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20680|回复: 29

舒城县梅花巷“梅花寄廬”汪姓渊源

[复制链接]

42

主题

885

帖子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6544
QQ
发表于 2009-11-27 19:3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 言

  先辈由皖南旌德迁居舒城。抗日战争前,祖父母和全家三代居住在舒城县梅花巷。祖父将我们家居住的院落命名为“梅花寄廬”。
  “梅花寄廬”1938年遭日寇烧毁。家人们有的为了抗日;有的为了谋生、求学,先后离开舒城。现分别居住在北京、南京等不同城市。祖父和父辈早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先后逝世。我们这一代人,除“籍贯”栏上仍填写舒城外,与舒城似乎已没有什么联系,甚至有人从未到过舒城;本人七岁跟随父母离开舒城至今已68年。然而我们始终是舒城人。
  为了纪念我们的先辈们,让后代能真实客观地了解一些祖辈的情况;为了加强分居在各地现代亲属之间的联系,促进亲属之间的情谊,并发扬传统美德。我与堂弟商讨,计划撰写一点文字材料。于是,开始寻根问祖。经过了五年的努力,不但找到了“家谱”,还在图书馆、宗亲网查阅、学习了家族的历史文化和有关的地方史料……。现将撰写的材料发表于此,与本家们交流。更希望熟悉家族历史和地方史料的本家能给于批评指导。
俊公后,旌德义门,西庄文谅公之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885

帖子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6544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7 19: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未经本人允许,不得转载)
                    
舒城县梅花巷
                  梅花寄廬汪姓渊源
  
 
  据祖父 润甫公叙述,先祖来自皖南旌德县,为鲁成公之后。据旌德《汪氏义门世谱》以及有关史料记载,鲁成公黑肱,始为姬氏,周公旦之后,春秋时鲁国第二十一位君主(公元前590—573年)。
  一世祖 颍川侯 系鲁成公黑肱之次子,生于周简王十三年戊子(公元前573年),母夫人为姒氏。食采于汪,因建大功,封为颍川侯。一说汪生时,有文在其手,左水右王,故名曰汪。一说封地在汪,子孙以汪为氏,继而以氏为姓。
  三十一世祖 文和公 字君睦,迁江南始祖。汉献帝兴平(公元194—195年)年间为龙骧将军。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渡江南下,孙策表授会稽县令,封淮安侯。后举家移居始新(隋时改名新安),族人在这里安居乐业,生育繁衍,成了新安一带的望族。
  三十六世祖 道献公 晋元帝永昌元年(公元322年)为黟县令,家于歙县。
  四十世祖 叔举公 南齐时,迁至绩溪登元里汪村。四传而生世华公。
  四十四世祖 华公(世华) 生于南北朝陈至德四年(公元586年),少年时就以勇侠闻名。隋朝末年四方割据,纷纷各立名号称王。世华公因平定婺源匪患有功,被当地百姓推举为头领,带兵攻取周围郡县,占领了宣、杭、睦、婺、饶五州,拥有精兵十万,应众请建号“吴王”。世华公为政英明,受到周围百姓爱戴,威望很高,所治地区因此安定了十馀年。唐朝建立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归附于唐,总管歙、宣、杭、睦、婺、饶等六州诸军事,任歙州刺使、上柱国,封越国公,食邑三千户。唐太宗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授左卫白渠府统军,十七年改忠武将军,行右卫积福府折衝都尉。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在长安去世,享年六十有四,归葬歙县,立汪王庙祀之。世华公所生九子皆为朝廷命官,均被赐封侯爵。汪姓家族从此开始兴旺,遍布皖南城乡各地。
  四十五世 俊公 世华公第八子 字元傑 唐郑王府户曹参军。
俊公次子 处方公自绩溪登源迁歙县黄墩(篁墩)。传至五十一世 广公 五代后期为避乱携子渐公由歙县篁墩迁旌德新建,此后迅速繁衍。
  五十二世 渐公 迁旌德新建始祖。渐公有一子,四孙(名令蔡、令昭、令规、令郢,分居下、东、西、陈四庄,以启四派,尊渐公为迁旌德新建始祖),曾孙十一,玄孙三十有八……。渐公“善於生殖,孳蓄成群,艺植弥望,一时丰于赀,而田畴改闢,殷殷称富盛”。至宋真宗时已经有田近万亩,食口千三百馀人,十世同居(注:按现代的说法,就是不分家产,经济统一核算)的大户。经地方政府上报朝廷后,宋真宗于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旌以“义门”二字(注:“义门汪氏”即由此而来)。渐公之曾孙——西庄 令规公之子——文政与文谅携土特产进贡谢恩,宋真宗赏赐白金,文谅不受赏金,要求换赐经书,以“教吾子孙”。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文谅“以赐金输国子监,易书以归,建监书阁贮焉”,并建义学于东山,延名士教子孙,以至“四方英才皆来受教”。受其影响,捐款输田办学兴教,在旌德蔚然成风。
  据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旌德《汪氏义门世谱》记载,自始祖 颍川侯至吾渐公支裔传八十有八世。颍川生当周简王十三年戊子(公元前573年),迄乾隆三十五年庚寅(公元1770年)历二千三百四十三载,其间新建始祖由歙迁旌于今三十七世,江南始祖由北来南于今又五十八世。自康熙丁卯(1687年)以后续丁凡四万一千三百有奇。一百八派,分居旌德各村镇。
  清嘉庆《旌德县志》上说,“旌德在深山穷谷之间,风声气习争尚简樸”“敦本重农,尚文儒,守节俭……”“旌虽山邑,人烟凑集,城乡皆聚族而居,近来生齿愈繁,大族人丁至有万馀,其次不下数千,至少亦三二百人。族各有祠,每春冬必合祭,以相联属。姓各有谱,凡支派必分列以序……”
  据1992年《旌德县志》记载,由于清康熙、雍正时期推行了比较宽松的政策,旌德人口激增。孙村汪永年生于清初顺治乙酉年(公元1645年),至160年后的嘉庆年间其后裔已逾千人。至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全县人口增至44万多人,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达到历史最高峰,增至50万人。 “人有余而土不胜”“民既谋生拮据,纷纷经营贸易,散之四方”。尤其是乾隆以后,掀起了经商热,从商成为时髦的职业。“商店则如恒河沙数,自京师以至各省,而以大江南北最多”。作为在外商旅的同籍社团,旌德会馆、同乡会散布各省。本县通泾县之徽水货运繁忙,仅三溪古渡就有筏户八百,木竹土产得以水运至芜湖,所需粮、盐、布、百货多由商贾从外地运供,县内贸易由此兴盛。旌阳、三溪的布店、货栈、钱荘、当铺盛如都市,商号满目,店旗交错。“穷乡僻壤之区,均成市廛林立之所”。“邑人因商致富”,巨商大贾拥金累万,以其雄厚的资本纷纷投资家乡建设,弘扬祖业,兴办手工作坊,扩置族田祠产,兴馆办学,垦山治河,辟路修桥,购地建屋。全县经济迅速繁荣,屋宇鳞次栉比,城乡几无空地,山里有百万富宅,深谷中市声喧闹,成为旌德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
  先祖属于西荘元永支孙村派 文谅公长子 元永公传至六十三世 圻公(宋代)由新建迁居孙村,为迁孙村始祖。清初传至七十八世 永年公(县志有传)。永年公的玄孙八十二世 士羆公 是润甫公的曾祖。
  当年孙村汪姓家族秉承重教好文的民风,读书的人较多,且乐善好施、热心地方事业。永年公及其儿孙辈捐款修谱、纂志、造桥、赈灾……,动辄就是数千金,仅修葺宛陵试院一项,就化费六千余金。《县志》还说,永年治家严,有遗训“人生于世当为不朽事业,倘遇大有益地方者,汝曹竭力以成吾志”。看来,当年比较富裕,但不知是不是经商致富。旧时商人无地位,《县志》中只记载科举、仕宦,不记载经商人士。先辈们经营何种行业,现已无从查考。1995年出版的《舒城县志》就肯定了当年旌德商人对舒城经济发展的贡献。可见,早已有先辈到舒城经商。舒城县也早有旌德会馆。从《汪氏侨寓支谱》记载看,八十三世 期玖公已生活在舒城。
  又据1992年的《旌德县志》记载,咸丰六年至同治二年(公元1856—1863年)清军及地方团练在旌德与太平军连年争战,兵燹洗劫,房屋焚毁,百姓流离失所,田园荒芜,加上连年旱涝瘟疫,饿殍陈野,“壮丁存者不及十分之二,老弱妇女百不存一”,幸存者无以果腹,初掘葛根,继啖皮箱,终食人肉。大村十室九空,小村空无一人。至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人口锐减到不足三万。
  据说,当年村里族人曾砸碎了祠堂的大铁锅,每家携带一小块分头逃亡,投奔亲人。因为已有先辈在舒城、六安等地立足,所以也就有不少本家们来到舒城。宣统二年《汪氏侨寓支谱》序中就是这样说的:“因先祖先置薄田于舒邑西乡,各举家避乱来舒侨居,已五十馀年”。
  到了光绪年间,虽然有少部份人回归旌德,但逃亡在外和原在外经商的族人绝大多数回不去,因家乡早已一无所有。我“梅花寄廬”先人们亦从此定居舒城。
                                                                           
   
           注: 据《史记》记载,周公旦,为周文王之子,
            周武王同母弟。周武王即位,周公旦辅佐武王,
            武王灭殷商(纣)后,封诸侯。封弟周公旦于曲
            阜,曰鲁,为鲁公。周公旦不就封,留佐武王。
            其后武王崩,成王少,周公旦摄政。而使其子
            伯禽代就封于鲁。是为鲁公。




                                                          八十七世 汪大詠
                                                               2009年10月



                                             
                             

                                
                                                                              
                 
      
俊公后,旌德义门,西庄文谅公之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5738

帖子

13万

积分

新手上路

九华汪长富 佛国汪谱迷

积分
131271

贡献奖

发表于 2009-11-27 23: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楼(wangxw2003) 的帖子

泳老前辈多年辛劳寻根努力,终有丰硕成果,晩生此致衷心的祝贺!
您老整理编撰的这份资料帖,资证详实文风严谨,向您学习和致敬!
期待以后还能看到更多的精彩帖,并期待看到您的完整的世系脉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主题

2530

帖子

5万

积分

天使

积分
51416

贡献奖

QQ
发表于 2009-11-28 08: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热烈祝贺老姑太寻根成功!
天生我才必有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05

帖子

3万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34344
发表于 2009-11-28 11: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楼(wangxw2003) 的帖子

大詠  先生:
您老整理编撰的这份资料,详实严谨,很有价值。
向您老学习和致敬!
blog.sina.com.cn/u/15959352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885

帖子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6544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8 18: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本家们的鼓励!一定继续努力。
俊公后,旌德义门,西庄文谅公之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5801

帖子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3129

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09-11-28 19: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巷里有寄庐,汪王八子俊公后,旌德义门孙村派,老姑一志明缘由。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主题

3997

帖子

8万

积分

天使

你我是音符,相逢一首歌

积分
85373
发表于 2009-11-28 20: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宋时旌德府里义门汪氏兴教育才
清朝舒城县内梅花寄廬经商传奇

孙村汪氏一支渊源好深,期待更多故事和考证可以让我们拜读

不容易


晚辈向您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590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337
发表于 2009-11-29 16:37: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怀前岁忆苍茫,
家仇国恨细思量。
繁花影落成远客,
故园寻梦成谱章。
华发寄向梅花巷,
日长不曾断暗香。
冬霜春寒无枯荣,
西山红霞映夕阳。
汪乃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9

帖子

1万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664
QQ
发表于 2009-11-30 09: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叹老辈之先明,贺姑妈得之所愿,感认祖归宗之精神。
前去沪,喜闻姑妈觅得宗迹,细落列成记要于吾等后辈欣谈,今定论大成于文而暴于世,可喜可贺。
                    喜欢我的人,都叫我清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