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5378|回复: 1

汪梅调解室 调出大和谐

[复制链接]

1652

主题

7021

回帖

18万

积分

管理员

宏扬汪华文化 共建和谐家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7455

特殊贡献奖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0-4-7 23: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汪梅调解室 调出大和谐
--------------------------------------------------------------------------------

http://www.scol.com.cn 四川在线 ( 2010-4-6 11:33:08 ) 来源:巴中日报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可在巴州区西城街道草坝社区,居民只要找到“汪梅调解工作室”,各种矛盾纠纷便会迎刃而解。这个“汪梅调解工作室”就是今年2月正式成立的四川省第二家、巴中市首家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调解工作室。

  今年45岁的汪梅,是西城街道草坝社区居委会主任兼社区调委会主任。从事民事调解工作18年来,常年穿梭于社区的大街小巷,游刃于社区居民的鸡毛蒜皮之间,为群众排忧解难,使一起起濒临激化和疑难复杂的纠纷化干戈为玉帛,被社区群众亲切地称为“汪大姐”。18年来,调解各类民事纠纷1168起,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8%。先后荣获“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员”、“全国优秀人民调解标兵”称号。

  巴州区司法局副局长岳春和介绍说:“以汪梅个人名义成立调解工作室,就是利用汪梅在社区群众中的威望和个人魅力,充分发挥她人熟、地熟、业务熟、情况熟的优势,及时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化在萌芽状态。实践表明,个人调解室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方面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有效实现了‘小事不出家,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遇事找汪梅,我们心里放心踏实”

  草坝社区是巴州区最大的社区,辖6000多户居民,1.8万余人,社区拆迁矛盾多、下岗失业人员多,社情较为复杂。

  在社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纠纷调解不好,就可能导致上访甚至流血事件发生,影响社会稳定。凭着18年的调解经验和在社区的威望,汪梅总能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社区居民们都说:“遇事找汪梅准灵,我们心里也放心踏实。”

  去年正月初八,人们还沉侵在新春的喜悦之中。位于巴城西华街一家柴火饭店外却聚集了许多闹事群众,他们有的哭、有的闹、有的骂……原来是这家柴火饭店不慎将下水道堵塞,致使粪水倒灌,造成整个西华街粪水横流,臭气熏天,居民怨声载道。小区居民与柴火饭饭店老板协商多次未果,2月22日早上就去封店砸摊,饭店十几个人手持刀勺和二十多名居民对峙,如不及时制止,一场械斗即将发生。关键时刻,有居民给汪梅打电话。“双方都住手!再难的事我来为你们调解!”及时赶来的汪梅喝斥住双方,使紧张气氛得到缓解。疏散围观人群后,汪梅立即联系清洁工人实地查看解决堵塞的办法,召集业主代表、柴火饭饭店老板座谈,规劝他们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换位思考。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苦口婆心劝说,最终达成协议,柴火饭店老板出资1000元,小区每户居民出资50元,由社区出面请清洁公司疏通下水管道,清理了化粪池。

  草坝社区一退休老教师家买了汽车跑营运,为了祈求车辆平安,老教师专门买了一对石狮子放在自家阳台上。不料第二天,对面楼房的一位老太太被烧伤。老太太家里人便认为老教师将石狮子摆在阳台上把邪气带到对面了,第二天便组织对面楼上的25户住户,手持棍棒,集体来到老教师家中,不但把老教师家的石狮砸烂,还将老教师家人殴打致伤,惊动了派出所。派出所民警处理后双方不服还准备发生械斗。就在这时,汪梅来到现场,她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半个月后,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

  调解工作虽细碎繁琐,但若化解及时,上能为政府分忧,下能为百姓解难。巴城南岸滨河路改造工程是巴州区的一项重点工程,但由于该路段部分居民不满拆迁补偿方案从而产生抵触情绪。居民以路窄遮光为由数次群体阻挠施工。施工队进入现场后,楼上一些居民便从阳台上向下泼脏水、扔污物、撒碳灰,老弱病残者坐在工地上,导致数次停工。为化解矛盾,汪梅带领同事们顶烈日、爬高楼,对69户居民挨家挨户做耐心解释工作,同时到有关部门协商安置补偿方案。通过努力,使拖延长达3年的安置补偿问题得到了解决,居民们满意了,工程也顺利开工了。

  像这样的事,按汪梅的话说就是“三天三夜也讲不完”。面对群众赞许的目光,汪梅说:“居民的幸福安宁和社区的和谐稳定是我最大的心愿。”

  “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汪梅调解工作室调解成功率高,老百姓信她服她敬重她,主要是因为她的群众基础好,对辖区情况了如指掌,关心居民疾苦,帮助居民解决具体困难。”社区党员周仕依说。每天坚持到社区转一转,到居民家中走一走,是汪梅18年养成的一个习惯,哪家有困难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她成了社区无人不知晓的大忙人。

  困难户易桂芳今年70多岁,常年瘫痪卧床不起。汪梅经常去看望她,逢年过节送衣、送钱、送物到她家,使老人晚年无忧。

  居民孙尚琼,长期患病,儿子彭某30多岁都未成家。汪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几经周折,汪梅帮助彭某联系了在一家私营企业打工的工作,每月收入400多元。现在他们家生活有了明显好转。

  60多岁的居民王伟中,家庭非常困难,30多岁的儿子因幼年患脑膜炎而留下后遗症成为弱智。2005年4月一天深夜,王伟的儿子经过三号桥时被一群流氓打伤。已经熟睡的汪梅得知后立即起床赶到他家,把他儿子送到医院,并掏出身上仅有的350元钱为王某的儿子治病。第二天,汪梅又到民政部门找领导反映情况争取了救济款送到王伟家。

  “群众纠纷她要管,家庭矛盾她也要管,她是出了名的‘婆婆客’。”居民张兴栋说,“在社区,汪梅不但会把鸡毛蒜皮的事情给我们处理好,我们遇到的所有大小事,她都会尽力为我们解决,一次不行,她就二次、三次,直到给我们解决好。”因此,找汪梅解决问题纠纷的人越来越多,但汪梅从不拒绝。为方便群众找她,汪梅专门印制了一个上面有她联系电话的“连心卡”,挨家挨户发放。

  汪梅常说:“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而她自家的事却经常顾及不过来。1993年5月的一天,汪梅正在上班,一邻居给她打来电话告知:“你家孩子被车撞了,赶快去医院。”得知消息后,汪梅便急忙往医院赶。刚赶到后坝街中段时,听到居民陈某家传出“打死人啦,快救命啊”的呼救声。“不好,要出人命!”汪梅想都没想,就立即冲进陈家,只见陈某正手拿一根皮带发疯似地抽打妻子,妻子披头散发,两手抱头呼救,陈某不满两周岁的女儿在床上哇哇大哭。“住手!”汪梅一步上前奋力夺下陈某手中的皮带。经询问得知,身为独生子的陈某不满妻子给他生了一个女儿,便经常打牌、喝酒,回家后就借酒发疯,多次殴打妻子,并扬言要打死妻子,再找一个能生儿子的女人。了解情况后,汪梅向夫妻俩宣讲了计划生育政策,严厉批评了陈某重男轻女思想和虐待妇女的错误行为。通过耐心劝说,终于使夫妻和好。这时,汪梅才记起自己孩子被车撞一事,她才心急如焚地赶往医院。医生见到汪梅劈头就说:“你这个母亲是怎么当的?如果孩子再晚送来一会儿,可能就会残疾。”想起这件事,汪梅至今都觉得一丝内疚。

  “调解不好,就摘我的牌”

  “汪大姐经常为我们派出所排忧解难,有些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有时我们处理不下去,她却能行!”西城派出所所长郭宁深有感触地说。

  辖区原罐头厂家属院陈某与黄某,因共用猪圈养猪引发纠纷。双方互相辱骂,并往对方身上泼猪粪后,又扭打在一起。陈某的儿子、媳妇、女儿、女婿手持钢钎、铁锹、铲子把黄某撵得跳崖。邻居报警后,派出所将纠纷当事人带去调解。调解回来后,双方矛盾又继续发展,陈某的儿子汪某打伤了黄某。汪梅得知情况后,连周末也顾不上休息,立即带领同事赶赴纠纷现场调查。通过调查了解,这起纠纷很不寻常:一是纠纷时间长达14年,原罐头厂领导进行过多次调解,可是收效甚微;二是纠纷难度大,当时纠纷现场左邻右舍的平房房顶、门前、墙上、道路上到处都是猪屎粪。陈某一家态度凶暴强硬,没有人敢劝,并叫嚷着要打死一个人摆起。邻里不和,邻居怨声载道,甚至叫居委会把猪粪清洗了。“罐头厂领导没有调解成功,派出所也没有调解成功,居委会又怎么能调解成功?”不少居民为汪梅捏了一把汗。凭着多年积累的调解经验和技巧,汪梅知难而进,认真地分析了纠纷情况,面对群众疑虑和担心,汪梅毫不犹豫地说:“没有我调解不了的民事纠纷,调解不了,就摘我的牌!”在调解中,她把双方当事人当亲人一样,给他们讲处好邻居关系的意义,给他们宣讲法律,劝其注重环境卫生。“楼上楼下、邻里之间相处,要相互理解相互照顾,远亲不如近邻嘛。”通过长达6个小时的疏导、劝说,得到当事人双方的谅解,最后双方达成了拆除猪圈、不再养猪扰民的协议。

  在汪梅调解工作室,人们时常见到这样的情景———面对啜泣的妇女、顿足的老人、叫骂的壮汉,汪梅以她特有的从容和镇静,耐心回答着诉求者的问题,没有一丝烦躁。

  对汪梅来说,“汪梅调解工作室”既是一个品牌的树立,又是一种责任的承担。“坚持依法调解,一视同仁;坚持平等协商,公平公正。”是调解工作室成立时汪梅作出的庄重承诺。

  汪梅爱思考,她在调解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她认为,要定纷止争,调解是最好的方法。如何调解呢,她有自己的“看家本领”。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要做好调解工作,必须要有一套自己的原则和方法”。谈起原则和方法,汪梅认为,首先是要有一颗公正的心,站在公正立场上去调解,做到一碗水端平,居民才会服你;其次要有真心、有耐心,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啃骨头精神;再次要灵活机动,达到既调处纠纷,又不使矛盾激化的“双赢”局面;同时要有气足胆壮的勇气,该批评得就要批评,不当老好人。

  汪梅化干戈为玉帛还有一个秘诀,就是情、理、法结合。她说:“赡养案件要有亲情,离婚案件要有旧情,邻里纠纷要有乡情,欠款纠纷要有友情,交通事故要有同情。只要唤起当事人的人间真情,恩恩怨怨都可能烟消云散。”

  “调解不是和稀泥,不是花钱买平安,解开当事人间的‘心结’才能定纷止争,案结事了。”就这样,在纷繁复杂的调解工作中,汪梅找到化解矛盾的最佳途径,切中法理和情理的最佳结合点,调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纠纷,维护了一方和谐。

  小小调解室,调解的是矛盾,调顺的是民心,调稳的是执政根基。巴州区西城街道党委书记卢毅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干部总为处理纠纷、上访所累,静不下心,干不成事。现在,汪梅调解工作室成了我们化解各种矛盾的第一帮手。社区里的环境变好了,居民说话和气了,邻里更和谐了。我们抓发展也更顺手了。”

  “虽然我们每天做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既没钱又没利,有时还费力不讨好。但就是通过抓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维护了一方和谐稳定。虽然辛苦,但是值得!”采访结束时,汪梅这样说。

  记者手记 ——

  期待涌现更多“汪梅调解工作室”

  社区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家庭、邻里和睦是社区和谐的基础。在社会转型期 “新老问题相互交错,多种矛盾纠纷叠加”的形势下,问题能否解决在基层?矛盾能否化解在内部?隐患能否消除在萌芽状态?“汪梅调解工作室”的成功运作,不失为解决基层矛盾纠纷的一个范本。

  “汪梅调解工作室”的调解员,都是由有丰富基层调解工作经验,群众信任,并热心人民调解工作的首席调解员担任。“调解工作室”就好比开在社区的法律“专家门诊”, 它不仅探索出了人民调解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路子,而且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员的调解功能和个人魅力,做到了“小事不出家,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可谓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

  “汪梅调解工作室”的创立,丰富了基层调解工作的内涵和模式,是“大调解”机制的延伸和升华。它调解的是矛盾,调顺的是民心,调稳的是执政根基,我们期待更多的“汪梅调解工作室”涌现。




编辑:高媛 [关闭窗口]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5

主题

1318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湖南汪鼎湘向各位本家问好!

积分
17897

贡献奖

QQ
发表于 2010-4-11 22: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和谐————----————
湖南常德汪氏 ★☆ 天下汪氏一家亲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