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兄长:汪大纲
汪大绶
我的兄长汪大纲1952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大学工作,是一位勤奋、严谨、谦和的资深教授。他是我们九兄弟中的老大,是“领头雁”,是我们为人处事的表率。 兄长1930年闰6月15日出生于日本东京。当时父亲就读于东京工业大学,母亲在那里陪读。早年在日本留学时参加同盟会的祖父,为长孙取名为大纲。这是因为出生地是东京大冈山。还有一层含义是,取孙中山先生“建国大纲”之意。本来按乐平儒林汪氏辈分派字,我们兄弟应是“家”字辈。从兄长开始,我们名字中前一个字改用“大”字,后一个字都用绞丝旁,并产生了连锁反映,家族中很多同辈兄弟的名字也效仿着用一个“大”字。 兄长年长我五岁。我从小同兄长一起,随着父亲工作的调动,由江苏南京到江西萍乡,再回到江西乐平老家。兄长天资聪慧,读书刻苦,善交好友,喜爱文体活动。他是乐平中学第一届高中学生,是校篮球队队员、排球队队长,主持出版《雏鹊周报》,借以联络感情,培养写作能力,还不时在乐平县的《长江报》上发表文章。他经常带我去家乡的乐安河游泳,或横渡,或在竹排下潜游,其乐融融。他爱唱京戏,会拉京胡,还手把手地教我拉。他1948年高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记得有一天在家里订阅的《前线日报》上见到兄长被录取的消息时,全家欢喜若狂,父母亲特意在家里设宴请客,以示庆祝。所有这些,都给年幼的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我跟兄长学会拉京胡后,一通百通,随后学会了识简谱,吹笛子,弹风琴,成为学校的文艺骨干,参加了学校的文工团。以至此后几十年都同文艺结下了不解之缘。 兄长从教40余年,治学严谨,业绩显著。他1952年北京大学机械系毕业后,分配到清华大学任教。1957年调至南京林业大学(原南京林学院)工作,1987年晋升教授,先后担任系主任、教务处长、副校长和校党委常委,当选为江苏高教学会副会长、中国林业教育学会副理事长。编写过《热工学》《能源概论》《热工专业英语》等教材,出版了《国外林业教育》《世界林业发展概论》《中国林业科技进展》等著作。多次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泰国和菲律宾等国家参加学术活动,其中包括1986年6月至7月,作为中国林业代表团成员,赴墨西哥城参加第九届世界林业大会,并代表中国代表团用英语在会上发言,受到与会者赞誉。 兄长对我们大家庭极尽长子责任,对胞弟关爱有加。我1951年参军后不久即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兄长常给我写信勉励。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我回国后穿志愿军服装拍了一张照片,兄长特意为我放大了一张留作纪念。1954年以后,我们兄弟中同时有三人上大学,四人上中小学,只靠父亲工资供上学很困难,便采取了大的带小的、一个带一个的办法,由已经大学毕业和参加工作的子女分担学费和生活费。其中兄长当时月工资只有60多元,却长期分担两位弟弟上大学的费用,直到完成学业。几十年来,由于年龄接近,兄长同我共同语言多,彼此联系密切,常有书信、电话、电子邮件往来,一有机会便安排相聚。对于我们大家庭的一些大事,兄长常与我商量,随时与姐姐及弟弟们通气,然后共同去办。1974年春节,我们姐弟十人第一次从全国各地会聚郑州,探望古稀之年的父母亲。1997年春节,我们十姐弟又从全国各地和大洋彼岸会聚北京,共叙手足情,缅怀父母亲的功德。1996年10月,兄长与我为在江西乐平市召开的“洪皓马端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十七届年会”撰写了介绍父亲业绩的论文《汪王番与陶瓷》,被多家报刊采用。2000年8月,按照全家的决定,兄长与我主编出版了再现双亲不平凡的一生的纪念集《陶瓷生涯》,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兄长对孩子的教育培养倾注心血,硕果累累。他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自信心和自觉性,引导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功夫不负有心人。兄长的两个女儿在南京都在一流的小学、中学和大学就读,学习成绩出类拔萃。继而赴美留学,双双获得了名牌大学博士学位,目前都在美国大公司担任高级工程师。兄长的两个女婿也同样是博士,同样是美国大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可谓“博士之家”。 兄长1994年退休后,“心系国家大事,关注世界风云,寄情琴棋书画,怡然绿水青山,颐养健康天年,品味多彩人生”。鉴于女儿、女婿、外孙、外孙女都已在美国定居,兄嫂频繁飞越太平洋,常常是在国内住半年,在美国住半年,尽享天伦之乐。2003年2月大嫂七十寿辰时,我曾题诗致贺:“业立南林园,功成博士家。古稀频越洋,天伦乐无涯。”这首诗同时也是赠给兄长的,以表达我由衷的敬意。 (2004年5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