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2-3 08: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汪波,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父亲早年亡故,家中有老母、姐姐和两个妹妹,生活极为困难。他读完小学,就经亲友介绍到上海一家木行当学徒。他为人忠厚。学习刻苦,工作勤劳,后来升为帐房。微薄的工资,除了自身开支外,还要供作在乡的全家生活费用。年轻的汪波,深受生活折磨,对旧社会埋下了强烈的反抗情绪。当时的上海已是抗日怒潮的中心,他在进步人士的帮助下,进人“救国会”主办的“蚁社”,在蚁社的夜校里努力攻读社会进步书籍。他如饥似渴地追求真理,急于要弄清楚工人是怎样受压迫的、怎样才能解脱痛苦、列宁主义是什么、中国过去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等等问题。他学习了马列主义革命理论,思想逐渐升华了,升始感到人生活着,就要为劳苦大众谋求解放而奋斗,这才有意义。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汪波失业回乡,他以炽热的革命热情,全身心地投入了抗日救国运动。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各地抗日救国运动风起云涌。小港镇上从上海等地因战争影响而失学失业回乡的进步青年,每天汇集在镇上的阅报室,以焦急的心情,议论着抗日战争的形势和国难当头青年人应该怎么办?为了唤起民众,抗日救国,汪波和李祖平等十多个男女青年,酝酿、筹组了“镇海县小港镇抗日救亡宣传队”。宣传队得到当地爱国人士唐爱陆、李善祥老先生的支持,队员都是义务参加救亡活动,没有一分钱的工资和补贴。在队长李祖平到大后方升学并参加党的秘密活动之后,汪波在宣传队里更是起着领导骨干作用。他不顾寒冬腊月衣着单薄,也顾不上家里上餐不接下餐,和其他队员一起,活跃在方圆几十里的山村、水乡。除在小港镇上宣传外,先后到江南道头、青峙、黄梅堰和鄞县东乡陶公山一带去开展抗日救国的宣传活动。他们所到之处,以贴壁报、刷标语、演唱抗日歌曲、演出活报剧和街头演讲等形式,揭露日军侵略暴行,宣传全国人民必须团结抗日的道理。每当那悲愤感人、誓死不做亡国奴的演讲声和《放下你的鞭子》街头剧演出到高潮时,广大热血青年和老少群众都情不自禁地奋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卖国贼!”“誓死不做亡国奴!”阵阵口号声,进一步激起了人们的民族义愤。八一三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后,日舰常常炮击镇海县城和小港、青峙沿海一带,击毁房屋,击伤居民。日军的暴行,证实了汪波等宣传团结抗日、救国救民的道理是完全正确的。参加宣传队的人员增加到20余人。
1938年初,报上刊登了浙江省战时青年训练团的招生广告,说是训练游击战术和战区民众工作等等。这则消息在宣传队里议论开了。汪波说:“现在日本鬼子已经占领杭州,镇海、宁波眼看也将沦陷,我们应该学些军事,组织群众,武装反抗日本侵略者。这次既然有这样的机会,我们不妨去试试看。”有的说:“我们可以去,你汪波走了家里生活怎么办?”他坚定地说:“国亡了,家也保不住!我姐姐做点事,还可以勉强糊口。”商量定了,约好一齐走,不让家里人知道。乐群、幼兰凑点钱,给汪波的姐姐摆个小摊子做本钱。爱国老人李善祥赞助这群青年的抗日志愿,临行时送每人一只封口的信封,说在困难时打开,其实一出小港镇,就有人打开了。“呀!里面有十元钱!”接着全打开了,每人都是十元。老人想得周到,汪波等青年人更是豪情满怀,迈步奔向抗日洪流。
战时青年训练团设在丽水碧湖镇,团长是当时浙江省主席黄绍竑。日军侵占浙江,杭州沦陷,黄为收容学生和社会青年,扩大自己的政治势力而举办这个青训团。国民党CC派的省教育厅长许绍棣也想利用青训团培植CC势力。
当碧湖镇被笼罩在阴暗的政治风云下,也露出一线明亮的阳光。这就是中共温州特委领导下的碧湖工作组。向聚集在碧湖的各地青年,大力进行抗日宣传工作,介绍红军长征的小册子,宣传共产党抗日救国主张的书刊,以及《铁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进步书籍在碧湖广泛传播。汪波认真地阅读着这些进步书刊,使他更加敬仰共产党,更加坚定走共产党指引的抗日救国的道路。
他在青训团里热情帮助其他青年的进步。如看到同班青年李维贤在入迷似地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便启发性地问他有什么体会,小李说了给他最感动的一句话:“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他在临终时可以说:我的一生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汪波说,对。接营又问,什么是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怎样奋斗法?当小李答不上来时,汪波就耐心地开导说:“我们打败日本侵略者,就是为人类解放的一步实际行动。当然。不能说全部。中国内部还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世界上还有帝国主义压迫和剥削殖民地人民。只有在世界上全部肃清那些剥削、压迫人民的寄生虫,人类才算解放!”他总是以激动的情绪,来表达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他常向青年们讲述什么是唯物论、唯心论,社会历史是谁推动的通俗道理,使周围青年受到教益,明确人生的奋斗方向,感到生活更有意义,前途更加光明。因此许多青年学员,都很敬重他、亲近他。
在青训团里过了个把月,汪波逐渐察觉到这里国民党两派各自向学员吹捧宣扬自己的上司,抗日气氛淡薄,却似两派争夺青年的政治场所。我们为抗日救国而来到碧湖,现在反而在黑暗的政治旋涡中飘浮。他与同伴们商量决定,设法逃出训练团,按照《动员》周刊上登载的关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通讯中指出的办法,到武汉找八路军办事处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