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11105|回复: 1

黎集支系家族文化传说

 关闭 [复制链接]

8

主题

22

回帖

890

积分

认证会员

黎民汪辉

Rank: 6Rank: 6

积分
890
发表于 2013-10-8 08:5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固始汪德进 于 2016-12-15 10:57 编辑

                                                                          
                                            黎集支系家族文化传说与祖脉考析
                                                            
                                            固始县黎集汪氏敦睦堂 会长 汪志伟

                                                     一,前言
         
         传说,是全人类共有的文化现象。它是各个民族,各个部落(姓氏)关于早期文明或中、近期断代史的口头载体。年代决定传说的特性。早期传说反映的是那个时代的整体文明,往往带有虚构成分,亦即神话色彩。中、近期断代史的传说,大多反映的是史实,年代越近则越真实。传说是宝贵而神圣的民族(姓氏)文化遗产,我们要敬畏它,传承它,研究它,从中获得有价值的文化信息和精神力量,为现实服务。
     各位宗亲!由于长期而复杂的历史和社会原因,我们汪氏大家庭中有断代史及其相关传说的家族亦不在少数。对于这些断代史及其传说,我们在态度上要敬畏而不能鄙视它,在实践中要研究它,而不能摈弃它,对于这些家族,我们也要同等地敬重,不能自认根红苗正就高人一等。总之,宗亲工作,诚为先,亲为善,史为据,和为贵。“国盛修史,家兴修谱”。我们黎集支系的世承考证历经二百多年而从未间断,近年来,在系内外宗亲的共同努力下,该项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在家网上受到关注。在此,本系向所有为此而付出了热情和辛劳的宗亲们,尤其是长富本家,致以最真挚的谢意和最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就本系世代传承的部分家族文化内容和祖脉新考成就加以介绍,以便使宗亲们对我们黎集支系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亦有助于今后继续进行的考证工作和宗亲联谊工作。
                                                                              
                                                    二,支谱总世系新考略
      
        一世祖;讳溟,号海舫。儒士,相传于明末清初由徽歙一带迁入固始县黎集镇,龙潭集(今称卧龙集)。其元配姚氏,生子四:勋、略、韬、朔。考妣生卒不详,合葬于黎集北岗汪老坟山,丑山未向。
     二世:勋公,号书卿,早逝,无嗣,生卒不详,葬于海舫公右侧。
          二世;   略公,号泽远,生年不详,卒于雍正十年,敇赠儒林郎。元配陈氏,生卒不详,敇赠安人,生子一,曰大潮。继配冯氏,处士永茂公女,生卒不详,生子一,曰正湖。冯氏来归后,对陈祖遗子爱如已出。雍正五年,洪水圮屋,淤沙覆田,家顿赤贫。十年,子三岁,泽远公殁。冯祖为汪氏计,守庐不嫁,苦育二子成人。及长孙禹田四岁,长子长媳相继殁。不几年,叔祖朔公亦殁,冯祖独育一子一孙。遂迁黎,纺绩课子,攻书成。敇赠安人,懿德载入县志。志曰:冯氏适汪略,夫故,纺绩课子,守节四十余载,年八十一,子国学生正湖。冯氏遂被尊为冯太安人。考与陈妣合葬于海舫公墓左侧,冯妣葬于黎集东乡烟墩店汪神庙。
     二世;韬公,字子六,传说迁向 永 城,随后莫考。元配不详,继配王氏,皆待考。
          二世;朔公,字子正,生卒不详,无嗣,曾哺育侄儿侄孙,葬于海舫公墓右下侧。其配陈氏,生卒葬俱失考。
     三世:大潮公,号信槎。儒士,敇赠文林郎。生年不详,卒于乾隆十五年。其配杨氏,敇封孺人。生子二:序东、维新。序东早逝无考。考葬于海舫公墓右下侧,杨妣葬于黎集濮家冈。
         三世;正湖公,号湘平,雍正八年生,卒于嘉庆十一年十二月十日巳时。敇封儒林郎,诰赠朝议大夫,晋赠通奉大夫。苦读拔贡,首入国学。因思家贫人微,不忍别母侄游学,遂弃儒而贾,率侄禹田经营服贾,起家置产。即命子孙攻书,多登科。
曾赴皖南(歙县)访寻祖脉。晚年与侄主持置义田建宗祠于烟墩店,刊碑垂训。捐集公金,将公助贺喜助学修祠建坊济困吊丧立为常例(注:此为嘉庆十至十二年,即一八0六至一八0八年。十一年底公卒,十二年祠成,禹田公亦卒。)其配潘氏,敇封安人,诰赠太恭人,晋赠太夫人。
生子三:维鲁、维藩、维周。考妣合葬于其母冯太安人墓右下侧。
      四世:维新公,号甸东,字禹田,乾隆十二年二月初十日生,卒于嘉庆十二年。儒士,清授登仕郎。幼孤,惟祖母冯太安人和叔父湘平公是依。少读书,因襄家政,遂辞举子业,佐叔父经营起家。督学捐田建祠,弟侄子孙皆登科。济贫乐善,读书自娱。振家声誉身前远扬,身后久传。其配徐氏,敇封孺人,生子二:镕、铨。
      四世;维鲁公,讳宪东,号青严,生年失考,卒于道光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亥时。诰封朝议大夫。科举登仕,为官京师。初辑支谱,光宗耀祖。饱学善文,书体遒劲。乐善好施,福寿双全。元配一,继配三,共生子四:锟、莹、鑑、釴,生女二。
      四世;维藩公,讳建东,字立斋,号辅堂。乾隆二十五年八月二十三日子时生,卒于道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日丑时。敇授修职郎,诰赠奉直大夫,晋赠通奉大夫。廩贡生,历署叶县上蔡县教谕。扩建宗祠于黎集街道,开家塾,建文星阁,立节孝坊,广济贫灾邻里,遍修街路泽桥。(注:道光十三年,即一八三三年卜建祠宇,十五年冬月告成。)其配王氏,生子三:锦、钰、鐈,生女二。
      四世;维周公,讳旭东,号晓园。乾隆三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未时生,积学早逝,阖族痛惜。其配程氏,旌表节孝孺人,例赠太宜人,晋赠太夫人。该门过继辅堂公长子锦为嗣。
           自四世始,本系分出四门人脉,即长门、二门、三门、四门,其后便称为“老四门”。本支总世系考至此终结,其下为分门世系考,

                                    
                                                  三,部分家族文化传说及问题
                                                                                 
                                                      1, 老谱的传说与支谱的编修
        
             根据系内世代口传,始迁祖海舫公所传的老谱于雍正五年被洪水冲失,本支世系因此失考。发展成支系后,曾于道光二十二年、民国九年、二00六年三修支谱。一修谱至文革前仍有,现已无存,本系很多老人都曾拜阅。二修谱现仅存一套,由宗亲会保存和研究。该谱一套八本,应该全面转载了一修谱的内容。三修谱时,由于土改后近几十年来本系人口迁散等原因,漏登了一些人口,但仍仓促成书,属抢救性续谱。目前,本系正在重新登记人口,同时加强了考证工作,力争编印一部内容较为翔实的支谱。上面列举的“支谱总世系新考略”即摘自其内容。
      
                                                        2,祖脉的传说
   
          根据世代口传和支谱记载,本系源于徽歙一带,为越国公后裔,''海舫'' 公于明末清初迁于本县黎集镇龙潭集定居。另据二修谱谱序首篇载曰海舫'公隶籍固始,再传而谱失,后访支派,奈坠绪茫茫,世承莫接。仅闻明万历间,有嘉麟公游学淮南,其子用贤 公避寇乱,隐松滋,但坟墓失考,无从攒(绪)……今我本支惟以海舫公为迁固始祖……
                                                                                                                                                                                             大清光绪十年岁次甲申菊月上浣
                                                           ;;六世孙元亮沐手敬识”
     土改以前,本系祠堂只祭迁固,始祖海舫公,其上的用贤公和嘉麟公虽为祖脉,但毕竟只有文载和传说,且坟墓失考,未知详情,故而未祭。
                                 
                                                      四,世辈的传说及其它
      
            同现今本系大多数宗亲一样,我没拜读过一修谱,而二修谱和三修谱中也没有关于本系世辈内容的记载。由此推测,一修谱中可能也无此记录吧!但是,这并不等于本系没有对自己世辈的认识!海舫公为八十世,即是本系世代口传的。因老谱冲失,世承莫接,所以本系支谱上只注字辈而不注世辈。这也反映了本系严谨的续谱作风。待到寻得祖脉线索正本清源之时,何需自白世辈也!但谁曾料想,这个问题竟然困惑本系近三百年!
        四一年联宗合谱,确认本系“先”字辈为八十八世。现在,除了世传以外,我们不知道当年还根据什么来确认了它。于是就有本家说,那是不准确的,因为它定高了,是以势定世!以势定世这种情况当然不好,但的确自古有之。 不过,说本系世传的世辈不准,且联宗时核厘的也不准,其根据究竟是什么呢?如果哪位本家果真能够举出实证来的话,本系倒应该郑重其事地登门感谢,因为这位本家一定是把本系的祖脉线索给准确无误地考证出来了,而且还破除了本系世代传承的文化苑囿!“无谱记载而世代传承的世辈就一定不对”。“世辈高了,也一定不对”。这些说法值得商榷。

                                                       1、迁徙的时间
  
         由上述新考内容可见,虽然海舫公是本系定居黎集的始祖,但他並不是第一位从原藉迁出的人。自其上的用贤公和嘉麟公算来,此次“北漂”虽然路程不远,但时间久长,已历数代。所以,世传本系的迁徙时间为明末清初,应该是从广义上说的,并非实指海舫公个人,而他老人家仅是几代北漂者中一位定居于本县的始祖。再由后来二世叔祖韬公迁永城这一情况看,这种由某原因造成迁移仍未完全停止。 新考谱载最早的准确时间,是湘平公生于雍正八年。其长子生年失考,次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八月,这时湘平公已三十多岁了。由此上推,在那生活更加艰难的上几代里,泽远公和其父祖海舫公、用贤公、嘉麟公等皆有晚婚晚育的可能。如果这样推算,说海舫公迁固于清初,也是有可能的。这种推测,于去年在黄山学院图书馆里查谱时得到过柏树教授的支持。

                                                          2、祖脉与世辈
     
        自从去年发现嘉麟公这条新线索后,本系即开始了考证工作。嘉麟公游学颖,霍,侨寄的“淮南”泛指淮河以南地区,也包括固始;“颍霍”为颍上县和霍邱县。用贤公隐居的“松滋”,以前是霍邱县城里一条著名的街道,现在为松滋社区。霍固两县为邻县,于是海舫公后来定居于固始黎集镇龙潭集。但从嘉麟公和用贤公坟墓失考的情况看,二公的生活区域和坟墓皆在霍邱境内,离龙潭集至少有几十里以上的距离,否则不会失考。这就印证了海舫公为迁固始祖这个早已定论了的传说。据霍邱的一位本家说,该县城内明末清初原住宗亲的后裔,现已难以寻找,他们都是光绪年间迁来的。其实上述线索,早在湘平公时就一定考证过,因为无果,所以他才会去歙县的,结果是“坠绪茫茫,世承莫接”。
         今年六月,本系的宗亲汪德进老人参加了武汉宗谱工作会议,从带回来的谱盘中,查到几百位“嘉”字辈先人的名讳。他们族居绩溪,生活于明末清初,为七十八世,属国公后裔。这些方面与本系先祖嘉麟公的情况皆同无异,历史胜于雄辩地证明了本系文化传说中关于祖脉和世辈内容的准确性!在这几百位“嘉”字辈的名讳中,虽未直接查到我族嘉麟公的名讳。但总观该族上下几辈人,单传和外迁者较多,其中有位正尚公,讳下无“嘉”字辈之子,明注“迁河南”三个字。经推算,正尚公的生年与我族嘉麟公的生年,在理论上可以上下衔接,但他是否就是我族嘉麟公之父呢?本人不敢臆断。但按照概率分析,因前述各项条件皆相符,那么这最后一项条件,亦可视为相符,且本来也相符,只是不敢臆断。这位正尚公名下无子,一般推测多为婚前迁出,他是一步就迁至河南,还是像嘉麟公一样,在艰难的北上途中漂移,现在不得而知。但无论如何,他北迁的条件与本系的相关传承完全一致,设若河南及周边地区另无其后裔,就将他视为嘉麟公尊君,亦有较充分的根据。至少,''燕诒堂'' 七十八世“嘉”字辈的大量发现,基本上证实了本支祖脉和世系传说的正确性。

                                                              五,尾声
      
         正尚公和嘉麟公皆迁于明末,而《通宗世谱》成书于乾隆末年,这中间相距一百多年,好几代人。推想《通宗世谱》应是汇集各大支系宗谱编辑而成的,不可能是以现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方式来逐一登记所有的汪氏人口,故而当年那些完成了长征史诗般悲壮迁移的正尚公后代,嘉麟公及其后代,和许多在异地发展起来的小支系多未入谱,进而形成了支系断代史,并留下了宝贵而神圣的家族文化传说。

                                           谢谢关注!
                                 谨祝各位宗亲双节快乐!
                                 祝我们汪氏各族各家平安、祥和、幸福!
                                 祝愿汪氏大计一切顺意,早日成功
                                                                                                                                                                                          癸巳年岁次菊月上浣

              


      附注,本人看罢此帖未动任何内容,只在第二项,第十行,第十二个字,添上了一个 [永] 字並把格式编排了一下。2016年12月15日10点 58分德进注。                  
黎民汪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52

主题

7021

回帖

18万

积分

管理员

宏扬汪华文化 共建和谐家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7455

特殊贡献奖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3-10-8 22: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贴应作者要求不作讨论,该贴已锁定。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