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汪斌雕刻《清明上河图》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3日 00:03 浙江日报 创作巨幅泡沫塑料画《清明上河图》的,是台州路桥君豪大酒店厨师、安徽籍民工汪斌。这位25岁的小伙子,只有初中文化程度,靠勤奋好学和坚强毅力,利用打工业余时间,创造出艺术的奇迹。 京城学艺萌生创新念头 汪斌出生于安徽省舒城县偏僻农村,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庄稼人。他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做过木工、捕过鱼,当过兵。他入伍前在当地职业技术学校学过厨师,新兵集训一结束就被分配到团部招待所。两年军旅生活,他利用业余时间练就了果蔬雕刻的好手艺。2004年初,他从部队退伍,来到台州市路桥区,先后在几家酒店当厨师。 “我不能满足单调的打工生活,就利用节假日到各地拜访名师。”2004年夏天,汪斌带着2000元积蓄,到北京寻访京城的名厨,当他参观了赵春园和赵惠园果蔬雕刻展后,为赵氏兄弟的创新精神所感动,在回程的车上,汪斌酝酿做一件别人想不到的事,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要用泡沫塑料雕刻大型《清明上河图》,让这幅作品为我们打工者增辉。”当他把自己的这一想法告诉一位老乡时,这位好朋友伸手摸着汪斌的头说:“你是不是头脑发热了。”小汪递给朋友的《清明上河图》是印在历史教科书上的,可当他到新华书店看到完整的《清明上河图》长卷,顿时惊呆了,原来自己递给老乡看的是《清河上河图》一小部分。于是,他花30元买下长卷,回去仔细研究,对先人高超的技艺赞叹不已,这越发增加了他用泡沫塑料雕刻一幅大型《清明上河图》的决心。 一间陋室施展才华 3月25日,记者去参观汪斌的创作室。穿过一条条小巷,到了城外的山脚,走进公墓的管理房。汪斌打开西边一间小屋说:“这就是我住的地方,也是我雕刻《清明上河图》的工作室。” “真的难以想像,这么宏大的作品就在这里雕刻。”记者惊讶地说。“是的。”汪斌指着靠壁的三尺床说:“这床既供我休息又是雕刻工作台。”《清明上河图》分16块,每块长、宽各2米,厚20厘米。这间屋长5米,宽近4米,一边用作仓库,另一端当工场。 “这间房的门比一般房子的门要高,就这一特殊性帮了我大忙,材料刚好运进来。房子是朋友帮忙才租到的。”汪斌月工资只有1000多元,城内房租贵,找不到面积大些的空房。开始,他在城北郊区租了一间废弃的厂房。“每天,我凌晨5点多起床雕刻,8点半去酒店上班;中午12点半回来雕刻,下午4点又去酒店上班;晚上8点多下班,继续雕刻。住处和上班的地方相距4公里,骑自行车一天来来往往,花在路上近2个钟头。没有多久,主人把这厂房租给别人办厂,我只好另找地方。” 现在这间房子虽小,但汪斌终于有了安心创作之地。他吃睡和雕刻都在这小房间里。夏天又热又闷,蚊子嗡嗡叫,汪斌靠一台旧电扇,聚精会神地工作;冬天寒冷,汪斌擦擦冻僵的手继续干,饿了喝瓶矿泉水,吃点饼干充饥。原计划3年完成这幅作品。随着工艺的熟练,汪斌雕刻的速度越来越快。汪斌的工作后来得到老乡的支持:“他们下班后帮我抬料,擦砂纸,我只负责雕刻,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雕刻工程2004年底动工,2005年12月完工,只用了13个月。 为了使这幅作品成为艺术精品,汪斌到椒江区洪家工业区找了一家泡沫厂,定做高密度的泡沫,价格比普通泡沫贵一倍以上。离家出来打工时,汪斌只带了700元钱,创作《清明上河图》购买原料和工具,他先后投入2万元。他把所有积蓄全部投到创作《清明上河图》上。 梦想成真喜上心头 “我终于成功了。”世上第一幅用泡沫塑料雕刻的大型《清明上河图》在台州亮相,引起强烈反响。 汪斌所在的君豪大酒店老板看中这一作品,挂出“热烈祝贺世界经典长幅画卷《清明上河图》大型泡沫艺术雕刻隆重展出”的大红横幅,并同时推出传统美食节,赢得酒店客朋满坐,生意兴隆。 台州市旅游烹饪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项志友得知后,把这幅珍贵的艺术品运到学校展出,让同学们临摹,成为学校技艺训练的好教材。 “我出来打工,不单单为温饱而奔波,我成功地推出了泡沫这门新艺术。我实现了我的理想,这是金钱无法代替的。遗憾的是,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需万元经费,至今我还没有经济实力,等我挣足钱再申报。”汪斌既自信又感到遗憾。 汪斌的名字随《清明上河图》而远扬,在台州路桥区和邻近县市区,人们举办婚宴、节假日庆典、政府和厂家举行大型活动,都请他用价廉的泡沫雕塑这一高雅的艺术品来美化喜庆,泡沫雕刻成了台州的新兴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