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13519|回复: 11

德兴(藻公)的后代!今搬到乐平市高家镇庄泉村

[复制链接]

2

主题

8

帖子

268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68
QQ
发表于 2011-4-21 22: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今天听我爸爸讲:我们这个村的人都是藻公的后代!祠堂里有(祖谱记载)祠堂里还供奉着藻公的藻公雕像!村里年年供奉的!藻公在德兴留下几百亩田地给他的后代!德兴是没有他的后代的!因为他们都搬了!那时雇了一个人年年守着藻工的坟墓!他的后代每年都去收租!(祖谱记载)在解放之前一直都是我们村去派人去收租的!后来解放了.田地都分了!就没去收了!去年我们村派了人去藻公的坟墓.扫墓!我们村离德兴不远!在乐平市高家镇庄泉村!五六百户都是澡公的嫡孙!我想联系一下藻公其他的后代!然后一起去祖先那拜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656

帖子

3万

积分

光明使者

婺源还珠里,桐城石马岭

积分
38325
QQ
发表于 2011-4-21 23:35: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情况是有的,我们村子有座山叫许家山,许家的人都搬走了,有十几亩田地给守墓人种,租金收的很少。解放后,许家的人就很少来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5738

帖子

13万

积分

新手上路

九华汪长富 佛国汪谱迷

积分
131271

贡献奖

发表于 2011-4-22 10: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藻公墓应在浙江宜兴那边啊,怎么在江西乐平也有藻公墓?    请问:楼主的宗族是藻公下哪一房的?请贴宗谱资料上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8

帖子

268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68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4-22 22: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藻公是德兴的呀!德兴现在都还有他的雕像呢!我没说在乐平!应该是在德兴吧!去年我村里都派人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8

帖子

268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68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4-22 22: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祖谱不会轻易拿出来看的!我爸爸都只看过一两次 我是看不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1761

帖子

5万

积分

天使

天下汪氏一家亲

积分
53899
QQ
发表于 2011-4-22 22:3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4楼(汪东方) 的帖子

你把情况反应给保管祖谱的本家!情况属实,本家们会理解的!让澡公后裔们明白是怎么一回事!长富本家对宗谱资料的研究有一定的造诣!
汪明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983

帖子

1万

积分

认证会员

找宗亲,汪金寿,字文枢,光绪12年

Rank: 6Rank: 6

积分
18720
QQ
发表于 2011-4-23 06: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会不会是[氵,艹,三个田,]字我打不出耒,与罗字同音,容易读错和写错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656

帖子

3万

积分

光明使者

婺源还珠里,桐城石马岭

积分
38325
QQ
发表于 2011-4-23 08: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汪藻逝世九百余年后,汪藻及其家族在德兴的遗迹仍依衡可辨。除历代志书收录的若干诗文外,近 20年来市考古部门在德兴地区发现的与汪藻相关的数通碑刻颇有研究价值。一是汪灌为其父汪谷所作墓志铭。旧志载,汪谷系皇祐年间( 1049— 1054年)进士,授官知县。墓志铭文载汪谷先后娶陈氏姐妹为妻,生六子,藻排行第四。同墓出于汪谷继妻陈氏墓志一方。二是《霜露堂记》碑。碑文云,霜露堂为宋龙图阁直学士汪藻建,址在今海口镇杜村墩上村,藻之元配殁,葬于此,建霜露堂并置田 50亩以供世代祭祀。碑附后记:元初,藻之族孙尚书汪泽民重建霜露堂。据《中国人名大辞典》称,汪泽民系延祐进士,历任郡推官,所至人服共明。后以礼部尚书致仕,元军南下,汪泽民退居宣州,及城陷,不屈死,谥文节。明嘉靖二十二年( 1543年)再次重建。今存《霜露堂记》碑即为明代重建时立。碑长 186厘米,宽 81厘米,由赐进士第嘉义大夫户部右侍郎巡抚江西等都御史事东峰汪元锡书。据当地年长者称,晚至民国年间,尚有寓居他乡的汪氏族人返乡祭祀。今霜露堂仅存遗迹。近年出土的尚有汪藻撰文的墓志碑刻二通。一为“宋故通直郎致仕童(鸿)”墓志石碑,铭文典雅简重,温醇中实,识者称具大家风范。另一通为宋代德兴籍炼铜家张潜之孙,龙图公张根墓志铭碑。碑文涉及众多名人及相关史实,对研究宋代德兴地方史和汪藻本人均有独特价值。上述碑刻,除《霜露堂记》碑藏于海口镇政府外,均由上饶市博物馆珍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656

帖子

3万

积分

光明使者

婺源还珠里,桐城石马岭

积分
38325
QQ
发表于 2011-4-23 08:3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汪东方) 的帖子

你看地址是不是海口镇杜村墩上村,如果是这个地址。该墓是藻公的元配夫人的墓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656

帖子

3万

积分

光明使者

婺源还珠里,桐城石马岭

积分
38325
QQ
发表于 2011-4-23 08: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浮溪集》看宋朝衰亡的根源 (2009-08-15 20:26:02)转载标签: 浮溪集花石纲陛下诸将金兵两浙文化 分类: 长兴文史  
北宋王朝于公元960年建立,结束了唐末五代军阀长期混战的局面,其重文抑武、守内虚外的国策,使社会迅速安定下来,百姓生存条件得到改善,经济渐渐复苏。但一百多年的和平发展环境并没有强盛北宋的国力。1127年,在金国的进攻中,北宋政权被摧毁,宋徽宗与宋钦宗父子同被金兵掳走。金兵乘势掠走的还有黄金三十六万两,白银七百十四万两,后妃、太子、宗室成员数千人,以及各种珍宝、图书、文物等。

一个千年文明古国,经过一百多年的和平发展,拥有这么多文治武略人才,为什么在一个落后民族的进攻下会顷刻瓦解?赵构逃到南方,建立了南宋政权,尽管众多的仁人志士誓死收复故土,为什么政治、军事手段一直苍白无力,最终以华夏政权整体灭亡而告终?

原来,宋朝立国之后,国内贫富分化严重,阶级差距拉大,国家政权已逐步走到了广大百姓的对立面,社会创造的财富总量虽然增多,但都落入少数人手中,大多数人反而越来越贫困,在各种强势集团的盘剥下,底层百姓的生存条件日益恶化。正是贵族们纸醉金迷、莺歌燕舞的奢侈享乐,激起了农民此起彼伏、一呼百应的造反行动。

一部《水浒传》,就折射了北宋社会的真实面目:皇帝为了享乐,地方官竭力搜刮民财、巧取豪夺,到处都是“花石纲”、“生辰纲”之类名目,把老百姓折腾得无以为生。据《南烬纪闻》描述,徽、钦二帝被掳掠北上,受尽屈辱,一位监押的汉人士兵反而帮助金兵,对这两个倒霉皇帝毫不同情,因他的父兄当年即死于繁重的“花石纲”赋役。

汪藻《浮溪集》让我们看到了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广大百姓和下层官吏生存艰难:“南亩之民,寒耕暑耘,黧面涂足,终岁劳苦,而不厌糟糠者,陛下不得而见也。胥吏坐门,朝暮不得休息,愁叹之声,日与死比者,陛下不得而闻也。鬻妻卖子,至无地可容其身者,陛下不得而知也。”

——政权机构和军阀集团横征暴敛,挥霍无度,使百姓不堪重负,汪藻因而建议削减财政支出:“惟有痛加裁损,庶几乎其可耳!外之可以裁损者,军中之冒请;内之可以裁损者,禁中之泛取。……人主用财,要须有名,使有司预闻,用而无名,是取民膏血,掷而弃之沟中耳。”

——各军事集团拥兵自重、鱼肉百姓:“洎杜充力战于前,世忠、王燮卒不为用,刘光世亦偃然坐视,不出一兵,方与韩梠朝夕饮宴,敌至数十里间不知。呜呼,诸将已负国家,罪恶如此。……张俊方且以万人杀数十人之功,冒朝廷不赀之赏,自明(明州)引军至温,道路鸡犬为之一空,居民闻来奔逃山谷,数百里间,寂无人烟。王燮自信州入闽,所过州县,邀索动以千计,公然移文曰:‘无使枉害生灵!’其志果安在哉?”

——王师与贼寇在摧残百姓方面,如同一丘之貉,并无两样:“今诸将闻敌人之来,则望风遁逃,反汲汲内向攻残以为民害。车驾(指宋高宗的扈从人马)所过一路,则一路罹其灾;所过一州一县,则一州一县罹其灾,今江淮两浙已如此矣,万一幸湖湘、幸蜀,则敌人侵其前,而无人以拒,官军残其后,而无法以绳,是复为江淮两浙无疑矣。”

——武装力量腐朽不堪:“陛下诸将,爵禄已极,家赀已盈,习成骄悍,无复斗志,一方有警,辄狐疑相视,无一人奋然为国请行者,或敦迫不得已而行,则邀格外之赏,肆无名之求,上不恤国,下不恤民,使朝廷为之黾勉曲从,不啻如奉骄子。”

至于武装力量何以会腐朽不堪,根本原因还在于宋朝上层贵族的贪得无厌,惘然不顾百姓生计,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文臣武将纷纷逐利自肥,宋江、杨幺等与朝廷公然为敌,市民百姓与官府暗中寻仇。既然百姓大众不爱大宋帝国,金兵怎能不势如破竹?

所以,汪藻尽管感慨,总无法挽回宋朝颓运:“臣尝稽之载籍,虽至微弱之邦,至衰闇之主,敌人临境,犹能使其国人勉强一战。未闻以堂堂中国之大,州县所存者大半,陛下英明之资,励精求治,无失德于天下,而敌骑长驱,去巢穴万有余里,如入无人之境。至山东则破山东,至淮南则破淮南,至浙江则破浙江。嬉笑而来,饱满而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