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汪高山兵官 于 2015-10-13 14:57 编辑
齐心协力打造汪氏谱牒新航母
——在武汉首届《汪氏新编通宗世谱》研讨会上发言
湖北麻城汪氏越源堂宗亲联谊会 汪金文
尊敬的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编修委员会,尊敬的参会的各位本家宗亲,大家好!
近年来我们汪氏大家族以黄山《汪华文化研究会》、《汪氏宗亲网》为首的宗亲联谊组织和网络,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编修工作如期启动,大江南北宗亲联谊火爆开展,天下汪氏空前团结,生机勃勃,形势喜人!在这可喜的形势下,召开《通谱》首届研讨会,是我汪氏族人的大喜事,在此我谨代表我支系向大会表示衷心祝贺。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预祝《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编修早结硕果!
下面就通谱编修工作谨代表本支系谈两点意见:
一、我们来自湖北麻城黄市《越源堂》宗亲联谊会,我叫汪金文,宗亲网上注册名叫黄市汪老三。我支属于越国公下爽公支系,56世为道安公,58世为中高公,59世为武公、60世为和公,我黄市始迁祖为74世泽川字録宝公,我支于前清康熙辛丑(公元1721)年创修家谱迄今已修谱七届。通宗世系,珠联玉串,世系昭然,在七修生丁5576人中通宗世系在94—103世之间,尤以97—100世人丁最多,平均代差25.7—26.1岁。符合自然规律,应无漏代现象。虽然我谱创修时间早于清朝编修《汪氏通宗世谱》的时间七十余年,但却未被《通宗世谱》所收录。因此,三年来我致力于搜集高公之子武、美二公世系资料,现已收录的仅武公支下就有七个支系之多,且分布于鄂、豫、皖三省四县市,其世系来源根据各自谱序记载,分别来自婺源大畈、休宁西门、统宗谱和道光年间新安谱。这七支宗亲相距几百里,相隔几百年而无往来,世系来源不同,但所记世系完全相同,这就说明(一)有高公妣江氏生武、美这个世系存在;(二)有这种谱牒版本的存在!此世系资料已被汪长富先生考证,并汇入道安公谱系。基于本支世系的考证探究过程,我觉得世系的考证是一件非常艰巨繁复的工作,需要认真全面的考究。在乾隆版通谱中,世系已达90世,时至今日因各种历史原因,迁徙无常,断代、漏代似乎现象不可避免,因此,建议本着客观公正,遵循自然规律之原则,加强世系资料的考证。请《通宗世谱》编委会利用所掌握的巨量信息给予尽可能的帮助。对各支系的收录要本着尊祖、敬宗、睦族和实事求是、求同存异的原则,实现家族的大团结。
二、在这盛世升平的今天,众多的仁人志士,精英贤达,宗亲事业热心人,适时启动《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编修工程,这是关系天下汪氏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盛事,其功德无量! 但善口难开!一言既出当全力做好,只能流芳百世!汪玑老前辈用了七年时间,收录了几百个支系,今天看来还不够全面,未收录支系不在少数,本届收录覆盖面应尽可能扩大,仅网上宣传,显然难以达到全覆盖,建议成立专门机构,编制《汪氏新编通宗世谱》参修邀请函,要发到每一个支系,从而力争达到不漏支系的目的。修好通谱是大家的事,离不开各支系宗亲的关注、支持、参与、配合和奉献!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建议各支系主动地,尽可能快地把本支系的世系资料和人丁经费,汇集到编修委员会。在此我代表我支系表态:我支系一定参加本届通谱编修,并且尽快交付世系资料和人丁经费!凭借今天科技发达,通讯便捷,交通便利,宗亲给力,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全体宗亲的共同努力,编委会有能力让新谱成为汪氏通宗世系新的里程碑!
因本人水平有限,知识面窄,恐有偏颇,敬请见谅!谢谢大家!
2013年6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