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1:海内外的听众朋友你们好,我是尹莉。 主持人2:大家好,我是阿迪,欢迎来到新一期的“走进昆明”栏目,今天是2005年的一月九日,再过整整一个月,中国人就要迎来一年当中最盛大的节日——春节了。在中国,特别是在中国的民间,过春节有这样的一个习俗,就是在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己家的门上、窗户上贴上各种各样的剪纸,这种习俗就好像西方人在过圣诞节的时候要精心装扮自家的圣诞树一样。当然,这些贴在中国百姓家中的剪纸虽然内容各异,但是要表达的都是吉祥如意和祈福新年等含义。 青年剪影艺术家汪元
主持人1:在中国的广大农村中,剪纸通常是由女性来做。在过去,这可是每个女性所必须掌握的手工艺术,并且还被人们作为品评新娘的一个标准。 主持人2:剪纸算得上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了。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剪纸艺术在中国历久不衰,主要是由于它的爱好者,把中华民族优美的文化和民俗,利用刀与剪的技巧表现得多采多姿,逗人喜爱,流传越久越让人觉得珍贵。 汪元在为女士剪影
主持人1:不但中国人喜欢剪纸,连不少外国人也对剪纸这门中国的传统艺术钟爱有加。从公元七世纪开始,出自中国民间的剪纸经由“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中东和欧洲,至今,在很多国家的博物馆里仍藏有不少古老中国的剪纸珍品。 主持人2:剪纸看上去简单而质朴,但是只要你细细欣赏一番,你就能看到每一张剪纸作品当中都表达着中国百姓活脱脱的生活热情,可以说,每一张轻如薄翼剪纸都沉淀着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 主持人1:是这样的,如今剪纸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主持人2:今天我们“走进昆明”的主角是38岁的昆明人汪元先生,对汪元来说,剪纸是他的生活手段,也是他的艺术追求,他说,现在在全中国以剪影为职业的艺术家是屈指可数的。汪元最擅长的是剪影,剪影是剪纸艺术中的一个门类,是用剪刀在纸上剪出各种人物、风景的外轮廓线。汪元介绍说: 汪元:剪影要求一种准确、生动,要剪得像,非得要有扎实的美术基础。抓住人物的特征,形要准,剪出来要准确,要生动。像剪纸,想剪什么就剪什么,像从心起,它不要求很准确。 主持人1:与剪纸相比,剪影要求尽可能准确传神地刻画出主体的形象,这就要求剪影人要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高超的手上功夫,这也许就是汪元偏爱剪影的原因吧。这位靠自学起家的青年剪影艺术家如今是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的会员,同时也是云南省省会昆明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理事、云南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的会员。 主持人2:汪元喜欢参加各种比赛,他的作品“民族风情系列”获得了1999年中国剪纸博览会优秀奖、这套获奖作品如今已经被云南民族博物馆收藏;他根据云南当地的民间传说故事创作的《阿诗玛》赢得了2004年中国剪纸邀请赛的铜奖;汪元还得到了中国第4届民间剪纸博览会的山花奖等奖项。他还有不少作品收录在《中国现代剪影》这本记录中国顶尖民间剪纸艺人作品的书籍中。中国剪影艺术协会的会长仉凤皋评价汪元的剪影作品“准确、生动”;河南省的一位同行称赞汪元是“天下神剪、叹为观止”。一位报社记者曾送给汪元一幅对联:“一把剪刀一张纸,一分钟剪出活脱脱的你;一生追求一世情,一辈子显出沉甸甸的爱”……这些留言都记录在汪元的一本速写本中,汪元非常珍爱他的这本“艺术日记”。 主持人1:这本“艺术日记”记录着汪元与剪影的缘分。汪元从小喜欢画画,也喜欢雕塑,有一次,他和家人到昆明近郊的名胜风景区西山游玩,他看到一个上海的剪影师傅正忙着给人剪影,上海师傅剪得又快又好,汪元暗自惊叹:真像!汪元回忆说: 汪元:那时候旅游是很火爆的,当时到西山旅游的不单是本地人,外地人,外国人,非常多,他们剪影有时候忙起来是排队剪。 主持人2:汪元被剪影这种艺术吸引住了,剪影不仅和他自己喜爱的绘画有着天然的联系,而且在昆明这样的旅游城市中,喜爱剪影的朋友很多,把剪影当作职业是很有潜力的。出于这样的想法,汪元开始自学剪影。汪元回忆说: 汪元:开始学剪影的时候是先从身边的朋友剪、亲戚也剪,反复地剪。观察每个人的特征,他们的特征到底是什么,我应该怎么剪?从哪里下手,最后怎么完成……长期的积累,反复地剪。我剪到差不多能像的时候我就给游客剪,老人、小孩、妇女……反复地剪,一天可以剪几十个,后来才积累到可以在很短的时间把他们剪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