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5589|回复: 0

风雅大陈 --黄荆子

[复制链接]

163

主题

634

帖子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环山园  我的精神家园

积分
13672
发表于 2010-5-14 21: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汪邃旧居(汪存仁屋)

    汪邃旧居是典型的徽派古建筑,建于清道光(1821—1851)初年,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此居的小飞梁与造型独特的卷蓬滴水天井最见特色。
    汪邃旧居系“燧太公”汪燧所造。其父时为衢州大布商,他自己开当铺发家。年老回大陈居住,专门请徽州的风水先生勘地、设计,前后费时三年始建成,足见其规模之阔大、营造之精细。
    屋内各种雕刻精细,内容丰富,虽经百年风雨仍可见其风采。建筑用材也极讲究,天井石板取太湖石,门墙石料由绍兴上虞运来,地砖为赵家窑特制,虽年久稍有破损,但整栋仍保存完好。大门西侧立有石拄及上马石,古朴端方;小门处置一小型避邪狮石雕,可惜其头部在日本侵华进入大陈时遭到毁坏,难见狮威。

    汪汉滔祖居

    汪汉滔(1891-1963),大陈主要人物之一,字纪南,清禀生仲鸿公之幼子,幼年失怙。得益于大陈萃文会的资助,受到良好的学校教育,后入上海神州法政大学学习并加入同盟会。毕业后历任衢州、台州承审员,上海《大生报》主笔,北京中俄督办公署秘书长,青岛鲁案督办公署秘书长。
    1924年曾应保安戴志南之请,为戴氏家族《戴氏仙霞宗谱》撰序,名噪一时。
    1933年加入中国国民党,身任要职,其间曾经代理过三个月的民国财政部长。
    1942年辞职归里,集族产创办大陈萃文中学(今大陈中学前身),任董事长兼校长。
    1946年底,赴杭州主持法律事务所,执行律师事务。
    1951年去台湾,任台湾国民政府财政部高级顾问。
    1963年7月6日,因中风病逝于台北。
    汪汉滔祖居规模宏大,总面积800多平方米,分前、后两院,属于花园式家居。园内小道皆由碎石铺就,与山石花草浑然一体。第一进大门就是花石鱼池,夹杂着四座日式小洋房,样式各异,尤其别致的是靠北的一座二层小楼,别样的花格玻璃窗装饰,尽显异国风情。第二进则是全园的大门,其阔大为大陈古建筑所独有。往里便是一座典型的三大堂、  二层品字结构的徽式建筑,又换了一派雍容的气象。叫人回想。

    汪氏宗祠

    大陈汪氏与江南汪氏老派系同为汪华公裔孙,堂号为“越国世家”。大陈汪氏是宋末明初从常山金川桥嵌入。发族太公汪普贤是新安县的中医师,医学功底深厚,著有《医学直格》二卷传世。有一天,他行医到大陈,迷恋这块风水宝地,随即定居大陈,至今已有六百年的历史。
    汪氏宗祠就是由大陈汪氏发族人普贤公第11代孙汪光国倡导并责建。它是大陈标志性的徽式古建筑,始建于康熙五十三年,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嘉庆14年(1809年),宗祠左侧添造了文昌阁。咸丰11年(1861年)秋,毁于太平天国兵祸。现存的汪氏宗祠是1863年重造的,其布局、规模、用料等俱遵旧式。
    宗祠按中轴线布局,前后左右对称,结构为三进两天井。由前往后依次为:门楼、厢楼、正厅、厢房、后堂组成。建筑形制充分体现了晚清特色。
    门楼设计大气恢弘,门顶三重出挑飞檐,各层以花拱承重。木雕装饰,极尽雕琢之能事。门楼品题有浓郁的书卷气,格调高雅,是祠堂的点睛之笔。
    第一进,明间为戏台,设八角藻井。左边厢楼为“贞节祠”,右边厢楼为“忠孝祠”;两边的厢房屋顶有两层挑角重檐,有马头墙与一二进相隔。
    第二进称敬爱堂,是当年族人祭祀朝拜之所。雕有凤凰、鹿、松树、龙、鱼、树等物。
    第三进为寝室。是放置祖宗牌位的地方,廊顶有彩绘三幅。
    文昌阁是宗祠附属建筑,两进一天井三开间,前后由魁星楼、厢院、后宫组成。为汪氏宗族办学之所。
    2005年大陈汪氏宗祠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棺材弄

    棺材弄又叫“毛阔弄”,长约40米,有光滑的碎石铺面,西侧是高2.5米的古石坎,东侧是一排大宅院的后墙,因这条弄堂北段略宽南端较窄一头大一头小像棺材而得名。最宽地方有1.8米,而最窄地方只有0.7米。据说,棺材弄的西面建有一座大仓库,有装谷的大廪三个,一个大廪就可装谷几百担,屋前面的桔树地就是过去的晒谷场。而棺材弄就是人们有意设计出来的:入口窄,内里阔,向外挑担便不方便,万一遇上盗贼,因出口窄,行动不便,谷物就不易被搬运出去,所以起到安全防盗的作用。
    又一说,“棺材弄”应作“官财弄”。宗族先人们认为,自普贤公起,经十几代汪氏先辈的努力,终于在这块“土田肥美,山川秀丽”的土地上,“椒聊日茂”,发展为“三衢阖郡之巨族”,“自其先世著书济世,诗礼传家,人材杰出,今尤衣冠济济,科第洊登,策名当时,褒书数世”。而这些在外为官的族人回乡时常常要多走这一条“官财弄”,一来寓意“弄官和财”;二来祈保平安,以求步步高升。以至于“官财弄”成了大陈村的吉祥弄,这一说法也一直延续至今!
    留步于古旧的小巷,“名正言顺”的争论已淹没在铺弄碎石的沉默中了,因为争论的人都已作古,而它们却一直沉默的存在着。

    嵩德堂

    嵩德堂座落在大陈村的柳湖底,面积500多平方米,属于合面五架单天井两层结构的徽式古建筑。此屋柱梁结构比较复杂,在大陈的古建筑中很少见。首进大圆门,铺有一定规则的碎石路面,经过一道“拐湾抹角”直角墙后到达第二进大门口,地面用青石铺成铜钱图,象征着“招财进宝”。
    房子主人是风雅之士,喜欢伺弄兰花。深院幽庭,更见素雅精致。
    嵩德堂是19世纪中叶大陈开明财主汪嵩所建。汪嵩是当时衢州地区的垄断资本家,主要经营当店与金融。此人谈商论道,皆有标准。行善积德,被人敬之。嵩德堂由之而来。
    近代此房出过大律师汪国馨、法学士汪泽隆、大法官汪衍平、研究生汪须忠。可谓人才济济。

    文昌阁

    乾隆49年(1784年),汪氏宗祠全部建成。当时因徽州祖居地风水先生来看过地理,祠堂方位有偏差,于是就在祠堂左侧加建文昌阁来补足。嘉庆14年(1809年),文昌阁建造完毕。
    文昌阁总建筑面积为350平方米,为二进一天井,上堂正上方有魁星楼,楼中曾有1.8米高的樟木深雕刻魁星点状元像一尊,文革期间被毁,甚为可惜。
    方昌阁属于明清楼阁形制。《工段营造录》称,正构皆谓阁,飞椽攒角为飞阁。《园冶》称,“阁者,四阿开四牖”。拾级而上,最上一层果然窗开四野,可穷千里目。
    文昌阁生于自然长于自然,建筑造型与风格同风景环境之美融为一体,建筑美学遵循魏晋南北朝的“境生于象外”之说,建筑内部精雕细刻,外有“惊彩绝艳”的景致相佐。
    历史上,文昌阁做过藏书楼、私塾场地。大陈汪氏后裔重教明理,先祖汪普贤,是安徽人,在明永乐年间定居大陈后,买田置房,屯积私财,不但秉承徽商传统美德,懂经营善谋划,而且以诗礼传家,富而崇文,兴学建祠,凡汪氏子孙都可在文昌阁免费读书,开支均由汪氏宗祠租谷作固定经费。明清几百年间,入仕者众多,汪氏也成为“三衢阖郡之巨族” 。

    汪云屋

    此屋是汪云曾祖父在康熙53(1714年)年所建,与汪氏宗祠同期进行。房子和大陈古民居的风格保持一致,精雕细刻的牛腿雀替自不在话下。
    汪家是当时大陈最富之一,属于汪日丙本家。据说最兴盛时上门租有一万二。汪日丙曾向汪云曾祖母借过63斤黄金,归还时在祠堂用杆秤过秤。其时,汪家子孙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又吸鸦片,汪云曾祖母对他们很失望,归还的这笔钱一直没有出处,成了一个无法解开的谜。
    地方上传,汪家子孙生活奢糜浪费,几近荒唐,有人想要他穿的羊皮袄,故意在上面吐口痰,他知道后马上脱下扔掉或让随行人员带走。
    汪家吃空了金山银山,到土改时,汪云和他的叔只有几亩薄田。

    多子多福大圆门

    嵩德堂的正大门右侧,有一扇多子多福大圆门保存完好,具体建于何年无从考证。它高约3米,宽2米,属于不设门板的过路门,门身由大方砖及三合土砌成,顶部小青瓦长满爬山虎、薜荔草,与人留下一份凋零的美丽。大门里侧有30多道碎石台阶,之后渐平,两边有石坎。
    历史上有门神资料记载,“左扇门画宮女手捧茶壶‘福氣’。右扇门宮女手捧果盘,盘中装有佛手‘福’,葡萄、石榴的‘多子多孙’。二门合起来代表‘多福多子门’。大陈多子多福门可能也来自这个道教信仰,或许这扇门的含义就是给大陈妇女带来福气。

    汪定国古建

    汪定国古宅在精雕细刻方面独揽胜概。雕刻是古人在建筑上对“形”的表达方法之一,像麒麟、凤凰、牛、马、羊等动物,古代都归为阳,暗示着发达兴旺,阳气充足。许多古民居为图吉利,把这些动物融入建筑作为形上诉求,汪定国古宅也不例外。
    古宅最精湛的木雕艺术体现在门楼上。门顶三重出挑飞檐,各层以花拱承重。门楼雕刻麒麟牛腿一对、人物故事牛腿五对、狮子戏球牛腿一对。这些木雕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整座门楼像一幅艺术品。此外,宅内还有代表青云直上的祥云木雕30多朵,十二生肖门板12爿。
    木雕褪尽铅华。古宅像一位遗漏于民间的满清贵族,着一袭华美长袍出现在大陈。

    达屋

    达屋是普贤公第12代孙德璋公25岁时所建。正屋是合面三架加长、加宽砖木结构的二层楼屋。杯面是宗祠的仓库,2000多平方米,据说可存放350担(石)谷,现已被拆为他用。
    德璋是光国公的长子。光国公是大陈汪氏建祠的第一个发起人。德璋与其父光国公一样十分关心汪氏宗族的事。他与其子维岳一起组织修好大陈汪氏第一部宗谱。逝世后全家搬到离大陈五里路的十八曲去住,达屋卖给祠堂。从此达屋成为祠堂的仓库与帐房。也是祠堂发放孤老米(汪氏对无子女供养的孤寡老人,每人每月无偿发放米一斗)及灾荒年成给汪氏困难户平出大米的地方。
    遑论年华暗换,几度沧桑反而造就达屋的尘缘未了。2009年,达屋成了电视剧《中国式亲情》拍摄的重要场地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