醴陵);

  60世杨允素,名绘,官少师兵部兼华盖殿大学士,有《绚斋文集》十二卷行世(派分泰和),配蒋氏,生子二:真一郎,真二郎;杨丕,大中祥符八年进士,拔国子博士,历尚书屯田员外郎,出知康帅。仁宗皇帝赏题殿柱曰:"杨丕之清谨与彭齐、肖定基为江西三瑞。"卒葬本都上柘塘王四位路下,坐北向南。生子南美。

  61世杨南美,生子三:恒、同、求。

  62世杨恒,改名安平,元丰二年进士;杨同,元丰五年进士;杨求,元祐六年进士。

  63世杨邦义,字希稷,政和五年进士,任建康府通判奉议郎。建炎三年(1129年),金人渡江,兵薄城下,自誓不屈,书其衣裾曰:"宁为赵氏鬼,不作他邦臣。"遂殉节。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年)赐赠忠襄。配曾氏,生子五:振文(朝请郎)、郁文(江西安抚)、昭文(武昌令)、蔚文、月卿(早夭),侄孺文(通仕郎)。”

其中,“杨克用,三举不第,葬大桥头松树下,生子二:第、湜(往外)”提到大桥头。

查看现在的地图,在湴塘和杨家庄(现改名为云庄村)的接壤处有个大桥村,这个村位于吉安县即古代庐陵县和吉水县的交界处。古代有可能就是属于庐陵县管辖。根据《古今地名对照表》记载,汉代置庐陵县,管庐陵、泰和、吉水一带,治所即是庐陵,从这个角度,吉水的大桥头就是庐陵的大桥头。据吉水县环保局杨巴金在《杨尚昆祖籍杨家庄的变迁》一文介绍,目前,杨家庄已经没有一户杨氏家人了,原因是祖人认为风水被肖姓占据,就到处迁徙,其中,部分集中在湴塘,江西杨姓及中国南方迁去的杨氏大都是杨辂后代。因此,我认为大桥头的杨氏,有可能就是从杨家庄和湴塘迁徙去的,毕竟村连村呀。

二、吉安府大桥头就是庐陵县大桥头

    吉安府大桥头应该就是吉安府庐陵县大桥头,因为吉安府的府治从古到今都在庐陵。据《古今地名对照表》记载:吉安府辖庐陵、吉水、泰和一带,吉安府的府治从古到今都在庐陵。

三、泰和县大桥头有可能是假的地名

贵州水西各少数名族家谱许多都有祖先来至江西吉安庐陵“大桥头”、“小桥尾的记载。1981-1982年贵州省组织大规模穿青江西寻青靠谱未果。《贵州穿青人民族成分问题重新调查报告》讨论稿论证这是元末明初跟随陈友谅起义失败后逃散到贵州的江西“土人”(楚人),并认为“大桥头”、“小桥尾”是“秘密接触暗号”,这群逃散的“土人”在这个暗号的联络下发展成今天的穿青人。但是我认为庐陵县大桥头有这么一个实际地名,就是吉水县现在的黄桥乡大桥村,不可能是编造的。但是小桥尾,还有金竹林等据当时纳雍蔡家人代表杨敏(纳雍水电局退休干部)说,当时他们到江西查考,这些地名都是假的,找不出来。所以,除庐陵县、吉水县、吉安府后缀的大桥头有此地名,现在都可以找到外,其他的大桥头有可能都是当时编造的一个军队联络的暗号。



贵州纳雍县姑开乡政府   杨勇
汪劲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7

帖子

90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902
QQ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18: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4楼(贵州汪劲松) 的帖子

[转载]“汪公”、“五显”崇拜和安顺地戏的两大流派 (2013-08-15 23:17:43)转载▼标签: 转载 分类: 穿青人家  
原文地址:“汪公”、“五显”崇拜和安顺地戏的两大流派作者:沈福馨
“汪公”、“五显”崇拜和安顺地戏的两大流派
一一兼论西路地戏和西部傩坛戏的关系
沈福馨
为研究安顺地戏的需要,博主拟将历年所写有关安顺地戏的研究文稿及历次交流演出的第一手资料陆续上传,供感兴趣的博友和地戏研究者、傩文化研究者参考。此其四。
  从安顺地戏分布图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星罗棋布的三百多堂地戏以安顺城为分界,自然而然地形成东西两片“星云”,东边一片以周官屯、刘官屯一带为中心,向四周扩展,某些地方还呈现出“星座”式的“云团”。西边一片以么铺、南山一带为中心,呈扇面式展开。两片“星云”形状各异,共同组成一条自东北向西南倾斜的“银河”,让人不由得要探求其中的奥秘。
  本文拟从这一现象入手,力图寻求些带本质的东西,探讨安顺地戏的来龙去脉,供专家学者及同行们作进一步的研究。

                1、安顺地戏分布图



一、东西两路地戏的差异
  
  按习惯,我们把安顺以东的地戏称为“东路地戏”,而把安顺以西的这一部分相对称为“西路地戏”。表面看起来,东、西两路地戏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但若仔细的观察,就会发现二者之间确实存在着许多明显的差异。从戏剧形态的角度分析,它们的唱腔、套路、服装、道具,甚至连所使用的面具也多有不同。
  我们首先看到的现象是使用帐蓬的不同。笔者在《安顺地戏》一书中曾作过这样的记录:
  “对于帐蓬,有的村子喜欢用,也有的村子不喜欢用。有意思的是,以安顺市区为界,东边的村子一般不用。西、南两方的村子一般都用。北面蔡官区五堂戏,只有郭家屯一堂用,其他四堂不用。而郭家屯的位置,已在北面偏西。”
  还可以补充一点,南面的村子也明显的以普定至宁谷这根公路为界,东边的村子不用,西边的村子才用。有趣的是,五官屯位于安顺城南,紧傍着普宁公路,在路的东边,而这个村子表现出来的现象是有时使用,有时不用,不用的时候居多。他们所使用的帐蓬也只是一块包围三方的白布,没有顶,只在里面化装,演出时并不作上下场门使用。
  对于帐蓬的使用情况使我们很容易地区别出安顺地戏的东路和西路两种类型。东路地戏因为没有帐蓬,表演时敌对双方的演员化装后分别坐在演出场地的两边,轮到谁出场时谁便站起来上场。而西路地戏的演员把帐蓬当作“后台”使用,他们在里边作演出前的准备,并一般从帐蓬的左门出场,右门进场。帐蓬的位置规定了表演场地的“正面”。
  除了帐蓬的标志外,尽管东西两路地戏的特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相互混杂,逐步同化,但我们取其大势,仍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些区别。在服装上,东路演员的战裙多为一整块彩缎,在腰部围成一圈,好似“桶裙”。有的在桶裙外面再加片裙,腰间缀以香包和扇袋,上绣各种图案和吉语,装饰华丽、繁复。女将或有披肩,庄重而华贵。西路演员不着披肩,战裙多为片裙,简单者左右各一片,复杂者前后再各加一片。少腰饰。简洁明快,便于做各种武打动作。在套路上,东西两路的许多动作都是相同的,名称上也有好些类似之处,如“围城刀”、“理三刀”等,几乎每个村子都有。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东路地戏的套路名称比较文雅,如“双凤朝阳”、“大鹏展翅”等;而西路地戏的套路名称则比较俚俗,尤其是小军的套路,多是一些诸如“小牛擦痒”、“公鸡打架”之类的叫法。表演时,东西两路都是一锣一鼓伴奏,一人唱,众人和。但西路一般是七字句上句全唱完,下句只唱四个字,丢下三个字由众演员去和;而东路地戏一般都要上下两句全唱完,然后才由众演员去重复末尾三个字。唱腔上也有些许差别,东路唱法与当地山歌接近,西路唱腔则板眼稍多。众演员在和声时,西路演员要作“原地六步”转动,而东路演员只是原地站唱,不做动作(但中所地戏队例外)。面具的来源分别有各自的基地,虽然面具艺人从商业需要出发时常会渗入各地制售面具,因而出现个别的东西交叉的现象,但大的趋势是,东路地戏面具多来自周官屯、西屯和湖坝坡,戏友们崇拜的雕匠是齐二、胡五公、罗建章等。西路地戏面具则多出自下苑吴氏之手,戏友们最信得过吴显清、吴少怀的手艺。

               2、东路地戏在场坝上表演

  戏剧形态的不同,必然意味着更深层面的本质区别。我们试图寻求更多的可以有所突破的机遇,发现东西两路地戏发育的地区,表演地戏的“屯堡人”虽然都宣称自己的入黔始祖全是随朱元璋“调北征南"或“调北填南”的军队到贵州来的,随着军队的解甲归田而成为这一地区的常住居民,但他们所信仰的神祇竟有着很大的差异。“屯堡人”供奉的神祇一般有天地、关羽、杨泗等,有些神祇的名称也同中部地区一样,大都来自佛教。但东路地戏域内供奉“汪公”西路地戏区域内供奉“五显”,却是非常特殊的现象。这种现象如此明朗地摆在我们面前,不能不让我们要设法去探个究竟。
  
  二、“汪公”考
  
  在安顺农村,严格地说,是在东路地戏分布的区域内,一些村子建有“汪公庙”,供奉一位红脸长须,身穿官服的神祇。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关于“汪公”的神话故事。如说唐时五凤楼火起,汪公显灵,扑灭大火,救民于水火之中。清兵破徽州,总督张天禄夜梦一红面长髯者,告戒曰:“勿伤我百姓!”以为是关公显灵,及至汪公庙见汪公神像,乃大惊,于是徽州百姓免遭屠炭等等。“汪公”是什么人?他为什么会受到这方百姓如此拥戴?为了方便,本文拟将拙著《安顺地戏》一书中的有关章节(修改稿)抄录于下,以期对此问题的考察过程有一个较详细的了解。
  “每到正月十六、十七或十八,安顺一些村寨常常会举行‘抬菩萨’活动,他们所抬的‘菩萨’就是‘汪公’。据说正月十八是汪公的生日,而在汪公生日前后举行的这种仪式,完全是为了表现对这位神人的敬奉。目前,举行这种仪式最盛的村寨恐怕要算鸡场屯,其次是西屯和五官屯。……
  农民们把汪公雕像从神庙里请出来,端坐在轿子里,由村里最有威望的长者为前引,前呼后拥,呜锣开道,在全村游行。神轿后面跟着高妆彩车。走到每户农家门前,几乎都有香烛供奉,鞭炮迎送……整个仪式从前一天晚上将神像从庙里请出来,到第二天下午绕村一圈后送回神殿,大约需是一天一夜时间。这一天,四乡的农民都赶来看热闹,象过盛大的节日。而地戏也在这一天显得非常活跃。……
  这象是佛教‘行像’仪式,但所行的神像并不是佛教中的神祇。我试图打听这位‘汪公’是什么人物,得到的答复几乎都是‘说不清楚’,或者干脆说‘是菩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西屯看到了一本关于抬汪公时村里人捐赠款物的簿子,幸运地看到序言部分有如下几行极简单的记载:
  ‘大唐敕封越国公忠烈汪王
  王生逢自德,长自新安,金陵创业,徽州为官……’
  以下全是描述汪公相貌和他辅佐朝纲,为民行善的赞词。……这位汪公到底是什么人呢?我起初猜度,可能是一位显赫的历史人物。考‘自德’,历史上并无此年号,恐系‘至德’之误。而使用‘至德’年号者一为南朝陈后主陈叔宝,从公元583年至586年;一为唐肃宗李亨,从公元756年至758年。既然汪公是‘大唐敕封越国公’,他又是‘生逢至德’而不是‘生于至德’,有可能是唐肃宗时的人。但翻阅唐史,对于这位‘越国公’并无记载。这使我如坠五里雾中。
  不久,我得到鸡场屯迎夏盛会上的一份《汪公简历》,上面写着:
  ‘忠烈王汪公讳华,原籍安徽省徽州府休宁县梅林街,于隋朝大业丙午年正月十八日子时赋生……后殁于陕西长安,享年六十有四。朝廷追封为越国公忠烈汪王,并应徽州臣民所请,将其遗体葬于安徽歙县。’
  这份资料显然要详细得多,尤其是出生地写得如此真切,似确有其人,但仔细考证,隋大业十四个年序中,并无丙午。显然又是一个疑问。为了进一步搞清这个问题,我注意收集有关汪公的材料。有趣的是,在我五年里所获的多份素材中,没有两份会是统一的。五官屯留下的一部清同治年间的抄本上说:
  ‘汪公讳华,生于陈至德丙午年正月十八日子时,官至越国公,死于唐太宗四年九月二十日戌时,寿六十四为神。大唐敕封徽州府越国忠烈汪王。’
  以下还有汪公生九子,皆为王,时称‘九子十王’的记载。但我更关心的是汪华的生卒时间。看来生年为陈至德丙午年,即公元586年比较可靠,它更正了我原先据西屯村材料订为唐至德年间的看法。但这段文字也有明显的矛盾,尽管它把汪华生卒年月日时都写出来,似乎已勿容置疑,但唐太宗四年为公元630年,陈至德丙午为公元586年,这中间只有44年,‘寿六十四为神’,又成了一个问题。

               3、西路地戏表演使用帐篷

  后来,我从狗场屯获得的资料帮助校正了这个问题。狗场屯上街《薛丁山征西》地戏团成员多为汪姓,他们称汪公为先祖,认为洪武十四年以武威郎之职率兵入黔的始祖汪轲‘乃汪华之嫡系后裔’。汪轲在洪武征南时屯兵狗场屯,为防止武备颓废而搬演地戏,传至今日。狗场屯关于汪公的记载是这样的:
  ‘隋文帝杨坚开皇五年(公元585年)正月十八日汪华生。父汪珍莹公,母歙西郭氏……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九月甲子日降唐封越国公,唐太宗李世民征高丽进京封九宫太守。于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三月初三病逝于京,享年六十四岁。唐高宗李治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六月二十四日发柩回原籍,葬于歙州北七里之岚山。’
  这份资料上生年与卒年之差正好为64年,这一点较之五官屯的资料为可信。至于隋文帝开皇五年与陈后主至德四年可视为同一年。但如以当时的历史情况论,歙州尚属陈领地,应以陈后主至德四年纪年为宜。因此,西屯资料中的‘生逢自德’应订为‘生于至德’。歙州隋时先治安徽休宁县东万安,后移治歙县。因此鸡场屯资料上的生地为‘安徽省徽州府休宁县梅林街’,似可确认。而新安隋时亦为万安,后亦移歙县,所以西屯材料说的‘长自新安’亦即休宁,两份材料于此并无矛盾且能互补。而汪华在唐高祖武德四年率部归唐的事,在鸡场屯的资料中也有同狗场屯资料相类似的记载。至此,我们将几份资料综合考订,相互映证,得到一份关于汪公的基本情况的素材:
  汪公名汪华,安徽歙州休宁人,生于陈后主至德四年正月十八,父亲汪珍莹,母亲歙西郭氏。汪华从小在新安长大,及长创业于金陵。隋时为徽州地方官,唐高祖武德四年九月率部归唐,受封为越国公。后隋唐太宗李世民征战有功,封九宫太守。贞观二十三年三月病逝于陕西长安,享年64岁。朝廷追封为徽州府越国公忠烈汪王。应家乡父老臣民的要求,于唐高宗永徽四年六月遗骸发回歙州,葬于城北七里的岚山之上。
  我想这应是目前关于汪公的一份最为详细的资料,这是否就是确实可信的资料,由于唐史对于这位‘国公’级的人物并没有只字的记载,实在不能不说仍然是一个谜。”
  尽管我们花了大量精力所考证的“汪公”至今还无法确认实有其人,但至少有两点可以肯定:一是“汪公”作为神,并不是宗教神,而是历史人物神;二是这位历史人物的籍贯为安徽无疑。在实地考察中我们注意到安顺以东的许多“屯堡人”均指认“汪公”为自已的“先祖”。《平坝县志》载:“朱元璋从安徽凤阳起兵,凤阳人从军者特多。此项屯军又多为凤阳籍。”《清镇县志》载,清镇县城为明武略将军焦琼所建。而我们从老鸡场焦姓家族获得的家谱也表明,焦氏祖籍亦为安徽凤阳。洪武十四年调北征南的大军中有朱元璋的义子西平侯沐英,所率亦朱元璋嫡系部队。因此在东路地戏分布区内的安顺、平坝、清镇留下大量的安徽人,是一点也不奇怪的。于是,我们有理由作出这样的结论:东路地戏主要由安徽军人带入贵州,并且连同自己的“汪公”崇拜一道,保留至今。

                4、西路地戏表演的又一场景
  
  三、“五显”崇拜与西路地戏
  
  与东路地戏分布区域崇拜“汪公”相对应。西路地戏分布地区多供奉“五显”。有的村子建有五显庙,有的村子虽无五显庙,但许多农户的堂屋神榜上供有“五显华光”的牌位。步入安顺西部农村,会明显地感觉到五显同天地、杨泗诸神一起,成为这方居民崇拜的偶像(杨泗神的情况有如汪公,此文从略)。
  关于“五显”是一位神还是五位神,其说不一,典籍中记载亦颇多歧异。光是“五显”之名,便有所不同。一说为显聪、显明、显正、显直、显德五位同胞兄弟;一说第四位“显直”应为“显志”,而“五显”为五位菩萨的总称;或认为“五显”仅指五位菩萨中的第五位,或认为特指第三位。明刊本《三教搜神大全》载:“五显公之神在天地间相与为本始,至唐光启中乃降于兹邑。……传言邑民王喻有园在城偏北,一夕,园中红光烛天,……见神五人自天而下,……邑人乃相与斩竹草作华屋,立像肖貌,揭虔安灵。……先是庙号上名五通,大观中始赐庙额曰灵顺,宣和间封两字候,……理宗改封八字王号:第一位显聪,……第二位显明,……第三位显正,……第四位显直,……第五位显德……。”(转引自《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由于这段文字中提到过“先是庙号上名五通”,因此一般认为“五显”即“五通”。(见《中国神话传说词典》P75),或称“五圣”(见《宗教词典》P170)。但《聊斋志异》中的五通神为淫邪之神,蛊惑妇女,名声丑恶。安顺西部“屯堡人”供奉的“五显”,绝不可能是民间讹传的“五通”。


                 5、齐二面具——粘德律(安顺龙青《岳传》面具)

  那么,“五显”到底是什么样的神祇呢?笔者曾在《安顺地戏》一书中记录过当地农民关于五显的传说:
  “五显”是妙善公主一胎生下的五位神灵。一天,公主生下一个大肉球,丈夫用剑砍开,蹦出一个长着五个脑袋的孩子,父亲又用剑把他分成五份,这就是“五显”。有的农民还说得出这一天是阴历九月二十八,因为在“五显”降生这一天他们常常举行纪念仪式。但是哪个朝代,哪一年的九月二十八,就不大说得清楚了。只有个别人说是在宋代,这与《三教搜神大全》中说“五显”降生于唐光启中显然不同……
  我们意注到,安顺西部农村关于“五显”降生的传说,似本于《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华光传》即《南游记》,为晚期明闽南书商余象斗编著。《华光传》四卷十八回五万余字,从华光降生直写到阴司寻母,最后皈依佛道。书中写道:华光原为如来法堂前一盏油灯,听经问法,修成人身,乃火之精、火之灵、火之阳。如来赐予五通:“一通天,天中自行;二通地,地中自裂;三通风,风中无影;四通水,水中无碍;五通火,火里自在。”并开天眼,取名“三眼灵光”。曾投胎斗梓宫赤须炎玄天王处,得妙乐天尊传授十八般武艺并赐五口冒火丹,玉帝封为火部兵马大元帅。大闹琼花会,被玉帝贬去卯日宫做游神。因受不了邓化的报复,在卯日薄上题了反诗,走下中界,在劝善大师火炎王光佛处从戒。一日随大师到天界省视父母,闻听太子招兵往中界捉拿华光,遂打破梭婆镜,放走金睛白眼鬼和吉芝陀圣母,逃回中界。吉芝陀圣母逃到中界,吃了南京徽州府婺源县肖家庄长者肖永富之妻范氏,化作其身。华光为避天界捉拿,受火炎王光佛之劝,投胎到肖家。《华光传》中关于华光转世的描述与安顺西部地区关于五显降生的传说颇为相似;特抄录如下,以资比较:
  安人醒来,便觉腹痛,叫醒萧长者。长者起来,即备香烛,当天祷告,乞早降生一男子,接绥香烟。祷罢。侍女出报长者曰:“安人分娩了。”长者回曰:“是男是女?”侍女曰:“不是男女,乃是一个牛肚样。”……长者大怒,便令家童:“扛出去丢在河内……”一个家童领命,即把那牛肚……丢在河内,那牛肚一滚上岸。家童大惊,又丢在河内,那牛肚又一滚上来。如此数次,……长者闷闷不悦。

               6、安顺吉昌屯每年正月十八举行的抬汪公盛会

  却说火炎王光佛变作一僧,入萧家去化缘。……即贺喜曰;“此物不叫牛肚样,乃一肉球。”长者曰:“《果是肉球,要他何用?”和尚曰:“长者年至四十无子,今日连有五位贵子。”长者曰;“一个不见,连有五个在何处?”和尚曰;“此肉球内有五个孩子……’你若不信,我即将我刀剖开你看。”……里面果有五个孩子,长者大惊。……和尚曰:“今日乃是九月二十八日,是他兄弟五人生辰,我不免代五位令郎各取一名,”……和尚即代大的取名叫做萧显聪,次名显明,三名显正,四名显志,五名显德。……
  从这段描写可以看出,安顺西部农村的民间传说与之非常接近。华光从肉球降生,生日为九月二十八,这些是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是肉球由谁来割开,割开后并未再作分割。显然,安顺的民间传说是根据《华光传》演绎出来的。我们注意到《华光传》中描写五个神祇出世之后,即安排四位兄长拜辞父母去修行,仅留下华光一人在身边。《华光传》也仅写华光一人故事。可见“五显华光”系指“五显”中的第五位。安顺西部农村的神榜上供奉的是“五显华光”,庙中的华光亦为“三眼灵光”像,这同《华光传》完全吻合,因此我们断定此地农村供奉的五显应为火神无疑。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五显庙中供奉的五位神祇,居中的一位为华光,塑得比其他四位高大威武,按排列似行三,但农民仍说他行五,因本事大而塑在当中。这种对华光的特殊关系,同《新搜神记》中“四显俱有仙根,而五显尤灵异,能降妖救难,故民争立庙祀之”也是吻合的。

               7、汪公盛会上的地戏表演

  对五显的崇拜据一些书籍记载,北宋时即最先流行于今江西婺源、德兴一带,后来才逐渐传开。成书于晚明的《南游记》当据民间传说编写,余象斗之所以如此明确地把五显华光的出生地写在“南京徽州府婺源县肖家庄”,这同历史上婺源人对华光的崇拜是分不开的。我们说五显神为江西神,一点也不为过份。《明实录》中记载了朱元璋的旨意,云南平定后首先留守的即是江西兵。可以设想,安顺西部这些祖籍江西的“屯堡人”,当他们的入黔始祖于明初将地戏带入贵州时,必然同时带有浓烈的五显崇拜意识,以至世代相传,沿袭至今。
  
  四、西路地戏与贵州西部傩坛戏的契合
  
  所谓“贵州西部的傩坛戏”,是指分布在织金、纳雍、威宁、毕节这一片地处贵州西部地带的傩坛戏。这一地区的傩坛戏一般被称为“庆坛戏”。贵州西部的傩坛戏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织金的凹河、以那,纳雍的乐治、居仁、阳长、城关、龙场等地。解放初在安顺地区也曾与地戏共生过,但后来消逝了。这一类型的傩坛戏表演形式与黔东北、黔北、黔南、黔西南的傩坛戏同属一路,都为请神还愿而演出,在主人的堂屋或院落里表演;傩堂供奉“三清图”或“案子”,演出不分季节而在还愿的吉日进行,一般连演二至五天;面具多则二十四个,少则两三个。可以化妆表演。伴奏除打击乐器之外,还有牛角、海螺等,乐队一般由五至七人组成,唱腔有“九板十三腔”之说。表演分为娱神的“阴戏”和娱人的“阳戏”,阴戏属“法事”,阳戏为寄生于傩坛的戏剧表演。

               8、抬汪公仪式

  贵州西部的傩坛戏在表面上与其他地区的傩坛戏完全相同,但内里却有着许多细微的差异,而正是这些差异为我们透露出其间可供研究的信息。贵州西部的傩坛戏与众不同地可划分为三种类型:以供奉五显为主的,称“五显坛”,掌坛师称为道士(女的称迷娜),以供奉赵侯为主的,称“赵侯坛”或“玄坛”,掌坛师称为端公;以供奉天地菩萨为主的,称“娘娘坛”,掌坛师有端公也有道士,并且有“文坛”、“武坛”之说。另一点与众不同的是贵州西部傩坛戏中的,“五显坛”只在“穿青人”中间流行,而在汉族人中流行“赵侯玄坛”,大部分“井水不犯河水”,决不相互混杂。“赵侯”即赵公明,为财神,在汉族人中流行财神崇拜,这是不足为奇的现象。令人感兴趣的是,“穿青人”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崇拜五显?他们与西路地戏分布区域内的“屯堡人”有什么关系?
  在纳雍县阳长区,我们从区长李龙泉同志处了解到一些非常可贵的情况。他说:“穿青人”系洪武征南时到贵州的江西人。李姓入黔始祖为李代禄,生三子,名千一、千二、千三。千二挑拨千一和千三的矛盾,千三被迫搬迁到紫云火贡,与苗族开亲,变为苗族中一支——黑苗,因此黑苗亦称“汉苗”。只有千一、千二两支人成为“穿青人”。至于为什么会出现“穿青人”的称谓,李龙泉的解释是:当年吴王剿水西,为了区别这些征南入黔的江西人,便送青色小旗给他们,让他们插在门上,以避兵燹。后因插在门上或可有诈,又改为插入中堂,仍有诈,便索性做青色衣服,日常穿著,不便作诈,这便是“穿青人”的来历。同样,在纳雍、织金一带,“穿青人”都有着相似的经历,如以那张姓称入黔始祖是张正雄,曾官至按察使,祖籍江西吉安府六林县。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穿青人”同西路地戏分布区域内的“屯堡人”一样,也都是朱元璋“调北征南”时进入贵州的江西人。

               9、汪公出行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安顺西路地戏分布区域存在着五显崇拜,在“穿青人”中也存在着五显崇拜。而西路地戏与西部傩坛戏既然来自同一个地区,具有相同的傩神信仰。必然还会具有更多的本质性的内在联系。但为什么“屯堡人”的五显崇拜只留存在庙堂里和神榜上,“穿青人”的五显崇拜却保留在傩坛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十分令人作难的回题。
  
  五、难以作结的结论
  
  我们在断定“汪公”系徽州地方神,或者说是徽州汪姓祖神。“五显”系江西地方神之后,得出了东路地戏来自安徽,西路地戏来自江西的结论。即使在东路地区有少量的江西籍人和江苏籍人也表演东路地戏,在西路地区也有少量的其他省籍人表演西路地戏,这也是大趋势使然,是不足为奇的现象。但是,当我们根据西路地戏分布区域与贵州西部傩坛戏之间共同的五显崇拜和共同的人口来源,断定它们之间必然有着内在联系时,这就引出了一系列需要解决的回题。
  我们曾经作过以下三种情况的设想:一、明初江西傩原本是摊坛戏形态,“屯堡人”将其带到贵州之后才受到安徽军傩的影响,在安顺西部地区衍化为西路地戏,仅仅留下由傩堂衍变成的帐蓬和由道袍转化成的片裙这点痕迹,而“穿青人”则较原始地保留下当年入黔时带来的傩坛戏形态。二、当年江西籍军人带入贵州的仅仅是“五显崇拜”而根本就没有任何戏剧形态。入黔后受到不同傩戏的影响而分别形成西路地戏和西部傩坛戏。西路地戏以东路地戏为兰本,而西部傩坛戏则吸收了从四川传入贵州的端公戏形态,将傩坛戏神由原来的“赵侯”改成了自己崇拜的偶像“五显”。三、当年江西籍军人也如同安徽籍军人一样,都带入了军傩,而由于“屯堡人”,比较集中地屯驻于安顺地区而将其完整保留,“穿青人”则因为比较分散而被傩坛戏同化,仅仅留下自己的“五显崇拜”这点痕迹。

                       10、汪公像

  然而,以上诸种设想均难以将一个西部傩坛戏曾经与地戏共生的现象加以解释。二十年多前,在西路地戏地区曾经有过较多的傩坛戏(民间亦称庆坛戏)的存在。坛神也是五显,道士、迷娜曾经是一些人的职业,普通老百姓家也供有“坛神五显”。即使是在东路地戏的中心地带,作为安顺地戏脸子之乡的周官屯和刘官屯一带,也曾经有过傩坛戏,也是五显坛,表演《蒋四龙送妻》、《三元会》等剧目。当地农民传说是当年南征时任、李二家将菩萨掉到江里,因此需要由这两姓人家“晒神”,遂有此活动。这种与西部傩坛戏完全相同的傩戏类型,只是在近年才彻底消逝的。如果说明初的江西傩原本只是傩坛戏形态,到贵州之后才衍变成地戏的话,似乎很快便能够从今天仍然遗存在江西的傩文化形态得到证实,但却无法解释为什么在同一地区会出现两种互不相同的傩戏类型,即一部分原始保留,一部分彻底改变,而并无衍变过程的中间层次出现,如果当年江西籍军人带入贵州的仅仅是五显崇拜而根本就没有任何戏剧形态的话,就不可能在安顺地区接受傩坛戏的影响而产生傩坛戏。如果说“穿青人”带来的军傩被傩坛戏同化的话,“屯堡人”中间就不可能有傩坛戏出现,因为这种现象表示有的军傩被同化,有的完全不被同化。

               11.安徽歙县鱼梁坝,传说系汪华为民造福的遗迹。

  当这些假设都被推翻之后,我们只能向第四推断努力,即当年的江西籍军人带到贵州的,既有军傩地戏,也有民间傩坛戏。只有同时带入两种形态各异的类型而认真加以保留,才有可能出现今天两种互不相同的傩戏共存而无中间过渡形态的局面。两种傩戏被同一支军队带入贵州,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其实,只要我们认真从洪武十四年(1381年)的这次“调北征南”战争的情况去分析,也就不难理解了。《明实录·太祖洪武实录》卷139“洪武十四年九月壬午”条载:
  上御奉天门,命颖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为左副将军,西平侯沐英为右副将军,统率将士往征云南。友德等既受命,上谕之曰:“云南僻在遐荒,行师之际,当知其山川形势,朕尝览舆图,咨询于众,得其阨塞。取之之计,当自永宁先遣骁将别率一军以向乌撒,大军继自辰、沅以入普定,分据要害,乃进兵曲靖。曲靖,云南之喉襟,彼必并力于此以拒我师,审察形势,出奇取胜正在于此。既下曲靖,三将军以一人提劲兵趋乌撒,应永宁之师。大军直捣云南,彼此牵制,彼疲于奔命,破之必矣!……”
  我们从别的史料中还可以看到,这支征南大军于洪武十四年九月丁未抵达湖广,乃按朱元璋旨意分兵两路,北路由都督胡海洋率领,联郭英、陈桓等部共五万人马,从永宁(今四川叙永境内)向乌撤(贵州威宁),东路大军为主力,由傅友德、蓝玉、沐英亲率,由辰、沅进入贵州,于洪武十四年十二月攻克普定(即今安顺),并以此地为大本营,屯驻大军。从今天这一带的居民成份分析,当时江西兵为先行,开路于前,安徽兵奠后,驻守大营,遂留给我们西、东两片不同籍贯的屯堡人聚居在一起的现象。北路明军受阻子赤水河。傅友德率东路大军西进,元梁王调集人马在曲靖抵抗。白石江一战,元军惨败,傅友德乘势挥师北上,夺乌撤,接应受阻于赤水河的北路大军,再夺七星关,打通了通往毕节的道路。接着大军西进夺取云南.而北路人马则大部屯驻于黔西各地。当我们打开今天的贵州傩戏分布图,星罗棋布的傩文化分布点,正好展示了当年军事行动计划。从黔东北向黔西南一条横贯的“银河”,这是当年东路大军行进的路线。安顺地区两片较大的“云团”,这是江西籍屯军和安徽籍屯军的聚居处。黔西星星点点的分布,是当年北路大军留驻的痕迹。

12、地戏表演吸引了大量观众。

  我们对着贵州傩文化分布图可以看到当年行军的路径。反过来,根据当年行军的路径和屯军的情况,我们同样可以发现和研究这片土地上的傩文化遗迹。除了安顺东西两路地戏,至少还可以涉及黔东北、黔西南以及黔西的部份傩坛戏。威宁的“撮屯己”和云南澄江的关索戏似也可列其中。这是今后的话题,恐怕也不会是一朝一夕即能解决的。但我们今天起码可以先作出这样的结论:1、安顺东路地戏为明初安徽籍屯军带入的原始军傩;2、西路地戏为江西籍屯军带入的原始军傩;3、贵州西部傩坛戏则为途经四川的北路屯军带入的民间傩戏或直接由江西带入的民间傩戏。
                       1991年8月于团坡桥畔

本文发表情况:
①中国军傩研讨会  1991年8月  安顺
②中国少数民族傩戏国际学术讨论会  1991年10月 吉首
③《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黔)1992年第二期  P8-24
④《中国傩》张子伟主编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4年10月  长沙 P190-197
汪劲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7

帖子

90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902
QQ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18: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坡脚汪李械斗纪实(2009-08-16 13:49:48)转载▼标签: 穿青人水西大定大方纳雍织金杂谈 分类: 穿青人家  
大方坡脚汪李械斗纪实


                                                         吴家臣


        吴家臣老人住鼎新乡兴启村(坡脚大煤洞),是坡脚的老文学家,曾参加大方县志办写历史,这篇是他写的坡脚历史部分,是吴生华老师家的老人。这位老人还健在,已九十多了。


        民国22年(1933年),以列坡脚汪家同以列猫场李家发生了长达4年之久的武装械斗,使当地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亲历其事,记述于下:


一、割据称雄,一山不容二虎


        坡脚和猫场,相隔五公里,原是以列土目属地,故称以列坡脚和以列猫场。民国二十年(1931年)前隶属西三区,以后为八区,六区和鼎新乡,解放以后改为坡脚乡。


        坡脚汪姓,原有三百多户,多数以农为业;也有地主大户,有钱读书,出了一些人才,在地方上有政治和经济实力。从清咸丰年间直到民国,汪海、汪汝逸、汪尧卿、汪汉祯、汪绍卿等相继在这里担任乡约、区长,长时期独揽着地方的行政大权。


        民国初年,猫场李家出了一个李光臣。因他同定黔军总司令兼贵州省长袁祖铭有姻亲关系(他的一个外甥女熊**于民国初年曾被袁娶为小妾),故李光廷在地方上就声势赫,成为袍哥的龙头大爷。民国十年前后,还当了县团防总理,以后又被袁祖铭派为黔军营长。李家因此可以同汪家相抗衡。但李光廷深谋远虑,在这时候,是汪尧卿当区长的年代,他同汪家合作。办公益,应付外事。他出谋划策,汪家出钱。当时有“汪家银子,李家汉子”之产。他还同汪家在猫场街上创设了大定第七小学校(完小)。他还注意培养人才,把侄儿李儒珍、李志伊、李鸿初、李尊贤、李儒修、李汉三等送到县、省升学。有的学文、有的学武。有的人学成回来后,由于历史原因,在民族关系(汪是穿青族、李是汉族)上就轻视汪家,要和汪家争衡。首先是民国十三、四年,李儒珍夺走了汪绍清的区长职务。初次打破了汪家独霸地方的局面。虽然李儒珍曾调任西五区(现纳雍)区长,但不久仍回西三区,官复原职。“一山不坐二虎”,埋下械斗伏线。


二、汪李买区长,加深两家仇恨


        民国20年(1931),汪家的汪哲渊,李家的李鸿初都野心勃勃,觊觎着西三区区长这一块肥肉。


        当时,当区长是一棵摇钱树,可以搜刮民脂民膏。(一)是买保董——相当于乡长,一个保董,可卖500—1000元大洋。那时三区有六个保,光是这笔收入,就可捞得几千。(二)浮派捐款。浮派数目少则是一半,多则加倍。那里捐款名目繁多,每年累计数万银元。区长浮派而得的收入不难想象是一笔巨大数字。(三)区长的薪俸、办公费,区丁的粮饷,都由区长自行向民众摊派;如有上级官员到区督办工作,又要派招待费、夫马费,还要送礼,派款多少,由区长决定。(四)管理民事、刑事案件,贪污受贿,司空见惯。(五)借剿匪之机抄掳老百姓,并以“能匪”“窝匪”等罪名论诈人民,也是区长生财之道。当时只要当上二年区长。就可以变为大富翁。所以汪哲渊、李鸿初等人各显神通,争当区长。当时鬻爵卖官,是军阀割据时官场中的常事。汪哲渊、李鸿初凭各人在官场中的人事背景,争相出钱向县长买三区区长。那里,县长卖区长,象进行大宗商品交易时招标一样,谁出的钱多,谁就可到手。1932年,先是李鸿初买得,当区长几个月,又被汪哲渊夺去。一月后,又被李鸿初夺回。汪哲渊丢官,既破财,又失面子。因此加深了对李鸿初的仇恨。


三、军阀混战,助长械斗势力


        汪哲渊在官场中的实力斗不过李鸿初,就想诉之武力。他叫“弟兄”(旧时对一般家丁的称呼)们天天在家园内操练,向李家示威。李鸿初亦厉兵秣马,暗中准备。但双方实力有限,只虚张声势而已,谁也不先放第一枪。事也凑巧,双方正扩张势力的时候,民国20年(1931)5月,当贵州军阀王家烈从湖南返回贵州,接任了毛光翔的贵州省主席,到1932年11月,他派旅长犹禹九到毕节攻打毛派的宋醒——人称宋马刀。宋醒来到大定迎战,大定县长李永韶(号幼桓)未及时供应军饷,被宋醒杀死在县公署。这时,李鸿初派到县城缴解公款的人,刚到城西4公里处的小路坡,听到县长被杀的消息,就把款子带回猫场。李鸿初谎称公款已解交县政府,就这样发了一笔横财。据说有1万多元大洋。宋醒同犹禹九在城郊激战,吃了败仗。宋的团长宋绍齐,败走猫场,大卖枪弹。李鸿初既是区长身份,又有了横财,“近水楼台先得月”,他就趁机买下了廉价的100多支bu枪。势力跃居汪家之上。汪家也买了一些。形式已是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四、鸿初施毒计,借刀杀人;
        汪家识阴谋,动用刀兵


        犹禹九打败了宋醒,大定县长换了王家烈的人。民国22年(1933年)春,汪绍卿趁机当上了西三区区长。李鸿初下台,感到大敌汪家是个隐患,岂能安枕无忧,想东山再起。适逢犹禹九在毕节派团长吴光全去岳家田坝(现纳雍乐治乡)攻打岳承先,路经猫场,向汪绍卿借款作军饷,但汪绍卿迟迟不缴。李鸿初乘机同吴团长朝夕相处,说汪家谗言。吴由毕节城下到猫场来,也想乘机捞一把。于是二人沆瀣一气。在是年5月中旬,吴就派陈崇新去坡脚攻打汪绍卿家。李鸿初也派有少部份猫场人伙同前去。这时,汪绍卿早已闻讯逃走,有关联的人已隐蔽,财物已疏散。遭殃的是汪家寨子(现坡脚街)附近的老百姓,他们被任意掳掠达5天。所有猪、羊、牛、马、衣物、银元及贵重物品,全被官兵掳去。官兵带不走的粮食等物,也被李鸿初的人洗劫一空。正值插秧季节,老百姓没有耕牛,口粮,难于栽种;只得出高价向官兵赎回耕牛,以一斗还两斗的高利贷向地主借口粮。真是“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老百姓破产,官兵、地主发横财!军队在坡脚驻了半月,捉不到汪绍卿;临走时放火烧了汪家的屋子。连当时没有担任区保公事的汪伯朴、汪兴波、汪文涛、汪君实、汪文荣等的房屋也全部焚毁殆尽!


        当初坡脚仇视李鸿初的,只是汪绍卿、汪哲渊。其他人对他们勾心斗角,争当区长,都是事不关己,袖手旁观。烧了房子后,激起了汪姓全族对李鸿初的仇恨。李鸿初借刀杀人,自以为得计的时候,汪家正磨刀霍霍要向他开刀。有个汪汉祯老人(是汪哲渊之父、汪绍卿之叔),他有远见,主张不打。打起来,地方上遭殃,日子不好过。但汪绍卿、与汪伯朴等与李鸿初势不两立,还有汪绍卿的妹夫陈志廉(号洁生),为人自负好胜,想大显身手,在地方上拉拢一派势力,竭力主战。5月的一天,汪家采用陈志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打法,不在拂晓进攻,而在中午突然袭击!李鸿初还没有预料到这一着。他正在睡午觉,他的兵丁大部分分散到烟馆、酒店去了。汪家在猫场街上枪声一响,李家无法抵抗。约半小时,李鸿初缩进了川洞(离猫场街3公里,今九洞天)。汪家人马到猫场街上,就“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先烧李鸿初的房子,也烧了其兄李儒珍、二兄李志伊、姑父熊万顺、表兄熊福昌等人的房子。街上的民房也被点燃。汪绍卿来到街上,才下令不烧毁民房。但已烧毁了余树臣等5户。与时同时李鸿初姐夫魏予会,猫场小学教师李育修等人被杀害。汪家兵丁对猫场街进行报复性掳掠。猫场本是大定西区货物集散地,过去未受兵灾匪患,殷实富户居多,但这次都被掳得精光。坡脚、猫场仅相距五公里,汪家兵丁把所掳得的首次运回坡脚后,又掳二次、三次,沿路人来人往,有背布的,背盐的,也有背衣物、粮食、杂货的,象赶场一样的热闹。大肆掳了两天,汪绍卿才下令歇手。这时猫场街上老百姓家里的财物已被洗劫一空,小商小贩,小本经营者,均遭破产。这来一来,汪李械斗发展成为两地民众之间的仇恨,不相往来。两地之间,路断人稀,市场萧条,学校停课,一片荒凉景象!


五、汪家定下擒虎计,鸿初绝处又逢生


        械斗序幕一拉开,汪、李都以消灭对方为目的。决定械斗胜负的是经济和实力。双方都在积极筹划和布置。李鸿初败进川洞后,为了霸占地产,占了川洞并杀害了李德生的母亲(人称川洞老奶),扣留了李德生,逼迫李德生交出了田土契约,就这样轻而易举地霸占了李德生家的两百石租子的土地作为经济基础。还暗中指挥他的老朋友熊小树清在小兔场(今纳雍县维新区)和赫章一带进行明团暗匪活动,并积极联络当地的各种地主武装。汪家经济实力雄厚,派人四处高价购买枪弹,并认为“搬兵不如搬匪”,陈志廉成了汪家的大忙人:也到小兔场积极联络土匪武装。


        第二次械斗是同年7月(农历闰五月)。李鸿初认为川洞固若金汤,万无一失。后洞面临瓜仲河畔,地旷水深,汪家无法进攻。洞前石墙坚固,易于防守。他在洞里霸占了李德生家的产业,粮食不成问题,只要有外援,就可出击汪家。汪家趁李鸿初思想麻痹的时候,发动了第二次械斗。由陈志廉组织40人的敢死队,准备拂晓前渡河,从后洞翻墙进去,以肉搏战方式,只用手枪和马刀两种武器。大队300多人,在洞顶掩护。敢死队来到河边,但事先准备的船只,被河对面大银洞的大地主谢九老板调走了,袭击不成。天明,汪家一伙正式围攻。川洞,墙坚地险,用bu枪攻击,没有效果,围了几天,无能为力。这时,在小兔场自称“司令官”的熊朴,兵强马壮,很有实力,汪家派陈志廉以江湖义气请他协助攻打李家,而李家也托熊小树清帮打汪家(因他是熊小树清的侄儿)。表面上,他都应允了汪李两家的请求。他带了四、五百人,由小兔场浩浩荡荡杀奔川洞而来。到了川洞,就立即向汪家发起攻击,汪家立即退却。李家亲见熊朴带领部队前来助战,即打开栅门,迎他入洞。熊同李鸿初讨论如何对付汪家,但实质是等待时机,要活捉李鸿初。熊小树清看出了蛛丝马迹,及时用武装保护李鸿初逃出川洞,使李绝处逢生!汪家轻而易举地破了川洞,掳掠了洞内的全部财物。有几十户老百姓因避难住进川洞,他们的家产也惨遭洗劫!不但放火烧了洞内的房子,而且枪杀了杨永琪、熊光禄等多人。围攻川洞历时十多天,正是农历后五月青黄不接的时候,熊朴带来的四、五百人的口粮,要附近农民供给,名义是“借”,实质是摊派勒索,有借无还。真正是“二龙争斗,鱼鳖遭殃”!


六、坡脚天昏地暗,猫场重遭劫难


        李鸿初逃到水城。他神通广大,当上了水城南开区长,为卷土重来而集聚力量,在三个月当中,他就联络了裸住等几家土目及熊文达、熊小树清等五、六股土匪武装,拼凑了一支号称2000人的队伍。于1933年10月中旬,李鸿初带领人马来到坡脚,攻打汪家。汪家探得消息,由汪哲渊负责防守梯子岩。但李家人多,势力雄厚。刚一接触,汪家就败进张家岩洞,趁夜色逃回坡脚。汪家早设有防守据点——庙山,石板河及官家大山三处,约四、五百人的武装。为避其锐气,用讲和手段请袍哥大爷田玉山当和事佬同李家纠缠。李鸿初同他请来的土目,绿林“弟兄”等商量后,提出了要10万大洋的赔偿费。条件太苛刻,汪家只好讨价还价,拖延时间。折腾了七、八天,陈志廉误认为李家锐气已减,一天下午,他在官家大山发起进攻。这恰是李家求之不得的良机,两千人倾巢而出,齐攻汪家三个防守据点,战斗空前激烈,进行白刃战,互用大马刀砍杀。李鸿初又突出奇兵,派后队周大全、徐小亭带人向庙山袭击,并陆续放火焚烧了李竹宣、邬小丙、吴世耀、熊金科、龙跃先、汪文明、汪际朝及水塘寨陈志廉家族等共三十多户人家的房子,火光冲天,夜间照得坡脚坝子通红。汪家各处人马看见火起,知道后方有失,就全线崩溃了。坡脚变为李鸿初的天下,任其烧杀,奸淫和掳掠。李鸿初搬来的绿林“弟兄”,土匪习性,贪婪残忍,当天就烧了吴进跃家。土目带来的人,都是他们的农奴,生活极端贫困,既愚昧,又粗暴,所以对坡脚人户的掳掠是见啥拿啥,彻底扫光。有人埋点粮食在地里,也被挖出背走。碰到人就捉,捉不到的人就开枪打死。捉到男的要钱取,捉到女的就奸淫。这些人比禽兽还不如,他们在一个木柜上lun奸一个姑娘彭**时,却把姑娘的父亲关在木柜里。李鸿初的人把坡脚坝子掳光了还不够,又到五公里以外的包包寨、簸箕寨、水塘寨、牛场……等地去掳掠。每天都有成群的猪、羊、牛、马和男人、女人,经过坡脚,被赶到猫场去。受害者达两百多户,一千多人。坡脚成为人间地狱,天昏地暗,阴森恐怖!


        李家兵丁的残暴行径,激起坡脚人民的愤恨。青年人自发组织起来在路上截击这伙土匪,也杀死几个丢下“瞎子撂崖”(河中一险滩)。有土目安老志在包包寨抢得一大群牛羊,经过小箐脚,就被截击,牛羊全部夺回,人被打死五、六个。陈志廉称这些小战斗是“积小胜成大胜”的策略。


        过了一段时间,李鸿初内部发生了分化:土目人马,认为坡脚是鱼米之乡,汪家富有钱财,想借机来发横财,绿林部分,因被汪家追打过,是借此报复。但他们常受到老百姓和汪家的突袭,感到自身难保,因此就陆陆续续的撤走了。李鸿初的基本力量不多,也被迫退回猫场街上。过半月,汪家分析李鸿初的实力,认为反攻时机已到,于是整顿队伍,鼓励士气。宣布:割到敌人一只左耳,奖10元小洋(云南银币)。反攻那天,汪家基干队伍只120多人,92支枪,另向各处抽调有300人。分二路进攻,一是北路官家大山,另一路是猫场街东面的木期落田坝。天刚黎明,陈志廉指挥北路,就顺利攻到猫场街上。李家竭力死战,用100多支枪在街上封锁还击,在街心发生肉搏战。东面戟的汪哲渊、汪凤超的队伍也攻到街心,双方会合,李鸿初“兵败如山崩”,1000多人在乡村小路上溃逃,汪家尾随追击,当时就击毙七、八十个。李鸿初的得力助手、熊小树清也逃到小兔场以麦地、被汪伯朴的岳父龙泽清捉住处死了。


        当李鸿初被打败、退出猫场的第二天,从毕节开来了一团官兵,团长姓王,美其名曰:出师是“关心民膜,解决汪李械斗”。这时李鸿初已败走,只有汪家一方。官家仅派人掩埋了李家阵亡家丁132具尸体(这一仗汪家仅受伤一人),给每个死者烧几柱香,几块钱纸。官兵的军粮、菜金、伙马费全部要向当地百姓摊派。老百姓在刀兵之后,已倾家荡产,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还要雪上加霜,重遭劫难,真有说不尽的痛苦!


        这是汪、李械斗最剧烈的一次,李鸿初损兵折将,又被赶出猫场。汪家以少胜多,智谋取胜,凯旋回到坡脚!


七、大兔场李鸿初毙命,汪李械斗基本结束


        李鸿初失败后,1933年冬,仍回水城当南开区长。他不认输,还要东山再起,同汪家较量。经过1934年整整一年苦心经营,他联络了通得河的土目陆小癞头,纳雍境岳家田坝的岳作宾等地方势力,又凑集了近两千人的武装,准备在次年——1935年,攻打汪家。1935年春,有一团官兵驻扎在大兔场(今纳雍县城,团长姓名待考),李鸿初前去联络,求“封”官职,好扩充势力,报复汪家。团长应允委他为营长职,但要“检阅”他的力量。他不知是计,就带了岳作宾、陆小癞头等十二、三个头目,人枪约千余,到大兔场去接受检阅,一下子全部被扣留了。汪家立即派熊南平为代表,以坡脚人工的名义向上控告。结果,1935年5月,李鸿初被枪决于大兔场。汪、李械斗至此基本结束,但留有后遗症。



八、后遗症毒害地方,人民倍受蹂躏


        械斗结束后,汪家的主要人物汪哲渊、汪绍卿、陈志廉三人就独霸西三区,成为掌握实权的太上皇。县政府虽派有区长,但有名无实,当不了家。事事要对汪、陈等惟命是从!汪陈等要经办民事刑事案件,手段之残酷,骇人听闻!只要有人通过关系上诉,他们不问案情性质就派人把被告捉来关起,被告要给看守酒肉吃,大烟吹,还要给钱。稍不如意,看守可以任意捆绑吊打被告。老百姓一旦被他们关押,先要交一笔关押钱,叫“正数”,要钱多少,以被告家产来定。另外还有脚步钱,结案钱等,多人倾家荡产,连个耕牛也保不住。沦为乞丐者,逃亡外地者有之。常有借私仇宿怨搞报复的人,以鸡毛蒜皮小事向他们告状害人。他们门庭若市,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他们办案的地域,横顺百里,管到离县城不远的对江屯小关。弄得人人自危,提心吊胆!其次是任意杀人。凡他们认为不听话的,说过他们坏话的,进城控告过他们的,帮忙李家的,不用查证,他们就可杀人!如杀张**,是听说械斗时,张跟踪过汪、陈。陈志廉的弟陈志英,在牛场杀了一个木瓜树的陈**,是听人说,陈说过他的坏话。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他们的家丁也可因点小宿怨任意杀人。三是在同李家械斗中,得力于“绿林弟兄”,如王玉文、董耀先、王四老横等,常公开来往于猫场坡脚间,暗中进行抢劫。对这些人,县政府派的区长不敢过问。稍不如意,这些人就可进攻区公所,如区长陈绍安就被王四老横打跑。县政府把西三区划为匪区,匪去兵来,兵去匪来,老百姓不堪其苦!四是劫掠婚姻:他们笼络兵丁为其卖命,初进有几件,后形成风气,上至头头,下到兵丁,只要看到“长相好”的农家姑娘,就可抢去,合心的纳为妻妾,不合心的,蹂躏一段时间后,就丢弃了。若不愿意的,或抢去逃跑的,就被打死。如陆西成抢去猫场的熊****,熊逃到水塘寨的青藤山,当场被打死。


        械斗时,汪哲渊等为打败李鸿初,要老百姓出钱、出粮和卖命,也有为他们吃苦,遭受蹂躏和践踏。胜利后掌握了实权,更残酷地压榨和剥削老百姓。老百姓总是吃苦受罪,只有喊天,但天不应!



九、利害冲突         二十军派兵出剿
        遵行父命         汪伯朴铲除祸根


        汪哲渊、汪绍卿等人把持西三区,称王称霸,独断专行,地方事务被搞得乱糟糟,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官府政令不能通行,财政没有收入,直接影响了省、县各级国民党军政官员的切身利益。汪姓家族内也产生了矛盾:汪哲渊之父汪汉祯老人,原是清末的秀才,但有维新思想,辛亥革命时,他订阅了上海《申报》,带头不信鬼神,支持受压迫无法维系家庭生活的妇女提出离婚申请,主张女孩子也要上学读书。他在封建礼教占统治地位的年代就能有这些进步事迹。他也关心地方事业,举办坡脚小学,特别进城聘请吴少鲁(秀才)到校教书。他兴修水利,支持家乡的农业生产。他对儿子汪哲渊等人的不法行径早已不满,但无力制止。汪君实、汪伯朴等人也需有一个太平的环境,才能收取租谷,经营商业。就是在弟兄之间的经济关系上也发生对立。1936年10月,驻扎大定城内的川军二十军(军长为杨森)师长杨汉忠派团长陈新民率三个营前去坡脚剿办汪哲渊等人。官倒围攻了观音洞,在观音洞上面的新洞里捉住了汪绍卿。汪哲揪乘机逃脱了。汪汉祯怕被株连,由汪伯朴保护逃避。老人年迈,路途跋涉,感到痛苦时,汪伯朴乘机说:“是自己儿子害的,不是别人害的。”老人经不起刺激,立即命令汪伯朴捉汪哲渊交给官兵。汪伯朴早有此心,但不得父命不敢行事。第二天,他就捉住了汪哲渊交给官兵。1937年元月,汪哲渊被枪决于大定城北门外庆去阁。不久,汪绍卿也死于毕节监狱,铲除了祸根!长达四年之久的汪李械斗至此结束。

说明:
        1、由于无法联系此资料作者。故将其姓名隐去。
        2、此资料是本人偶然所得,作者所述未经考证。
        3、如今的猫场安定和谐,来之不易,时人应以史为鉴,抓住千载难逢的九洞天发展机遇,团结奋斗,共建幸福乡邦。

        文章来自:大方论坛。网址:http://bbs.cy44.com/viewthread.php?tid=37513

        故乡,关于战争的记忆

        我的故乡猫场,是黔西北乌蒙山麓深处的一个小镇,之所以叫做猫场,按镇上已作古的李秀簧老先生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所说,是“安氏以寅日集期,名曰猫场”。
        但故乡以前并不叫猫场,而是叫做“以列”,正式的称呼,是“大定府管下悦服里六甲以列猫场”。这个名字的由来,应始于一个名为“以列”的彝族部落首领。据《安光祖所译夷书四则》记载:“以列,今悦服里以列土目之祖也。皆出于阿阔(阿阔,一作阿可)”。所以,故乡的名字,应该就是那个“悦服里以列土目之祖也”的“以列”的名字了,而这片土地,应该就是他的属地。也正因为此,才有后来的“安氏以寅日集期”。
        故乡猫场,处于旧时的大定府城西120里处,其境内有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杰作天生桥和天险梯子岩,是大定通往昔日西北面的属地大兔场(今纳雍)、水城等地的一个交通要道。所以,大定每有兵灾匪患和重要的军事行动,故乡猫场,都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承受并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但是,故乡也像一个恪守中庸之道的长者,对这一切,总是默默无语!
        然而,多情的我,却像一个无知的稚童总爱跪在祖父祖母之前追问他们过往的故事一样,在某些个清晨或是黄昏,我站在故乡的山头,面对着故乡的山川,不止一次的叩问:故乡呵,在过去的那些风雨如磐的岁月里,苦难的您,历经了多少战火的洗礼?在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又有多少故事在您的记忆深处演绎?
        但回答我的,只有故乡田野上头那空旷而悠远的回音!
        关于某个地方的记忆,大致有三个去处:一是那些闲散的民间俚语中,二是已经荒草离离的断瓦残墙的废墟下,三是某些个文人墨客的著作。故乡的记忆,想来也应该是这样!
        于是,想唤起故乡记忆、为故乡作一个注脚的我,只得在一本本老得发黄的县志、史料等文献中去寻找和走进故乡……
        关于故乡猫场最早的记载,应该是出于《大定县志》:“(顺治十五年,即1658年)十二月,吴三桂自遵义出水西、征永明,伪将白文选守七星关,不得进。安坤遣人导之,由俄波出乌撒至沾益,断文选粮道。”又载:“天生桥:在城西一百二十里,水为山阻,伏流其下,桥形天然,故名。吴三桂征永明至天生桥,安坤导之取道即此地。”(《大定县志·建置志》)从这两段文字记载,我们不难看出,安坤遣人带吴三桂的大军“断文选粮道”,就是从我的故乡猫场天生桥经过的,这也许就是关于我故乡猫场的最早的文献记载。也许是因了这次和吴三桂的合作,水西且慕安坤便放松了对吴三桂的警惕,以至于几年之后,吴三桂这狗贼又捏造罪名,挥舞着手中的屠刀,指向昔日的合作者——善良的水西人民,血洗了水西和乌撒(今威宁县),尔后又将水西大地一分为三:即大定、黔西、平远(今织金县)三府……尽管后来吴贼三桂反叛被诛,但他强加给水西人民的战火,却使几十万水西百姓成为无辜的冤魂!
        关于故乡、关于天生桥,还有一则轶事,至今仍令读到这则轶事的我啼笑皆非:咸丰末年,石达开部将杨隆喜帅众流入猫场,不过这次过兵,并没有给故乡带来什么灾难,因为杨隆喜迷信,认为自己姓“杨”,与“羊”谐音,而我的故乡却名曰“以列猫场”,“猫”者,“虎”也,羊入虎口,是为不吉。所以当杨隆喜得知此地叫“猫场”后,便说了句“羊落虎口,且能生乎”的话,过而不入,“乃绕道以列天生桥,一昼夜驰抵毕节属之猪昌,翌晨,直薄城下。”(《大定县志·前事志·纪年二》进而围毕节去了。
        从大定出发,一路往西,除大小屯外,就只有故乡有田坝,除 “木期啰田坝”外,还有“五丫田坝”,其出产之稻米“五里香”,名满昔日之大定!所以,富庶的故乡,也就成了每次起事的土匪们所觊觎的对象!
        据载,咸丰年间,白布土目安中和叛,其身死后,妻杨氏及家奴黄老外帅众复叛,不仅劫掠大定西区等地,而且还攻打县城大定、在归化拦劫赴任威宁道的邓尔巽。“毁其與,掳其衣物锅帐。”匪势猖狂异常!而故乡以列猫场,所有的田地竟被黄老外霸占,并且以之作为对抗官兵的资本。及至云贵督抚命贵西道邓尔巽、总兵李有恒(字子镇)驻节以列猫场之白龙山,汇剿黄老外,经过大小十余战阵,才将其擒获并处死,解故乡之民于倒悬!此事过了六十多年,故乡前清举人、《大定县志》编撰者李芳还赋诗以述李子镇将军之功:“况今太守绾符来,追访先人旧将台。白头父老话当日,指点云山向徘徊。吾家居近龙山麓,天阴犹闻战鬼哭。平时慨想将军功,聊补一篇朱鹭曲。”可见那次匪患的深重,以及故乡父老对使他们过上安定生活的李子镇军门的感激!
        在一些夕阳斜照的时候,故乡的街头经常会有一些长者坐在门外仰望长空,或许,他们也是在梳理自己过往的记忆吧!所以,很多时候,我会突然闯进他们的记忆,随着他们的追述,流连于故乡过去的一些人和事之间。在这样的流连中,我于是知道一些像我这样年纪的人根本不可能知道的一些关于故乡的往事……
        民国二十年(1931年),以李鸿初为代表的以列李氏家族和以汪哲渊为代表的鼎新汪氏家族,为争夺大定西三区区长一职,进行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械斗,史称“汪李二姓打火线”。这场战争,开始的时候战火还只涉及到汪李两个家族,而发展到最后竟成为以列猫场和坡脚这两个地域的战争!最盛的时候,李鸿初竟组织了土匪、土目等近三千兵马,对坡脚一路烧杀抢掠,水塘寨、簸箕寨、牛集等坡脚附近的村寨,也未能幸免!所到之处,房屋被烧毁、牛羊被牵走、粮食被洗劫、妇女被奸淫、男人被掠杀。而相应的,汪家也组织了对猫场的报复,一时间,坡脚猫场成了人间炼狱!猫场文人李秀璜先生在其诗《汪李斗争长歌行》中对此惨景有过描述:“白日怪鸟屋上栖,黄昏豺狼遍街啼。百里之间行人少,家家户户绝猪鸡”、“野妇村姑被凌辱,牛马家财一扫空”、“李家土匪才将走,汪家又来土匪群。匪来匪去匪世界,何时得做太平村。”直到1935年李鸿初被枪决于大兔场(今纳雍)、1937年汪哲渊被枪决于大定城北门外庆去阁,而参与械斗的汪绍卿也死于毕节监狱,才铲除了祸根,长达四年之久的汪李械斗才告结束。
        然而,就在汪李两姓械斗基本结束,李鸿初被枪决于大兔场之后不久,我的故乡猫场,却因了另外的一场生死之战,名载中国革命的史册!
        1935年4月15日,掩护主力红军北渡乌江之后的红九军团,来到了我的故乡——以列猫场。而追击红九军团的黔军白辉章部刘鹤鸣团,也尾随而至坡脚牛集。刚刚在两姓火线中获胜的坡脚汪姓地主武装,以及依附于他们的土匪头子陈子连、陈全生等,便想向这支穷人的队伍——红军发难。于是,一场由国民党军、地主土匪武装策划的对红军的无耻偷袭,便在红军刚刚到达猫场的第二天的那个黎明进行了!由于红军不熟悉地形、更由于连连的胜利使八团团长催国柱产生了麻痹思想,置哨兵的预警于不顾,使红九军团几乎陷入绝境。也许是上苍为了向世人昭示一种精神,让善良与正义在人间长存,九军团上下一心、将士用命,终于突破天险梯子岩,从而转危为安,把围攻的国民党军和地主、土匪武装抛到了身后,重新踏上了北上抗日的征程!
        1986年,为纪念这段悲壮的历史、为纪念这场惨烈的战斗,猫场镇人民政府在红九军团战斗遗址上修建了“红九军团猫场战斗革命烈士今年碑”,现在,又扩建为革命烈士纪念园,作为大方县西部片区最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而今,经过无数次兵匪之灾的我的故乡,已经从原来的那个叫做“以列”的土目管辖的小村落,变成了人口达三万余的富庶的大集镇,当年先民们躲避兵灾匪患的“穿洞”,也开发成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洞天!而远离了战火、沐浴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下的我故乡的父老乡亲,正集九洞之神韵、秉先烈之精神,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将故乡建设得更加和谐秀美!
  来源:http://bbs.zhijinren.com/forum-54-1.html
汪劲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7

帖子

90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902
QQ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18: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6楼(贵州汪劲松) 的帖子

关于汪李械斗的史实补充(2010-01-06 23:12:41)转载▼标签: 穿青人杂谈 分类: 穿青人家  
  关于汪李械斗的史实补充http://bbs.cy44.com/viewthread.p ... ;amp;extra=page%3D1


  《大定西区汪李械斗纪实》http://bbs.cy44.com/viewthread.p ... ;amp;extra=page%3D1有可能是吴家成先生所写。此文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情景。有两点足以证实是吴先生写的,一是吴先生年长对当年的事情熟悉,二是以吴先生的文笔,才能把这段史实展示出来。
  关于汪李械斗的事实,有两个史实在这个资料中未提及,我们冒天下之大不韪,来补充一下。
  一、当时的猫场和坡脚的民族歧视问题。
  猫场的李家为汉族,坡脚的汪家为穿青族,你瞧不起我,我瞧不起你。在赶场、路上遇上后就互相奚落。从民国十年(1921年)开始,这种歧视就存在了。而在当时,汉族称穿青族为“杀天苗”、“通臂猴”,当时猫场的李家甚至就喊穿青人为“猴子”。而穿青族喊汉族女人为“小脚婆”。
  如:有一次,当年的纳雍沙包陈京华和汪家的几个年轻人骑马来猫场赶场,李家说猴子来了,于是写了一张纸条贴在猫场街口边的“四棱碑”上,说:沙包来了一只猴,上街下街随你游;猫场自有真人在,杀尽你这一群猴。
  后来,在穿青族和汉族的相遇中,口角不断,互编山歌辱骂。
  如汉族人唱:穿青婆,大裤脚,裤脚能装半升米,穿双草鞋像条船。
  吃菜不吃白菜头,说亲不说通臂猴,白菜头头倒好吃,猴子名声难得丢。
  (注:猴子指穿青族)
  穿青族也不含糊,同样回击:
  上十冲来下十冲,洋芋开花粉彤彤,洋芋开花逗人爱,小脚婆娘逗老公。
  上十坡来下十坡,洋芋开花粉朵朵,洋芋开花逗人爱,小脚姑娘无人说。
  (小脚婆娘指汉族)
  因为这样的民族歧视,所以在以李鸿初为首的猫场势力和以汪哲渊为首的坡脚势力,在煽动地方百姓参与械斗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械斗的另一个原因是李鸿初枪打汪家祖坟。
据说汪家在绿塘的后坝有一所祖坟,那是一个叫汪成友的坟。当年汪家在绿塘后坝居住,汪成友生前在后坝的箐林中买有一块地做坟地。在他死后,后人用龙杆抬棺材送去埋,可是当抬到一个“荞厂”(打荞的场地)时,突然,龙杆断了。此荞厂是张家的地,因张家和汪家关系好,就顺便埋在这儿。
  后来,李鸿初请来了董地的阴阳去绿塘看地,李家先看了汪成友先买的在后坝后箐脚的地,那叫龙开心的阴阳说:此地不错。
  之后,又来看汪家祖坟,即汪成友坟(荞厂中的那一个),李鸿初问龙阴阳,这两个地方哪儿好。龙说:后坝的那个地点,发得快一点,气脉要短一点。荞厂的这个,发得慢,但气脉长。
  李没有说什么,一行人来到山石丫口,李突然大骂龙阴阳,差点提枪打死龙阴阳。龙阴阳看势不对,溜了。接着他派手下兵丁去到荞厂,从侧边对准汪家祖坟开了三枪。后来张家告诉汪家,汪家对这件事特寒心。
  这个史实它不一定能促使械斗,但积怨太深,可以作为械斗的一个原因。
  另外,说明一点,从械斗的过程来。
  李鸿初的兵丁到坡脚后,挨一挨二烧、杀、抢,结果激怒了坡脚人民,所以后来在汪家攻打李鸿初的过程中,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因此汪家占了上风。汪家成功攻打猫场后,对猫场街上的财物进行掳掠,这样一来,汪李械斗从个别人的利益争夺演变为两地间的民众仇恨。这点在吴的材料这讲得非常清楚。
汪劲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1508

帖子

4万

积分

光明使者

http://www.iwangs.com/bbs/thre

积分
41212
QQ
发表于 2013-11-26 21: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预祝贵州汪氏怀洲公-大彰公-应龙公支系族谱编修暨参加《中华汪氏通宗世谱》对接早日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33

帖子

612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612
发表于 2016-7-28 14:59: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劲松宗亲:有应龙公下迁往桐梓县的子英公后裔的情况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