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8806|回复: 1

[怀宁分馆] 清朝反对跪拜的怀宁人-----汪德钺

[复制链接]

33

主题

220

帖子

6837

积分

纪念会员

积分
6837
发表于 2011-8-19 13: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清朝反对跪拜的怀宁人——汪德钺
  “三跪九叩”是清朝定的礼仪。双膝跪地下三次,磕九个头,以为最敬重,可也太麻烦了,且耽误时间。《清会典》:“大朝,王公百官行三跪九叩礼,其他朝仪亦如之。”行跪礼之后还想不到坐,陈奏或听旨都得站着。清朝之前,大臣见皇上,或小官见大官是不用下跪的,作揖就行了,两手抱拳高抬,身体略弯,两脚并放,以示敬意。行礼之后,还可以坐下来说话,如《明史·礼志》载:“凡百官于御前侍坐,有官奏事,必起立。奏毕,复坐。”
满人入主中国后,“惟恐汉人之不尊之”,于是进行礼制改革,规定大臣除自称奴才外,还得行三跪九叩礼。当时有个怀宁进士汪德钺说了“不”,但毕竟声音太小,无法阻挡清廷强势。1860年欧美列强驻京公使觐见中国皇上与官员时坚决不行跪拜礼,改为“三进三鞠躬”,统治者和维护封建礼制者感到有损“天朝”体面,可已无可奈何,人家坚船利炮,反而要向他们俯首屈膝。但是,对于本国内廷,大臣觐见皇上仍旧行三跪九叩礼,直到满清灭亡。
汪德钺(1748~1808),字锐斋,嘉庆元年丙辰科(1796年)进士,主考官是纪晓岚,遂成为纪氏门生(科举时代及第者对主考官自称为门生)。在纪晓岚所取士中,汪德钺最受赏识,纪晓岚有诗称:“会我典春闱,爱尔雄文陈。竟从万马中,得此千里骏。”纪晓岚夸奖汪德钺,或许有偏爱成分,但乾隆末年推行“跪礼”时汪德钺提出异议,确实卓异非凡。清初沿袭明朝礼仪,各部各司郎中、员外郎、主事及主事以下七品小京官在向中央各部长官如尚书、侍郎等汇报请示工作时只是作长揖,可到了乾隆末年,改为屈膝行半跪礼。汪德钺很讨厌下跪,跪一次尊严就受到伤害一次,读书人一次次下跪,丢掉的是阳刚之气,多半变成奴性十足的人,儒家倡导的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汪德钺佩服文天祥不下跪的精神。文天祥被解到大都,忽必烈要他下跪,他说“南揖北跪”,跪是胡人的风俗,“南人”是作揖的。因书生意气的激荡、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及本有的人格心理祈求,汪德钺上书力陈跪礼、尤其是下属向上司跪拜之礼对人心及人性会起负面作用,它关系着士大夫的廉耻、气节,甚而关系着社稷是否巩固。人与人虽然地位不平等,职位有高下,但人格是平等的、独立的,君子不会谋富贵而辱没人格,也不会为了求功名而辱没人格,所以至少司官(部门小官)见堂官(部级大官)不能下跪。他说:“夫拜跪,细事耳,而所关甚巨。自古宗社之巩固,由士大夫之有气节,气节之能植,由士大夫之识廉耻。”(《上大宗伯纪晓岚师书》)
汪德钺的建言对纪晓岚触动很大,清初以来,儒生的独立人格可谓消失殆尽,很多人不是成为嬉皮笑脸的弄臣,就是低三下四的庸臣,哪个还敢立着身子直言进谏呢?纪晓岚有一次吸烟袋,正好乾隆召见,他情急之下还没将烟掐灭就塞到袖筒里,一会儿着了起来,他不敢说,竟“呜呜”地哭。乾隆诧异地问他哭什么,他说自己该死,身上“走水了”。乾隆大发慈悲,恩准纪晓岚灭火。唉,一位大臣在皇上面前竟装小孩哭以求免罪,有何尊严可言?纪晓岚认同汪德钺的建议,嘉许他说得好,于是上书皇上,得以批准改属吏见长官半跪复为长揖。
汪德钺的学术造诣颇高,经学成就斐然,他的著作极有特点,以独特的“偶记”的方式诠释经典,如《周官偶记》、《论语大学偶记》、《毛诗偶记》、《七经偶记》、《周易偶记》、《春秋偶记》等等,不胜枚举。他对《周易》多有独到阐发,纪晓岚特意写诗《题汪锐斋蕉窗读易图》以示赞赏。汪留下了不少被后世易学家所频频引用的箴言,如“履者,礼也。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是以有动作威仪之则,能者养之以福,不能者败以取祸,故曰视履考祥。”“大过,过涉灭顶,木在泽下,盖舟沉于水之象,而中孚,利涉大川,木在泽上也。”嘉庆八年(1803年),山东巡抚铁保疏请立肥城丘氏为左丘明之后,增设左丘明世袭五经博士。当时,学术界大多人赞同,但汪德钺力排众议,认为《左传精舍志》价值相当有限,尤其卷五《姓谱》属妄托编造出来的,根本不足以用作推考距其两千多年的左丘明的可靠证据。他得到了纪晓岚、段玉裁等人的支持。一番争议后,学界接受了汪德钺的考证结论。后来,大学者俞正燮(安徽黟县人)也认为“《左传精舍志》所言,则无一不伪”,“所谓无是非者也”。(《癸巳类稿》)
也是嘉庆八年,纪晓岚八十寿辰。六月十五日这一天,从早晨到傍晚,到纪府祝寿的人络绎不绝。作为门生和下属,礼部员外郎汪德钺自然参加了纪公的寿宴。礼部的官员为纪晓岚制位为祝,祝文中称赞他:“六艺起家,八文华国,集成一品,光辅两朝。以著作酬特达之知,以道德迓方来之福。”一会儿这个人献诗,一会儿那个人献词,无不盛赞纪晓岚宏览富学,博古通今,集学术之大成,成一代之宗师。汪德钺献的是寿序,就如他反对跪礼、驳斥伪书一样,他的祝寿序有思想,有见地,与众不同。他认为“致寿之道有四:俭则寿,《老子》‘知足之足则常足’是也;勤则寿,周公‘无逸’之训也;静则寿,孔子‘乐山’之旨也;慈则寿,《小雅》‘乐只君子,民之父母,即继以遐不黄耆’是也。四者之中,慈最要。天地之大德,曰生与天地合德者,天必保佑爱惜之,俾享遐龄,岂有他哉!亦使之长代被生物云尔。”
接下来,他将纪晓岚俭、勤、静、慈的表现一一举出事例,令人信服,没有阿谀奉承之嫌。他还对纪晓岚的著作,包括日常笔记(后结集为《阅微草堂笔记》)给予很高评价,他说:“平生讲学,不空持心性之谈,人以为异于宋儒,不知其牖民于善,坊民于淫,拳拳救世之心,实导源洙泗。即偶为笔记也,以为中人以下,不中可与庄语,于是以卮言之出,代木铎之声。乍视之,若言奇言怪;细核之,无非富惩劝以发人深省者。……且吾师文章著述,足以传世,即山陬海、儿童走卒皆知之。”(《四一居士文抄·纪晓岚八十序》)
汪德钺的寿序,避免了泛泛的溢美之词,将纪晓岚的德性和学养,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出来,可谓上乘之作。他尊敬老师和上司,但心里没有跪伏。下属不等于奴才。这何尝不是他在充满恭维的寿宴上敲响的“木铎之声”?他推崇“不乐与名流相争逐”的人格尊严,“褒秋毫之善,贬纤芥之恶”的为官责任,“记人之善,忘人之过”的为人品质,“拯人心沉溺者”的知识分子理想追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3599

帖子

11万

积分

纪念会员

不管成功与否,曾参与了,就不至

积分
113034
发表于 2011-8-19 19: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令人感慨!然而,以令人无言!!··························
             人生哲理、处世经典,古今一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