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0-9 16:3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汉将军名号
东汉大致沿袭西汉,将军可大致分为重号将军与杂号将军。
重号将军不常置,比公者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四职;
位上卿者有前后左右将军等。
光武帝时,吴汉以大将军为大司马,景丹为骠骑大将军,位在公下。
明帝初即位,以弟东平王苍有贤才,以为骠骑将军;以王故,位在公上,数年后罢。
章帝即位,西羌反,故以舅马防行车骑将军征之,还后罢。
和帝即位,以舅窦宪为车骑将军,征匈奴,位在公下;还复有功,迁大将军,位在公上;复征西羌,还免官,罢。
安帝即位,西羌寇乱,复以舅邓骘为车骑将军征之,还迁大将军,位如宪,数年复罢。
自安帝政治衰缺,始以嫡舅耿宝为大将军,常在京都。
顺帝即位,又以皇后父、兄、弟相继为大将军,如三公。
以后,大将军常录尚书事,东汉外戚多以此职而秉朝政,如梁冀、窦武、何进等。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初为大将军,后让大将军位与袁绍。
除以上将军外,明帝初所置的度辽将军,职掌护卫南单于众新降有二心者,以后数有不安,遂为常守。
东汉前后的杂号将军甚多,皆主征伐,事讫皆罢。杂号将军中加“大”者权力也大,常节制数路将军。有史可查的东汉杂号将军以及担任人员有:
骠骑大将军(杜茂、景丹)、
建威大将军(耿弇)、
建义大将军(朱祐)、
强弩大将军(陈俊)、
虎牙大将军(盖延)、
征南大将军(岑彭)、
征西大将军(冯异)、
河西大将军(窦融)、
西州大将军(隗嚣)、
横野大将军(王常);
骁骑将军(刘振、樊崇、刘歆、刘喜)、
建威将军(邓寻)、
振威将军(宋登、马武)、
强弩将军(陈俊)、积弩将军(马音、傅俊)、
积射将军(焦进)、
征西将军(耿秉、马贤、司马钧)、
征虏将军(祭遵)、
诛虏将军(刘隆、王霸)、
捕虏将军(马武)、
威虏将军(冯骏)、
越骑将军(刘宏)、
复汉将军(邓晔)、
辅汉将军(于康)、
辅威将军(臧宫)、
武威将军(刘尚)、
武锋将军(竺曾)、
平狄(一作平敌)将军(庞萌、朱鲔、孙咸)、
赤眉将军(耿訢)、
中坚将军(杜茂)、
宣德将军(梁统)、
伏波将军(马援)、
汉忠将军(王常)、
度辽将军(明帝以后常置)、
荡寇将军(周盛)、
讨虏将军(王霸)、
破虏将军(邓奉、贾复、董卓)、
破奸将军(侯进)、
刺奸将军(祭遵)、
游击将军(邓隆)、
楼船将军(段志)、
孟津将军(冯异)、
都护将军(贾复)、
扬化将军(坚镡)、
忠义将军(陆康)、
扬武将军(马成)、
威寇将军(杨茂)、
偏将军(王霸)、
兴义将军(杨奉)、
安集将军(董承)等。
其实以上这些还很不完全,据《通典》记载,还有
征东将军(汉献帝初平三年以马腾为之,或云以张辽为之)、
征南将军(汉光武建武二年置,以冯异为之)、
镇东将军(后汉末曹操为之)、
镇南将军(后汉刘表为之)、
镇西将军(后汉刘表为之)、
安东将军(后汉陶谦、曹休曾为之)、
安南将军(光武元午以岑彭为之)、
安西将军(后汉末段煨为之)、
平北将军(汉献帝以张燕为之)、
鹰扬将军(后汉建安中魏武以曹洪为之)、
讨逆将军(后汉末以孙策为之)、
凌江将军(后汉置,以罗献为之)等等。 |
|