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楼主: 祝明

汪氏文化古村落集锦

[复制链接]

972

主题

3692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http://www.hskaj.com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866
 楼主| 发表于 2006-8-7 15: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s:1] 顶一下
如果把汪氏聚居地全都发上来会怎么样? [s:1]
大家共同努力发吧,我把标题改成  《 全球汪氏村落集锦》怎么样?
QQ:390166960   电话:0559-2354788  2354798 2354088(FA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2

主题

3692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http://www.hskaj.com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866
 楼主| 发表于 2006-8-7 20: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竦塘村系西溪南镇最大也是目前全市人口最多的行政村,辖32个村民组,人口约4000。该村因水口之“竦塘”而得名,旧时为一大的自然村落,其村域自西溪南西面之仁尼寺始,向西延伸,直至金竺山麓之葆村。现在的竦塘村,解放前后尚称竦塘尾,盖其末端也。旧时有“十里长街”之盛,其遗迹、风俗、旧事甚多,今就见闻所及,摭拾于后。
      一曰状元桥。桥不知造于何时,桥之右俗名“塔边”,现为一片农田;桥之左名“和尚山”。塔边与和尚山有溪水相隔,昔时无桥,由塔边至和尚山必须涉水而过。溪水源于金竺山,流入太平溪后汇向丰乐河。状元桥架于溪水之上,遂使塔边与和尚山一线贯通。塔边原有村民聚居,至今遗迹尚存。传说有一村妇,年少丧夫,遗一子,家道贫寒,生活无着。为维持生计,抚养遗孤,遂涉溪水到和尚山为僧人浣衣取微资度日并供儿读书。天长日久,有寺僧与之勾搭成奸,寡妇遂倚之度日。其子聪慧过人,成人后入京经公车考试并获殿试,竟中榜首为状元,荣归省母。时母仍日涉溪水去寺中。状元不知就里,且事母至孝,遂建桥以便往返,取名“状元桥”。后母病故,有人始将僧污其母事告之。状元认为其母颇重名节,定是僧迫母志。僧非生父,且辱其母,系父之仇人也,遂杀僧以报父仇。故后人论此桥曰:“造桥遵母命,杀僧报父仇”。如今该桥藤蔓丛生,题名自右向左横书,“礄”字尚清,“元”字仅存一点,“状”字一捺仍可辨认。村中人云,此三字数年前尚完整,惜被村童牧竖凿击损坏。遍访多人,俱言是实。但状元为何朝何人,尚无资料可考。
      二曰“八角亭”。位于葆村与竦塘之间,正处金竺山麓,为民初郑炽庭捐造。亭之左侧,有一瓦廊,壁上绘有佛像,现瓦廊犹存,像则在“文革”中被毁。亭之右有一片松林,入林则荫翳稍暗,幽深之所也。松林四周为石坝,西边石坝下有清泉一泓,终年清澈不涸,游鱼翕忽,即大旱之年,水亦清碧如镜。昔时无自来水,大旱时,村民常来此肩水餐饮。亭之八角,均置风铃,风起处丁零作响,悠扬悦耳。亭有两层,明净幽适,登临其中,金竺胜境耀然入目。亭之大门两侧,昔有楹联一副,为唐模翰林许承尧撰书。联云:“万岫分清,大好烟云揽金竺;双溪引碧,此中桑竹似桃源”。现亭坏一角,联不知为何人摘去。
      三曰金竺山。金竺山地处黄山、白岳之间,与休宁之松萝相接,为黄山余脉。峰峦起伏,脉系相连,山外有山,朦胧叠翠。山上苍松丛立,山岚缭绕,有二溪沿谷而下,汇于葆村、竦塘入口处,此所谓“双溪引碧”。山中气候瞬间变化,风雨晦阴之日,则水气氤氲,轻云飘忽;云敛烟收则山碧水洗,万岫分清。山中芳草鲜美,野花繁多,如春之幽兰,秋之百合,均可植养。而猕猴桃、毛栗、野柿等野果,均可采为杂食。沿山径拾级而上,至半山有一亭曰“上亭”。再上有石名“乌石头”,状如黄山之“飞来石”,石乌色,与山岩迥异,故有此名。再上,左有“观音亭”,右有“龙井亭”。龙井亭有甘泉一眼,为石方井,其水清澈,亦终年不涸。解放前,迷信未破,村民常至此求雨。据云求雨时,虽烈日在上,均头戴斗笠,最前者至龙井,舀水一碗,立即反奔而下,如是即能致雨,故名“龙井”。山上有一佛寺遗址,只剩少许屋基,事迹则不可寻了。自山麓至峰巅十余里,极顶远眺,可见徽城房屋小如鸡埘,丰乐之水如衣带飘入练江。如今部分山场已开发种植茶饮菊花,有花农示笔者一联云:“坐看铁马观石耳;襟带丰溪会新安”。铁马与石耳均为山名,一在浙江,一在休宁,山头均可相望。
      四曰临塘古寺。亦位于金竺山麓,临塘头背后山上。全山范围约三十亩,其中大半为寺址。该寺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毁,经过“文革”,遗址成为废墟。今笔者根据记忆并走访当年寺僧,略述其梗概。
      该寺坐北朝南,横向约40米,纵深约50米。寺外东面有一如来石柱,柱上有如来石雕。寺前荷花池塘,为寺中所设之“放生池”。塘北为草坪,约七、八米宽。草坪以北,即入寺中。寺开三门,正中大门,两边有二石鼓,俗称“石立”。左右又开两门,各有两道门槛,相距约丈许。门内塑哼、哈二将,高约二丈,怒目圆睁,足下各踏两个小鬼,形状怪厉惊人。笔者曾到四川酆都鬼城,未见如此巨像。小时进此门,不敢久停,直奔而入。入寺后,背面正中为金身护法韦驮像,手执金柱,神态庄严,贮龛中面北而立。右侧有文王殿,内塑周文王金身塑像。文王殿再右侧,为地藏王殿,内有院落,昔为竦塘汪姓停棺之所。韦驮龛之左侧为五福殿,中立两怪:一曰判官,一曰小鬼。判官手执生死簿,掌握人间生死;小鬼一手持木板,上书“你又来了”,另一手持铁链,表示拘捕死鬼,状亦骇人。韦驮前正中有一片空地,置大铁炉,供拜佛者焚香化纸。由炉前正面向北踏石阶而上,为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内佛座两层:上层供三尊大佛,居中者为如来佛,即释迦牟尼;下层有两罗汉。大雄宝殿两侧,塑十八尊罗汉,左右各九尊。有的面貌狰狞,有的温文尔雅,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大雄宝殿梁上正中设有玉皇大帝座,座左右为二十四柱天,左十二、右十二。韦驮像前左侧石阶之上有武王殿,供周武王金身像一座。大雄宝殿右侧有一院子,系寺内菜园,中植一株盛大甘露及多株紫荆,余为菜地,此外还有一口水井。大雄宝殿北面后间,供弥勒大佛,笑容可掬。面北与观音堂相对。观音堂坐北朝南,前面有一石砌方形大香炉,亦作焚香化纸之用。观音像端立堂中,旧时求子均至此叩拜。观音堂与弥勒佛龛之左右又各有两殿:右为“三官殿”,一说是“福、禄、寿”三官;左塑赤脚大仙及龟蛇二将,足踏龟蛇各一。观音堂后,即为方丈居住之地,有大五间、小五间、四天井。寺内所有佛像,皆系镏金,传说寺毁时,许多人去寺内佛身刮取金屑出售。寺顶有黄色、紫红、宝蓝镇风顶各一,均为圆鼓形。据考证:该寺始建于南北朝萧梁时期,明朱洪武在江西为陈友谅战败后曾在此留驻。至清咸丰、同治年间,竦塘汪东山曾予重修。
      竦塘村素有黄、汪两大姓,两姓中又以黄百万、汪东山声名最著。
      汪东山,又名仁泰,系清代巨商,在江苏的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常熟及浙江之富阳等地,均开有店铺,约二、三十爿。因其名气甚大,信誉颇佳,故赚钱亦易。有一次,他自歙城从水路经建德至杭州,在椅上打盹,其随行店友趋而言之:“东翁,有某友人拟以您的名义为前导与他人为商,并请您入股,不须出资,能允否?”汪东山实已入梦中,头俄下倾,店友以为同意,遂允该友人。不久,汪东山自浙回,店友告之:“前次允入之股,已分得红利六千大洋。”汪东山愕然曰:“何有此?”以故时人称之为“白财星”。
      汪东山家资颇丰,曾捐资重修临塘古寺。弟兄四人,东山为长。业成后派店友回家为三位弟兄建房。第一次建房系在郑家源,建成验视,嫌其陋小,遂赠与该店友。今此屋尚存,虽属古建,但范围不大。接着又在竦塘连建三座楼房,赠与三位弟兄。最后再建自己住所。建成后,认为不够气派,又拆去重建,购白果树料,采浙江茶园石方,经十年始成。前后五宅,均属徽派古建精品,其中一幢,已被迁往潜口古民居博物馆保存。汪东山本宅占地二亩八分,门前有一平坦,分石坪、土坪。坦上有长方石条砌成翠竹花园供观赏。泥坪上原有长石条数百方。出大门有长条大石凳两个,狮子石鼓一对,分置两旁。进大门为一排白果门板,三个石雕门楼,大厅及里厅均为白果柱壁。屋梁别致,四厅均饰有木雕狮子。后院植两棵合抱柏树,汪家原颇兴盛,至汪东山子汪仙槎手上败落。旧时地方上时有“香会”及“保安胜会”,逢会必搭台演戏。汪仙槎为人豪阔,自恃家资殷富,凡四围村人来观者,不分认识与否,均听其来家就食,多时竟日至千人。如是者数年,遂家道中落。汪仙槎有子8人,分炊时,每房仅取六斤大米,用具均缺,于是各房均赖岳家接济。嗣后,汪仙槎长子汪卓之(又名汪礼鸣)入贡补廪生,就任盛宣怀(盛杏荪)家总管,安排各弟兄就业,家业中兴。汪礼鸣常以船运衣被回乡救济乡中贫民,大灾之年更捐巨款赈济,曾获当时中央方印功勋奖章。抗日战争爆发后,江浙商业难以维持,各弟兄逃回老家,汪家再遭蹉跌。
      自咸丰、同治年间至今,汪氏大宅已历百余年,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遭到破坏,土坪被占,竹园长石条及大石凳因建水库被拆,一对狮子石鼓移入室内,两棵大柏树亦不知去向,石雕门楼尚有一方完整保留。屋舍轮廓犹存,九个天井,百余根白果柱梁,颇引人注目。笔者所见徽派民居甚多,若论规模,似无过于汪家者。
      竦塘黄姓,以黄百万为巨擘。黄百万商业起家,当时银元百万,可谓富甲一方,人莫与之匹者,黄百万之名由此而来,其真名反不为人所知矣。传说黄百万有二十四把金交椅,埋于乌石头(即金竺山)下,显系荒诞之言,盖形容其富耳。其孙黄吉文、黄吉武,笔者均曾亲晤。黄家厅与黄氏宗祠笔者幼时亦曾亲见,今已荡然无存。
      黄百万之富,声名远播。其嫁女轶事,远近皆知。黄家有二女,长女嫁西溪南,次女嫁莘?。长女将嫁时,因留恋母家优越环境,终日啜泣不止。黄百万一时性起,叱之曰:“又不死人,哭尸哭灵!”长女答云:“您骂!您骂!我就要个狮(狮尸同音)要个麟(麟灵同音),否则就不嫁!”黄百万无奈,只得抚慰她说:“就给你个狮子。小妹也不能少,就给个麟吧!”嫁女之日,热闹非凡,真是“十里嫁妆五里红”:有红皮衣箱一百零八只,锦绣披红龙套棺椁一口,外加老黄狮子披黄袄,嘴巴一张舌头红。嫁妆里包含狮子、棺椁,其豪华可见一斑。自此遂有舞老黄狮的风俗。狮头木制,黄布为体。每年春节,老黄狮从正月初一就回竦塘拜年。有时四人在内,有时两人,家家舞遍,时间长短,看所酬多寡而定。酬劳物品一般是红包、米粿、冻米糖。竦塘旧俗,春节前家家做冻米糖和米粿,米粿当中有一种又名“寿桃”,以木制模,将米粉置模中拍实,取出蒸熟即成。舞狮时,酬多者舞全套,次者舞半套,最次者狮子嘴巴一搭就走。舞全套的,可以在四张重叠的八仙桌上跃上跳下,颇见功力,笔者幼时常见之。狮子嘴上布满黄毛,有的人扯下黄毛,扎成小的扫帚,佩戴在小孩身上,说是可以“避邪”。舞狮的人常随身携带以赠索者。舞狮自正月初一直至十八,有时延至二月初二。此俗解放时仍存焉。
      次女嫁妆之盛,不亚于长女,唯麒麟以青狮代之。由于娇生惯养,次女到夫家后,拒食婆家烟火,仍要黄家供应。黄百万无奈,只好派手下奴婢及侍嫁婢女,天天送茶水餐食至莘?供女食用。以前由竦塘到莘?,要经石桥过渡到琶村。一日清晨,婢女送洗脸水及早餐赶到石桥,而渡船却在对岸。婢女急呼:“渡船快来!慢了东西要凉掉了。”摆渡的人说:“你家老爷家资万贯,造一座桥不是更方便吗!”婢女归告黄百万。黄一想不错,于是连夜筹办造桥材料。不久建成,取名“望姑娘桥”。此桥由琶村正街直通石桥。笔者幼时均由此桥到琶村。现桥已塌,但桥脚旧痕犹存,遗迹可辨。当地亦曾有青狮舞,后来仅剩黄狮,有人说青狮上天了,实因黄氏次女少年早逝,无后而停。
      黄百万家也曾一度败落。一日,黄百万与马夫多人赶着骡马,路旁一童问:“你们这些骡马是干什么的?”马夫说:“驴驮锁匙马驮金,我家老爷的金银数不清!”小童戏之曰:“三天两把火,两天死人,看你家老爷贫不贫!”马夫闻言,重重打了小童一记耳光,不料正中耳后致命处,小童竟死于非命。死者母亲悲痛欲绝,经劝解,传话给黄百万:“死也死了,我也不难为他,我只要求厚葬。要瓷器棺材一口,灯草烧灰八百斤殓葬,否则只有到官庭处理。”黄百万当即诺诺连声。讵料瓷器棺材易办,灯草灰难求:灯草本身就轻,烧八百斤灰,需灯草不知凡几!于是耗尽资财,遍求灯草以了却此事,家遂败落。当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后来其孙黄吉文在上海仍开有数家纱厂,解放前夕,迁往香港。次孙黄吉武家居琶村,解放后,闻夫妻均死于福建,其子女已无消息。
      黄氏曾有名医黄雨田,又名黄泽霖,宗叶天仕,专于瘟病,治愈病人甚多。其长子黄正青亦属解放后之较好名医,现已无继业者。竦塘小学开办于1936年,即黄雨田与汪仰山两人出资兴办。
竦塘旧俗较多。如过春节,称为过大年,除夕要吃团年饭,全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欢欢喜喜,小孩更可喜得一些糖果食物及压岁钱。交子时,放鞭炮封门,不管谁人喊门,都不再开,一直到年初一始开门。当然有钱人家和无钱人家过年是大有区别的。有钱放债的人家,交子前可以打着灯笼向债户讨债。债户则在子时以前避起来躲债,债主找不着也就没办法。大年初一债主和债户抵面相遇,亦不能说债务之事,更不能索取欠债。大年初一的上午,家家都不扫地,说是会把财禄驱走,一定要待下午始可清除垃圾。腊月廿四日送灶神上天,正月十八日接灶神归来。灶上须贴“上天奏善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还设有灶君神位。现在个别迷信者仍沿袭此俗。正月初五“嬉龙烛”。家家户户备有“龙烛板”,就是长条形木板一块,板厚寸许,宽七、八寸,长约五尺,上面有插红烛的钉座五至六个,板两端各有一圆洞。是夜,各家都拿出龙烛板,用比板上圆洞稍细一点的木棒将各家的“龙烛板”次第穿连,上下插上木楔。这样一家家的烛板就连成一条长龙,龙头、龙尾各有司其事者,一片通明地游遍全村,至夜半方散。笔者当时家中缺少劳力,遂事先请好青壮年人代之。正月十五闹元宵。各家各户提携灯笼汇集广场之上,放烟花、火炮,亦至深夜始散。二月初二,称为“土地节”。敬土地是购一纸人,供奉在厅堂正中桌上,另置果品香烛以祀之,是日中午吃炒米粿。三月清明,族中每家均派一人赴宗祠齐集扫墓,要一整天方可结束,是日中午由族中炒面供扫墓者午餐。端午节挂钟馗像、插菖蒲艾叶、洒雄黄酒,说是除瘴避邪。农历七月初七夜,还有乞巧之说。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俗称“团圆节”。晚上拜月亮、戏香龙、摸秋、吃月饼、拖尸。据传统说法,吃月饼、拖尸是杀鞑子,所谓杀鞑子,乃明朝反元故事:月饼内有一张托纸,是通知起义反元的日期;拖尸,就是一个人坐在破的缸皮上,另一人拖着跑,表示杀了“鞑子”(元兵),拖去抛掉。拜月,则是露天放一张案桌在月光底下,摆上石榴、桔子、梨、南瓜等,表示敬月神;摸秋,一般是小孩子做的,到人家菜园子里去采瓜果,主人就是见了,也不声张。戏香龙是用稻草扎成龙身,以手电筒做龙眼,晚上出动后,家家都用烧着的香插在龙身上,据说插得越多,家中越发。戏龙之时,一片星火,两道银光,全村飞舞,至午夜始奔向竦塘,弃入塘中,所谓“香龙入水”,腾飞而去。
      另外,竦塘旧俗,每年秋收以后,都要举行一次“保安胜会”,纪念唐朝“安史之乱”中张巡、许远故事。史载,安史乱起,张巡先据河南雍丘,后与许远同守睢阳(今河南商丘),孤军御敌,力挫叛军,以身殉国,为屏蔽江淮、全面平叛创造了有利条件。后人景仰其英雄气概,怀念其历史功绩,每年秋收之后,开盛会纪念之。有纸扎的大王、二王(即张巡、许远,或称东平王、西平王)巨像,还有纸船一艘,船上置36人,为其部将同时殉难者。台前竖立一大纛,用粗毛竹为竿,约百十斤重,演戏三天以祭祀。记得1937年前后笔者入徽州中学前,曾在石桥吴文波先生的鼓励下,为戏台柱上撰写了这样一副对联:“保一方清吉,千古留芳;佑四季平安,万年永葆”。因系第一次尝试,心存惶恐,故今犹记之。“保安胜会”最精彩的一幕是“祭旗”。因大纛甚重,必须大力壮汉一人,从穴中拔出并撑稳前趋,左右多人护卫,方能确保旗帜不倒。另有两人,各擎大王、二王随纛而奔,数人肩纸船随后,还要宰猪一头相送。从戏台前至竦塘后焚烧,称为送返天宫还神位。除竦塘外,岩寺“上九”、唐模忠烈庙,均与祭祀张巡、许远有关。
      此外,还有两年举行一次的香会,那是为朝九华而设。会期较长,必须家家斋戒,只能吃素,不许茹荤。朝九华者以老年人居多,胸悬黄色香袋,数步一跪至村中,村人列队迎接,也要演戏数天。期间迷信之举甚多。祠中还悬挂十殿阎王图像,香烛不断。会完,始开荤腥,称为开戒。

徽州区西溪南镇竦塘村

徽州区西溪南镇竦塘村
QQ:390166960   电话:0559-2354788  2354798 2354088(FA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2

主题

3692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http://www.hskaj.com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866
 楼主| 发表于 2006-8-7 20: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建于明嘉靖年间,系潜口汪氏一支祠,厅堂在“文革”期间被毁,目前仅剩前廊、门厅及廊庑。现存平面呈凹形。砖木结构,悬山屋顶。山面饰博缝墙。谰额上置有补间斗拱,出双抄五铺作,一跳出45度斜拱承椽,拱头券分瓣苍劲有力。丁字拱眼雕花,大方砖斜铺地、有天井水池。
  该厅不但在复盆础梭柱、斗拱,雀替等构造式样上体现了明中期的特点,而在一些构件上沿袭了宋、元以来的“禅宗样”古法。
  该厅堂屋毁于“文革”期间,仅存部分柱础和阶沿条石,此部分现作废墟址处理。1964年中央文化部祁英涛总工程师曾作过考察,据随从人员笔记记录:
  梁架:中五架,前(抱缓)二架,后(金柱外)一架,悬山顶。
  斗拱:两跳45度斜拱,后尾 称杆。补间雀巢式二、有三幅云。丁字拱眼雕花。
  地面:方砖斜铺。
  水池:小厅水池。
  匾额:正厅中匾额为“忠爱”二字,弘治七年(1494)。另一方,署嘉靖十六年(1537)
  左次间一方,署万历壬子(1612)
  右次间一方,署乾隆廿二年(1757)
  另据村民回忆,正厅有“文经武纬甲弟,忠君爱国名家”的木制对联。
  曹门厅在建筑风格上,保留着宋、元营造古法的韵味,是目前国内稀有的明代民间建筑物。

徽州区潜口镇曹门厅

徽州区潜口镇曹门厅
曹门厅.jpg
QQ:390166960   电话:0559-2354788  2354798 2354088(FA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2

主题

3692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http://www.hskaj.com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866
 楼主| 发表于 2006-8-7 20: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乐善堂又称“耄耋厅”,二进三间砖木结构厅堂建筑。建于明中叶,是汪氏宗族的一支祠,旧时,供老人娱乐和议事的场所。
  该厅一式平房建筑,抬梁式木构架,采用彻明造做法,青砖小青瓦,瓦下铺望砖,徽派马头墙,厅内木构架用材宏大,梭柱、月梁,断面大,柱础复盆状.明间缝采用减柱造,金柱与金柱之间置五架梁,以扩大厅堂空间。瓜柱下有莲瓣形平盘斗。檐柱与金柱之间用月梁,梁上设驼峰,上置栌斗,瓜柱承单步梁,梁外端雕饰云纹。大方砖铺地。小厅水池。
  乐善堂既有厅堂建筑的庄严感,又具有家族融和聚会所要求的亲切感,是明代厅堂的一个典型范例。

徽州区潜口民宅 乐善堂

徽州区潜口民宅  乐善堂
乐善堂0.jpg
QQ:390166960   电话:0559-2354788  2354798 2354088(FA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2

主题

3692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http://www.hskaj.com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866
 楼主| 发表于 2006-8-7 20: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始建于明弘治八年(1495),砖木结构厅堂,三间两进,是江南现存明代遗构中最早的建筑之一,系明永乐初进士,吏科给事中汪善的五位孙子为祭祖所建之家祠。祠堂碑记有云:“此非汪氏通族之祠也,一家之祠也”。享堂中悬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祖敕谕匾额一方,上书:“……特命尔归荣故乡,以成德业,副朕所期……”。告诫汪善勿骄勿怠,以候旨命返转重用之意,可作为该宅建造历史之证明。
  该建筑木构架用材宏大,梭柱、月粱、荷花墩、叉手、单步梁和斗拱都有精美的雕刻。枫拱的使用,早在唐代,宋元沿用,都素无雕碾。司谏第枫拱宛如流云飞卷,显示出明一代营造风尚。上昂铺作,在江南明代大木作中极为罕见,宋代建筑的节奏和韵律清晰在目,是研究宋、元以后斗拱演化的珍贵实物。
  该祠后进保存较为完整,前进木构架在“文革”中被拆除,墙体和柱础尚存;天井水池栏杆和拱桥也被拆掉,池底和池壁尚存。上述两部分为拆迁中经反复调查访问。并发掘考证后而复原。

徽州区潜口民宅 司谏第

徽州区潜口民宅  司谏第
司谏第0.jpg
司谏第.jpg
司谏第2.jpg
QQ:390166960   电话:0559-2354788  2354798 2354088(FA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2

主题

3692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http://www.hskaj.com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866
 楼主| 发表于 2006-8-7 20: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徽州区潜口金紫祠旅游开发项目招商


      金紫祠系汪氏宗祠,因仿北京故宫式样建造,故又称“金銮殿”,于宋隆兴二年(公元1164年)赐建,明正德九年(公元1515年)始建于现址,明嘉靖壬辰年(公元1532年)至乙未年(公元1535年)扩建,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大修,1931年小修。从始建起算,距今已近500年。它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村南首,明、清民宅博物馆旁,“合-铜-黄”高速潜口村下口上侧,距周边众多旅游景区景点很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结构布局上,金紫祠为“前祠后庙”组合,极为少见;建筑风格上,又将皇家宫殿建筑风格与徽派建筑艺术巧妙融合,构思独特,布局巧妙,从而形成独特的建筑群体,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学术和旅游价值。该祠座北朝南,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从祠堂最前面的牌坊至最后一进汪公庙纵深达210米,且整个建筑群以子午线为中轴对称分列,由外向内依次为牌坊、三源桥、棂门、戟门、阀门、钟鼓楼、石板甬道、露台、大堂、驰道、寝殿、汪公庙,且地势逐渐抬高,沿中轴线内外贯通,气势宏大,巍伟壮观。
      金紫祠正前方为一座牌坊,有红石护栏防护(现已毁),牌坊的龙凤板上刻有“宋敕建”三字,额枋正中刻“金紫祠”三个大字,该坊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牌坊用坚硬的茶园石建成,至今保存较完好。
      自南向北依次为:由牌坊而入,有一水池,占地两亩,两侧分别为一侧立的小牌坊,三源桥横跨池上;过了三源桥,便是棂门,栅栏林立。目前棂门之屋面已被拆除,木栅被改作砖墙,但基础未改动,尚存六根石柱;再往内为戟门,戟门边上有石狮一对,现保存在歙县碑园内,戟门两边为八字墙,八字墙为水磨砖清水墙,四周有砖雕图案;进而为阀门,目前戟门和阀门尚存,阀门之里两旁各立碑亭一座。两座碑亭的梁架、屋面,因年久失修,严重腐残,建国后改为两面落水的简易屋面,梁架和墙体未改动。
     碑亭内各立石碑一块。左边为“金紫祠碑”,皇明万历丙申(1596)仲春吉旦立(由邑人许国撰文);右边为“潜川汪氏金紫祠碑”,皇明万历辛丑(1601)孟冬吉旦立(由宗人汪应蛟撰文)。两方石碑均为黟县青石质地,由碑额、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通高分别为3.66米和3.64米,宽分别为1米和0.98米,厚分别为0.185米和0.175米。碑额篆刻,碑文为楷书,主要记载潜川汪氏家族的历史及金紫祠始建、维修经过,碑座为贔屃,长2.15米。两座石碑保存都较完好。
      过碑亭即为钟鼓楼,左钟右鼓,实物已毁。 钟鼓楼之后,为一大庭院,庭院正中,前为石板甬道,后为露台,甬道两边各有两个对称的树池,庭院两旁为回荣。左边回荣内靠墙立着一方“重修金紫祠记碑”,现保存较完好。
      露台往后为大堂,大堂之前两旁各有一个天井,大堂规模宏大,文革中被拆除改建为粮库。大堂东边院墙开一侧门,通往街道。
     大堂之后,正中为驰道,驰道两边各有一个树池,原为左榴右柏,两旁为回廊。回廊西边院墙开一侧门,通往厨房。
     驰道往后为寝殿,寝殿地平较驰道高出1.83米。寝殿面宽11开间,前檐12根檐柱均为石柱,正脊分成两档,中间的五间比两边的六间高1米左右,正脊用如意砖和万字砖筑成三层花脊,脊端起翘,装有脊吻,高高耸起,气势恢宏。后檐金柱与檐柱之间为石砌神龛,供奉神位和牌位。目前寝殿保存较完好。
     寝殿前,左边院墙又开一侧门,通往最后面的汪公庙。汪公庙是为奉祀潜川汪氏始祖越国公汪华而建。汪公庙面东背西,殿宇尚存。
     金紫祠几经沧桑,现尚存古建筑有:四柱牌坊、棂门、戟门、阀门、碑亭2座、寝殿及部分边房、甬道等。
     为保护、修复文物,金紫祠业已申报并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整个保护过程中,徽州区粮食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拟定了详细的整修、保护和开发方案,并已投资12.5万元,完成资料收集、宣传、模型制作、征地、牌坊出新等工作。待落实的工作有:进行大门、道路、水池、三源桥、牌坊、棂门、戟门、碑亭、钟鼓楼、大堂、寝殿、汪公庙整修恢复,搬迁民房、粮站宿舍、办公楼、仓库等;进行装帧,完善接待、配套设施,并正式对外开放等,初步估算需投资1000余万元。金紫祠的成功修复开发,将形成“两馆(明代民宅博物馆和清代民宅博物馆)、两祠(金紫祠和罗东舒祠)、两景区(呈坎古村落景区和唐模景区)”黄金旅游精品组合,对游客极具吸引力,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合作方式:合资开发、独资开发。
联系方式: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粮食局
联系人员:洪亚坤、柯五胜
联系电话:0559-3583388或3583182
电子信箱:hzqlsj@sina.com.cn
QQ:390166960   电话:0559-2354788  2354798 2354088(FA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2

主题

3692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http://www.hskaj.com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866
 楼主| 发表于 2006-8-7 20: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共皖浙赣省委驻地旧址
  

在休宁县汪村镇石屋坑村。该房靠山,为三层砖瓦楼房。

1936年4月,中共皖浙赣省委成立后,常驻石屋坑,省委书记关英及刘毓标等省委领导人即在此房居住和研究工作。关英等住二楼,三楼为省委小印刷厂。

1998年5月,中共皖浙赣省委驻地旧址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QQ:390166960   电话:0559-2354788  2354798 2354088(FA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5801

帖子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3129

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06-8-7 2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故园徽州本家,辛苦了!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4

主题

2038

帖子

4万

积分

新手上路

我给自己取字慈言,号白石山人。

积分
42615

贡献奖

QQ
发表于 2006-8-7 21: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s: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2

主题

3692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http://www.hskaj.com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866
 楼主| 发表于 2006-8-14 11: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模:全村同在画中居

█ 殷平 【2006年08月14日】  
唐模村,至今仍保留了和谐、古老的感觉,被誉为“全村同在画中居”。由于保存完好,唐模村堪称为一座园林式古建筑博物馆。
唐模村,现属黄山市徽州区,由唐朝越国公汪华的太曾祖父所创建,后经几代人的辛苦劳动,先后建立了中汪街、六家园、太子塘等建筑物,逐步形成了一个聚族而居的村落。唐模,即按盛唐时的模式、风范
、标准建立的意思(一说是按汪家盛时的标准)。唐模村庄的形成、命名,是古代的徽州人重视风水与忠君思想结合的产物,深深地烙上了历史文化的印记。

如今的唐模村保存着较完好的青石板路,一条小溪穿村而过,溪上有一座清代建造的高阳桥。过桥即见小溪南面的古银杏林。银杏林前有太子塘,塘右侧有太子庙。紧依太子庙是一座典型的古徽建筑“状元府”。过高阳桥沿小溪北面而下,有尼姑庵和许氏大祠堂。再往前便可见到闻名中外的唐模小西湖。越过小西湖,即见全国罕见的“同胞翰林”碑坊。

走在唐模的街道上,如果不看到身穿现代服装的游人或居民,就如同穿越历史时空进入了明清时代。

本报记者 殷平
QQ:390166960   电话:0559-2354788  2354798 2354088(FA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